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债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3:18: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长期债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长期债权投资核算模式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如果按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划转,则不会产生转换损失;如果按投资成本划转,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探究长期债权投资转为短期投资的核算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如果按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划转,则不会产生转换损失;如果按投资成本划转,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土地租赁权性质分析论文
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制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现有条件下全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步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实行土地批租制时,土地使用者可对土地使用权进行出租、转让、抵押和赠与等。这表明土地使用者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具有物权的性质。而对由土地租赁制界定的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及其拥有的处分权的范围等问题,学术界和实业界的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物权;有人则认为它属于债权;还有人认为,这种土地租赁权虽然属于债权但具有“债权物权化”的特征,因而拥有部分处分权。对此,各地区的实际做法也不相同。有的地区规定土地租赁制下的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批租制下获得的土地使用权享有同样的处分权,有的地区则规定只有土地批租权拥有相对自由的处分权,通过租赁方式获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要经过特殊程序的认可后才能进行转租、抵押等。
针对土地租赁权的性质究竟是物权还是债权的争论,目前尚无定论。在与之息息相关的物权法没有颁布之前,笔者在分析物权和债权的区别的基础上,对土地租赁权的权属性质进行探讨。
一、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和债权是相互对应的两种民事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财产的结合表现为物权。当财产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主体享有物权是交换的前提,交换过程中则表现为债权,交换的结果往往导致物权的让渡和移转。在商品交换中,所有权的权能也可以依据交换原则与所有权发生分离。
物权和债权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关系。这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1)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作为绝对权和对世权,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人所享有的物权的义务。而债权只是发生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债权人的请求权只对特定的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债权又被称为对人权。所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必须要公示,而债权则只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的权利,具有不公开性。
孰低法划转长期投资为短期投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企业购入的债券是分期付息债券,且是溢价购入,平时收到利息时并没有增加应计利息。如果购入的分期付息债券存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则应从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中减去,然后与投资成本比较。对于有明确到期日的长期债权投资,即使剩余期限已短于一年。企业长期持有且直到到期日这一投资目的并未改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如果按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划转,则不会产生转换损失;如果按投资成本划转,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短期投资核算论文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长期投资划转为短期投资时,应按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孰低法划转。如果按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划转,则不会产生转换损失;如果按投资成本划转,还应按照账面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1:甲企业一年前以46000元的价格购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公司债券。溢价6000元按直线法摊销。购买时作为长期投资核算,现拟划转为短期投资。
对于此项投资,投资成本是46000元,现账面价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资成本低于账面价值,应按投资成本划转,差额计入投资损失。甲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46000
投资收益——长期债权投资划转损失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40000
航空制造业上市公司债权治理研究
摘要:航空航天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解决其资金需求问题,航空航天企业纷纷采取发行债券、公开或非公开增发股票、配股等手段来获取足够的经营运转资金。随着其融资规模及融资结构的变动,相应的产生了一系列的债权治理问题,若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会对我国航空航天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文章选取沪深股市上航天航空类市重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选取了经营业绩较为稳定、发展前景较好且在融资结构上选择负债融资方式的企业,将关键指标缺失的企业剔除,选取该类型企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的债权治理效应研究。
关键词:航空制造业;上市企业;债权效应治理
一、引言
当前随着国际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产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被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起来。为充分发挥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西方各国纷纷采取“再工业”化的发展策略,力图通过重新打造国内工业化发展格局和重塑工业化优势来提升在国际发展中的竞争力。在“再工业化”战略中,各国除了加强对传统工业领域的发展,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做为再工业化优势塑造的重点支撑行业,更是得到了各国的重点关注。但是,我国航空航天企业在技术开发及市场拓展领域不免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由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门槛较高,其技术引进成本普遍较高且易受到国际政治问题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困难;在自主创新技术开发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开发面临的资金周期较长、技术开发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使该领域的企业面临着尤其巨大的资金需求。为了解决其资金问题,航空航天企业纷纷采取发行债券、公开或非公开增发股票、配股等手段来获取足够的经营运转资金。随着其负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产生了相关的债权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如何通过企业的债权融资方式来解决航空航天企业在资金需求领域避免资金短缺,保证顺利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债权治理在提高企业内部经营水平、降低成本的积极作用,保证企业保证资金融通的安全顺畅、具备足够的债务偿还及持续发展能力,对我国航天航空产业壮大及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债权治理理论。谭昌寿[1]提出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必然要通过各种融资手段来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当前企业的资金获取方式主要为股权融资和借入外债两种途径。因此会引发股权治理及债权治理的相关问题。根据王满四[2]对债权治理的解释,他认为债务人通过将资金借入企业,从而对企业对企业的内部治理发生的干扰作用。债权人通过借入的资金,从而形成了将自己的资金委托给企业的经营者,让其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收益能力,进而债权人可以及时的收回自身的资金及产生的利润。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相关的委托问题,若公司经营者利用债权人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为股东及管理层谋取公司利益创造了机会,从而使得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债权人会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因此就产生了与股权治理相区别的债权治理问题。王艳辉等[3]认为债权治理主要是债权人通过加大对企业监督及内部激励等来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债权人的激励监督作用会要求企业提高信息披露的能力及真实性水平,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发挥监督约束作用,从而形成债权治理的机制。故,债权治理是外部债务人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对提升公司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二)债权治理效应。企业通过债权融资产生债权治理效应,即是指债权人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合同或者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约束或监督控制,从而对负债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债权治理以企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或企业监督控制对企业发展产生的作用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种为债权治理效应的有效性,即企业通过负债方式融资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另一种为债权治理的无效性,即企业通过负债方式融资并未发挥企业内部治理水平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得企业负债水平及负债结构的不合理引发债务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从债权治理效应的无效性观点来看。Myers&Majluf[4]从负债结构研究负债期限企业经营绩效影响,指出企业的短期负债使得债务流动性提高,可以对负债结构及时调整以满足自身经营投资的资金需要,但同时短期债务的占比较高无法充分发挥债权人在企业治理中的效应,从而无法有效发挥债权治理的作用。Hart[5]在分析企业的股权融资及债务融资方式的优劣势基础上提出,企业在债务融资时,要负担按期对其承担的债务本金及利息定期偿还的责任,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一旦无法及时还本付息,则会面临较高的破产风险。从管理角度来看,在短期负债占企业融资比例较高时,会使得企业在投资时更加趋于理性和低风险的领域,避免企业的的债务无法按时偿还,因此会对企业管理者的投资自信以及对风险高的领域不敢加大投入,导致企业错失新的经营拓展领域。于东智[6]针对研究领域普遍对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对上市国有、法人以及A股等股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与企业债务融资进行关系分析,认为债务融资在提升企业绩效水平上发挥的作用可能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好。从债务治理的有效性来看。Kraus&Litzenberger[7]认为,企业的负债水平及结构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干扰,并设定了企业的负债比例存在一个平衡水平,当高于此平衡水平,企业负债水平的提升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负向促进作用,但在企业的整体负债能力低于平衡水平时,企业通过提升其负债水平可以对企业经营绩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明确其负债经营的合理水平,以充分发挥债权治理对企业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Lang&Ofek[8]选取了美国工业企业15年的经营数据,再引入企业规模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对负债及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回归检验,并检验托宾Q值与企业负债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王红红[9]通过研究我国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动,并将这些指标的变动与指标及企业的负债水平及相联系,发现我国多数企业的负债结构及水平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着影响。从债权治理效应的影响因素来看,钟海燕[10]认为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债权治理领域存在着普遍效用无法正确发挥的情况,因而企业只能通过加强内部股权治理,并将内部的股权治理与内部债务治理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企业债权治理的效应。McConnell&Servaes[11]在不考虑金融企业情况下,选取美国企业十年间的负债及经营数据,构造回归模型研究了其负债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变动的关系,并在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得出结论:当企业成长能力较强较强时,通过负债的经营方式能够对其经营业绩改善以及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在成长能力较弱的企业,其负债水平则起到相反作用。青木昌彦和张春霖[12]分析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及破产清算时债务的偿还方式,指出在企业具备持续经营及保持稳定的经营能力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进行参与,只有当企业无法承担其债务负担时,企业可通过破产清算的方式为债权人进行债务偿还,但根据不同的负债主体,其债务偿还的顺序有所不同。因此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债权人发挥对企业经营监督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债权治理的效应。范艺峰和田静[15]对比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成本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通过债务的融资方式可以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提高资金使用的多样性和利用能力,同时从企业性质领域划分,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改善拥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并针对我国股权融资方式提出了拓展多元化融资途径的建议。综上所述,考虑到我国市场上企业的融资方式普遍以短期融资为主,长期融资可能存在困难。并结合我国航空航天企业在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技术和资本进入壁垒,且航空产业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度高、研制周期长,使得航空航天企业需要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对企业资金进行融通,且其对负债期限的要求较高的的资金需求特征,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企业的整体负债水平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假设2:短期资本负债的提高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起到抑制效应假设3:长期资本负债的提高能够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剖析
摘要:股份公司有效提高偿债能力,是维护债权人正当权益的法律约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客观要求;不仅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观念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管理建议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清偿的承受能力或保障程度,即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现金保证程度。因此,重视并有效提高偿债能力,是维护债权人正当权益的法律约束,是企业保持良好市场形象和资信地位,避免风险损失,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客观要求;不仅是企业走向市场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观念的重要表现。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是企业对债务清偿的保证程度。债权人通常把偿债能力作为考察评价企业的主要内容,并以此判断是否对企业举债,因此,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是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前提。
企业依据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来评价和剖析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来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该论文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来说明财务指标对企业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并购对债权价值的影响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面对的环节。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和组织方式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巨大考验。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并购带来债权价值的变动。由于并购和重组的过程中企业要面对大量的法律关系,同时会由于债权债务关系的转变给企业带来债权价值上的变动和影响。
二、企业并购与债权价值概述
(一)企业并购。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这两种企业组合形式都是为了企业在现实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相关程序并执行有关合并的条款,在合并双方或多方之间保持意见统一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企业经营性主体的合并归拢。合并之后,被融合的企业会注销,债权债务要让并购的企业承担,这就是合并行为。收购是一家企业要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获得此企业在进行控制权方面交易时,被吸收的企业法人依旧还是存在的。收购主要以股权和资产收购两种形式为主,资产收购相对较简单,买方可对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进行收购。而股权收购则只限于买方收购部分或全部的股票,并根据相应的持股比例与卖方企业共同承担卖方企业的所有权和义务。由于企业的资产和法律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独立的,因而股权收购只是一种权利转让,买方相当于从卖方手中接受了部分或全部的权利和义务。(二)债权价值。债权是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基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与物权不同,其只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合同是债权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三、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与债权价值评估
企业在并购中要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有助于分析和衡量企业或具体经营部门的公平市场价值,并为并购或者持续经营提供相关的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者根据经营状况改变投资方向或对策,实现企业或部门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购行为中企业价值评估与债权价值评估具有密切的联系。企业价值评估的是企业整体的经济价值,而企业的实体价值是股权价值和净债务价值之和。因而,企业价值的变动可与债权价值产生相关关系。(一)企业偿债能力对并购后债权价值的影响。债权价值分析首先要对并购主体待接收的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债权资产涉及的债务人和债务责任关联方偿还债务能力进行分析的途径,对债务人或债务责任关联方主体资格存在、债务人或债务责任关联方配合,并能够提供产权资料及近期财务资料等基本资料的情形。债权价值分析一般针对的是一般主债权、一般担保债权的分析,债权价值分析对象为与上述债权有关的债务企业的整体资产和相关负债,及其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因而,债权的评估和分析对象应是债权本身,需要分析债务人、担保人和抵押资产。在分析的时候,首先要针对偿债资产、一般主债权偿债能力、补充偿债能力进行,将企业目前的偿债能力作一般的评估。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比如,对河南黄河旋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旋风公司)接受合并前的偿债能力应用现金流偿债法进行分析,综合企业财务报表,可得出该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表。从上表可以看出,黄河旋风公司2016年的流动比率比2015年和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来源于流动负债涨幅大于流动资产。当然只考虑流动比率还不足以全面分析问题,从上表中还可看到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企业的速动比率近两年来持续下降,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低、变现能力较弱,在面临短期经营出现负债的情况下进行及时偿债会有一定困难。出现这一情况,有可能是由于现金的大量使用导致流动资产减少。黄河旋风公司2016年的现金比率比2015年下降了1.69%,说明该公司可用现金及变现偿还债务的能力下降。但是,该指标应综合资本周转率进行对比分析,黄河旋风公司的资本周转率在常年维持较高的水平,说明经营活动开展的较为顺畅,资金未出现迟滞的现象,在偿还长期债务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如果预期到企业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偿债能力都较好,债权人还应考虑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指标等,将不同指标结合使用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在并购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较高,那么说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预期在并购后对债权价值的影响较小,拥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是一个企业可以进行并购的前提,通过分析房地产价值、固定资产等项目用以评估企业在并购之后的偿债能力水平。(二)经营方式对企业债权价值的影响。1.并购之后公司债的债权价值受到新成立公司的偿债能力影响公司债首先是通过发行市场债券首次承购(因契约达成债务关系)。承购人是债务来源,经过在次级市场公司债券发生转让,使得原承购人与发行单位之间存在债的关系变化为新买主与发行单位之间债的关系。这种债对债权价值没有影响,同时债的内容也不变,只是债权人得以更换,新的债权人要负责其与债务发行单位的契约关系。随着公司债债权人的转换,新债权人将继承原债权人与原发行方的债务所属关系,这一关系包括债权的担保(保证、抵押权等)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如违约金、损害赔偿请求等。《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公司合并后,合并的各方公司的股东,取得经合并而存续或另立的公司的股东资格。从这一点说,公司在并购行为发生之后,需要防止不良资产的大量注入,不良资产将会恶化企业经营生态,使得债务在长期情况下的本息流量发生变化,不良资产越多,可以预见新的债务人偿债的能力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了一定的偿债风险,使得债权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变小。2.根据并购之后企业的经营形式变化而使得债权价值受到影响在经过并购之后,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经营形式的变化。比如,实行公司制、股份合作制合并后,其资产通常被接收其资产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所接受。其中,承担债务式企业兼并,兼并企业要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财产。但是,在债务方面,如果被合并企业的债务规模远大于其实际资产存量,且合并行为的另一方长期偿债能力被判定为难以保证足够的偿还债务,那么一定的债权价值会变小。而购买式企业兼并中,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已列入购买的价格之中,并随被兼并企业的财产整体归属于兼并企业,如果债务规模较兼并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较小的话,可以预期债权人拥有的债权价值会变大。(三)并购后应收账款对企业债权价值的影响。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产生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当向购货方或个人收取的款项,这些款项包括由购买方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收入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于会计原理上,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应收账款在不同行业企业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共性特点体现在它是一种商业信用,信用主体偿还能力不由债权人所控制;由于此项债权一般涉及多个债务人,会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催收成本的增加,资金流转不畅风险,甚至存在法律风险;按照账龄长短差异,将会产生坏账准备金计提事宜,影响企业利润;回收周期一般较长;坏账风险较高等。在工业生产型企业中,这些特点更加能够直接表现出来:1.具有较高风险性影响债权价值企业对此项债权资产没有实际控制能力,仅通过往来票据、合同体现债权,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全额变现,完全取决于债务人的经营水平和资金状况,因而在企业发生并购之后,原有的应收账款有多大部分尚未及时变现,甚至成为坏账,进而成为影响债权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并购前一家企业应收账款绝大多数未入账,且存在债务人被宣告破产、死亡或其他不能继续执行债务清偿的情况时,债权价值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并购后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反映经营实际水平的关键因素表现较好,可以预期债权价值会维持不变,或随着贴现率的上升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2.周转期长影响债权价值一般的赊销业务,如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企业的产品多数服务于工程项目,付款条件大多是按照工程期分期支付,一般平均周期均在1~2年。所以,应收账款从产生到最终变现需要经历较长周期,客户在此期间无偿占用企业资金,在这一期间发生的并购行为,将会使债权价值下降。3.催收成本高由于大客户形成的应收账款总比重高,会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小客户分布广、数量多、交易频繁,不利于管理,其抗风险能力差。所以,对已形成的逾期账款,债务人不积极履行支付义务,企业为了能及时回收变现,应用于日常资金运转,是必须要通过一些途径去实现的。这样就会产生催收人员人工成本、法律诉讼费用、折让的损失等费用支出。催收成本较高会使单位债务的市场价值降低。可以预计一些企业对中小型债务的追缴能力或欲望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债权人的债权价值减小。
日本不良债权问题论文
摘要: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出现了巨额的不良债权。整个90年代,日本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内需不足,资产缩水,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现象严重,不良债权一直是有增无减,越处理越多。在此背景下,日本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信用危机,金融机构接连破产,“银行不破产”的神话彻底破灭。在巨额不良债权的压力下,日本各银行普遍出现了“惜贷”现象,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陷入了10年的长期停滞。直到2002年3月,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还一直是不断增加的局面。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日本政府才真正开始认识到不良债权的严重性,并推出一系列强制性解决不良债权的新改革措施,并强调“忍住阵痛”,坚持以处理不良债权为中心,加快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由此,2002年10月以后,日本的不良债权出现了迅速下降的趋势。2005年3月,日本银行宣布不良债权消除,长期困扰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终于得到了基本的解决。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详细论述了日本不良债权的概念、分类及其近几年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不良债权对日本经济的严重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日本不良债权持续增加的原因以及逐步缓解的原因。第三部分回顾了日本关于不良债权的处理过程,具体介绍了日本在各个不同阶段解决不良债权的政策措施。第四部分总结了日本处理不良债权的经验和教训,并从日本处理不良债权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不良债权,日本银行,金融改革,处理,启示
序言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出现了巨额的不良债权。整个90年代,日本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内需不足,资产缩水,物价持续下跌,通货紧缩现象严重,不良债权一直是有增无减,越处理越多。在此背景下,日本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信用危机,金融机构接连破产,“银行不破产”的神话彻底破灭。在巨额不良债权的压力下,日本各银行普遍出现了惜贷现象,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陷入了十年的长期停滞。
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改革的问题,改革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会阻碍经济再生。日本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基本上由金融机构自行解决。但随着不良债权的持续增加,金融机构已无力消化,直到1995年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简称住专)的不良债权问题的暴露,日本政府才开始认识到不良债权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参与解决不良债权问题。随后几年,尽管日本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处理不良债权,但却没有什么效果,即由于处理不良债权时的迟延性和盲目性,处理不良债权的计划一再的落空,原有的不良债权解决后又产生新的越来越多的不良债权。直到2002年3月,日本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还是一再刷新历史最高纪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日本政府不得不推出一系列强制性解决不良债权的新改革措施,并强调“忍住阵痛”,坚持以处理不良债权为中心,加快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由此,2002年10月以后,日本的不良债权出现了迅速下降的趋势。2005年3月,日本银行宣布不良债权消除,长期困扰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终于得到了基本的解决。
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优化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财务关系变得多元化,债权债务管理矛盾也逐渐凸显,加强高校债权债务管理,对于盘活高校资金,提升高校财务信息质量极具现实意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忽视隐性债权债务管理、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完善债权债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基础核算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债权债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债权债务管理;政府会计制度;优化对策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债权债务管理
2017年10月,财政部下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中执行,高校等单位均在执行的范围内。高校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之前执行的均是财政部2013年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主要是指高校对预收、暂付、应收、应付、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款项的管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注重债权债务管理,如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年末,对收回后不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生不能收回的迹象,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高校会计制度则未体现减值准备,只需要将核销的应收账款在“已核销应收账款备查簿”中保留登记即可。
二、高校债权债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的现象,涉及未清理账款金额大,时间长、原因复杂。有资料显示,个别地方高校往来款挂账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三年以上往来款金额占单位资产负债的比例畸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往来款项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清理难度大。如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均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经历过合并、分立等重大调整,这类重大调整必然导致核算主体发生变化,重大调整期间又没有按照相关协议约定及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错过时机后又因为处理依据不充分、政策背景不一样等多数原因制约了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二)忽视隐性债权债务管理。高校会计核算除部分业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外,一般业务事项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在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付出作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高校会计核算时,对没有引起现金流量流入(出),但实际形成现时权利(义务)的经济事项,收付实现制下不确认应收(付)账款、其他应收(付)款等债权(债务)性科目处理,也不确认相应的收入(支出)。例如,高校学生的欠缴学费、对外投资实际未收到但符合确认条件的投资分红、应交的税费、应交未付的水电费等。高校会计核算对隐性债权债务的忽视,使得高校会计信息失真。(三)债权债务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高校对债权债务管理的体系尚不够完善。一是与债权债务管理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完整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权债务审批制度、定期清理制度、对账制度等,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建立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如债权债务审批不够科学、未建立定期清理制度、对账制度、责任未落实到人。二是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从近年来某省高校预决算审计通报情况看,大部分高校存在往来款长期挂账未清理的现象。究其原因,个别高校虽建立了往来款定期清理制度,领导的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定期清理制度流于形式,实际并未执行。三是信息反馈机制缺乏有效性。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高校加强对债权债务管理,然而部分高校的信息反馈机制缺乏有效性,时常出现银行已经入账,但高校会计核算尚未入账,从而导致债权债务管理未达到预期。(四)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高校经历各类审计,根据审计报告反映,频率较高的问题就有债权债务长期未清理、债权债务清理未经上级批准等。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债权债务管理普遍得不到相关领导重视,从而出现了审计多次提出的债权债务管理问题整改未得到整改推进。相关领导未对债权债务的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未配备债权债务管理财务专业人员。二是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债权债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目前多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仍停留在之前高校财务知识水平,未充分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