产品竞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6:48: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品竞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品竞争

产品竞争与债务选择思索

一、文献回顾

B&L(1986)[1](956-970)有限责任模型存在很多未竟领域,后续研究逐步拓展其假设,从区分不确定性类型、竞争类型及破产成本等视角进行扩展研究,产生很多新颖结论,代表人物有B&L(1988)、Campos(1995)、Showalter(1995)等。但这些研究的绝大多数模型均拘泥于外生性标准债务合约和一期双寡头垄断的对称信息静态分析模式,只有少数研究(Maksimovic,1988;Glazer,1994;Spagnolo,2000等)关注了多期动态或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情形(Wanzenried,2003)。然而,当我们将合约设计本身作为一个内生战略变量考虑时,Maksimovic(1988)等人的结论将发生根本变化。

[2](387-407)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将面临产品竞争机会的非合作博弈问题,此时,一个企业的最优产品战略依赖于其竞争对手的产出选择。非对称信息原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发展推动了以更为贴切的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假设来模拟企业间竞争过程的研究走向深入。以Poitevin(1989)[3](26-40)、Bolton&ScharfstEin(1990)[4](93-106)等为代表的开创性文献开始关注非标准合约和信息分布差异下的负债融资与产品市场竞争研究。其后续研究如Faure-Grimaud(2000)[5](1823-1840)、Wanzenried(2003)[6](171-200)等日益将视角扩展到传统研究均忽略的非对称信息、内生合约、变动成本、融资约束及制度背景等综合因素影响之下的融资选择问题。

Faure-Grimaud(2000)关于公司杠杆与产出市场战略互动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理论模型认为,[5]债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融资决策与产品市场战略互动具有关键性影响。Povel&Raith(2004)则认为[7](917-949)变动生产成本是密切关联企业借贷水平与产出投资动机的关键变量;相对于融资约束企业,非约束竞争对手之所以具有较高市场业绩并非因掠夺所致,而是因其成本优势。Wanzenried(2003)[6]基于非标准合约的理论模型考察了特定供需条件下企业产出市场与资本结构的互动关系,认为企业财务决策显著依赖于其特定产品市场特性(如产品替代性、需求波动等),债务的战略运用是影响融资决策的支配因素。但与早期基于需求波动视角的研究存在同样缺陷,Wanzenried(2003)仍未考虑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约束问题,且上述模型均未得到实证检验。

沿着相似路径,Campello(2006)[8](135-172)基于信息分布理论的简单债务合约战略承诺分析模型研究了非对称信息序贯博弈的情形。理论和实证显示:债务融资与企业产出市场战略呈非单调“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负债水平,只有超过该水平的债务增量才会有损企业业绩;债务融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推动和抑制效应并存。其纵深检验还发现:若债务超过行业均值,处于高集中度行业的领导企业并不能通过增加杠杆扩大其销售份额,而此时低杠杆竞争对手则表现出一个显著为正的“负债-业绩”关系。

二、基本模型

查看全文

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结构稳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28711百万美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66175百万美元,占世界比重也从3.37%增长到了3.99%。而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额增幅更大,从45189百万美元增长到了156823百万美元,占世界比重从5.03%增长到了8.99%。尽管在2008、2009年进出口贸易额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中国农产品贸易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形势良好。中国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几种农产品上,结构较为稳定。从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种类来看,采集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0年5个时间样本,排名前十的中国出口农产品种类中,有7种相同的品种,分别为HS3、HS7、HSl6、HSl2、HS20、HS5和HS9,由此判断,十多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较为稳定。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这七类农产品的RCA指数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且发展不平衡

尽管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但增速低于农产品进口。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从2005年的16478百万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90648百万美元。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表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并且,这种不利形势仍在加剧。中国农产品贸易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中国农产品贸易内部失衡,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产品上,且变化很小,其他农产品的贸易发展缓慢;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三)小结

查看全文

竞争性产品联合广告投资

一、引言

为了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对产品进行广告投资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现象。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纵向合作广告(VerticalCooper-ativeAdvertising,VCA),即零售商与渠道上游成员企业共同承担广告费用的一种广告合作关系。如:Bergen和John[1]357-369;林英晖等[2]436-440;Karray和Zaccour[3]442-448;Esmaeili等[4]151-167;Xie和Wei[5]785-791等,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综述详见傅强等[6]142-145。如果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不进行联合广告投资,仅靠零售商的广告投入,则其投入量将小于制造商最优的广告投入量,因此,纵向合作广告投资在制造商—零售商的渠道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同时我们也看到同行业企业在激烈的促销竞争中常常产生负面效应、促销同质化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供应链网络中还存在一类广告合作即横向合作广告(Horizon-talCooperativeAdvertising,HCA)。HCA是指多个零售商或制造商之间为分担促销成本而形成的一种广告合作关系。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为降低高昂的促销费用,且同时又能获得广告带来的促销效果,会选择横向联合促销的方法[7]745-751。例如一家企业单独举办产品看样订货会,很难吸引较多客商;而多家同行业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展示各种产品,才能吸引较多客商前来看样订货[8]52-54。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最大及最受尊敬的两个游艇零售商:巴斯体育用品店(BassProShops)和MarineMax公司,他们在08年5月底共同进行了一次联合促销,在为期16天的促销中,两个公司将他们最受欢迎的品牌进行组合,在同一个地方提供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也给双方企业带来了利润的增长[9]。有较多学者研究了竞争性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产品开发问题,联合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如Amaldoss等[10]105-126;Dutta,Weiss等[11]343-356;Lee等[12]190-204;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制造商横向合作广告投资问题,如Kinnucan等[13]93-107,Brest-er等[14]969-979,但他们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产品行业,且是一种由行业协会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的联合通用广告投入,目的是使所有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获益,但在共同广告投资中存在“搭便车”问题。王磊等[15]63-69研究了一个制造商、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零售商竞争下的垂直广告合作模型,模型中讨论了零售商协调进行广告合作,认为整合后的零售商将减少过度竞争,从而提高了广告投入的效率。王国才等[16]1231-1235研究了一个零售商主导下,两个竞争性制造商的横向联合促销以及零售商主导下的纵向联合促销问题,认为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市场争夺过程中,虽有利益冲突,但是也存在横向联合促销的机会。Karray[7]745-751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不同供应链结构下零售商的横向联合促销问题,对比分析了三种供应链结构:两供应链上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分散进行决策、集中的供应链结构,以及一个集中控制,另外一个分散控制的供应链结构,得出了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下双方的最优决策,以及横向联合促销优于不进行联合促销的条件。但是以上文献都只研究了一类的横向广告合作关系,本文将对此进行拓展,通过构建非合作博弈模型,研究了多个制造商之间或多个零售商之间进行横向联合广告投资问题,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横向联合广告投资的必要条件,以及讨论了横向联合广告投资是否能给供应链上各方企业带来利益,最后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管理上的启示。

二、模型

(一)供应链结构及合作广告投资策略

本文研究对象为两种相互竞争的产品的供应链,假设每种产品的供应链都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且各自独供和独销相互竞争、具有替代性的产品。本文主要研究分散决策的供应链(Decen-tralized-Decentralized,DD),即两零售商与各自的上游制造商是独立进行决策的,这与现实的供应链决策行为也是一致的。在DD供应链结构下,零售商i(i=1,2)分别从各自的制造商j(j=1,2)处以批发价wi购买相互替代的竞争性产品,并以价格pi销售给终端客户(pi≥wi),为计算和表达的方便并不失一般性,令制造商的单位生产成本和零售商的单位处理成本(除采购成本外的成本)均为0。本文考虑以下三种广告投资策略:(1)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均不进行广告投资,这种策略下的模型我们将作为基准,将其与其它广告策略进行对比;(2)制造商之间进行横向联合广告投资,零售商不投资广告;(3)制造商不进行广告投资,零售商之间进行横向联合广告投资。

(二)需求和利润函数

查看全文

产品竞争的单位投资与负债关联叙述

【摘要】投资与融资作为企业两项基本的财务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产业组织理论为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分析框架。文章系统回顾和评述了现代财务学术文献中关于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结合学者们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微观决策关系的研究结论,思考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即站在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投融资关系,这对于丰富我国微观企业投融资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品市场竞争;投资支出;负债水平

一、企业的资本运动效率,即企业投资、融资效率表现了企业配置资金的能力,其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两者却一直处于某种程度的割裂和非均衡发展状态。ModiglianiandMiller(1958)提出的“MM定理”认为,在没有摩擦成本、资本市场完美且有效的情况下,企业投资行为与融资方式不相关。由于完美市场的假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西方学者们开始放宽各种前提假设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①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当中最重要的决策②,它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在实务界和学术界,对于哪一种因素最能影响公司投资决策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站在产品市场的角度研究企业的投资行为,随后该领域内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继续进行相关研究(LucasandPrescott,1971;Spence,1979;LippmanandRumelt,1985;Caballero,1991;KiyohikoGNishimurg,1991;DonaldA.HayandGuyS.Liu,1998;LaarniTBulan,2005等)。关于两者的具体关系和影响机理,由于所选样本、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但是,他们的研究结论均揭示了产品市场状况会影响企业的微观决策(包括投资决策)。

立足于本文的述评重点,笔者不准备对涉及投融资关系的所有文献予以回顾,而只是通过对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学者们关于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微观决策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来探讨企业投融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二、文献回顾

(一)负债融资和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查看全文

加强农产品竞争力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第二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通知》(政办发[]55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年底前完成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二批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并通过验收,促进示范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农业标准化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减少资源损耗,增加农民收入。

三、保证措施

查看全文

出口产品竞争力测度与提升策略

内容摘要:在全球绿色贸易呼声日趋高涨的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双碳”目标,为我国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数据,定量评估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到碳约束后,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下降明显,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由18个下降到10个。碳排放量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其中对低技术行业部门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基于此,我国应该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引导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优化我国能源消耗结构。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

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加快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在2030年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在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绿色产业变革。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国际贸易市场上的低碳转型将会重新塑造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成本曲线和市场环境,对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产生持续的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际贸易的未来趋势,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能否达到双碳目标将成为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随着绿色贸易逐渐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海外市场对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环保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发达国家,“控碳”已经成为一种贸易强制性条件,只有达到了一定标准,相关产品才能够投放市场,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一种新的政策性壁垒。在这一条件下,碳排放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为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将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定量评估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文献综述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涂淼(2021)认为,我国主动加快碳中和,有利于未来在全球绿色贸易竞争中占据核心位置,同时倒逼我国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刘增明等(2021)则认为,“双碳”目标的履行,将会降低国际市场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提高我国出口的稳定性。同时,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外贸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国际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尹伟华(2021)则指出,“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可能将主动调整出口策略,降低中低端高碳工业品的出口比例,以满足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会提高高端的低碳工业品以及服务贸易的比例,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在新一轮的全球贸易竞争中,发展绿色贸易将会为我国出口贸易提供新的动力。赵飞(2021)在研究中指出,随着国际碳排放权的摩擦逐渐增多,国际贸易壁垒将逐步提高,对现有的自由贸易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这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刘斌等(2021)指出,未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企业对环境的边际贡献越大,在国际贸易中越能够获得品牌溢价。因此“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引导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李晓波(2021)认为,扩大绿色产品出口规模能够有效支持“双碳”政策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贸易出口的比重,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踏实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既是国际贸易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杨得意等(2021)认为,我国的出口贸易会降低进口来源国本地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量,制造业在其中占比较大。陈冰(2020)在研究中指出,国内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海外国家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直接影响,文章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田静和刘学文(2020)指出,全球碳中和对拉动国内需求有重要影响,同时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会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庞大的市场支持。田建国等(2019)认为,“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金融部门的持续支持。同时碳中和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碳中和相关联的碳金融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纵观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学者们对“双碳”政策和绿色贸易的研究较多,但并未将二者直接联系起来。并且大多研究属于定性分析,具有的理论参考价值有限。因此,本文在传统的贸易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双碳”政策目标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模型,并定量评估了我国各部门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研究方案设计

(一)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评价

查看全文

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计划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确立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是资源禀赋和农业科技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际贸易发展早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基础是各国资源的差异,而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农业科技水平高低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农产品品质须由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须由科技来保障,生产成本须由科技来降低,产品品牌须由科技来打造。

本行动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包括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通过对每种优势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定位每种优势农产品目标市场,找出影响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各种技术因素,确定主攻方向,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基于优势区域进行技术集成,使得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组装配套与中试、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等科技工作,与优势产品一一对应、与优势区域一一对应、与目标市场一一对应、与解决的问题一一对应,从而构筑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配套、与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适宜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达到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区域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和发挥的重大科技问题,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研究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优势区域、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重点,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力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二)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论文

一、农业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一)农业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有两个基本的方向,一是自由贸易政策,二是保护贸易政策。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能提高一国的经济效率和国民福利,因此贸易自由化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方向及当前WTO农业谈判极力促成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农产品贸易中最受关注的仍然是保护性贸易政策。当前,农业仍然被认为对一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很多发达国家都对农业部门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农产品贸易在贸易领域里占有基础的地位,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以及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波动所造成的广泛影响,使得各国政府普遍倾向于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进行直接和持续的干预。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

相对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更加及时、自动和具有约束力。但WTO争端机制本身的缺陷实际上却可能纵容投机行为的发生。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漫长程序和步骤使违约方有机会影响WTO的授权行为,如否决专家组的人选,降低了其他国家报复的可信性;再者,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有关国家就争端进行谈判和磋商。只有所有的谈判和磋商都失败之后才会授权起诉方进行报复,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所以,争端解决机制也就难以抑制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如果投机行为不仅不会遭到惩罚,反而可以成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的条件,那么,投机行为事实上是得到了鼓励。

二、提高我国优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查看全文

产品内贸易竞争升级产业结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产品内贸易的内涵;进制、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际竞争已经由最初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产品内贸易是新的国际分工模式的产物、产品内贸易分工所研究的生产形式必须满足三个特点、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为加工贸易、我国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华的外资企业已然是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的商品结构变化推动着整个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整合全球资源,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体请详见。

内容摘要:我国已经深入参与到这种国际贸易体系中。本文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力图找到实现我国产品内贸易竞争优势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国际分工模式及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内贸易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贸易模式。

关键词:产品内贸易价值链国际分工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不断扩张,国际竞争已经由最初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历经产业内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产品内的竞争,这就导致国际分工模式由最初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现在的产品内分工,与此相应的是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模式也由产品贸易逐渐演化为产品内贸易模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引进国,已经逐渐融入国际产品内贸易体系之中,并且这种贸易模式对我国的贸易余额和贸易结构优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国际分工模式和国际贸易模式的演变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将有效的增强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

一、产品内贸易的内涵

产品内贸易是新的国际分工模式的产物,与过去主要以产品为基本对象的国际分工模式相比,当代国际分工最显著的特点是,某个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拆散后分配到不同国家去进行,形成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产品内贸易分工所研究的生产形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品的生产必须经过一个或者多个工序;二是产品生产跨越国界,两个或者多个国家为产品价值形成提供生产服务;三是至少一个国家在工序生产中运用了国外进口投入品,并且一部分生产出的最终产品或者中间产品需出口到别国。因此,产品内贸易模式研究的经济现象实质是生产工序跨国式的空间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应,即生产链的全球铺展对要素流动及其价格、生产和贸易模式以及各国及世界整体福利的影响。

查看全文

创建名牌产品参与竞争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创建名牌产品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应全力创建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产品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创建名牌产品来自于两方面的力量、国家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群,就必然在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面前被挤压、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社会生产过程在深度和广度上越来越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国际贸易迅速提高了各国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度、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是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而言是相对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集中表现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所交换产品品位的差异、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经营与国内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在品质与广告宣传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创”与“保”的关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分割国际市场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树立国家形象的体现。全力创建名牌产品,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创建名牌产品,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国际经营与国内发展的关系、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内在品质与广告宣传的关系、“创”与“保”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有竞争力的产品世界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产品

我国创建名牌产品来自于两方面的力量,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多维压力,二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名牌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集聚比较优势资源、分割国际市场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树立国家形象的体现。国家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群,就必然在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面前被挤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必须大力创建名牌产品,更迫切需要创建世界知名产品。近30年的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企业通过创建名牌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正在成为自觉行为。

一、创建名牌产品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逐步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控制和全球市场争夺、其他国家广泛合作以取得比较利益优势的一种潮流。这种潮流有以下几种趋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