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1:16: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唱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独唱歌曲艺术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唱艺术声情进行休止
论文内容摘要:独唱艺术的特点是抒情性比较突出,除了表现情感、情绪之外,也要表现歌曲规定的意境,包括歌曲的伴奏所创造的气氛和形象,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声”与“情”“进行”与“休止”的关系简单地阐述出独唱歌曲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独唱艺术同所有音乐作品一样,要依靠歌唱者或演奏者根据词曲作家的作品进行再创造。要演唱好一首歌,演唱者首先要了解词、曲作家创作时所依据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和词、曲作家的生平及世界观等,再从作品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风格特点出发,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反复的、认真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构筑一个完整的、准确的音乐形象,并且使自己的情感、情绪与作品完全融合在一起之后,才能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较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感情和意境。
一、“声”与“情”的处理
声乐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声音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特别的工具。以“声”表“情”,唱“情”才是目的。所以有人说以“情”带“声”,“声”为“情”役,从而使“声”“情”并茂。
但是,是唱“情”还是唱“声”,又是声乐界历来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也许这就是促使声乐发展的两个侧面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概括地反映了这种争论,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唱“情”和唱“声”的褒贬。
形体艺术在唱歌表演的运用
摘要:唱歌是指通过抑扬顿挫、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们以享受,进而缓解人们心中焦虑感,陶冶情操。由于唱歌表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对演唱者的姿势有着一定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对形体艺术在唱歌表演中的合理运用展开探究,以期为唱歌表演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形体艺术;唱歌表演;合理运用
唱歌表演不仅要求唱歌者有好嗓子,还需要唱歌者掌握一定的形体艺术动作,为观众营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歌曲意境,进而吸引观众注意力,获得更多的称赞。基于此,本文就对形体艺术在唱歌表演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对策,以期提高唱歌表演质量,满足观众需求。
一、形体艺术在唱歌表演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通过形体艺术展现歌唱者心理活动。现阶段,歌手在进行歌唱表演过程中为了将唱歌演唱的更加生动,经常会在唱歌过程中添加一些形体艺术,如,手部动作、舞蹈等等,通过这些动作,将不同风格歌曲的主体表现的淋漓尽致,获得观众掌声。在歌唱表演中融入形体艺术可以将歌唱者的心理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形体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动作表达,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感情,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演唱者在唱歌表演过程中经常会有自己的感受,在形体艺术中传递自身在演唱歌曲时的感受,从而增加歌曲的魅力,给观众一种视觉审美体验。(二)提高唱歌表演活动的质量。众所周知,唱歌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写实性,作曲家在创作过去过程中,经常是“寄情于歌”,在歌曲中掺杂自身情感,通过歌曲获得自身体验,从而增加作品的内涵,提高歌曲质量。在此种情况下,歌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融入形体艺术,增加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根据观众反应调整形体边沿,从而提高歌唱表演质量,给观众一场完美的视觉体验。(三)通过形体艺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歌曲演唱就是对歌曲的二次创作,可以将歌曲内容进行丰富,提高观众对歌曲表演的观看欲望,保证歌曲演唱效果。通常情况下,形体艺术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歌曲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将歌词重新编写,增添歌曲价值、内涵,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歌曲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增添形体艺术,穿着不同服装、佩戴不同饰品,给观众一场不同的视觉盛宴,保证歌曲演唱效果。
二、形体艺术在唱歌表演中的合理运用分析
独唱歌曲处理技巧论文
摘要:独唱艺术的特点是抒情性比较突出,除了表现情感、情绪之外,也要表现歌曲规定的意境,包括歌曲的伴奏所创造的气氛和形象,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声”与“情”“进行”与“休止”的关系简单地阐述出独唱歌曲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独唱艺术声情进行休止
独唱艺术同所有音乐作品一样,要依靠歌唱者或演奏者根据词曲作家的作品进行再创造。要演唱好一首歌,演唱者首先要了解词、曲作家创作时所依据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活和词、曲作家的生平及世界观等,再从作品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风格特点出发,对作品的内涵进行反复的、认真的分析和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构筑一个完整的、准确的音乐形象,并且使自己的情感、情绪与作品完全融合在一起之后,才能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较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感情和意境。
一、“声”与“情”的处理
声乐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声音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特别的工具。以“声”表“情”,唱“情”才是目的。所以有人说以“情”带“声”,“声”为“情”役,从而使“声”“情”并茂。
但是,是唱“情”还是唱“声”,又是声乐界历来争论的一个美学问题,也许这就是促使声乐发展的两个侧面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概括地反映了这种争论,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唱“情”和唱“声”的褒贬。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误区和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还需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怎样开展常态课下的唱歌教学和走出教学中的误区,成为了很多音乐教师和学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所以本文就常见的一些唱歌教学的误区和为了减少这些误区,提高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常态课;唱歌教学
一、小学音乐常态课下唱歌教学的误区
(一)选材不当。由于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选择教材以外歌曲教唱时,往往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考虑学生的性格和认知能力,所选择的歌曲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导致选择的歌曲有的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还让学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情绪[1]。(二)定调偏高,引发演唱效果极不和谐。音乐教师良好的伴奏是提高唱歌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但许多青年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在教唱过程中伴奏时不考虑学生的能力,造成定调机械、教条,原曲目注的什么调,就用什么调来伴奏,从而引发学生的演唱和教者的伴奏极不和谐,大部分学生的演唱都不在调上,很多情况下,学生把唱歌当成了一种负担。(三)喊唱严重,造成课堂教学失控。通过实际的教学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常态唱歌课教学中教师未能很好的控制学生集体演唱的力度,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往往只是负责弹琴,学生是撕声力竭大喊大叫,教室内的学习气氛不强,学习氛围比较差。
二、小学音乐常态课下唱歌教学的对策
(一)用哼唱来解决喊唱。哼唱分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闭口哼和开口哼其区别就在口形上,闭口需上下唇闭合,开口哼就是上下唇稍打开。但两者口腔内的发声方法基本相同,即喉咙要自然放松、打开、喉结放在最低位置上。哼唱练习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的效果,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采用闭口哼和开口哼交替练习,使演唱的声音逐渐变坚、变圆、变集中,让整个声音送往头腔,这样将获得进一步的头腔共哼,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对一些旋律的喊唱问题。(二)用小声唱来解决喊唱。小声唱是一种在学生没有进行很好和比较正规的唱歌训练的初期唱歌教学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不用小声唱,一开始就大声的唱,学生在没有掌握很好的发声技巧的情况下,可能会让学生的嗓子受到伤害。因此,教者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改变“喊”叫式的歌唱,努力使声音小下来。从而避免唱歌中的大声喊叫的毛病,也解决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与此同时,小声歌唱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歌曲进行一些必要的指正,培养学生对于歌唱的感情。(三)用假声唱来解决喊唱。在一般情况下,当用假声唱歌时,大多数人喉头向上移动,“假声”音色较暗,声音比较虚弱,并略有漏气现象,音量与力度都比较贫弱。但在学生唱歌初期的练习的时候,为获得“头声”的方法,以假声为主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假声的练习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气息控制方法,通过很薄的声带边缘和少量的气息抚摩着声带,所发出的小振频的声音。它是唱歌教学中一个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建立在有呼吸基础上的假声,而不是无呼吸、要学会在假声的处理上可以以假乱真。假声唱是一个很重要的唱歌教学的教学内容,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以重视,把每个唱歌技巧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四)用半声唱来解决喊唱。在巩固假声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半声状态,同时要让学生加强学生对于声音的处理,加强气息支持,更好的打开喉咙,使声音上得到头腔共鸣,下得到胸腔共鸣,这样既有气息支持,又有稳定的喉头和整体共鸣,还有在进行声音的练习的时候,最好多用“呜”等母音练习,这样容易找到通向头腔的通道。由于发“呜”母音时舌位低,软腭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内开度较大,气息能很集中地呼出,所以,既可以唱出需要的半声,又能对打开头腔,由半声过渡到真声,对于歌曲声音的处理更加的到位,会让学生唱出的歌曲更加的悦耳,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唱歌技巧,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唱歌,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浅议小学音乐唱歌课导入方式
【摘要】介绍了课堂教学的几种常见方法,谜语故事导入、多媒体视频图片导入、律动互动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等,并简单阐述了教学案例中导入方法的运用,导入的选择应该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学生展开一个发散性思维的课堂空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导入方式;课堂教学方法
一堂音乐课要取得成功,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十分关键。你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走进老师为你打造的奇妙音乐之旅。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学生的学习状态,我想导入环节能更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感,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你的课堂,其实导入的流畅、自然就意味着这堂课的成功。
一、谜语故事导入法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猜谜语、讲故事,对待知识的求知欲也特别强,例如,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数蛤蟆》此曲诙谐、带有趣味性,教师可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师读“满身疙瘩长得丑,蹲着像条看家狗。捕食害虫本领大,它是庄稼好朋友。”学生猜出答案后,教师说:“谜语中的这个小动物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它就是蛤蟆,人类的朋友,害虫的天敌,你想和它成为朋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吧!”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导入方式,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方式之一。故事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二年级上册《小红帽》背后是一个智慧与感人并存的故事,以故事为切入点,营造学习的情境,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说一下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己延展故事情节,进而进入主题。“今天的这个故事还被作曲家们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学习吧!”这种导入方式,一旦被学生接受,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就会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配合整个的教学流程,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展示导入法
唱歌艺术中美的体现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揭示了歌唱艺术的四个重要方面: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的内涵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歌唱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在塑造能够体现词、曲意蕴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歌唱艺术,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统一性。
一、声音美的传递
歌唱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类出于本能的最原始的音乐表现。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表现出来的,歌唱的声音美是歌唱艺术美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强调了以人声为基础的声乐艺术魅力。
歌唱艺术的声音美是通过完美的发音技巧来体现的。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或戏曲唱腔等,无不强调歌唱的声音美,而要达到歌唱的声音美,使歌唱美妙、技巧非凡,就必须刻苦地训练自己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修养。若声音不美,再美的乐器伴奏,也不能达到歌唱美的高度。
歌唱艺术中美的声音是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美是由自然嗓音、科学发声和音乐修养,审美心境等因素构成的。天生的好嗓子是形成声音美的物质基础,但天生的好嗓子不会自然形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美的歌喉,它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声原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因材施教,根据各自的声音扬长避短,且对其进行音乐素养和审美心境的训练,使其具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心境。正如一块好的宝玉要经过塑造才能形成好的成品一样。
声乐演唱歌曲分析的价值
语调与句法
法国著名的歌唱家卢梭先生曾经说过,旋律是对人声变化的模仿过程,在旋律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或痛苦,或喜悦,或激动,或惊恐,或凄凉,在歌唱过程当中一切情感的发生实际上都是旋律变化的作用和结果。在旋律的带动下,人的声调被艺术性地加工了,因而从艺术的角度看更具有可欣赏性。然而旋律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模仿过程,它更像是在与人们交谈与沟通,这种说话的过程是不需要分章节来进行的,它是生动而具有力量的,相比较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而言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就是音乐模仿声音力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歌曲能够振奋人心,感人肺腑的重要力量。演唱表演一方面是具有极高造诣的音乐艺术表现方式,同时也是精湛的语言表现艺术。或哀转缠绵,或发人深省,或高声厉色,或令人感到心惊胆战。很多时候语言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歌唱艺术表达效果如出一辙,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的。说话和朗诵的过程当中所具备的音调、音色,与声音发生的共鸣的形式,掌握声音的力度与方式,甚至是速度和节奏两个方面的要素都是声乐演唱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声乐演唱前,歌唱者要分析好歌曲的语调和应该要使用的技巧,还要从音调、音色、声音力度、节奏、速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揣摩。
句法与语义
在声乐演唱欣赏的过程当中,许多歌手总是习惯性地将所有的乐句用扬音的方式处理,也有不少歌手喜欢运用降音的方式处理乐句。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首先是演唱者自身的文化涵养和认识的匮乏,不能够准确地理解乐句和歌词的语法含义。其次是演唱者没有熟悉和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以及音乐的连贯性特征。再次是由于呼吸方法的错误造成的。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这样评论斯基帕(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嗓音特质并不是那么的卓越和优秀,斯基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伟大的声乐歌唱家,究其原因在于他能够很好的掌握句法的处理方式。对于音乐而言,句法的准确科学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更好地将演唱者的声音特质与歌曲巧妙融合在一起,唱出无与伦比的绝美旋律。前面提及了准确分析歌曲句法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那么应该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可能准确并且良好地运用句法呢?笔者认为应该要从语调的分析方面着手,对于声乐演唱而言,语调往往是歌曲情感表达的主体形式,如果没有语调,歌曲的语义就没有任何的含义了。与此同时,与语调有着紧密联系的就是歌曲当中的标点符号,每一种乐曲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保证乐曲的连续性上面,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断句处的乐句标点符号都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演唱时的语调特点。在声乐演唱表演的过程当中,对语调和句法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演唱者必须要保障自己的发音是准确的,情感是真实的,语调是符合歌曲情感体现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感染听众。换言之,语调句法是表现整首歌曲的灵魂、情感、思想内涵、内在特质的重要方式。语调本身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体验过程,演唱者只有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才能产生准确的语调和句法,这也是声乐演唱的特色所在。
重音与顿歇
重音是声乐演唱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缺乏了重音的声乐演唱是无法吸引人的。重音是歌词语言精确的重要因素,演唱者只有准确地运用好重音,并把重音字正腔圆地演唱出来,才能够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这里所提及到的重音指的是在歌曲里面对某个词或者是某个字,甚至是某个句子当中所隐藏的信息需要特别强调的情感体验形式。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方式,或者说重音就是对歌曲情感或者是思想的品读过程。即演唱者结合个人的经历和对歌曲作品的理解,在歌词和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当中所体现的情感走势和思想倾向。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尽管重音的运用对歌曲的演唱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它却不能无度、肆意的乱用。如果重音的处理技巧运用得不恰当,就会误导听众产生错误的理解。因而对于一部声乐演唱作品而言,重音的运用方式和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演唱者要运用清晰的逻辑和思维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处理。换一句话来说,在运用重音的过程当中要有较强的层次性,要判断出哪些重音要做强化处理,哪些重音则应该处于中强或者弱的状态下,要确保歌曲的重音能够准确体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形成旗帜鲜明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层次鲜明的对比指的是情感和心理上的起伏过程,在处理的时候还要注意保证他们是自然的,而不能够过于突兀地出现在演唱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更好地加强曲目的句法、逻辑、文理和艺术效果,最终演唱出引人入胜、留恋往返的歌曲。句法的处理往往带有强烈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是连贯性的演唱处理技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音符之间的顿歇处理。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确保乐句不能够随意间断,比如说演唱者不能够随意换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不同乐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另外一个方面还要根据歌词和旋律的特点做好停顿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句子和音乐的连贯性并不是说要演唱者不停地演唱滑音,而顿歇也不是支离破碎的意思。这就需要演唱者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结合具体的词句意思,尽可能将每一个乐句完整地唱完,就仿佛我们平常在讲话的时候总是一口气把一句话讲完那样,否则就会产生词不达意的不良效果。
简述唱歌用力相对性思考
摘要:歌唱是身体肌肉运动震动的产物。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向什么地方用力和用力点的准确与否。肌肉的活动规律一般是一紧一松,这种松紧的交替运动,可以使肌肉有更大的活动强度和更长的活动持久性。在一般情况下,力量同音量是成正比的,用力越大,音量就越大。但在歌唱发音的技巧中,这种成正比的规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关键词:歌唱用力相对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对立和统一,并且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发展、前进。声乐也是如此,要唱出一个好的声音,是全身肌肉力量有机配合,协调一致的运动、震动的结果,是全身各种肌肉力量对立统一的产物。
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我们知道,歌唱如果不用力是发不出声音的,但如果用力不得法,也发不出好听的声音来。因此,关键在于如何用力。用力得法唱起歌来声音就自然、悦耳、动听,而且省力。因此,在歌唱训练中,不但要研究声音共鸣等问题,而且还必须研究歌唱发音中如何用力和用气等。
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持”,它是由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把“支持”认为是气的作用,这就把力和气的关系弄颠倒了。实际上,不是气决定力,而是力决定气。也就是说,气息的控制完全是由力来实现的。
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推动力和对抗力。推动力是发音的原动力,它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由于各有关肌肉的收缩而产生力,又通过这种力把肺里的气排出而产生气流。气的流动产生推动力,与声带摩擦产生声音。因此,如果没有力,就不能产生气流,而没有气流也就不能发音。推动力是最基本的发音原动力,是自然的用力形式。
歌唱技巧及个性化风格形成策略
摘要:声乐教学对于唱歌技巧的锻炼和演唱者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于基础训练和唱歌风格的形成,让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精湛的唱歌技巧,才能够有唱歌风格的完美展现,唱歌技巧的不同运用又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唱歌风格的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对于唱歌风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演唱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科学的训练,一方面做好音乐基础练习,同时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个性化风格。
关键词:声乐教学;唱歌技巧;个性化风格
唱歌的风格是一个演唱者演唱内容及表演形式的一种独特体现,通过表演能够从表演者身上反映出具有个人思想及精神气质的内部特征印记,展现出具有时代和民族精神的风格特点。唱歌的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会受到成长经历、思想、性格特点等各种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包含了多种外在客观因素的刺激。不同时期的作品、唱歌的技巧和演唱者自身的内在条件等都直接影响到最终唱歌风格的形成。每一位演唱者都应该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风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演唱的基础教学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演唱风格的形成,因材施教。
一、不同唱歌技巧的唱歌风格形成
(一)嗓音条件对唱歌风格形成的影响。每一个人嗓音生理构造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构造形成了不同的声部,特殊的嗓音音质和声部会形成演唱者独有的辨识度。抒情类的歌唱风格优美流畅,音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阳光的感觉,声色的连贯性及表现出来的艺术性线条使得类似歌唱风格极具抒情性。例如《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高音鲁道夫,声音明亮醇厚,富有磁性,在《江姐》中的江雪琴等艺术人物角色同样展现的是抒情性歌唱风格。抒情类风格的演唱者,必须要对演唱内容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定位,并对整个剧情要有一个深入的认知和思考,要了解故事中起承转合的情绪变化,将整个人的情绪代入其中。演唱者要能够准确揣摩出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根据演唱的不同阶段对应转变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充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情况下,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要营造出诗意般的哲学意境。在气息上面,要保证和声音的协调平衡,强化高位置唱歌的感觉,要通过气息来控制声音的情绪、虚实等。元音在发音时一定要做到位,要利用头腔共鸣进行声音的修饰,保证语言清晰圆润,实现统一的音色。戏剧性唱歌风格的演唱家需要洪亮宽厚的声音,更易于塑造戏剧冲突性强烈的角色,能够通过饱满、结实以及向量的男高音带给观众或听众以非常强烈的感染力,例如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西班牙歌唱家多明戈等。女高音的声音则表现为铿锵有力,有着十足的张力,例如瑞典的尼尔松以及美国的普莱斯等。戏剧性风格唱歌的技巧同样需要做好气息的支持,但是由于演唱者自身的口腔共鸣大,因而较难寻找到高位置歌唱的感觉,因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发声,避免发生喊唱。与之相对应的花腔类歌唱风格则表现在声音的纤细、灵巧上面,歌唱家会有着非常宽广的音域,因而可以拥有变化丰富的音色。抒情类的花腔女高音给人少女气息十足的感觉,声音轻盈透亮,例如《唐帕斯库勒》中的诺丽娜。戏剧性花腔则需要稳定的超高音技巧,能够全面诠释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可以增强人物的欣赏性,例如我国的歌唱家吴碧霞等。轻型的抒情男高音拥有穿透力强大的而各省,在表现上与花腔类唱歌风格类似,共鸣位置相对靠前一点,演唱时刚柔并济。声乐教师在进行花腔类唱歌风格的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遵循于渐进的原则,要让学生实现对气息的自由控制,强化气息的沉稳状态。(二)演唱技巧与唱歌风格的相互关系。演唱技巧对应的唱歌风格不同体现在发声、共鸣、呼吸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一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同的演唱者由于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成长经历、地域语言等各方面不同的影响,也会对演唱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歌唱流派。即便是同一个国家之中,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异和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流派,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唱法中的四大旦角流派。西洋的美声唱法始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因为意大利语特殊的单次母音收尾方式,所以在发音上就会展现出非常强的旋律性,非常具有唱歌性。美声唱法注重的是让演唱的时候尽可能满足于人声的生理机制和自然规律,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能够让歌唱趋于完美,讲求的是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美声唱法的气息讲求的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要将气息运用地恰到好处才能够保证歌唱的顺利进行。而只有做好气息和发声的配合,才能够做到声音的力度与色彩的自由变化,实现低音区向高音区的贯通。例如《为艺术,为爱情》中的歌剧人物托斯卡在向上帝凄楚倾诉时的情绪表达,就必须要依靠气息来实现控制和变化。美声唱法是将声音和功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其精髓在于将真声和假声进行混合运用,保证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例保持不变,用真声来弥补假声的“虚”,用假声突破真声音域的“窄”,通过声音来表达丰富而自由的情感,可以突破音域的限制随心所欲歌唱。当前我国将戏曲、民族民间唱法以及曲艺都称之为民族唱法,并具体划分为基于传统戏曲、民间唱法延伸而来的唱法以及结合西洋唱法融合的民族唱法这两类。中国民族唱法可以追溯的历史非常久远,从古老的《弹歌》到后来的《诗经》《楚辞》,历经秦汉的专业化,直至唐朝时期发展至高潮,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迎来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新高潮。随着的爆发,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为中国的传统民族唱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血液,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歌剧等相继问世,例如《白毛女》《夫妻识字》等。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保持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借鉴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在提升演唱者歌唱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情感表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相较于西洋美声唱法,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音色在各个音区都是明朗的,在跨越音区的时候音色变化较小,共鸣的调节力度更小。由此可以形成圆润、清亮和甜美的声音。虽然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都需要演唱者要在深呼吸的作用下来进行演唱,但是二者在吞吐量上面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相较于西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中对于气息的输出量相对较小,发出的声音也纤细、高亢。
二、基于演唱技巧的唱歌风格形成
侗族大歌生存与传承模式
一、侗族和侗族大歌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因为没有专门的侗文,侗族人用有韵律的歌唱,传承了他们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作为侗歌最精华的组成部分,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载,直接而生动的表现侗族文化,将侗族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习俗文化等方方面面传承给后人。在侗族地区学习唱歌就像是汉人学习文化一样,不会唱歌的人就如同没有接受文化的人,会被人瞧不起。“后生会找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只有会唱歌,会种田,才有出路”。可以说,人们对于侗歌的热情源于一种身份的认同。侗族人民世代喜欢唱歌,在那些没有电视、电脑的年代里,人们的唯一娱乐就是唱侗歌。
二、侗族大歌的形式
(一)侗歌唱歌内容
侗族大歌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友谊和爱情,反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1)对歌。这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的歌,不管何种场合都可以用的歌。(2)情歌。流行于年轻人之间,有时候老年人之间也会唱,但是很少用于跨代唱歌。现在也有跨代唱歌,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唱歌的经验少,跟别人对歌的时候对不上,父母就在背后出主意,但有种作弊的嫌疑。(3)河歌。归类于情歌类,但是唱调不同,以抒情为主,不需要琵琶,不一定在古楼上唱歌。(4)认祖歌。讲述本民族历史。(5)叙事歌。记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这些歌多是自己现场编造的,唱出来的歌就好比是用文字写出来的美文。
(二)侗歌演唱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