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06:31: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策略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策略监管

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策略

摘要:广告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广告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广告的发展和监管同样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广播电视广告创新发展策略分析,然后进行了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策略探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告;创新发展策略;监管策略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的不断扩大,广告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社会中的重要元素。广告不仅促进着经济活动,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国人民。随着广告业发展,广告出现这多种形式,广告的监管和创新也就成为了热门话题,因此需要加强对电视广告创新发展及监管策略的研究。

一、广播电视广告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一)商业广告。1.创意为先。在广告行业中,创意是核心本质,良好的广告创意是广告作品的生命,要想制作出优良的广告,需要从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广告的创意需要结合社会流行元素,联系社会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引领观众的审美,广告需要直奔主题,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不能以重复洗脑的方式进行灌输。2.内容优质。广播电视广告要想做到新颖突出,不能将内容停留在陈旧的主题上,需要赋予广告深刻的内容和鲜明的情节,需要让广告出现在合理的时间和位置上,同时需要优化广告的艺术手法,让观众能够记住关键点。在广告设计中,需要带给观众正面的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3.重视商品本身。广告制作需要重视商品本身,以广告扩大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广告的本质应该是产品,现在很多商业广告过于重视明星效应,聘请明星作为代言,过度的明星营销,反而会造成观众忽视了产品本身,广告反而没有起到宣传的效果,明星代言应该是广告的一种方式,不能喧宾夺主[1]。(二)公益广告。1.植入电视节目。在综艺节目、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逐渐增多。例如在热门电视剧《欢乐颂》中,植入广告数量多达五十余条,植入广告让电视剧获得资金创作,电视剧帮助商品宣传,起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对于公益广告,也需要植入到电视节目中,让媒体肩负起社会责任,让公益广告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例如:在热门节目《极限挑战》中,植入公益广告,《极限挑战》具有庞大的收视群体,植入公益广告,能够提高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2.邀请公众人物加入。邀请公众人物参与到公益广告制作中,提高公益广告自身感染力。公众人物具有自身特殊的社会效应,观众在心理上会有意无意的模仿信任的公众人物,因此需要邀请形象良好的公众人物参与到制作中来。例如:在《光荣与梦想》的广告中,邀请了三十余名公众人物参与进来,对我国传统的诗词进行诵读,让观众在观看到广告的时候,受到影响,主动参与进传承传统文化的队列里来。

二、广播电视广告监管策略探析

查看全文

金融监管绩效提升策略

一、金融监管改革意义重大

距我国金融领域分业监管体制成立已有十年,在此期间,监管工作较好地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基本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仍然有部分早已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逐渐成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沉疴旧病,降低监管效率,有损监管绩效。首先,监管部门以机构为单位划分各自监管范围,面对日益增加的混业经营往往出现监管空白或多头监管,缺乏能够处理监管冲突的协调机制;其次,监管部门似乎对金融机构承担着无限责任却无暇顾及金融消费者,不甚合理的监管理念导致其成为“风险厌恶者”,过于重视事前审批,压制金融创新;再次,现有金融监管制度并不健全,如存款保险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等亟待补充与完善,部分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修改。不只是固有缺陷,面临改革的金融市场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防护。

(一)价格市场化要求全面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中针对金融市场,《决定》明确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我国资本资源错配现象一直存在,资本要素价格扭曲是主要原因。利率与汇率实现市场化,意味着对内对外双重开放,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金融市场更富有弹性。但是,鉴于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价格市场化可谓“惊险的一跃”。利率完全放开首先会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造成冲击,必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需找新的增长点。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步骤,央行常态式干预的减少意味着外汇市场波动加剧,国民经济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金融系统能否安全接受市场的洗礼,关键取决于监管体系能否提供更加高效、周到的保护。

(二)民间资本介入对金融监管提出新挑战

2013年下半年,关于民营银行的话题持续火热,许多民间资本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决定》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民间资本介入现有金融体系有望改变金融行业竞争格局,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可以满足各方需求,为市场带来正能量。但也应当看到背后的一些负面因素,由于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民营银行频繁的关联交易不可避免,加之公司治理、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水平较低,民营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破产可能性高于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此外,出于对回报率的追求,进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盲目追逐利润最大化,而放松风险管控,民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有限,这样就背离了放低金融门槛的初衷。因此,《决定》为民间资本的介入设立了一个前提———“加强监管”,这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1月25日,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等原则推进试点,该说法引起市场较大关注,被解读为再次强调自担风险。“实行有限牌照”指未来监管层可能要对民营银行的开展业务范围、区域、合格存款人等予以一定限制,体现对低收入阶层的保护等。“生前遗嘱”原则要求民营银行设立前就要安排好未来破产倒闭的有效处理办法。该原则是欧美监管机构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采取的办法。这一办法要求银行作出说明,在没有纳税人救助的情况下,如果银行无力偿债面临倒闭,将如何处理处置。“一行三会”应尽快推出配套机制,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做好设立民营金融机构的前期准备。

查看全文

工商监管职能到位的策略探析

一、积极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新发展,切实理清职能转变的新思路

在当前的改革中,工商工作应保持稳中求进,工商部门应做到有为有位,工商事业应实现持续发展,至为关键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理清思路,切实做到科学定位、科学谋划、科学管理。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应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自觉地融入大局、更加有力地服务大局,毫不懈怠地履行肩负的各项职责,在服务兰州率先转型跨越发展中体现新的作为。努力把群众所盼、政府所愿和工商所能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个结合点,抓住维护竞争有序市场环境这个切入点,抓住保障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着力点,全面提升工商工作成效。

(二)坚持“一个定位”,就是全省工商工作“五加二”的职能定位工商部门恢复建制三十多年来,历经六次机构改革,确立了现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甘肃省委省政府又赋予全省工商部门主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两项职责,形成了全省工商系统“五加二”的职责定位。坚持这个职责定位,就是坚持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找到齐抓共管的最佳结合点,强化市场监管的职能链,具体讲就是要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链,完善非公党建的作用链,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工作格局。

(三)贯彻“一个理念”,就是“大工商”的理念省局党组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对工商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全省工商工作的发展实际,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了构建“大工商”的履职理念。在两年多来的监管服务实践中,“大工商”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商部门适应改革的要求,实现工商职能转变和到位,必须坚持构建“大工商”理念,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第一职责、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消费维权重要使命、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全力推进大服务、大监管和大维权建设,实现监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四)强化“一个保障”,就是打造陇原工商“铁军”的队伍保障推动工商职能到位,实现工作方式转变,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工商工作地位和作为的需要。工商部门做到有为有位,就必须把任务理清,管理夯实,措施跟紧,按照“大工商”的理念,实现“强工商”的目标,具体讲就是工商职能工作要强化,促进发展的作用效果要强化,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的手段要强化,至为关键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要强化。应紧紧抓住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两项重点,切实强化改进培训和优化管理两个抓手,努力完善干部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机制,突出提升依法监管和高效服务两个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过得硬、能力强的陇原工商“铁军”,为推动工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努力探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途径,强化落实职能到位的新举措

查看全文

浅析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策略

摘要:目前全国化工产业都不断向着大型化、生产连续化发展,而各化工企业由于本身产品存在一定的上下游关系也逐渐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生产活动,为了适应大化工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大型化的趋势,各地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的建立加强了各化工企业之间的联系,但是大量化工企业的聚集也使得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环境变得异常严峻,化工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管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消防;环保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兴建了大量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是适应大型化工项目而兴起的,合理的化工园区设计可以兼顾各企业的产品特色,使得各企业之间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园区的企业可以实现一定的资源共享,实现各企业生产的集约化与最优化,各企业可以实现销售、物流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园区内各企业的发展。但是化工园区内各企业都是化工及相关企业,企业内各类易燃、易爆品众多,生产设备也常常是高温高压设备,化工园区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极为容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灾难性后果。化工园区内的各企业不能仅仅做好企业自身的安全监管,还应在化工园区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建立起一套覆盖所有企业的安全监管机制。

1.我国化工园区管理现状与不足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化工产业生产的集约化、运输便捷化以及对资源利用率提高的要求,早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就着手建立统一的化工园区。大型化工园区的建立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各企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处理能力。我国的化工园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步进行建设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建成了以国家级化工园区为主干,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协同的生产模式。全国目前已有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千亿的超大型化工园区八家,而其它国家级化工园区工业生产总值也均在五百亿以上。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虽然单一园区工业生产总值无法与国家级化工园区相媲美,但是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集中了我国均大部分的中小型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齐全,是我国基础化学品的重要来源,而此类化工园区数量众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的化工园区与西方发达国家化工园区相比,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其在规划、设计、生产运行、物流、仓储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我国化工园区在进行建设初期,对于园区入驻企业是按照原料上下游关系进行设计的。对于生产相关的企业,按照企业就近的原则进行安排和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物流的压力,有利于企业原料产品的调度,可以集中对相关企业的“三废”进行集中处理,有利于园区管理部门对企业危险源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除了国家大型化工园区外,各省级化工园区和地市级化工园区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受到企业入驻时间不同、各企业产品相关性小等原因,常常是园区内最后入驻企业与规划有一定差距,园区内企业互补性小,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我国在建设化工园区时,出于对运输和经营方面的考量,很多化工园区都建在交通便利、人员较为聚集的地区,有的化工园区更是靠近河流水系,一旦造成污染,则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近年来所建设的化工园区,尤其是在省级和地市级化工园区的建设上,园区建设方对于园区规划并没有很明确的主导方向,园区内入驻企业一般就是各类化工企业,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化工园区内对于环保措施缺失,园区内对于易燃易爆产品的仓储和运输安全考量不足。而很多化工园区本质上是经济开发区单独为化工企业开辟出来的,其本质上就是一般的工业园区,并没有专门为化工企业规划和设计,这样的化工园区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废物的处理设施,也没有专门设置对于危化品的存储、运输设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一般实行的是属地监管的原则,行业监管与园区管理机构联合办公的监管方式。化工园区在建责园区的建设、企业入驻、相关设施的配套、危化品设施的建设等。管委会其本身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化工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初期,管委会更注重地方发展的经济利益,而对于园区设计上的合理性、安全性、环保性则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而在园区设立之初,一般的园区管委会人员少、任务重,园区初期需要完成的事物也很多,管委会分身乏术,很难对园区的安全和环保加以重视。园区管委会在成立初期时的人员一般都从地方政府调配,政府中具有安全和环保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这也直接导致园区管委会无法对园区内安全生产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而园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一般都是在园区企业入驻完成后才进行运作,此时的安全生产监督只能按照现有园区设计进行管理,安全生产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而从目前我国化工园区的安全执法体系上看,园区内的安全和环保部门一般都是园区管委会的内设机构,其在执法过程中受到多方掣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较大阻力。而化工园区内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水平层次不齐,部分地方化工园区入驻企业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企业的安全及环保设施只是在检查时才会予以重视,设施老化严重,企业内部安全人员配备不齐全,具有专业背景的安全技术人员更是缺乏。企业内安全监管手段落后,企业内相关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园区管理者不能对企业进行良好的引导和管理,园区内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

2.我国化工园区安全监管策略

查看全文

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策略

一、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

(一)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自2001年起开始实施医保制度,根据方便参保人员看病应医的原则,减少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同时引入竞争机构,至2013年12月,建水县医保中心报经州、县人社部门审核,确定定点医院28家,定点零售药店54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持卡购药。经过多年的努力,以连接医保心各科室局域网和连接定点医疗机构广域网为依托的医保管理信息网络已全面建成。

(二)对“两定”管理措施。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管理1.服务协议管理。一是医保中心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定点机构考核办法,严格按办法进行管理,每年年初与定点机构签定当年的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并逐年对协议进行补充和完善。2.费用结算管理。费用结算支付根据“以收定支、差额拨款、超支分担、结余共享”,对定点医院逐年确定“均次费用指标”量化考核,对较特殊病种如精神病实行单病种指标考核,明确医、保双方职责,严控统筹基金支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不出红书,并将日常考核意见反馈定点医疗机构,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加以改进。3.服务质量管理。定点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疗信誉,提高医护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切实为参保人员提供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不规范。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机构普遍采用医疗费收入与医疗服务直接挂钩的管理方式。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和自身利益的选择中,很自然地以个人经济利益为重,医疗消费过程中,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医疗服务中滥检查、滥用药、开大处方、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如“以药养医”“冒名顶替”和“挂床”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支出及个人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并且容易加剧医、患、保这间的矛盾,制约着医疗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参保人员的不合理医疗需求,是导致医疗服务机构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医疗服务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医疗服务机构不断调整其服务性质及方式,以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的重点,其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提供有着微妙又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一方面,因为参保人员缺乏医学知识和缺少正确引导,对“因病治疗、对症开方、合理用药”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检查和用药要求;另一方面,参保人员仍受原“公费医疗”影响,缺乏费用节药意识,存在“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日益加大,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参保人员超前消费行为的发生。

查看全文

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监管策略

近年来,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多样化,其宣传广告也是门类繁多,其中不乏一些非法广告,这些虚假宣传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根据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特征,补足现阶段我国监管中的一些短板,构建完善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监管体制,值得深思。目前法律设计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法律治理框架缺失。

首先,我国现行《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业广告活动”,不能覆盖所有的营销宣传行为,狭义的广告管理难以对一些比较隐蔽的金融营销宣传进行监管。其次,我国对营销宣传行为的管理尚存法律盲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偏重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与服务交易,《反不正当竞争法》偏重于规范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更偏重于规范特定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产品与服务的营销宣传行为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最后,金融产品与服务是特殊商品,需要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执法权限与执法能力不匹配。依据《广告法》的规定,对包括金融广告在内的广告进行监督管理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法定职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广告管理的相关工作。金融营销宣传专业性强,监管难度较大,市场监管部门在管理上权力与能力的匹配度较差。自2020年1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开始施行,增加了营销宣传罚则,使检查权与处罚权相统一。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广告并没有执法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对违法金融营销行为的判定标准不一。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各监管部门难以形成专业性强、尺度统一的管理标准。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金融营销行为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缺乏统筹协调,存在问题定性的不一致。

目前的监测处置平台也存在监管标准缺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金融违法广告的监管力度。监管能力和借助的监测资源有限。目前,金融营销宣传管理主要依靠管理部门的现场检查和网络监测,由于监测机构人员有限,完成监测工作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对于APP内的广告宣传,以及各类网络平台推送的大量广告信息,其隐藏性强,监测难以全部覆盖。另外,监管部门借助的监测资源有限,主要依靠监测人员在网络上主动搜索鉴别,并不能全网监测识别。对于线下营销宣传,也难以做到监管全覆盖。强化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监管的对策建议规范金融营销宣传信息发布。一方面,对信息发布进行制度规范。在信息发布前,建立严格的广告审查管理制度,并实行营销宣传报备制。

所有线上营销宣传都必须报备,以确保源头可控。另一方面,在规范宣传行为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跟踪监督,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充分发挥技术驱动监管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建立有效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信息披露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可共建金融广告监测和违法处置平台,帮助市场监管部门弥补其专业性不足的缺陷,借助大数据平台对金融营销宣传进行监管,对非法宣传行为进行披露。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可共享监管信息,拓展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金融营销宣传主体要定期对在大数据平台发布的宣传信息等进行说明,让消费者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并进行有效判断;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及时对平台发布的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监督,对虚假信息发布主体进行调查、处罚,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负面清单。强化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应明确金融监管部门为金融营销宣传的管理部门,同时要细化金融营销产业链条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聚焦重大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执法,集中进行整治。实现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金融信息的互联互通,赋予金融监管部门相应的处罚权,使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权与处罚权相统一。

制定统一的营销宣传规范标准;在组织、机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各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发挥监管协调作用。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念,增强防风险意识。一是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培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向金融消费者传达“自享收益、自担风险”的理念,提升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二是金融机构要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认真贯彻相关要求,将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冯宝忠 尚楠 张雅楠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企业竞争策略监管

1、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通常也称信息通信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二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同时,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信息性的作用尤为突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出现了中空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层环节的工作已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来代替,这都不可避免的引发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进而作出决策,而这种人机结合的,能够科学、统一的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并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

2.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幅度原则是管理学上制约领导管理宽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领导能够直接了解下属动态的环境得以改善,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组织对个体绩效的评估能力大大增强,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开始出现,即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间管理层的人数。

查看全文

剖析当前中国会计信息监管策略

[摘要]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我国现行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监管的效果。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会计监管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一、我国会计监管现状

会计监管主要是指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的,依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所进行的干预和引导。会计监管问题由来已久,相应法律制度也不断地完善。我国从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新修改的《会计法》,其中都对会计监管进行了详细规定。会计监管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内部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2.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证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证性。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

查看全文

国内会计监管的缺陷及策略研讨

摘要:政府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了政府部门在当前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国政府在会计监督体系中职能的发挥。

关键词:会计监督;政府监督;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公众难以识别其质量,而且所有欺诈、舞弊与腐败等行为都有财务后果,这使得会计监督成为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直到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监督体系才逐渐清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权威性、公正性较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监督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政府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目前,政府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成为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政府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财政部自1999年开展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例,1999年~2009年十年间,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连续了16期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386.9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监督取得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任务的艰巨以及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软肋:

1.职能分割——多头监管,协同不畅。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安排,其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督权安排是否得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会计监督权来源于政府的行政权以及股东和社会的转移监督权。而我国现实的会计监督权力安排,在诸多部门中都有体现,而这一权利安排源自《会计法》的规定。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会计法》除了规定财政部门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范围外,同时也赋予了审计、税务、人民银行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各自相应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的划分都源于特定的角度,各自有其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被监督主体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但在实际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各职能部门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监督权利进行层次上的合理划分与安排,这种职能分割的不合理势必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分散,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造成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更有甚之,可能导致不同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滋生部门利益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协调,也给被监督主体带来了监督空隙,使被监督者在面对不同的监督主体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

查看全文

我国餐饮食品监管现状与策略

餐饮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与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年来,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的揭露给人民造成了恐慌,也给我国餐饮食品监管部门提出了警告,如何加强食品监督与管理就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本文中,将以建德市为例,探索我国餐饮食品监管工作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合格、有毒食品的存在极大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活与生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凸显了监管机构的职能,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我国食品监管工作中的巨大进步。

建德市餐饮食品监管现状分析

在餐饮食品监管工作中,核心工作内容就是完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建德市食安办下达的杭州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任务,及时发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有效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每年,建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都会对所辖区内的餐饮服务企业进行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以2015年为例,全年食品安全监测分6个阶段,共抽检餐饮食品及餐饮具308批次,合格250批次,合格率81.17%。其中监督抽检196批次,风险监测112批次。监督抽检产品类别涉及凉拌菜、餐饮具、自制饮料、粉丝粉条、自制糕点面包、熟肉制品、米面制品、煎炸过程用植物油、调理肉制品、生鲜肉、非发酵豆制品、水产品、新鲜蔬菜、酱腌菜、水果、火锅底料和自制酱料等17个类别的食品。风险监测产品类别涉及凉拌菜、新鲜蔬菜、米面制品、自制糕点面包、餐饮具、熟肉制品和自制饮料等7个类别的产品。全年度完成食品安全检测项目1604个项次,合格1523个项次,合格率为94.95%。主要有8类危害因子,即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理化指标、食品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食用物质和真菌毒素。

餐饮食品监管中常见不合格项目一览

菌落总数超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