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0:59: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唱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是两种唱法,有自己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也存在共性和联系。文章对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进行比较,有助于发展声乐艺术,不断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关键词: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区别联系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继承和吸取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的科学方法,适合演唱民族创作歌曲及中国歌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所运用的表演手段,演唱注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偏重“情”。演唱时主要使用中低声区,凭借现代音响设备,常掺用气声、轻声唱法,根据作品内容要求,运用各种舞蹈节律,加入或伴随形体动作,唱、动结合,并善于通过歌唱和听众产生交流。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作为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在许多方面有着联系和区别。两种方法在其发声、呼吸、共鸣、吐字咬字以及歌曲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有何异同呢?本文拟对民族通俗两种唱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便于人们了解它,以期获得更为明确的认识。
一、两种唱法的共性
声乐教学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研究
一、高师学校中声乐课程面临的教学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选择单一。当前阶段,在声乐教学中,选择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作为教育方向,是音乐教师的研究重点。在声乐教学基础阶段,教师就会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声音特点、发声技巧以及发展方向等选择一个声乐方向,这种单项选择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声乐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创新学习。现代声乐教学体系更注重二者的融合发展,其中美声唱法来源于欧洲文化,是结合西方语言的发声特点形成的独特音乐艺术;而民族唱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于民族风俗特色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演唱方式。只学习一种声乐唱法,不仅局限了音乐创新发展的进程,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系统的完善。(二)教学内容空泛。在高等声乐学校中,受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形式的影响,对演唱方向、发声技巧、歌唱风格等方面,划分不明确,实际的教学内容空泛。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固定教学模式的制约。在声乐创作时,可供参考的资料类别较少,一些民族唱法专业的学生对美声学习十分陌生,美声唱法专业的学生很难掌握民族唱法的技巧,降低了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空泛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学生声乐学习的整体质量。(三)声乐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性。高师院校的部分声乐课程规划不合理,相较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教学体系更完善,教材编制相对成熟,对教师的教育任务、教学设计与学生阶段性学习要求等都有着教学标准。与此相对应的,民族唱法自由度更高,个人风格特点与民族性表现突出,在教学评价与学生考核方面缺乏成熟的管理体系,使得声乐教学在整体性方面有所不足。
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在声乐上的相同点与发音区别
(一)两种唱法的相同点。歌曲演唱包含两个基础,即语言与旋律。在音乐表达方面,语言是歌唱的前提。传统民间歌曲表演中,歌曲中的发音应该兼顾生动与情感两方面。如果民族唱法中缺乏了特有的民族性表达特征,也就不可能传承至今。与此相对应的,在美声声乐的教学阶段,需要用歌词对音乐进行表述,发声注重元音的饱满、辅音清晰。传统民歌演唱强调对呼吸的调节。将眉毛中间的位置称为上丹田,也叫“天”,肚脐到胸部之间为位置称为中丹田,也可以叫做“气”,肚脐以下三指部位称作下丹田,也可以称为“地”。在歌唱的过程中,按照“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走丹田”的原则调节呼吸。而美声唱法更注重头部与共鸣腔的协调,通过小腹收缩、放松与横隔膜的控制调整呼吸。(二)民族与美声唱法的发音区别。民族唱法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依托汉字发音,共有四种音调,结合牙齿、舌头、嘴唇、喉咙等部位协调发音,讲究字正腔圆。发音特征表现为:宽咬字、靠前咬字、横向咬字,发音服从咬字,使声音饱满,具有吸引力。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语,发音简单,音节中包含元音:a、e、i、o、u以及二重、三重结构的元音,发音表现连贯。前一个词的后音节可以与后一单词的前音调相连,语调顺畅。发音特征是:竖咬字、窄咬字,咬字服从发音,因此共振效果较强。美声声乐的表演还注重现场的发挥,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与演唱更好地衔接在一起,表演效果较好,更容易引起的观众情感共鸣。
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美声教学课程中,声部通常被详细地划分为六种,根据不同的声音特色,每一类还可以被细化,这是民族唱法中相对较弱的部分。演唱者的音色与音域受共鸣腔的大小、形状影响,同时歌手音带的宽度、长度与厚度,也是影响音部划分的重要条件。整体共鸣作为美声唱法的另一特征,在整体共鸣持续的时间段内,需要歌手的呼吸与发音之间相互协调,声带、呼吸的振动力量,带动表演者的头部、腔体,形成整体共鸣。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声乐的整体共鸣,可以让演唱的发音更加和谐,使音调与音色统一起来,在保留民族演唱意境优势的基础上,增强表演者的气势。(二)民族唱法的借鉴意义。字正腔圆属于民族唱法发声、演唱的根本特征,与此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文化表现的高度概括。在演唱时,对歌手发音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字正腔圆同时也是美声唱法的表演要求之一,中国演唱形式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更突出元音的发音连贯性,使得美声唱法更加细腻。民族唱法注重意境,通过歌曲表述真挚、深刻的情感特质,让观众有着更直观的情感体会。美声唱法将意境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审美情趣,还能够赋予演唱更高的情感价值。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交融
摘要: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艺术特性与演唱技法各不相同,美声唱法的技术和天赋门槛更高,其演唱成果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而通俗唱法的专业性较低,更侧重于表现情感,具有更大的受众群体。两种演唱技法看似不尽相同,在演唱技巧、气息控制和声音要求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将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能通过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唱法的缺陷,并提升演唱质量,对推动声乐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通俗唱法
音乐欣赏类别的多元化,使得声乐演唱愈发需要整合多种不同的演唱技法,赋予声乐艺术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美声唱法的高技术性与通俗唱法的大众性,能够完美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提升声乐演唱质量。在声乐教学中,应充分通过分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推动两种演唱技法的交融,从而推动声乐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概述
美声唱法起源于宗教音乐,在16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的背景下,美声唱法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随后,19世纪美声唱法在德奥的传播,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的美声表演艺术家,对西方声乐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相比其他声乐唱法,美声唱法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了混合声区唱法,兼顾真声与假声,且在演唱过程中调动所有能用的共鸣腔体,使演唱呈现出音响的声音特色。一般而言,人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上胸式呼吸,是通过吸入少而浅的空气量,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容易造成喉咙与颈部肌肉紧张,应用于美声演唱会产生缺乏弹性的直声。其二是腹式呼吸,是依靠调节软肋与小腹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较深,会使得演唱音色偏低,尤其是中低音区音色沉闷。其三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方法综合运用胸腔、横膈膜、两类与腹部肌肉,被认为是最适合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控制和储存气息,能够广泛用于高、中、低三个声区。通俗唱法又叫做流行唱法,最早源于欧洲,形成了如爵士、摇滚、说唱、民谣等艺术风格,并于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传播。通俗唱法的特点在于发音相对自然,与正常对话差距不大。其在中声区演唱时通常使用真声,而在高声区演唱时则使用假声。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倾向于贴近生活实际的真声演唱,由于很少使用共鸣,需要借助音响的扩音效果,因此对话筒的使用也属于演唱技法。通俗歌曲的语言大多质朴且饱含情感,词句通常不进行过多的雕琢,甚至会直接出现口语化的歌词。通俗唱法更加贴近大众,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其节奏和旋律强烈,重视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的表述,贴合当代人的心理体验。
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差异
原生态唱法特点论文
摘要:**年,“原生态”民歌手首次亮相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他们身着民族盛装,亮出天籁般的歌喉,顿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震撼,他们如一缕清新且带着泥土芳香的春风吹进了观众们的心田,又如一股甜丝丝、凉透透的甘泉,洗涤了人们整日被现代音乐强烈音响刺激下的躁动的灵魂。“原生态”唱法的突然出现引起了音乐界的很多争议、质疑,有人对它的命名提出疑问,有人认为它是没有科学性、没有艺术性等。笔者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在此想谈谈对原生态唱法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原生态唱法
一、什么是原生态唱法
以前声乐界公认在我国具有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但在2004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以后,专家发现许多民歌不经过任何雕琢、包装和美化,他们如自然界原始状态的东西清新自然,歌声美如天籁之音。这使专家们引进了“原生态”这个自然科学的概念。自然科学上的原生态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则是由本民族环境下的老百姓在生活与劳动中自然生活的一种表达。他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唱着具有本民族风格的歌,由本民族独特的乐器伴奏。那什么是原生态唱法呢?它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学院派民歌唱法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吸取了西洋唱法的长处)的一种说法,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未经过专业训练、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因此命名为原生态唱法。
二、原生态唱法的科学性
当代一些学科如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唱法是否具有科学性不能完全用美声唱法的审美标准来衡量,每种唱法各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用某种唱法去改造其他唱法,无异于用某种文化去取代另外一种文化。就拿美声唱法的审美原则来说,也是随着地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十七、十八世纪是“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有人问著名的歌剧作家罗西尼,演唱歌剧需要什么条件,他回答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还是声音。”这就是美声学派黄金时代的声乐美学原则——唯声论。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歌剧更加要求演唱必须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也是进步的表现。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歌剧在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等不同国家的演唱方法和审美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亦是如此。
混声唱法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只有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声音的声区转换自然统一的、音域宽广,有穿透力的、音色明亮、色彩动人的声音。获得混声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运用呼吸方法,巧妙地调节好各共鸣腔体,使声音和谐统一,美妙动听。
关键词:混声唱法气息混合共鸣
混声唱法就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混合运用的唱法。是对声带发声时机能状态按规律的具体实践,它要求发低音时避免全用真声(胸声区),发高音时避免全用假声(头声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音都是混声效果。混声唱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真声和假声的两种唱法混合着灵活运用歌唱,从而获得声音通畅,圆润甜美,美妙动听的歌唱效果。
混声唱法原理
混声唱法指的是真假两种歌唱状态混合着应用的意思,假声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声要以假声为基础,高音挂上胸腔,低音挂上头腔;高音有浓厚的真声色彩,低音有假声成分。这样两个声区比例恰当,灵活应用才能发挥头声区里有胸腔共鸣,胸声区里有头腔共鸣的两个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优点。真假声混声歌唱要按比例调整,如果始终只用真声,由于声带一直处于拉紧的状态唱高音,势必造成脱离气息的喊叫,久而久之,由于声带负担过重,造成声带病变而失去歌唱能力。同样,如果始终只用假声,由于声带不能闭合,用不上力,所以声音虚弱,没有亮音,得不到呼吸的支持,久而久之,声带功能减弱而失去弹力,同样也会造成病变失去歌唱的能力。假如将这两种唱法巧妙地,不是突然地、而是逐渐过渡、转换,声音会统一,声音会无“坎”,把它们调整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下,才能使两种声音的共鸣混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流畅均匀,明亮甜美的声音。
李维渤教授在《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一文中,谈到真、假声混合问题时,把头声区比作水,把胸声区比作土,用土和水搅拌成泥来比喻混声唱法。认为在放少量土的试管中注入水,这时水和土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水和土截然不同,用这种嗓音调节歌唱时必然会出现上得去就下不来或下得来就上不去的现象,这种状态被称为“静态调节”,为了克服这种“静态”,就要把水和土加以搅拌使它们成为泥。当然试管上方的泥比较稀,底部的泥比较稠,但都是泥而不是分离的水和土,用这样的嗓子歌唱时,没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可以自如地上下,没有明显的“坎儿”,这就是混声的原理。
论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流行歌曲唱法的特征
众所周知,流行歌曲就是群众的歌曲,所以,对于流行歌曲来说,旋律流畅、真实自然、贴切生活、易于传唱是其主要的特点。流行歌曲的演唱应注重气息的运用,讲究吐字和咬字清晰、委婉,语言的韵律,在演唱中多运用轻声、气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时的呼吸轻松自然、舒展自由,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的一种非常自然的呼吸,它是表达歌曲感情的关键,比如在表达深沉伤感的歌曲是,呼吸要吸得很饱满,但是声带不完全闭合,造成一种漏气的沙哑声,一边夸张声音的感染力。唱法的发声也有真声、假声和真假声混合三种。使用真声时声带完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胸腔,特点是真实,音乐饱满洪亮;使用假声时声带局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头腔。假声的特点是声音尖细而飘逸,需要用气息的有力支持来控制好声音的强弱。假声一般用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也就是高声区,大部分是一带而过,往往和真声交替使用。使用混声时,是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的声音,音量不大,缺乏力度,一般歌手在进入高声区时,往往用此方法。演唱流行歌曲的共鸣同样是分成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和喉咽腔共鸣。在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喉咽腔共鸣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音乐题材的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所不同。
不同演唱风格的分类练习
1.通常风格及其演唱技巧流行唱法区别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然。呼吸的运用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来定位,不同的歌曲蕴含着不同的感情,呼吸的强与弱乃是表达歌曲感情的关键。比如,在表达深沉忧伤、悲痛伤感的歌曲时,呼吸要运用得强一些,声带也不完全闭合,造成一种漏气的沙哑声,并且让这种深沉的音色夸张化,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伤感的情感。各个声区有着不同的声音色彩:高音区高亢明亮,中音区柔美平缓,低音区沉厚结实。流行歌曲的演唱通常也是遵循各音区的自然属性,发挥其自身的自然属性。
2.摇滚风格及其演唱技巧摇滚乐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摇滚乐一开始就是贫民的文化,是老百姓的文化,是来源于生活的。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讴歌爱情、亲情,反映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呼声。摇滚乐满足了青年人成为英雄的渴望,成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给他们慰藉,陪他们度过迷惘的青年一代;摇滚乐产生了艺术家,摇滚打破了古典音乐的贵族化,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反抗越战到女权到环保都有摇滚的呐喊,他们以摇滚为武器,因为摇滚是直接的艺术,每个人都可表达自己的主张体会。摇滚唱法大多是要用宣泄的声音来渲染气氛,以期达到歌曲的感染力。所以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摇滚歌曲真实有感染力,所以一般歌手使用真嗓较多,所以这就需要他们有正确的用嗓技巧和方法,才能保护好嗓子。摇滚乐是一种能强烈释放和抒发感情的音乐,有强大的吸引力,演绎时,像是灵魂深处在呐喊,这样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控制其心智。
3.爵士风格及其演唱技巧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强烈鲜明的动感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色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感染了众多听众,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被列为最具音乐自身魅力的高雅艺术之一。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爵士乐变化多端,节奏感比较强,这就提高了歌手的演唱难度,歌者演唱时首先要放松整个身体,然而各个共鸣腔体还要积极打开,控制好气息张弛有度地随着音乐释放出来,并能正确地演绎独特的爵士乐的节奏。演唱爵士乐关键是要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理解和感受歌曲内涵和曲调的关系,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以期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在演唱爵士乐方面,内地比较杰出的代表是谷峰,他的演唱风格独树一帜。代表作《你的心情好不好》。在演唱形式方面,台湾的“蟑螂合唱团”,完美的和声和不凡的创作才华使他们轰动一时。欧美蓝调风格方面比较突出的代表有陶喆。台湾歌手庾澄庆,他的作品有爵士风格的《老实情歌》。
民族唱法的科学性探索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广义地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当今较流性的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形式繁多,十分丰富。随着世界音乐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范围更加广阔,音乐家们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经过改编、提炼、发展、升华而创作出一大批新的声乐作品。这些新作品的创作力度、难度不断的增加,对歌唱者的演唱能力、声音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演唱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发声技巧和艺术修养,在这里笔者将对民族声乐演唱的科学性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民族唱法中的呼吸
自古以来,我国的民歌演唱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技巧方面已有较高的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气息运用方面,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氮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这里的“脐间出”就是指“气沉丹田”。这与美声唱法中所提倡的胸、腹联合吸气法不谋而合。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①这也就是美声唱法强调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关键和支持力。呼吸不管在美声唱法,还是在民族唱法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呼吸,才能使我们的歌唱更出色,表现人物情感时才能得心应手。
笔者认为,歌唱的呼吸可分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时,状态自然,吸得深,吸得恰当,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的底部,并把气息推向后腰部。动作轻松,自然,不牵强,不僵硬。两肩自然下垂,脖子放松,否则各部肌肉紧张,其他发声器官就不能灵活地有规律地活动。呼气应当平稳,均匀,有控制,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找到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宫有机配合的力量。呼气时,横隔膜平稳地上提,两侧下肋逐渐回收,使气息通过气管送入声门。应该指出的是,呼气时不仅有这个呼气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时还有一种与之抗衡的,由吸气肌群形成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
根据演唱需要,调节抗衡程度,呼气之中保持相应吸气的感觉,吸气之中保持相应呼气的感觉,形成的“呼吸对抗”。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换气,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影响歌声的气息支持。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等练到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保持歌曲的完整性。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使声音有着力点,有高频泛音,力度变换自由,富于表现力;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这样的歌唱当然是最安全、能持久的歌唱。
民族唱法中声的用法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美声唱法、中国的传统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分析了嗓音运用的多样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族唱法的用嗓也应同时运用两种混声机能,从而更好地开发高声区的观点。
关键词:民族唱法用嗓真声假声混声
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原有的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两种新的演唱组别,其中一组是“原生态”演唱法。对“原生态”唱法的提法以前是没有过的。当然,也有把各民族传统的、民间的唱法称为传统唱法的。笔者认为,“原生态”即这种意义上的传统唱法。据了解,“原生态”唱法主要指的是:用不受专业院校训练限制的民族原始声音、用民族语言或者地方方言、用传统的表演形式和伴奏形式来展示各民族自己的风采的唱法。记得当时有一位嘉宾现场点评说:“原生态唱法才应该算是中国真正的民族唱法,而大家通常所说的民族唱法,应该说成中国唱法更合适。”虽然这仅是一家之言,笔者倒颇为赞同。
一、唱法的界限
在高校声乐教学体制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彼此隔离的状态。众所周知,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从声音来说,真声假声都用,讲究的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共鸣同时出现,声音都是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真假声和共鸣的。那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否有些共同之处,它们之间的界限究竟是什么?专家们已作过很多见仁见智的探讨。归纳起来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区别:唱法训练和共鸣的不同。
首先,是唱法的训练。如果全面地考虑世界歌唱艺术,我们所说的唱法上的区别,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以及真假声的比例是什么状态,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声为主还是以假声为主。其次,是共鸣的不同。美声唱法是全共鸣,即全身作为共鸣体,而有的唱法只用部分共鸣。有的唱法共鸣用得比较明亮,有的共鸣相对来说用得稍暗一些,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低。共鸣腔体的运用,用上部、用中部、用下部都不尽相同,这是区别唱法的几个方面。
流行唱法声音练习方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对流行唱法存在偏见,认为唱流行音乐只要乐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不需要掌握专业的演唱方法,这就导致有些人在演唱技巧方面,如呼吸、咬字、声音位置等缺乏研究,造成中、低音发音干白,高音干瘪,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尤其在演艺圈,有些演员一到现场演唱,个人的演唱功力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这样的演唱群体毕竟还是少数,无论在国内或者是欧美流行乐坛,很多演唱者还是经过严格的声乐训练的,都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笔者认为,即便作为歌唱爱好者,纵然没有较高的声乐技巧,但懂得一些发声方法,使自己的歌声圆润、松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呼吸方法
自然式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方法,但这种呼吸很浅,不利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上腹部(肚脐以上包括肚脐那一圈,肋骨以下,包括整个胃部)保持膨胀、饱满的感觉,下腹部(肚脐以下系皮带处,也就是肚脐以下约3个指头处)微微地、一点点地、慢慢地向里、向上收,使气息均匀、慢慢地呼出来,保持时间越长越好,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声靠气传”。呼吸的关键在于“保持”,也就是指气息保持流动,而不是保持一种僵化的姿势。
具体来说,实践训练步骤应是:躯干站直,胸部放松挺起,腿不要弯曲,面部放松,不要有意识地去吸入大口气,而是直接用下腹的动作来数1(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下腹立即回复原状,然后再收下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数到10或20,让下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因为在下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的动作,其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开始阶段下腹肌肉感觉会有些酸,这都是正常的,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到30,最多可数到50,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这就是锻炼“保持”的一个基础。
二、喉咙的打开
所谓打开喉咙,是喉咙处于刚开始打哈欠的吸气状态,就是喉咙打开的状态。西洋传统唱法要求在低喉位上打开喉咙,这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得到,这如同芭蕾舞强调演员一定要用足尖站起来跳舞情况相同。流行唱法不强调这一点。打开喉咙的具体含义是喉、舌的对抗,流行唱法至今有很多歌手仍是打不开喉咙的,特别在高音区,用高喉位而不造成声道阻塞在流行唱法中是相对允许的。在流行唱法中,打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共鸣,而是防止声道阻塞。但就效果而言,适量的打开喉咙对演唱歌曲的效果是相对积极的,所以,打开喉咙这种基本功在流行唱法的训练中的地位较西洋传统唱法不是更重要,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民族唱法呼吸的教学艺术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教学观
1、在声乐教学中,要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音乐教育界的老前辈王品素老师,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上大胆实践走出了新路子,十分呵护来自不同民族地区学生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保持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稳步而又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这样培养出的歌手,她们的演唱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不会是一个模样。
2、要求学生把美声与民族唱法分开。一提到唱民歌,认为把声音变嗲,把字读成片儿就是民族唱法,一唱民族歌曲就把腔体打开,咬字也含糊不清了。遇到这样情况,教师要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声音观念:启发学生有一种合理的气息支持作用,有正确的声乐教育观。
二、教学中民族唱法的呼吸训练
1、民族唱法中呼吸方法
1)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