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2:0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长江流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论文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个省(区)。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江流域水资源特性突出: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江水量巨大,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是黄河水量的20倍,且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匀。

长江流域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对象属性,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前提条件,立法的必要性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对其水资源保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与其它环境要素和资源都息息相关,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与之进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它们连接为不可分的环境整体;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直接相关,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一切规划与设想,也都是建立在长江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的确,在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水资源伴随其间的其它资源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开发利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的各种契机。但是,一切规划和设想为我们描绘的美丽蓝图都是建立在长江流域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水量或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纸图画而已。而要真正实现这些设想,就必须对水资源有充分的认识。

查看全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分析论文

[关键词]:流域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权交易,《长江法》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已经出现了因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而严重影响整个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建议制定《长江法》,如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马骧聪先生曾撰文呼吁应“研究制定专门的《长江法》,对流域的开发、利用、保护作出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定”。1999年末,《半月谈》等多家新闻刊物先后登载了“全国人大正酝酿制订《长江法》、《黄河法》,以保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消息。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水法》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的地位和职责,进一步为《长江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及理论基础。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立法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良好的水资源条件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仅指长江流域水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还包括作为环境价值的水环境保护,防治污染,防治水害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一方面,长江流域水环境状况恶化,并且影响人均水资源量下降。长江流域受水体污染与水面积缩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削弱了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阶段性缺水严重,湖泊萎缩,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航运船舶和工厂企业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更使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查看全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问题论文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个省(区)。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江流域水资源特性突出: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江水量巨大,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是黄河水量的20倍,且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匀。

长江流域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对象属性,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前提条件,立法的必要性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对其水资源保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与其它环境要素和资源都息息相关,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与之进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它们连接为不可分的环境整体;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直接相关,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一切规划与设想,也都是建立在长江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的确,在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水资源伴随其间的其它资源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开发利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的各种契机。但是,一切规划和设想为我们描绘的美丽蓝图都是建立在长江流域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水量或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纸图画而已。而要真正实现这些设想,就必须对水资源有充分的认识。

查看全文

长江流域治理研究管理论文

一、进一步认识和明确长江流域的战略地位。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气候优良,土地肥沃。全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全球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大江大河中是举世无双的。长江东西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东通太平洋,西控大西南,区位优势无与伦比。

二、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下游深水航道与太平洋的沟通、三峡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期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必须打破行业的局限性,全面统筹,综合规划,统一安排战略性工程项目的实施骤,力争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最优效果。

三、与时俱进,持续深入研究长江流域水情、沙情、水质和河势的变化,正确确定不同时期的江道整治、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点,把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

四、建议重视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规划:

1.水土保持和水利(水电)工程对长江流域和主要支流中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修正典型大洪水年洪水过程,制定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中心,联系上中游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调度运用,研究制定长江中下游防洪的联合调度运用方案。

2.继续研究三峡工程坝下游分期分段河势变化,分析江湖关系的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长江中下游防洪方案。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最为剧烈,对荆江大堤安全产生新的威胁,必须及早研究对策,及时采取措施。洞庭湖防洪形势,值得特别关注,须研究新的对策和措施;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对鄱阳湖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

查看全文

长江流域春提早冬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导读:长江流域大部分区域适宜冬瓜生长,利用设施进行冬瓜春提早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与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上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长江流域春提早冬瓜丰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冬瓜以鲜销为主,产量高,耐贮存,中国栽培面积最大。长江流域除青海、西藏江源地区、金沙江谷地外,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其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适宜冬瓜生长,也是中国冬瓜的重要产区之一。利用设施进行冬瓜春提早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降雨量充足,设施内温度高、湿度大,冬春季低温寡照环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冬瓜要实现高质高产,除选好品种外,还需注意棚架设施、栽培密度、整枝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

1茬口安排

元旦前后,催芽播种,在大棚内采用穴盘育苗,栽培地块于上茬收获结束后进行整地、作畦、搭建大棚;2月底3月初定植,采用大棚+白色地膜覆盖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

2品种选择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早春气温偏低,大棚内光照相对较弱,宜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并且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冬瓜品种,如早粉1号、蓉抗5号、铁柱冬瓜、川粉一号、黑满地、墨地龙、早春翠绿等。

查看全文

水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论文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个省(区)。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江流域水资源特性突出: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江水量巨大,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是黄河水量的20倍,且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匀。

长江流域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对象属性,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前提条件,立法的必要性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对其水资源保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与其它环境要素和资源都息息相关,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与之进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它们连接为不可分的环境整体;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直接相关,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一切规划与设想,也都是建立在长江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的确,在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水资源伴随其间的其它资源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开发利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的各种契机。但是,一切规划和设想为我们描绘的美丽蓝图都是建立在长江流域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水量或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纸图画而已。而要真正实现这些设想,就必须对水资源有充分的认识。

查看全文

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论文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个省(区)。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江流域水资源特性突出: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江水量巨大,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是黄河水量的20倍,且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匀。

长江流域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对象属性,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前提条件,立法的必要性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对其水资源保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与其它环境要素和资源都息息相关,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与之进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它们连接为不可分的环境整体;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直接相关,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一切规划与设想,也都是建立在长江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的确,在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水资源伴随其间的其它资源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开发利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的各种契机。但是,一切规划和设想为我们描绘的美丽蓝图都是建立在长江流域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水量或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纸图画而已。而要真正实现这些设想,就必须对水资源有充分的认识。

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初探

摘要:党的以来,水利工作被放在国家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水利事业发展逐渐进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时期。一系列国家、水利部方针政策表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已成为水利事业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系统总结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经验,从完善长江流域监督体制机制、创新长江流域监督工作思路,推进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长江流域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逐步进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推动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时期。党的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部署,明确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监管[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致力于不断优化质量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监督工作方式,深入探索和研究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1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现状

1.1质量监督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水利部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不断推动,长江流域共有46项,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长江流域分站参与直接监督的项目已达近10项。包括江西峡江、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湖北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湖南洞庭湖近期治理工程、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工程等。此外,水文设施监督、信息化监管也逐渐成为长江流域质量监督管理的新领域。1.2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情况。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通过多年的监督实践,逐步构建和完善了质量监督日常检查、质量监督巡查和质量监督抽检一体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建设高峰期开展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承担的每个建设项目均成立了质量监督项目站,项目站采取了灵活主动的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对于大型、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站人员常驻现场,并派驻2至3名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结合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积极开展质量监督巡查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巡查组,对监督的在建大中型工程,开展1至2次全面的质量监督巡查工作,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质量监督巡查通报,分年度有侧重地对混凝土、金属结构以及土方等专项施工重要节点开展巡查。每年度委托甲级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对所监督工程的原材料和实体质量进行质量监督抽样检测,提出质量监督抽样检测报告,为质量监督检查提供科学、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撑。1.3新时期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的特点分析。与过去传统的质量监督工作相比,新时期长江流域质量监督工作存在范围更广泛、监督对象更全面、监督难点更多、战线更长、监督形式更多样等诸多特点[2]。其中在监督范围上,项目建筑类型齐全,除以往监督的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外,新增加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信息化工程的监督。在监督对象上,涵盖了各种大坝类型、堤防工程以及隧洞、泵站、桥梁、建筑房屋、基础设施设备等多类项目,内容更加全面。在监督难点上,面临着高坝施工、岩溶地带隧洞开挖、高大跨桥施工、高边坡开挖等多项重大施工技术难题,同时引调水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大部分项目均地处山区,存在点多面广,专业性强,项目建设地点较多且分散、偏远,监督环境条件艰苦。在监督形式上,传统意义上的注重实体工程质量监督逐步向注重质量体系和规范质量行为转变,注重施工阶段质量监督逐步向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转变,注重事务性微观监督逐步向综合性宏观监督转变,对监督工作的形式转变要求更高。长江流域的质量监督任务因此更加艰巨,监督挑战空前巨大。1.4新时期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需求。与新时期长江流域监督形势相对应的是,质量监督工作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凸显,长江流域监督管理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监督工作亟待进一步发展:一是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新时期的监督工作对人员数量、素质的要求更高,急需新增一批具备综合性、专业性的人才队伍投入长江流域监督岗位上来,同时制度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工作方式要逐步创新,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采取有侧重的方式监管,实行质量分类和差别化管理,做到因地制宜。三是监管方式要与时俱进,对线性工程要采取信息化手段开展监控式管理,实行远程监督。

2创新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思路

查看全文

水资源保护立法探究

摘要: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要素之一,且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近年来不断地对长江流域保护工作作出指示。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长江流域水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江流域水资源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完善的水法体系作支撑,缺少流域单独立法,管理机构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水权制度不明确,没有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解决之道便是在原有基础之上,构筑起完备的水法体系,为长江流域单独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系统的流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长江流域的保护中来。

关键词:流域水资源长江流域立法

古往今来,水资源一直是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言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众多流域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从法律层面上对河流进行保护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将以长江流域为例,从立法的角度探寻合理高效的流域治理方法。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

笔者将在本部分就长江流域水资源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进行阐述。(一)长江流域水资源立法保护的必要性。“以立法为优先,以法治为保障”,立法保护是维护长江、治理长江“疑难杂症”的最佳方案之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受到了不小的破坏,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资源匮乏、污染严重、洪涝灾害等问题扑面而来,状况着实不容乐观。对长江流域加大保护力度,颁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维护长江的客观需要。也于2018年4月再次做出指示,建设长江经济带需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的意思是并非不搞大的发展,应当是要科学、有序地谋发展。于长江而言,最要紧的是保护好全流域,坚决反对破坏性开发。将流域水资源保护作为前提,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总之,若要高效治理长江流域,立法保护迫在眉睫。(二)长江流域水资源立法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立法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偏晚,关于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笔者将结合长江流域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与瑕疵做一个说明。1.我国相关法律尚不健全。我国水资源法律保护体系在现阶段所采取的是资源立法和污染防治立法二元的立法模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出现了一些不便之处,而且在这些已经出台了的法律法规之中,尚未出现占主导地位的法律,也即“基本法”。更重要的是,这些已经实行已久的法律法规的“法律位阶”存在矛盾与冲突,导致了一种所谓的“多龙治水”的现象。不同的法律规制了不同的体制,这样的话势必会导致一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流域水资源的现象。总而言之,即目前我国虽有关于流域水资源的法律保护体系,但还不成熟,各种利益关系还没有得到协调发展,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管理机构工作不力。已经实行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条块分割的问题非常严重,引发了上文提及的“多龙治水”这样的交叉管理的现象。每个部门都认为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事务就好,甚至会借着“规定不明确”的理由逃避本应该由本部门完成的任务,使得法律之威严性变得无足轻重。总而言之,我国当下的立法工作尚未解决好同一区域之内不同的主体之间在管理上存在的矛盾,以及同一执法主体在不同行政区内怎么行使自己的执法权的冲突这两个首要问题。各级立法单位将水质和水量分开由两个行政部门管理,此举违背了水的自然生态规律,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负面影响。3.长江流域水权制度不明。水资源的使用权应当是指水资源之使用者在法律的框架下对相应水资源行使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权利。长江流域水权包括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配水量权、让渡权和交易权等。现行的《物权法》仅在第三编“用益物权”中稍稍对此作了规定,即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取水权。这样的规定,使得法律法规具体执行的措施不协调不匹配,主管机关也犯难,对长江流域的管理难上加难。并且,在现实案例中,我们还是能发现有对水资源使用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的现象,长江流域的配水量权没有得到很好的、明确的规定,导致各地执法不便。并且从上文可得,时空分布不均乃我国水资源一大特征,全国多地的用水量已于水总量控制上限相差无几,有的甚至早已突破。

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立法的建议

查看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立法研究论文

[摘要]: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长江流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危机和立法现状谈起,阐述了制定《长江法》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初步建构了其体系,从管理体制、水权交易、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流域管理,水资源保护,水权交易,《长江法》

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已经出现了因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而严重影响整个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建议制定《长江法》,如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马骧聪先生曾撰文呼吁应“研究制定专门的《长江法》,对流域的开发、利用、保护作出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定”。1999年末,《半月谈》等多家新闻刊物先后登载了“全国人大正酝酿制订《长江法》、《黄河法》,以保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消息。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水法》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的地位和职责,进一步为《长江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及理论基础。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立法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既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良好的水资源条件为长江流域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仅指长江流域水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还包括作为环境价值的水环境保护,防治污染,防治水害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