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5:01: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长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员长效机制思考

1、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党员素质,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从根本上回答了永葆党的先进性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来规范提高党员,用机制来激励约束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够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施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2、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确保广大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定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必将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大党员是改革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采取坚决措施来调动广大党员在这一进程中的带头作用,才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投身到这个伟大的实践中去。

3、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我们的党员队伍,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是具有先进性的。但是,也必须看到,有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还不够高,先进性还不能发挥和体现;也有一些人已经不合格或者基本不合格;还有少数人问题相当严重甚至腐败变质。因此,很有必要切实加强体制和机制的探索创新,建立一套适应党建工作需要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运行办法,以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使党员队伍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4、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进一步强化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和落实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从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就系统性而言还不够完善,一些制度的建立其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不够,有的互不配套,系统性不够强。其次,一般规定原则性强,具体规定不实不细,缺乏针对性。个别制度的制定突出了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定和措施上不够全面,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大。第三,各种制度存在形式不一。有的是以文件形式规定的,有的是以制度形式规定的,还有的是在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制度。制度形式多样,不集中、不简约,不利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贯彻落实。第四,制度落实不力,检查考核措施手段不完善,机制运行效果不明显。一些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形多实少,主观意志、长官意志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保持党员先进性传统活动方面的工作制度较多,但创新力度不够,缺乏时代性。尽管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是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愿注重实效等方面的制度缺少创意,或是创新力度不够。

5、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尊重差异性、讲求实效性。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从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两个方面,建立一整套适应新时期党员队伍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保证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保证。

6、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执政的基石。如何抓住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建立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评价鉴定机制,是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根本的是必须立足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每个党员的言行。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除了做到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党的基本理论确立的质的规定外,具体要看党员是否做到以下几点: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坚持党的组织制度,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加强道德修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查看全文

党员先进性长效思考

全国开展的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集中进行先进性教育以后,如何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途径谈些初浅的认识。目的在于总结先进性教育的经验,探索先进性教育的规律,永葆党员先进性。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内在条件,也包括外在条件,但起作用的最终是内在条件。党员个人的努力是内在条件。而党员个人努力最重要的就是党性修养。因此,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决定因素。

党性修养是党员自觉地进行本质改造。作为党的本质属性集中体现的党性不能自发地产生,而只能是党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结果。因此,党性修养是一个艰苦不懈的自我改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要经过两次飞跃:一次是从一个一般群众到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党员;再一次是争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到一辈做一个合格的党员。两次飞跃都是党员在思想上的本质改造。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要经受住“三大考验”,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党性修养是党员对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党的本质属性就是指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就是要把党的先进性内化为先进思想并外化为自觉行为。《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说明,共产党员要比一般群众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党员具备思想上的先进性,要通过思想素养,主要是采取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应当看到,思想认识具有隐蔽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它完全可能因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始终保持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这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怎样才能加强党性修养?因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

查看全文

先进性长效机制报告

建立健全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抓好群众利益、抓牢载体创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党的先进性。

一、制度建设是夯实长效机制的坚实基础

构建**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关键是构建一套**先进性的制度体系。针对党员队伍和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边教育边总结、边探索边巩固,及时将各支部各单位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上升为制度,制定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能力、落实党员责任、发挥党员作用、保障党员权利、纯洁党员队伍的一系列制度,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不断积累党建工作经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过程。在制度建设中,应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种的制度规定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实用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必须加强制度的落实,不断强化约束、激励党员自觉遵循制度的力量,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从而起到使党员“长期受教育、**先进性”的作用。在抓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运用公共管理学原理,将考核激励作为搞好制度落实的有效抓手,通过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强化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制度的内在动力。

二、群众利益是实现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目的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构建**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党员经常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利益。因此,必须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有效做法坚持下去,健全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的一系列制度,为党员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架起桥梁。要将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参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指导原则,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建立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的有效机制。一是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领导干部相对固定联系一家单位或一个基层党组织,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确保有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加深对群众的感情。三是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通过亲自接待群众,更好地掌握真实情况,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务人民群众之所需,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四是党员干部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党员干部既要为困难群众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技术和项目以及资金方面的帮助,也要为困难家庭“冬送温暖夏送凉”,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

三、载体创新是增强长效机制的生机活力

查看全文

长效机制文件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

近日,省、市委检查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查看、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县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从反馈情况来看,整体情况比较好,综合评定为“好”的等次,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了不断把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引向深入,真正在发挥长效机制作用上取得实效,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前一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近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回头学”、“回头看”、“回头查”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学习,深化认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靠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投入更多的精力,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作为建立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一项长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查找、分析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安排部署,明确目标责任,把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基本内容、方法途径和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深入开展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回头学”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普遍组织一次关于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集中学习,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进一步统一全体党员思想,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工作要求,认真研究贯彻措施,增强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四是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将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集中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推动四个长效机制的贯彻执行;五是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县委实施意见的经验做法、调研成果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制度汇编、更新学习园地和专栏等方式进行充分展示,并认真进行巩固和落实;六是要通过瓜州党建网、宣传专栏、工作简报等各种宣传渠道,采取专题培训、座谈研讨、组织生活会等有效途径,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文件,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努力掀起再宣传,再部署,再学习,再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高潮,力争把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力量凝聚到实现“翻番升位”的目标上来,努力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深化整改,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各项整改任务。

各级党组织要在认真全面自查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一次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回头看”活动,对思想认识、工作措施、领导责任、组织学习、集中培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等方面进行一次认真的对照检查,进一步拾遗补缺,切实抓好深化整改工作。一是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化整改作为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点任务,继续按照“三批联动促整改,整体推进求实效”的思路,统筹兼顾、靠实责任、制定措施,抓好整改方案的落实,促进整改任务的完成;二是要对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分析梳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振作精神,克服松劲厌倦情绪,较真碰硬,进一步巩固深化扩大整改成果,特别是业务性较强、窗口服务部门单位,要狠下功夫、花大气力深化整改,不能让整改方案停留在集中教育阶段;三是要结合“翻番升位”的任务目标,以“治慢”工程为抓手,把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作为深化整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盯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涉及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难点问题,按照“已经整改的重提高,容易反弹的重巩固,正在整改的重实效”的整改思路,继续抓好整改任务的落实。要对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即知即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全面解决;对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向群众说明情况的同时,不等不靠,创造条件,加快解决;对一个部门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上下联动,沟通协调,齐抓共管,通力解决;四是继续落实整改工作承诺制、公示制、挂牌销号制,凡是列入整改方案的问题,都要逐项抓好落实,逐个予以解决;没有列入整改方案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充,抓紧整改,及时兑现向党员、群众作出的承诺。普遍征求一次基层党员对整改情况和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达到“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查看全文

党员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自20*年启动来,我县共筹集扶助资金79万多元,发放扶助金55万元,三年累计扶助生活困难党员1600多人次。从工作的实践来看,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深受基层党员干部拥护。一是为许多生活困难党员解了“燃眉之急”。受扶助的党员要么遭受天灾人祸、要么老弱多病,绝大部分都生活非常困难,扶助金的发放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当时的经济困难,解决了他们生产生活中的一定实际问题。二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都把扶助工作视为“民心工程”,纷纷称道党委政府,从而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三是增强了基层干部岗位吸引力,促进了基层工作。我们把连续任职25年以上的卸职农村党支部书记纳入了固定扶助范畴,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干部岗位吸引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但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建立科学长效机制来看,这项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筹资渠道较窄,缺乏长效机制。扶助资金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即:党费拨款、党员捐款和扶助金利息收入。从目前的运作来看,上级和本级党费每年拨付只有12万元左右。党员捐款不确定因素较多,充满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由于接转本金不多,利息收入也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从扶助金的收入来看,缺乏长效机制,无法确保现在的扶助面。二是在扶志扶技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扶助党员往往以年终“送温暖”的方式,送钱送物较多;在立志鼓励、帮扶项目、培训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扶助对象脱贫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不快,因而扶助时“老面孔”较多。三是对扶助对象的扶助程度上,还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扶助资金的使用上,一般是300—500元每人的标准进行扶助,没有完全做到“重者重扶,轻都轻扶”,个别基层单位甚至还把县委组织部下发的扶助金集中使用,以“撒胡椒粉”的方式发放,扶助重点更不突出。

为切实把“好事做好、好事做实”,形成科学的长效扶助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建立稳妥筹资渠道,坚持做到“收支平衡”

资金来源渠畅通、数额能够长效保证是扶助生活困难党员工作长期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在募捐上实现“扩面增量”。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要通过宣传扶助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集中捐赠活动等方式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物质条件比较好、有能力有条件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党员捐款捐物。县委组织部可以拍摄一批党性强、过往贡献大而现又生活十分困难的老党员典型的电教片,利用县电视台、远教设施播放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扶助工作,引起社会共鸣,争取大户、企业、广大群众等社会各界对生活困难党员扶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募捐做到既扩面又增量。二是市、县财政应给予一定支持或保障。扶助生活困难党员既是夯实基层基础之举,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县二级财政应该根据当前实际,采取定期定量补助或都“不足部分兜底”的方式,以实际行动支持扶助工作。三是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开展扶助。为切实做到收支平衡,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在确定扶助规模和扶助金标准时,要在认真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生活困难党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年筹集到的扶助金总额,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逐年积累的原则,确定扶助规模和标准,处理好可用财力和现实需要的关系。

二、严格扶助标准,坚持做到“雪中送炭”

查看全文

落实中央长效机制意见

一是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述廉制度。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党建调研课题领导责任制。健全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常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坚持定期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制定了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和分类考核细则,推行党建工作点题汇报制度、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落实机制。

二是改进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手段。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活动载体,开展以“决心紧跟组织、精心提升素质、真心剖析思想、潜心整改问题、贴心服务群众、诚心树立形象”的“六心活动”,探索了“支部分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级业余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的培训主阵地作用,配套建立“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党员服务站”、“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场所,满足党员就近能学习、经常受教育的需要。

三是改进流动党员的管理措施。开设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党员专项服务咨询专用电话,设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站),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对流动党员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双向互动联系机制,实行了党员结对联系制度、定期双向联系沟通制度、重大情况及时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利用流动党员集中回乡时机,采取短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流动党员通报工作情况,进行党性教育和法律维权、劳动技能等方面培训,让他们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实施了“乡村人才回归反哺工程”,定期开展优秀流动党员、优秀回乡创业人员的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和激励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农村能人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四是改进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活动”,构建“金字塔型”的党群干群帮扶联系链,深化了党员“双带”内涵。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推行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站”、“城乡支部手挽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活动,为无职党员找到了为群众办事、为组织分忧的有效途径。全面实行了党务公开制度,在全县公共场所设置了120个党务公开栏,对党内重大事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开,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打造了党务“阳光工程”。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阜宁县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从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诉求入手,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及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运行机制

江苏省阜宁县的文化工作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群众文化叫响大江南北,艺术创作争创国家大奖,文化设施力争苏北领先,文化产业成为江淮明珠,文化人才争创国家名片”的奋斗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诉求入手,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1.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状况

1.1“十二五”初的状况。“十二五”初,虽然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有一定滞后。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对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滞后于城市。尽管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整体性的提升,每个省市都在不同的指标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城市投入仍然高于农村投入。二是广大农村文化设施比较落后,农村文化服务功能逐渐萎缩。三是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资源缺乏。虽然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但是图书更新率不高,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符合农民知识状况和审美倾向的优秀图书仍不足。四是文化供需矛盾现象还存在。比如,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绝大多数并非农民自身生产、创造和提供,而是由久居于城市之中的创作家、剧团等文化生产单位或个人制造和提供。这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未必了解和熟悉,使用的语言文字、表述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未必为多数农民所适应和喜欢。以上种种导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失衡、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差距较大的后果。1.2“十二五”末的状况。“十二五”末,阜宁县以全面贯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厚德、务实、创新、图强的新时期阜宁精神为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县有17个文化站,建有一级站2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4个。每个文化站已配有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每周免费开放基本都达到48小时;在三灶、硕集、板湖、吴滩、新沟、沟墩等镇(区、街道)建成了10个文化大院,这10个文化大院均具有基本的硬件设备和相对完善的软件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初步开展了一些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全县有341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根据省、市相关要求,2016年对其中68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达标,已于2016年5月底完成了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阜城街道、益林镇成功创建成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道)[2];县图书馆分馆39家,实行一卡通服务并通过邮政物流网进行图书流转;连续四年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将阜宁县打造成有影响的“书香之城”。

2.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长效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

保持党员长效机制意见

认真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确保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结合执法工作实际,现就建立市执法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章》,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完整、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永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二、建立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管党意识,把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坚持紧扣要务,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从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建设“大*、新*”的新跨越,用促进城管执法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检验长效机制的成效。

查看全文

百千工程长效管理会讲话

一、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我市双学双比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的双学双比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特别是各级妇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整体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这个中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实施“巾帼扶贫行动”等一系列创造性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村妇女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理想信念,广大农村妇女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自身地位不断提高。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年,我市双学双比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更新观念,进一步开拓了主体活动的新思路;二是突出重点,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妇女致富的新途径;三是搭建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妇女发展的新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服务“三农”、促进“三化”、勇于率先,着力推进农村妇女工作新实践、新突破、新发展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农村妇女团结拼搏、勇于奉献的结果。

二、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不断推动我市双学双比活动的深入开展

200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作用,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双学双比工作的总抓手,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起好助动器的作用,努力使我市的双学双比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认识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广大农村妇女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催化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离不开妇女的智慧,离不开妇女的创新。因此,加快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千方百计帮助她们增收致富,追求自身更快地发展,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双学双比活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双学双比活动这个有效载体,进一步解放农村妇女,进一步凝聚、组织、服务、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激发农村妇女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注重实效,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中双学双比活动的工作重点。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双学双比工作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科学制定规划,突出重点领域,明确发展目标,注重工作实效。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双学双比工作要以坚持提高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激励农村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的工作思路,巩固完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个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妇女转移就业。要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实现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路子。积极配合“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相统一,努力提高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率。二是强化服务,促进妇女增收致富。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妇女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培育“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农村妇女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旅游产业,使妇女在向三产的跨越中拓展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村妇女发展新产业提供科技、信息、项目、资金和销售等服务,努力构建农村妇女发家致富平台。三是积极引导农村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市里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妇女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农村妇女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四是继续实施“山海协作”战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路子,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舞台谋求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效能长效机制研究思考

摘要:效能建设是行政监察工作拓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针对其开展情况,亟需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和规范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推动效能建设持续、深入、健康地开展。

关键词: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近年来,效能建设在各地逐步得到重视和开展,成为行政监察工作的一个重心,拓展了行政监察工作的发展空间,发挥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源头治腐的重要作用,社会效果和综合效果显著。随着效能建设工作的深入,其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规范效能监督投诉的运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新干县近几年开展效能建设的工作实践,做以下几点浅析:

一、构建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长效机制是进行效能建设实践探索的内在要求。效能建设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各级机关的效能意识,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和廉政建设为内容,科学配置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改善机关运作方式,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构筑机关效能保障体系的综合性工作。效能建设是在拓展效能监察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思路和新的运作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一是明确了效能主体的责任,强调党委、政府和各单位各部门作为效能建设的主体,也包括纪检监察机关和专门的效能监督投诉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二是强化了源头治理的措施,效能建设在强化监督的同时,更强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从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上入手,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防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了监督管理的制度,效能建设实行绩效考评、效能告诫等制度,严格机关内部管理,增强内约力;同时设立效能投诉中心,聘请效能监督员,为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开辟更加便捷的渠道,加大外制力,使内约力和外制力相互结合,监督管理更具完整性和有效性。所以,在效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始终以机制创新为其重要内核,成为效能建设工作中的一种自觉意识。

(二)、构建长效机制是稳固效能建设实践成果的客观需要。效能建设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行政执行力的保证,但长期未受到重视,近年来才逐渐开展起来。效能建设在得到重视和开展后,为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发挥了独特优势和独特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升华实践经验,明确效能建设的工作内容、方式、程序、手段和时效,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之路,构建起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推动效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既有长抓不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制度体系,也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优化服务机制、考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融入全局性机制体系中的问题,内容丰富,需要不断地适应实践要求,加以健全和完善,巩固和推动效能建设的工作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