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1:20: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肠梗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肠梗阻原因试析论文

【关键词】肠梗阻

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疾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主要原因[1],但对腹部无手术史的肠梗阻,其原因判断较为困难。本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病82例,经手术或肠镜得到病因证实66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16~92岁(平均52岁)。主要症状和体征:腹痛64例(96.8%);腹胀59例(89.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5例(83.3%);X线见肠胀气或液平59例(89.4%)。发病到诊断明确或手术时间6h~22d(平均3.8d)。

1.2梗阻原因

查看全文

肿瘤合并肠梗阻病患药学服务

由于腔室的闭塞或缺乏正常胃肠道的推进力会造成肠梗阻,肠梗阻常发生在原发或转移的胃肠道癌症或腹腔癌症的患者。当肠梗阻发生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甚至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药师根据肿瘤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可能原因、症状,以及患者所处疾病的阶段和预后,协助医师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同时适当地缓解症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通过对1个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药师针对肿瘤患者并发症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因“间断左下腹疼痛1周”入院。2个月前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溃疡性肿块,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术后未进行化疗,近1周来,患者间断左下腹疼痛,VAS疼痛评分评分6~7分,间断呕吐,肛门停止排气。KPS评分60,腹部膨隆,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CT示:肠管扩张,考虑肠梗阻。诊断:①乙状结肠中等分化腺癌Ⅳ期;②恶性肠梗阻。外科会诊意见:暂无手术指征。治疗方案:①禁食禁水;②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10mg,po,q12h;③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q8h;④甲氧氯普胺20mg,肌内注射,qd;⑤补液:5%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5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注射液15ml;乳酸钠林格液500ml,静脉滴注。

2药学服务

患者为老年女性,一般状况较差,目前不宜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目标为控制患者的呕吐、腹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药师在分析处方后认为,该医嘱存在镇痛药物和止吐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临床药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了用药教育。

2.1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查看全文

炎性肠梗阻治疗分析论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病情常反复发作,往常因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而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治疗手段,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2002年3月—2008年5月笔者回顾分析了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1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15~67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上腹部手术11例,小肠手术5例,阑尾手术14例,结肠手术3例,盆腔手术8例。本组均在术后3~24天内并发急性炎性肠梗阻。其中3~7天16例,8~14天13例,15~24天12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腹胀,伴恶心呕吐35例,腹痛38例,停止排便排气34例,均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未及包块,叩诊为浊音,听诊均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CT检查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内积液及腹腔渗出等表现。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共38例,治疗措施包括:(1)禁食,胃肠减压;(2)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肠内炎性渗出;(3)使用H2-受体阻滞剂;(4)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减轻肠道炎症和水肿,3~5天后逐渐停药;(5)给予抗生素防感染;(6)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7)中医针灸,包括热疗,足三里封闭,艾条灸足三里等。

1.2.2手术治疗有3例。手术方式主要是:单纯肠粘连松解术、肠减压术、腹腔冲洗术。

查看全文

肠梗阻患者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35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158例,手术198例,术后肠瘘1例,肠粘连98例。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讨论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肿瘤造成的肠梗阻。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356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306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8例,嵌顿疝1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16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71例,二次手术的23例,三次手术的4例。保守治疗158例,年龄10个月~98岁。

2护理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并发肠梗阻护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并发肠梗阻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62~81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哮喘者20例,支气管溃疡患者8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61~83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哮喘者18例,支气管溃疡患者10例,胃食管反流致咳者5例,纳入研究标准为:经本院确诊为肠梗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60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对本研究知情并自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患者意识不清,存在认知障碍及其他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5h~20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患者服用药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因老年患者入院时主要治疗呼吸内科疾病,然后入院后,忽然出现外科疾病,尤其肠梗阻,发病较急,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及害怕等不良负面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临床治疗目的和预后等一系列相关情况,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明白临床护理以及治疗的重要性,从来而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对老年患者护理时态度和蔼,尤其对患者表现出一些行为应给予高度理解,鼓励并安慰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2)病情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组织愈合能力差,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等特点,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其血压、心率、尿量的变化,认真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等问题,如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与此同时应随时密切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和体温变化,在胃肠道减压操作前,应告知患者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够吸引出胃肠中的积液与积气,缓解胃肠腔内压力,进一步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和家属收获更多的疾病知识。另外,应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及其性质等。如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为了维持患者电解质、酸碱的平衡,应给予全静脉的营养支持。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口服抗菌药物。除此之外,针对部分老年患者害怕活动导致跌倒,担心术后活动会导致伤口裂开等因素,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科学活动指导,患者上下床时应提供帮助,指导患者避免因用力过度、咳嗽等增加腹压,术后使用腹带保护患者腹部,以防伤口裂开。(3)解除肠道梗阻。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液体石蜡每日30~60mL。部分患者可在此基础上给予泻下导滞中药,如大承气汤等,或者给患者灌入适量的大黄煎液,每日以9~15g为宜。针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适量给予促进消化道蠕动的药物。对便秘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推拿、针炙等,帮助患者缓解便秘症状。(4)防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存在心肺功能差以及营养不良者,应严格遵照医嘱控制静脉滴速,并指导陪护24小时床边照看,帮助患者术后24小时床上进行肢体活动,并协助患者翻身,肢体按摩、拍背等,待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逐渐增加运动量,防止出现肠粘连现象。1.3疗效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设为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三个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消化道功能恢复正常为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消化道功能部分通畅,为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不缓解。釆用自制调查问卷发放形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设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

2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3讨论

肠梗阻的病理生理过程属于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机能不断下降,呼吸功能减退,再加上老年人肠胃功能的减弱、术后卧床休息及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存在,往往会间接诱发肠梗阻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对老年并肠梗阻病患者来说,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最佳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是降低老年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医护人员,除了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外,应做好患者术后的综合护理。有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肠梗阻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所以说积极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通过与患者和陪护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并要求陪护共同参与到患者教育、沟通和关怀护理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愿望等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对老年高龄患者的护理重点放在支持愈后的细心观察与护理中,这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术后再发肠梗阻疾病。与此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等现象,如有污染状况及时给予更换。在观察患者病情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关注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如发现患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如确诊患者为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时,应釆取合理的干预措施给予重点护理。对于老年高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者,重点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确保引流管畅通。此外,出院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填写护理满意调查表,出院后定期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生活方式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肠梗阻的护理中,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查看全文

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比较2组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显著,即可对胃液有效引流,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其病情恢复,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超声影像技术;改良式置管

在胃肠外科中,肠梗阻较为常见,其是一种多发急腹症,该病症若不及时接触,则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绞窄性肠坏死、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在治疗肠梗阻时,胃肠减压仍是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和治疗方法,其主要自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将聚集的液体和气体利用虹吸原理排出体外,以促使消化管壁张力和胃肠道压力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2]。但因临床缺乏定量、定位标准、患者配合度差异、护士操作差异等影响,所以胃液引流仍存在一些问题[3]。因此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即分析了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研究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区间24-69岁,统计均值(45.3±2.7)岁。参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25-68岁,统计均值(45.2±3.4)岁。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结果P值>0.05,可比。1.2方法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取平卧体位,对患者剑突、耳垂、耳尖长度进行测量,测量长度后置入胃管,确保其达到胃内,将胃液从胃管抽出,将10mL空气注入胃管,闻及气过水声,在水中置入胃管末端,连接引流器,无气泡溢出,采用3M胶带在鼻翼处妥善固定胃管,二次固定在同侧脸颊经高举平台法完成。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具体为:首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置管目的,对患者存在鼻中隔弯曲与否做出评估,对其鼻腔大小测量,了解前1d进食种类,对胃管合理选择。护士在置管时需确保患者吞咽节奏与送管速度吻合,若吞咽动作与之不符,则插入10-15cm时胸骨柄紧贴下颌,将食管弧度加大,以防食管上段胃管盘旋。胃管与引流器需连接紧密,于脐周下方放置,呈负压状态。协助患者置管后取右侧卧位,在剑突下方放置低频探头(涂有耦合剂),对胃管部位加以确定,在胃窦或胃体内对胃管位置按照B超影响调整并标记。最后调整为半卧位,以防胃管脱管、扭曲、受压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及时排除胃液,加速肠蠕动。1.3评价指标比较2组第1d、2d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60-89分)、满意(>90分)等三个选项。)。1.4数据处理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且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查看全文

益气养阴灌肠方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灌肠方治疗机械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3年1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用SPSS25.0软件倾向值匹配评分功能匹配后,得到中药灌肠组和对照组病例各67例,观察指标为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总计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升级情况及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灌肠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抗生素升级情况、疗效评价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灌肠组在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天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中配合应用益气养阴灌肠方有助于缩短患者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抗生素使用的天数,减少抗生素升级情况,提高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灌肠;机械性肠梗阻;倾向性匹配评分

机械性肠梗阻(mechanicalintestinalobstruction,MIO)归属于中医的“关格”“腹痛”“肠结”“积聚”范畴,病死率较高[1]。中药保留灌肠多年来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现代研究证实效果显著[2-6]。目前主流观点多采取“通因通用”的治疗原则,针对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取“六腑以通为用”之义,多选用承气汤类方剂进行灌肠[7]。但笔者认为,在MIO的急性发作期,由于患者出现剧烈腹痛症状,脏腑气机阻遏,气血津液运转严重失调,会出现气阴两虚、阴阳失调的证候表现;部分慢性肠梗阻患者,平素气血不足,津液亏虚,在MIO急性发作时其气阴两虚症状更加明显。因此,无论急性还是慢性MIO,气阴两虚、阴阳失衡的病机更应引起临床医师关注。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益气养阴灌肠方对MIO的治疗效果,为选择中药灌肠方剂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调阅本院2013年11月至2020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普外科住院病历系统中自有电子化记录以来全部机械性肠梗阻住院患者。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筛选病例,通过调阅患者住院病历的方式记录信息。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8]《中医急诊学》[9]关于肠结病气阴两虚证的诊断依据: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分册》[10]《外科学》[11]《胃肠外科学》[12]制订。①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②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③查体:腹部可见腹胀、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④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比重可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⑤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全腹多发气液平。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完整记录患者发病时间、入院查体、血常规、生化等入院情况,及治疗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辅助检查等治疗转归情况。排除标准:①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肠坏死、肠扭转等需急诊手术治疗的肠梗阻;②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肠梗阻;③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④肿瘤腹腔内多发转移,引起肠梗阻;⑤精神异常,查体不合作,无法顺利语言沟通;⑥自动出院;⑦扫描记录内容不完整病历;⑧曾明确表示不愿将个人住院资料用于科学研究。本研究方案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编号:JDF-IRB-2020033401),并在实施过程中全程监督。

查看全文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均46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排便、排气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比甲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增加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关键词:健康教育;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

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相关疾病后往往伴随部分并发症,以肠粘连最为常见,不仅可能会引起患者肠道功能紊乱,而且有可能造成肠管功能病变,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影响患者预后[1]。因此,为了减少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现就健康教育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做以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进行腹部手术的92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6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甲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2~52岁,平均(41.19±3.91)岁,乙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19~55岁,平均(41.03±3.9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研究对象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排除血液疾病及严重肿瘤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甲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段干预,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①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师对患者讲解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及预防方式,开展相关讲座讲解知识,督促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巩固要点,发挥同伴教育作用;②产生信念,同患者巩固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理论模式,促使患者认识到积极的自我护理和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对于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意义重大;③改变行为,针对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反馈情况做以调研,及时调整,督促患者及家属针对健康教育内容做好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排便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记录两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1.4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率(%)和(x±s)表示,进行X2检验与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探究术后导致黏连性肠梗阻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在胃底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治疗胃底贲门癌91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切除食管长度均在6cm以上,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15例,阳性率16.48%(15/91);取出幽门上、下淋巴结活检,7例阳性,阳性率7.69%(7/91)。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肺栓塞死亡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经左胸低位切口切除胃底贲门癌,手术视野好,手术安全,出血少,肿瘤切除范围广泛,淋巴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外科手术;左胸低位切口

我科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根治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手术效果满意案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1例,男性6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8.17岁,全组术前经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胃底贲门癌。活检证实乳头状和管状腺癌65例,低分化腺癌11例,黏液腺癌14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按TNM分期,I期11例,II期25例,IIIA期36例,IIIB期14例,IV期5例。全组术前经CT检查评估可以手术切除职称论文。

查看全文

肠梗阻手术病人护理探讨论文

1.恐惧焦虑: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1)环境改变。(2)知识缺乏。(3)对手术的安全和疼痛畏惧有关。

预期目标:(1)病人主诉恐惧感减轻或消失。(2)尽快适应环境。(3)病人能采取有效应付恐惧的方法。

护理措施:(1)热情接待病人,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空气新鲜的住院环境。(2)为病人提供主诉恐惧原因的机会,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减轻恐惧。(3)为病人讲述疾病有关知识。(4)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简单过程,增强手术的信心。(5)分散注意力,减轻病人对恐惧的感受性。

2.疼痛: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1)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有关。(2)与惯性渗出物刺激有关。(3)与手术创伤有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