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行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03:54: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操纵行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证券操纵行为见解
1证券操纵的内涵
我国《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操纵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根据我国《暂行办法》对证券操纵的概述,笔者认为,所谓证券操纵行为是指:任何机构或个人,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滥用职权影响证券市场的自由运作,故意抬高、稳定、压低证券市场价格,诱使其他投资者买卖证券,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换言之,任何机构和个人人为地故意变动或稳定股票、债券等证券行情,以引诱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买卖交易,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转嫁风险的,均属操纵行为。
2我国关于证券操纵行为种类的认定
我国《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规定了连续交易、约定交易、自买自卖、蛊惑交易、抢先交易、虚假申报、特定价格、特定时段交易等8类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论文
【内容提要】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正式把证券市场的发展列入国家的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无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尚处发展的初期,存在着过度投机、内幕交易等欺诈违法现象,本文拟就证券市场的主要欺诈形式——操纵行为,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新近通过、颁布并将于今年七月一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有关规定,不揣冒昧,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一、操纵行为的科学界定。
“操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我国多数学者在民商法书籍中,援用现成法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七条精神来确定证券操纵定义,即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美、日等证券立法较为发达国家的典型解释为:“意图造成不真实或是以令人误解其买卖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抬高或压低证券的价格,以诱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项证券而进行涉及买卖某一证券的一系列交易行为”。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操纵是指:“为抬高、压低、稳定某种证券价格而实施的一系列故意干扰证券市场供求的自由运行”的行为。
证券操纵行为探讨论文
一、操纵行为的科学界定。
“操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我国多数学者在民商法书籍中,援用现成法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七条精神来确定证券操纵定义,即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美、日等证券立法较为发达国家的典型解释为:“意图造成不真实或是以令人误解其买卖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抬高或压低证券的价格,以诱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项证券而进行涉及买卖某一证券的一系列交易行为”。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操纵是指:“为抬高、压低、稳定某种证券价格而实施的一系列故意干扰证券市场供求的自由运行”的行为。
综观上述三种概念表述的内涵及外延,笔者认为均有欠妥之处:第三种表述概念过于简约,以致没有将操纵行为包涵无遗。第二种解释在对操纵行为涵盖方面同样有重大遗漏之处。首先,操纵行为虽一般表现为入市交易行为,但并非所有的操纵行为都需要入市交易才能实现。例如,为影响证券的发行、交易而故意散布谣言或不实资料,就是一种比较古老且十分典型的操纵行为。其次,也未能包括违反证券交易的自由运作精神而作故意稳定某种证券或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即作所谓的安定操作。第一种定义除概念描述稍显冗长、繁琐外,倒还差强人意。
笔者认为,所谓证券操纵行为是指:任何机构或个人,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滥用职权影响证券市场的自由运作,故意抬高、稳定、压低证券市场价格,诱使其他投资者买卖证券,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换言之,任何机构和个人人为地故意变动或稳定股票、债券等证券行情,以引诱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买卖交易,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转嫁风险的,均属操纵行为。
遏制企业利润操纵行为论文
内容提要]文章主要介绍说明社会处于转型阶段,许多相关的法律、制度等体制还不健全成熟,企业利用制度上的漏洞操纵利润的风气越来越盛,给授资者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导致资本市场信任危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操纵利润的行为动机出发,通过对利润操纵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对策划建议。
[关键词]利润操纵;挂账;避税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自身利益而进行利润操纵。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地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掩盖了企业本身的真实经营管理状况,给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为了融通资金或维持上市资格而虚增利润
根据《公司法》规定,企业必须在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经营状况较好才能上市。而一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只能通过虚增利润来实现上市目的。由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要对一个公司投资往往要根据投资报酬率来做判断,而投资报酬率=净利润(或营业利润)/投资额(或经营资产)×10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虚增利润提高了投资报酬率从而欺骗投资者达到了企业的融资目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证监会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限期消除亏损,否则将停止公司的上市资格。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停牌的命运只有虚增利润。
证券操纵行为研究论文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正式把证券市场的发展列入国家的长期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无可否认我国证券市场尚处发展的初期,存在着过度投机、内幕交易等欺诈违法现象,本文拟就证券市场的主要欺诈形式——操纵行为,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新近通过、颁布并将于今年七月一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有关规定,不揣冒昧,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一、操纵行为的科学界定。
“操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我国多数学者在民商法书籍中,援用现成法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七条精神来确定证券操纵定义,即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
美、日等证券立法较为发达国家的典型解释为:“意图造成不真实或是以令人误解其买卖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抬高或压低证券的价格,以诱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项证券而进行涉及买卖某一证券的一系列交易行为”。
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操纵是指:“为抬高、压低、稳定某种证券价格而实施的一系列故意干扰证券市场供求的自由运行”的行为。
综观上述三种概念表述的内涵及外延,笔者认为均有欠妥之处:第三种表述概念过于简约,以致没有将操纵行为包涵无遗。第二种解释在对操纵行为涵盖方面同样有重大遗漏之处。首先,操纵行为虽一般表现为入市交易行为,但并非所有的操纵行为都需要入市交易才能实现。例如,为影响证券的发行、交易而故意散布谣言或不实资料,就是一种比较古老且十分典型的操纵行为。其次,也未能包括违反证券交易的自由运作精神而作故意稳定某种证券或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即作所谓的安定操作。第一种定义除概念描述稍显冗长、繁琐外,倒还差强人意。
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财务特征研究论文
我国股票投资者目前面临的一个与投资决策分析有关的问题就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利润指标被人为操纵,利润指标内含的企业获利能力不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用这种不具有稳定性的利润指标预测未来,其结果的正确性将难以保证。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如果这些操纵手段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反映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企业进行总体财务指标特征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揭示这些企业可能采取的调整净收益的手段,引导投资者在财务分析时关注容易体现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迅速有效地甄别上市公司真正的获利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1996、1997和1998年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在10%区域集中的上市公司均达到上市公司总数的20%,甚至更多。这些上市公司具有相当大的操纵净收益的嫌疑,因此笔者选取这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数据和利润表数据分别进行财务指标特征的分析。
一、研究的方法和反映操纵手段的财务指标的选择
笔者借鉴国外对失败企业和收购及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指标特征的研究方法,针对有操纵利润嫌疑的企业,设计出财务指标特征分析的步骤如下:第一,根据理论常识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受到人为操纵的企业其可能的操纵手段,然后选择与操纵手段相对应可能受到影响的财务指标。第二,按照特定的标准选取作为对比研究所需要的标准企业。第三,计算出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的企业以及作为对比的标准公司各个财务指标的平均值。第四,将两类企业同一个财务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对照,观察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五,为了排除因个别极值无法删除,或统计样本内部的数据比较分散对统计结果的干扰,笔者同时采用“十分法”对各样本的全部数据进行排序,直接观察各样本数据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分布状况,比较两组数据在分布上的差异。“十分法”的原理是,将样本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找出样本中每十个百分点的数量位置所对应的财务指标,10%位置的财务指标数值表示有1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值低于该数值,而9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高于该数值,以此类推。每相邻的两个十分点位置上的财务指标表示有10%的企业该财务指标数值分布在这两个数值之间。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
根据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和对企业可能采取的操纵净收益指标的手段的分析,企业可能采取以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
1、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包括诸如出售资产、出售投资、改变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提高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活动。为避免所得税率差异对分析的影响,笔者选用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三个财务指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靠经营正常业务取得利润的比例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净收益的质量较好;由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较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因此这两部分的比例越大,企业净收益指标被认为操纵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非正常经营业务调整利润的现象,则从总体上看,这些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可能会较一般公司高一些,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相对低一些。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探讨
证券市场在为市场提供投资资本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操纵市场行为却由个别投资者利用自身优势,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诱导中小投资者买卖证券,从中获取差额利益。这不仅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交易秩序,也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他们对市场投资的积极性,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证券市场操纵的概念及其原因
(一)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概念。何为“操纵”,即使对证券研究颇为深入的美国、日本、英国在其现行证券法之中也未对操纵行为予以明确的界定,但是各国学者却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而我国《证券法》第71条通过列举与兜底条款的方式禁止任何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因此笔者认为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和数量,使之达到某一水平以诱使投资者买卖证券,从中获取差额利益的一系列行为。(二)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不如英美证券市场健康、合理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是相关立法不够完善严密,《证券法》第77条虽然通过列举三项行为与一项兜底条款对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予以了规定,在立法上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其仍未能进行精确的定义,留给司法和行政极大的自由裁量的缝隙;其二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作为一种扰乱证券市场交易秩序,侵害投资者财产权利,打击投资者交易积极性的行为。虽然在我国《行政法》、《刑法》上予以了处罚甚至是入刑,但其毕竟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然,我国民商领域对其却并未过多的涉及,对该行为进行民事赔偿的规定亦寥寥无几。
二、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及理由
(一)完善反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立法。我国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主要有《证券法》、《刑法》以及《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刑法中有关规定几乎照搬《证券法》原文,其他的条例、规则与《证券法》、《指引》也并未有过大差异,没有体现新的研究成果。《证券法》76条、203条也仅是对操纵行为和操纵市场行为的行政处罚作出了简单的规定,因此在犯操纵行为方面的立法还应加以完善。首先,应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界定予以精确化;其次,应将市场操纵行为与欺诈行为理清。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市场操纵行为与欺诈行为相关,但其并不必然被包含于欺诈。例如基于真实交易行为的市场操纵行为是否属于欺诈范畴?然后,市场操纵行为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笔者认为《指引》对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要求有一定的结果的规定存在不妥之处,如视为结果犯,不仅不能及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也可能会因为信息滞后等原因不能及时将证券市场交易秩序恢复至正常状态,为了预防证券市场发生大的波动从而影响经济秩序,可以学习美国、香港把可能引起特定结果出现的行为认定为市场操纵。(二)建立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由于我国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赔偿制度仅有原则性的规定,例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77条的原则性规定,“违法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对责任主体、责任性质、赔偿方式与范围均未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多由法官自由裁量,则不免有失公允。因此笔者认为可用侵权的过错推定原则进行归责。再次应将赔偿义务人限定为与该违反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人或单位。将赔偿范围限定为操纵行为期间因买卖被操纵证券所遭受的损失。同时可比照美国法的规定,将诉讼时效规定为2年。
三、结语
连续交易型证券操纵行为的认定标准探讨
摘要:连续交易型证券操纵行为是最隐蔽、最难认定的操纵行为之一。因其操纵手法与正常的证券交易行为在表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在证券监管中,发现难、调查难、认定难是其典型特征。对此操纵行为,我国所有法律法规皆为一般概括,语焉不详,甚为笼统。直接导致证监会在实际查处过程中,无法可依,查处的公信力下降。本文试图对连续交易型操纵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确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关键词:证券操纵;连续交易;认定标准
一、连续交易型操纵行为简述
连续交易型证券操纵行为是指单独或联合以拉高、压低或维持证券交易价格或者影响证券交易量为目的,在某一时间内对某一证券进行连续的买卖的行为。该操纵行为的基本特征为,连续以阶梯上涨型的价格高价买入或连续以阶梯下跌型的价格低价卖出,纵观诸多买卖行为的整体表现是单边的买或卖,不排除期间夹杂个别反向卖出或买入。单独观察其每一笔交易,都是真实的,因此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分析才能发现和认定。
二、我国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连续交易型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对该行为的认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的规定2007年3月27号证监会以“证监稽查字[2007]1号”文件形式向下属单位下发了“关于印发《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试行)》的通知,该《指引》第三章“操纵手段认定”中第二节即为“连续交易操纵认定”,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认定为连续交易操纵:(一)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二)联合买卖证券或者连续买卖证券;(三)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同时,在其他条款中,对“资金优势”、“持股优势”、“信息优势”及“连续买卖”等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认定。该《指引》与前述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相比,虽有巨大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该指引从来未以官方形式正式,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因此,证监会在监管执法中,从来没有援引过《指引》的任何规定,而不援引也只是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如果证监会依此《指引》认定案件,却不援引又带来行政处罚没有法律依据的尴尬。从实践来看,我们也发现,该指引下发后,并未给证监会的执法带来明显的变化,查处的案件数量也没有明显的上升。第二,该《指引》对“连续交易操纵”的规定,虽然比较详细,但却只有客观行为和结果的认定,而遗漏了主观目的要件,这在实际操作中,容易扩大打击范围,造成执法不公。在实践中的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其客观表现也体现为集中资金优势、联合或单独对某一股票进行连续的买入行为,客观上也会造成该支股票价格的上涨,但行为人并没有操纵股票价格的主观目的,不宜认定为操纵市场行为。第三,该《指引》将操纵行为的结果表述为“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要求必须现实的对证券价格或交易量产生了实质的影响,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利于对操纵行为发生初期的及时查处;二是结果出现再查处,事后市场的恢复和投资的损害赔偿比较困难。如果能在操纵发生的初始阶段发现并及时查处,才能更好的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保障市场的交易秩序。综上,我国目前对连续交易型操纵行为的规定,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证监会的监管难题,市场操纵成风,在暴涨暴跌中,投资者损失惨重。
剖析操纵证券市场法律责任承担论文
摘要:建立完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投资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操纵者主观过错、操纵者客观上实施了操纵违法行为,操纵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害事实、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该类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方面。结合证券市场司法实践,本文将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列为:责任主体、操纵者主观过错、操纵者客观上实施了操纵违法行为,操纵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害事实、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一、责任主体
基于投机博利或转嫁风险的心态而持续性进行违法爆炒、恶炒,甚至联手托市或共同打压目标证券的行为人均应成为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主体,具体包括发行人、发起人、上市公司、承销商、上市推荐人、证券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二、操纵者主观过错
略论证券市场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研究
摘要:建立完善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投资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迫切要求。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为:责任主体、操纵者主观过错、操纵者客观上实施了操纵违法行为,操纵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害事实、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证券市场,民事责任。
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该类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方面。结合证券市场司法实践,本文将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列为:责任主体、操纵者主观过错、操纵者客观上实施了操纵违法行为,操纵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害事实、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
一、责任主体
基于投机博利或转嫁风险的心态而持续性进行违法爆炒、恶炒,甚至联手托市或共同打压目标证券的行为人均应成为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主体,具体包括发行人、发起人、上市公司、承销商、上市推荐人、证券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二、操纵者主观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