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3:46: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尝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营销革新的新尝试
改革营销体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沙电业局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营抄管理模式,组建了由长沙电力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控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社会劳务性的长沙星电抄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业务上接受长沙电业局的监督和指导。抄表公司的主要职责是在长沙局统一规定的时段内,通过抄表机将城区所有客户表计(包括-1卡表)抄完,并将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城区局电费结算中心,城区局电费结算中心将电费计算后,打印出备款通知单,由抄表公司分送到户。
为什么要组建抄表公司?据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介绍,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区居民实施一户一表,表计数量大幅度增加,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欠费又严重,催收电费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如按定额配置人员,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
二是强化管理的需要。按原班组管理模式,难以强化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解决跑冒滴漏的问题。基于上述两点,长沙电业局决定把非核心业务的抄表工作剥离出来,由主业承担简单、重复的劳动向社会转移,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精减人员,并能使企业集中精力抓好电费回收工作。抄表公司运作两个月来,其效果十分明显。
———提高了抄表的到位率和准确率及送单到位率。3、4两个月,抄表到位率达5""6,准确率和送单率由7"6提高到736以上。随着对客户表位的熟悉,准确率和送单率还会不断提高。
———堵塞了跑冒滴漏。抄表员在抄表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有卡无表、有的有表无卡、有的表计有故障、有的窃电和违章用电。如某单位一栋宿舍住户全部窃电,既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又隐藏着许多的安全隐患。抄表员将这些问题及时上报,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迅速采取措施,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解决作文难的尝试
一、从内容入手,让学生习作中有话可说
1.培养兴趣,鼓励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对作文好之、乐之在教学中,我坚持鼓励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不苛求每个词用得正确,不要求内容多么的完整,引导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最喜欢玩的游戏,写最熟悉的同学,写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想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只要有话说,不怕冗长和平铺直叙,不讲究开头和结尾,不求重点突出,只要求能连贯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每个同学习作时都有话说。例如“:这样玩真有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引导学生说你喜欢什么游戏,怎么玩,玩时应注意什么,玩时大家都有什么表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觉得作文并不难,而且很有趣味。学生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养成写作习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定向观察,预先订好观察目标和观察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顺序地观察,再让学生按要求口述观察到的内容,老师适时点拨,详略突出,最后整理成文,如:写《校园一角》或《我们的校园》,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或按方位顺序观察,口述时可以概括地说从远处看到的、闻到的,具体观察近处的都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如:形状、颜色、味道。有哪些小动物与景物有关,这些景物给学生带来哪些快乐和美的享受。这样说和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由于学生观察能力及知识的局限性,学生观察事物常会丢三落四,不细致、不全面,抓不住重点,写起来必然不具体、不生动。因此,在学生口述和写作时,要更加耐心细致、科学地指导,鼓励他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或句子,做到学以致用,使他们逐渐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3.随机观察
透析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尝试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场景:家长要求老师多给自己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表现,因为孩子在家里“叽叽喳喳”象只快乐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儿园却“沉默是金”,从不主动开口说话。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般会做如下解释:老师已经尽量鼓励他了,可是他不愿意,不知是他没想好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想说。如果勉强、强制性地要他表现的话,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有弊无利的。久而久之老师和家长之间会出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家长日复一日地在留言册上写“请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请多让孩子发言”.老师在留言册上写的却是“您的孩子聪明伶俐却沉默寡言……”
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说,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却不知从何下手。自古以来,与人交往、与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说”,如何让幼儿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体验与人交流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尝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就难以做到真正的爱,难以实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爱是双向的,要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依赖,就必须真正爱他,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后就能比较好地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做为老师可以做一些平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童心未泯的事,如拿上“枪”,戴上警帽,和一个小小警察一起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一起玩滑板;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聊家常……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就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这是让幼儿大胆表现的前提。
二、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幼儿需要
以往在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是老师精彩的“单口相声”,不允许小朋友打断自己口若悬河的谈兴,至于小朋友接受了没有,就看他们自己了。殊不知这会失去了解小朋友内心想法的机会,压制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师幼互动”完全流于形式,时间长了,小朋友自然没什么话说、不爱说了。真正关注幼儿的老师应时时刻刻了解幼儿的需要,创设宽松的氛围,和小朋友一起坐下来,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快乐地说。
中学作文教育的尝试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但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又是最令师生头疼的问题,往往是付出多,收效少,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首先要以学生的情感兴趣为主。孩子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富于创造精神和表现欲望。所以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不要给他们规定太多的内容、框架,最好放开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论写多写少,只要能表述出他想说的意思就给予肯定,以此培养写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如观察顺序、构段形式、描述方法等,并适时进行小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写作的技巧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我们的作文指导除了教材中有计划的系列习作外,也可以根据孩子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随机展开,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这样表达得更真实。例如一次正在上课时,外面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聚集到了窗外,于是我索性改变一下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雷、电、风、雨,孩子们的兴趣极其高涨。在交流所见、所闻、所感时,谈得十分生动,很自然得就用上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时再让他们写这第一场雨,结果孩子们写得很不错。
这种作文指导可以不受固定模式、场景的束缚,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进行,如让他们写些自己家中养的小动物、植物,写写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事情,甚至写些看一个电视节目后的想法等等,只要适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并及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便是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以后再写同类作文时,孩子就不必担心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习作的评价,我们应以欣赏者的角度,用肯定的语气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在鼓励中提出修改的意见及方向,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功,并学着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
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为此目的,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Talk。
FreeTalk(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
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FreTalk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始阶段,授课时放慢讲英语的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用简易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例如在《TheEmperor'sNewClothes》一课“Onceuponatimetherewasanem-peror”一句的教学中,笔者用英语说:pleaseunder-line“onceuponatime”.Itisasetphraseusedinstory.I'msurethatyouallearneditwhenyouwer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Canyouuseanyotherphrasesinstead?等等。
小议作文修改方式的尝试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人甚为担忧,学生厌写,老师难改,效率低下。为了让作文教学走出这种尴尬的局面,有必要对现行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寻找较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有计划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由浅入深的作文批改训练;灵活运用各种批改方式促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其自觉学习。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尝试互改自改独立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论是职场应聘、与人交际,还是实际工作,都体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一个人,他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那么他在社会上简直是无所作为。但现今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人担忧,中学作文的教学更陷入尴尬中。
一、回顾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规定: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写大作文六七篇,小作文自定。但学生一听说这堂课写作文时,他们就怨声载道,叫苦连天。或望着黑板不知如何下笔,或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或胡思乱想,乱编一通;或借用他人之作,蒙天过海。在学生眼中,写作课竟成了他们最不愿意上的课。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想写、不愿写、不会写。
其次,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却收效甚微。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批改大约100本作文,要求教师每次都做到“精批细改”,是不大实际。一次大作文交上来,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批改完发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批改完。如此长时间才批改完,学生对此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作文本发下去时,学生大多只是看看分数和批语,不清楚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谓是白费功夫。正如圣陶所说的:“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①。”一个学生,初中三年经老师修改的作文大约40篇,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甚至连通知、申请书、计划、海报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抒情叙事的散文、雄辩严谨的议论文。由此可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拼音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传统的小学拼音教学以机械识记字母、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为主,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无奈。拼音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改革拼音教学显得非常必要。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针对学生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明显存在小学化倾向,拼音字母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并不陌生,上过三年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100%能认出ɑ,o,e。如果在教学中拘泥于“导入新学字母——出示字母——教学发音——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不但学生觉得上课缺乏新鲜感,而且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单韵母教学中设计了新的教学模式:出示字母——比赛认读、及时正音——书写比赛。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开口读、动手写,从而达到拼读准确、书写规范的教学目的。而且,这样教学花费时间少,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如单韵母第二声、第三声的发音,怎样分辨第二声和第四声等。教学中,设计“在语境中掌握四声”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单韵母的四声,用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体会四声发音的不同。比如:啊(à),真是太好了!啊(ǎ),这是怎么回事?从而轻松攻破难关。
教学那些学生读得不够准确,且又易混淆的拼音字母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字母的发音要领、记忆字形的方法上。具体教学可采用如下模式: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的联系——正音、识记字形。这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潜力,激起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先进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借助其功用,可提供丰富的信息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便于教学反馈和调控,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尝试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级这个集体行进的指向标,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多年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在此提出几点班级管理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在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在探寻的问题。以下是本文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措施进行的几点尝试,以期能够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所借鉴。
一、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学生已逐渐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人性化管理,满足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要弱化应试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在评比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成绩的好固然重要,但那并不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宗旨,所以关注学生本人的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另外,评比的方式一定要委婉,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反之,如果言语恶劣,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触发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排斥班主任,甚至排斥学习。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听一听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方向改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小学美术民间艺术实践与尝试
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种类,是当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汇聚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与造型模式。该文分析小学美术课堂中引进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策略,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时制宜、适当地开展民间美术课程。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族民间艺术;实践;尝试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运用能力。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与相应的美术文化类型,并能促使学生认可、传承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鉴赏民间艺术。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本土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一些民族艺术的创作活动,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为此,课题组制定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龙里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或小商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事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应在教学中预设情境,使学生回忆以往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如,在《本土民族风情摄影艺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以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同时,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精华,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加深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
二、好奇心探知欲,推动教学模式
学校小初德育衔接探索与尝试
【摘要】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衔接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少问题,诸如:专业知识不明、队团衔接不够、德育层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等问题。本文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德育衔接为例,提出了“大衔接”、“小衔接”的应对策略,将衔接工作落到实处,为小初德育衔接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九年一贯;德育;衔接
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1]其中在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中,特别详细地指出了学段目标,如小学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单独列出了一个目标。可以看出,在顶层设计中,国家教育部门是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段的特点,并做了做好学段衔接、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中小学队团衔接的问题呈现
目前的小升初德育衔接,从方式到内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问题:(一)专业知识不明,队团衔接不够。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一章“团员”第一条中规定,团员的申请条件是:“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初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没有达到要求,并且在归属上仍然属于少先队。此外,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十章“团同少年先锋队的关系”第四十三条中指出:“中学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对少先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教育,少先队组织应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2]但是在现实中,这两项工作因为学段的隔离,以至于无法有效而充分地开展,从而影响了队团的衔接工作。(二)队团形式不同,活动开展差异。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原则上是全员入队,初中生是择优入团,按照规定,在初三毕业的时候,团支部的团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人数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活动的开展,在小学,少先队的活动是全员参与,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少先队的存在,并且以少校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在小学开展少先队教育,都是全面辐射和引领。而在初中阶段,因为人数的限制,同时,又因为初中阶段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小众的,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开展活动也受到学科教学方面的压力,所以在不少学校里面,不少学生对团组织生活的陌生,对团知识的缺乏,是比较常见的。(三)德育层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小学学段更多的是了解,并且重点在于个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而初中学段则是要内化、要运用,并形成明确的信仰和三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小学和初中的德育层次并不清晰,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是针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修养、个人习惯等几个大的模块进行反复教育,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层次,德育效果往往也打了折扣。
二、“大衔接、小衔接”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