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02:46: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操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时期审计风险的预防与操控

随着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审计环境必将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而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再研究,以便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查看全文

中小单位会计电脑化与内部操控之探讨

研究背景及动机

由於国内对於大型企业电脑化的发展和影响已有许多详尽的研究,如张委良(民79)、赖柏乔(民84)、吴东霖(民87)等人作过资讯技术对组织结构、竞争优势的研究;许志甫(民84)、林志宏(民87)则针对资讯技术运用对企业作业流程影响作探讨;而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相关著作或报导也甚多,如彭俊华(民77)、王惠真(民86)对中小企业电脑化的程序作过研究;李馥源(民84)、张力人(民88)、詹怡婷(民89)、王长智(民89)、陈俊良(民89)、甘文政(民89)等人则针对中小企业导入电子商务等资讯科技的程序、因素及效益作过探讨;综观上述,专注在电脑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之探讨较為缺乏。

而就中小企业而言,长久以来最為人所詬病的,即是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特别是在会计制度方面,大多不甚健全,内部的作业程序也未标準化,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其财务资料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备受质疑,发生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传统人工作业环境下的普遍缺失。依据资策会(民86)的调查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电脑的比例约為68%,且有逐年提昇的趋势,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欲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是否能藉由电脑化而建立管理制度,并在作业流程中植入关键性的控制点以提昇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探讨在不同的电脑化应用程度下,其作业流程与内部控制的调整情况。

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电脑化的情形

包括电脑化的时间、资讯专职人员多寡、电脑作业系统的复杂程度、电脑化的范围以及资讯系统的开发方式為何。

查看全文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

摘要:叙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智能控制的概述及定义,探讨了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和前景及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有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造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黄金阶段,机电一体化的技能也逐步老练成熟。由于相关系统所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开始广泛使用智能系统,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现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机电一体出现飞跃的发展。本文从机电一体化及智能系统的视点动身,将这两部分进行融合,剖析研究机电一体化体系中智能操控的使用。需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农业领域及工业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实际工程过程中面临的对象存在不确定性、多层次及非线性等特点,从而给该系统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阻碍。伴随着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给该系统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其科学发展。所以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逐步受到各领域的关注重视,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是需要的。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述及定义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系统又被称作机械电子学,其具体内容是由多种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且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进行归纳综合应用的一种综合性技能。其所有机融合的多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信号改换技能、传感器技能、电工电子技能、接口技能、信息技能、微电子技能及机械技能等。

查看全文

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研究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变革,社会各个行业的科技水平发展都极为迅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创新,极大的促进了机械电子科技的发展与改革,尤其当今经济市场已经呈现全球化态势,机械电子工程正在融合计算机技术,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本研究对计算机与机械电子工程现阶段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两者的融合态势加以研究,并为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融合

当物理学领域出现晶体管以来,物理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造成信息技术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增强,机械电子工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且已经呈现成熟态势,为优化机械电子技术,需要不断融合计算机技术,两种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其能够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

1.现阶段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状况

通过研究得知,传统的机械工程的生产形式着重于手工制造,利用传统仪表工具对关键生产指标进行操作控制;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在精准控制操作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的同时,还要求有效控制操作的速度与压力,这就造成手工制造费时费力。对于上述状况,企业在了解机械生产原理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完善生产技术,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操控,对生产参数进行相应调整,并且可以操控生产的整个过程。目前,制造行业生产所用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或者成为机电一体化。该项技术包含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以及PID控制等,模糊控制技术的理论依据为模糊数学,利用拟人操控系统的构建,使其对有关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与了解。这种操控方式,使得操控过程更为精准、合理,更快实现生产目标,使得操控难度进一步降低。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内容较多,变量较为繁多,因此利用机电操控系统,方可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操控生产过程。

2.现阶段计算机发展状况

查看全文

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机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现代工程机械中,很多新技术及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使现代工程机械得到更好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一体化技术的含义,探讨在现代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标,分析现代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运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工业机械的操作向智能化、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可满足工业机械发展的常用技术为两种:一种是由计算机操作的数控技术,一种是由PLC操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从生产改造、降低工业机械操作成本、迅速使工人掌握操控技术这三方面因素来说,工业机械生产更适合应用PLC电气自动化技术,即在工业机械化生产中,要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化电气工程,让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动工业机械生产。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含义

在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前,必须探讨自动化控制技术。当前大量的机械生产设备均带有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是指工业机械生产设备均自带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生产工人可以应用控制器向机械设备输出指令,让机械设备应用自动的、批量化的、标准化的方式生产。过去最简单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是应用这样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然而这样的控制技术无法满足现代工业机械生产的需求。在现代工业机械中,人工干预得越多,生产效率就越低、生产成本就越高,可能还会带来人工生产差异性的问题。现代工业机械生产要求控制系统必须让机械设备应用自动的、批量化的、标准化的方式生产,减少人工干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人们把计算机与机械设备联系起来,人们在计算机中进行工业机械生产操控,计算机则能操控每台机械的可控制系统,让可控制系统下达生产指令。这种把计算机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的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后,人们就能在工业环境中全程的、远程的操控机械设备生产,减少生产中的人工干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建立一个适合在工业生产环境中运行的计算机控制环境,人们可应用计算机控制机械设备,可以应用键盘、鼠标、触摸视屏下达操控指令。人们下达指令后,计算机会应用软件程序下达生产指令,计算机则能与机械设备中的可操控系统相连,可操控系统可接受计算机软件程序提出的要求,自动下达生产指令。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允许计算机与一台机械设备一体化相连,让计算机控制一台设备的生产,也支持计算机控制多台设备批量化的生产,允许机械设备在计算机下达的指令中彼此协作。现代机械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让机械设备成为具备自动化操作系统的安装、设计、调试、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工业机械一体化技术是为了有效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让设备具备电气自动化技术,使设备能够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发展电气工程能够把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结合起来,应用先进生产力推动我国工业生产发展。

2现代机械工程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标

查看全文

电气设备维护特点及管理方法

电气设备在展开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不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下,有规划、有方式的针对电气设备开展维修管理以及基础养护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不断加强先进技术以及自动技术的运用,在定期检查和养护的基础之上,凭借获得的数据开展分析,借助信息来制定科学有效的养护维护措施;最重要的是,在电气设备运转维护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避免维修工作人员无法及时面对故障的状况,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为了避免不发生巨大损失,就需要及时的通知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讨论出应急措施,减少电气设备因此所造成的损坏。

1电气设备运行维护措施

1.1守时做好基础检查。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针对电气设备展开定期检查,能够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及时采取方法展开维修,避免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以及影响电网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能够让电气设备足以安全高效的运转,提升安全检查的工作强度,工作人员在对电气设备展开检查时,对电气设备机械故障最有效的检测方式就是让设备处于运转的状态,在设备运转过程中,检测人员务必针对设备展开最仔细的检测,避免忽略任何设备故障安全问题。假如在检查过程中有任何设备被发现故障,务必对故障因素展开分析,采用适合的维修举措,避免产生更大的事故;即便在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问题,检测人员也需要按照规定,做好记录,给以后的检测提供参照。1.2保证规范操作电气设备。为了促使员工能够熟练以及准确的操控电气设备,让电气设备能够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益,企业需要在电气设备的操控流程上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方法,促使员工在了解设备运行原理和规律的时候,能够加强对设备的认知程度,让员工在设备的日常检修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完善企业电气设备日常检测系统。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底层设备操控人员组织与电气设备操控相关的培训活动,促使员工在培训活动中对电气设备的操控原理认知程度提高。同时针对操控人员组织模拟训练,让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控流程,利用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加强员工对电气设备操控的熟练度,除此之外,在员工操控设备的开始,企业需要专门指派技术人员展开现场指导,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员工们在操控流程上的不足之处以及错误,能够及时改正。1.3做好电气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在完成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测之后还需要做好日常运转维护。例如:在针对变压器展开日常运站维护时,维修人员需要针对以下几点展开仔细观察,来保障设备整体的正常运转;(1)检测变压器的防雷举措,做好接地保障;(2)检测变压器铁芯绝缘的外部保护层有没有老化的问题存在等等。假如在展开日常维修的过程中变压器发生了这些问题,维护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设备展开维修处理,同时确保设备维修无法对操控人员和设备自身造成危险之后,针对造成事故的原因展开科学的分析,同时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参照。此外,在针对发电机的日常检修工作过程中,检修人员务必结合设备自身的特性在不直接接触设备的状态下,定期针对机器散热口以及机箱内存在的灰尘和杂物展开清洁,避免在清洁垃圾的过程中对设备造成污染,导致设备老化加快,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维修人员也需要避免直接接触设备导致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还有就是检查发电机的接地状况是否正常,提高发电机的安全性能。1.4防治触电事故发生。在电气设备安全运转管理以及维修工作开展的时候,管理工作人员务必做好对员工的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性。总而言之,针对每一个进入电厂展开电气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开展岗前训练,严格按照制度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拥有专业能力的。关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操控工作来展开岗前培训,从而提升员工对设备操控的熟练度。此外,维修人员在进入电气设备安放区域时,务必保证不发生乱碰、乱撞、胡乱操控的状况,这需要工作人员熟悉电气设备的放置位置以及各个电路的分布情况,来保证维修工作开展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在开展电气设备安全运转管理时,严格按照流程保证设备的维修工作是在断电之后开展的,并且工作人员在维修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坚决按照操控流程以及操作要求开展工作,不能随意的更改。最后,在一系列操控的过程中着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通过配合,开展电气设备的维修以及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术业有专攻,员工之间配合默契,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2电气设备的管理对策探析

2.1优化管理。比如:电厂针对电气设备展开维护以及创新运转流程,完善电气设备故障处理的标准化,同时在相对应的研究运用的协助下,大幅度的提高电厂的供电效率。因此,针对电厂设备管理工作以及维护工作来说,电厂务必了解各类设备运转故障的特性,总结一些科学有效的优化管理措施,来改善设备本身低效运转状况。此外电厂还需要按时对设备展开维护,就是维护重要设备以及二次设备。关于重要设备,它一般包含电压保护设备,变压器辅助设备等等的改善优化。二次设备大多是针对断路器电路,中央信号装置电路以及重合闸设备的创新升级。升级后的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都能够维持良好的运转状况。按时检查隔离器等等设备,同时做好记录。除了这些,假如是没有看管的发电厂务必全面清洁。2.2重视电厂电气设备的监管环节。为了加强提升电厂相关设备的工作效率,保证供电系统的良性运转,务必对设备展开严格管控,按时展开相关设备的会议。例如: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展开以设备为主的会议。在会议时间,组织大家仔细分析一些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优秀管理经验,此外刺激管理工作人员主动将自身的管理工作经验分享出来。电气设备管理热情是提高发电厂电气设备全面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构建相关的电气设备部门,特别需要重视管理层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培养一群在技术方面能力强和安全管理方面责任心重的专业性人才。在具体管理工作展开时,务必在管理工作标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措施,做到双管齐下。还有就是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保障管理方式的有效性以及持续发展。最后,在不干扰电气设备的良性运转的基础上寻找平衡点,来提升设备的运转效率。2.3提高检修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想要提高检修人员在电气设备维修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性,应该让工作人员清楚认知到维修工作的重要程度,再针对员工展开系统的专业培训,同时研究一整套电气设备维修护理措施,让维修人员就措施展开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践经验,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促使电气设备维修以及维护工作能够高效开展;为了能够让维修维护工作人员正确认知维修工作,企业管理部门务必针对此成立电气设备运转维护和故障维修部门,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给优秀员工奖励,提升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提升维修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益。2.4优化电气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技术。针对电力系统相应工作来说,技术优化的作用影响巨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总结传统技术的优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科研技术与思想展开创新,,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转效率。此外,关于引入先进技术需要展开仔细的了解以及合理的安排,促使这门技术能够在具体工作中产生巨大的作用。最后检修人员也务必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以及具体操控能力,自主学习先进技术以及操控先进设备,促使电气设备运转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结语

查看全文

电子信息技术下无人机社团建设探索

摘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行业出现了极大的人才缺口。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立足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依托校企合作,成立无人机社团,在社团中开设无人机操控训练、装配、调试、检修及维护等进阶培训项目,培养掌握无人机原理、装配、检修、操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无人机;电子信息;社团

1电子信息技术与无人机

无人机是指不载有操作人员,可以自主飞行或遥控驾驶的飞行器。无人机主要有“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三大平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计、陀螺仪、地磁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的成本和功耗迅速降低,锂电池、高像素摄像头的性能急剧提升,GPS、WiFi等通信芯片的技术发生了质的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让多旋翼无人机进入了加快发展期,让无人机逐步地成为一种生产生活常用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电子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对数字、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使用并储存的技术[1]。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无人机上,就好像给无人机装上了大脑,配备了感官。各种传感器迅速地获取各种信息,通过电信号精确地将信息传输到电子控制芯片中进行存储、处理及控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旋翼无人机现在广泛地应用在农业、气象、测绘、物流、摄影、抢险救灾等各个方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行业出现了极大的人才缺口。本文将阐述如何立足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依托校企合作,在无人机社团中开设分段递进式培训项目,培养无人机人才的一些建议。

2无人机社团活动的原则

2.1以兴趣为抓手,分段、递进式培养学生。很多学生加入无人机社团的原因就是认为“无人机是高科技”,“无人机能够航拍”;他们的兴趣就是“操控-飞行”。无人机社团就抓住这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设置无人机操控模块。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通过开设无人机电路原理,无人机装配、调试、维修等技术模块,分段、递进式培养学生的无人机综合能力。2.2校企合作,将兴趣变成职业。无人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仅在本地区(县级市),就有近10家无人机企业;无人机操作手、无人机装配、维修人员的缺口就在百人以上。既是自己的兴趣,又能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兴趣和自己的职业结合,是就业的最高层次。无人机社团以此为契机,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引入企业设备和技术,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针对性教与学,最大可能实现从兴趣到就业的无缝对接。2.3法律法规先行,规范飞行。无人机飞行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来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多危害。例如在禁飞区飞行会给大飞机造成干扰;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携带危险物品,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公共安全危害。如果无人机对私人领地、军事进行侦查偷拍,窥探隐私,将会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是真正飞行前必不可少的环节。2016年6月,民航局出台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强调进一步维护轻小型无人机的飞行秩序,确保运行安全。这是第一部和无人机相关的法律。对法律的遵守,对无人机行业和无人机用户有效监管,是减少无人机安全事故和隐患的保障。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内控效率与盈余质量研究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发展相比西方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注,我国的有关实务操作和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开始。这一方面受到我国赴海外上市公司需要按照上市地规范进行操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偏低,各种造假和盈余管理层出不穷。2001年银广夏事件成为当时的一个典型代表。这虽然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有关,但企业缺少合理有效的内控不能不说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007年,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年度报告中全面披露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自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提供技术标准和依据,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作提供了指引。以此为代表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于2011年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开始实施,并于2012年开始在主板上市公司实施。另一方面,随着2007年上市公司正式开始实施2006年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形成的盈余质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9]①。通常,实务界主要通过会计造假、应计项操纵(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和真实活动操控(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这三种途径实施盈余管理②。我国的会计准则变化虽然一直贯彻了稳健性原则[10],但实证研究发现,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仅改变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却无法从总体上约束盈余管理行为[11]。而且随着会计制度趋于严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应计项的操纵空间不断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已经切实存在[12],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3]。西方有关研究已经发现企业通过减少研发费用或调整其处理方法来满足盈余标准[14][15]、出售固定资产以避免报告亏损[16][17]、控制支出进行盈余管理[18][19]等,真实盈余管理逐渐增多[20]。进一步来看,真实盈余管理以牺牲公司未来经营能力为代价,最终会损害企业价值[21],且管理层甚至可以利用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构建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22],隐蔽性很强。也就是说,真实盈余管理具有严重的经济后果并不易被相关利益者察觉。这亟需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因为即使对于企业内部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也存在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同样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内部控制效率和盈余质量的关系对于这两个领域的实务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基本度量是观察企业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中包含的重大缺陷[4][23]。在此基础上,大量研究关注了内部控制缺陷与应计项的质量[24]。Ash-baugh-Skaife等[25]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的应计项噪音更多,应计项最终转换为真实现金流的比例显著小于内控无缺陷企业,证明内控薄弱会导致有意的盈余管理和无意的会计错报。Chan等[26]发现报告内控缺陷的企业与未报告内控缺陷的企业相比,盈余管理程度更高。Epps和Guthrie[27]按应计项目的高低分层,将样本分为高的正向、高的负向、低的应计项目三组,对比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与没有缺陷的公司的应计利润,发现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更容易利用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总之,即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应计项质量高低显著相关[28][29]。近年来,也有学者发现,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带来了管理层披露决策的变化和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变化[30]。在法案颁布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减少[31],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行为并未减少,主要就是采取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32]。我国有学者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3],认为内部控制形成了严谨的内部制衡关系,任何破坏规则的一方都会被及时发现并受到相应惩罚,所以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很难成功[34],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35]。并且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应计项操纵还是真实活动操控,都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减少[36][37]。然而,张国清[38]以2007年公司自愿提供的、并获得外部审计师或保荐人的无保留核实意见的内部控制报告代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升。(三)盈余质量的经济后果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可以为使用者了解公司业绩提供更多参考[39],所以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更容易依赖会计盈余[40][41]。根据契约理论,盈余作为企业契约中人努力程度的一个很好替代[7],其质量的变动会影响契约的完备性[42]。一个典型表现是盈余质量不同的上市公司三类冲突的严重程度不同,盈余质量得到改善的上市公司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43],盈余质量与权益成本、债务成本负相关[41]。而且盈余质量作为很多企业管理层薪酬的标准,其改进还能够影响薪酬业绩敏感度[44][45],进而影响管理者薪酬[46]。与之相反,低质量的盈余则会使契约的有效执行受到冲击,特别是采取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其经营业绩会出现明显下滑[21]。我国学者李彬、张俊瑞也发现[47][48],操控生产的企业在其随后两期的经营活动中,现金流水平都低于配对样本,操控费用的企业随后三期的经营业绩水平普遍低于配对样本的对应水平,操控销售的企业随后三期的股东获利能力和公司投资水平普遍低于配对样本的对应水平,证实了生产操控、费用操控以及销售操控对企业未来的业绩会造成负面冲击。(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已有研究围绕内部控制效率和盈余质量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但仍有以下问题需要我们思考:第一,我国企业中成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时间较短,其效率的显现尚存在不同声音,需要在内部控制发展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其对盈余质量的具体影响。第二,随着新会计准则实施时间的增长,已有的应计项盈余管理方式在发生一些变化,内部控制对于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效果需要重新加以验证。第三,盈余质量有利于契约的完备,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多个契约的组合,那么盈余质量能否帮助包含“信息与沟通”等核心模块在内的内部控制实现效率提升,尚无足够的经验证据。所以,本文准备从理论上厘清两者间的关系,并给予大样本的数据检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的动态依存关系分析

(一)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在由一系列契约联结而成的企业中,委托人与人在契约的签订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后者可能会借助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不能够或者不能完满地履行受托责任进而导致问题的产生。此处的问题既可以发生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同样也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级管理者乃至员工之间。不论人是谁,他都可以借助信息优势,通过损害委托人利益来谋求个人私利。从约束机制出发,内部控制是对这些自利行为的监督和防范,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可以减少盈余错报和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2][3],限制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特别是对企业自身来说,有效的内控可以防止发生以损害长期企业利益为代价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避免业务部门管理者为了实现薪酬契约的目标而在职权范围内破坏正常的经营秩序。所以,本文提出假设1。H1:内部控制效率高的企业其盈余质量也较高,反之亦然。(二)盈余质量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组合和法律虚构[49],这种契约关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债权人等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缔约各方通过契约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及义务,形成一个有序运转的整体。可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契约当事人或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6],往往造成契约条款的不完全。即使契约的签订是完全的,也并不代表它可以得到完全执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确立一个缔约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来衡量契约的执行情况。在有效资本市场前提下,会计是信息优势方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号的一种手段,而且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手段之一[50]。所以以盈余为代表的会计信息作为人努力程度的度量[7],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股票定价、债务契约和管理层报酬契约中[51],以促使不完全的契约尽可能执行有效,盈余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契约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而,盈余质量会直接影响约束契约参与方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H2:盈余质量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研究模型与样本

鉴于目前对于内部控制效率的评价没有普遍接受的方法,同时受到本文的篇幅限制,本文没有将内部控制效率评价方法纳入研究,而是选择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效率的变量①。该指数②是在中国会计学会全国重点会计课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的基础上,由作为课题主持人之一的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具有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为了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对盈余质量进行更好的度量,本文选择了应计项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进行对照和验证。(一)应计项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国内外学者对应计项盈余管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针对其目的、方式、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这些研究中,常见的有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等。本文选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应计项盈余管理的程度③:TAitAi,t-1=α0Ai,t-1+α1ΔSitAi,t-1+α2PPEitAi,t-1+εit(1)NAit=α0Ai,t-1+α1(ΔSit-ΔARit)Ai,t-1+α2PPEitAi,t-1(2)DAit=TAitAi,t-1-NAit(3)按照证监会CSRC行业分类标准对两市上市公司分行业运用OLS法估计等式(1)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α,将其带入等式(2),估计出企业的非操控应计利润,进而以等式(3)计算得出可操控应计利润,用以衡量应计项盈余管理。(二)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Dechow等[52]最早提出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以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酌量性支出和异常1生产成本三种变量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随后Roychowdhury[19]将各变量的数值由绝对量转换为相对量,以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李彬、张俊瑞[53]借鉴Roychowdhury修正后的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以异常值之和作为盈余管理的变量衡量真实活动操控行为,这一模型在我国目前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中应用较多。本文参照该模型,计算异常经营现金流量(ACFO)、异常酌量性支出(AEXP)和异常生产成本(APROD)。CFOitAi,t-1=β0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β3ΔSi,t-1Ai,t-1+β4TCitAi,t-1+β5ECitAi,t-1+β6OCitAi,t-1+εit(4)DISEXPitAi,t-1=β0Ai,t-1+β1Si,t-1Ai,t-1+εit(5)PRODitAi,t-1=β0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β3ΔSi,t-1Ai,t-1+εit(6)同上述计算应计项盈余管理的模型相同,对两市上市公司分行业运用OLS法估计上述模型(4)(5)(6)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β,然后代入(7)、(8)、(9)求出当年异常值:ACFOit=CFOitAi,t-1-β0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β3ΔSi,t-1Ai,t-1+β4TCitAi,t-1+β5ECitAi,t-1+β6OCitAi,t)-1(7)AEXPit=DISEXPitAi,t-1-β0Ai,t-1+β1Si,t-1Ai,t()-1(8)APRODit=PRODitAi,t-1-β0Ai,t-1+β1SitAi,t(-1+β2ΔSitAi,t-1+β3ΔSi,t-1Ai,t)-1(9)上述三种异常值产生的方式不同,对盈余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异常经营现金流ACFO是由企业通过销售折扣或放宽信用政策等促销手段引起的,其提高了企业的当期利润,但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现金流量,导致当期经营现金流量的下降,则异常现金流量亦下降;异常酌量性支出AEXP是企业为了提高当期利润而削减研发支出、销售及管理费用引起的,直接提高了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APROD是由过量生产引起的,通过扩大生产,企业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从而提高企业当期利润,但过量生产同时增加了其他生产和库存成本,导致企业当期生产成本提高,则异常生产成本亦上升。若企业向上操控盈余,可实施的手段有:产品促销(结果会降低ACFO);削减酌量性支出(结果会降低AEXP);过量生产(结果会提高APROD)。为系统衡量不同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引起的盈余操控程度,本文参考Zang[54]的做法,构建综合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模型(10),值越高表示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质量越低。RAMit=-ACFOit-AEXPit+APRODit(10)以上各公式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三)结构方程模型———非递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模型里有两种基本的类型:递归模型与非递归模型,其中非递归模型表示变量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基于此可以构建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间动态影响关系的模型(见图1),用以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图1非递归模型的基本框架(四)研究样本本文选取深沪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保险类及2010年之后上市的企业,共确定样本1659家企业,进一步剔除有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共得到研究样本1580家,其中深市768家,沪市812家。按照证监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类,相关财务数据取自CCER、RESSET数据库,内部控制效率信息取自“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

查看全文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的作用

摘要:在重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数控加工技术优化创新,促进了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为国家和企业提供了竞争力。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产品的精度和质量,使其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文章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论述,并对数控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数控加工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制造;应用

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通过数控加工技术、制造经验、先进设备的不断融合创新下,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呈现出精度化加工、智能化加工、自动化加工等优势。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等融合型技术,其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中,可实现机械设备的精度操控,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

1数控加工技术论述

当前现代化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智能化、精度化生产,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下,数控加工技术现已替代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进而提升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数控加工技术依托于机械设备而实现其价值,其可对复杂结构的零部件进行加工,在程序指令的操控下,可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同时其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在重复性程序的操控下,可将材料加工为统一型号和零部件,以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性能误差。数控加工技术可实现智能化操控,可减少企业的人员投入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数控技工技术中的数字技术可使设备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高效率传输,使设备的实际运行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以保证设备操作和指令控制的一致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1]。

2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优势

现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飞速前进,国内的现代化企业必须要能够满足现如今的市场需求和环境需求才能够获得更加优秀的发展。以此看来,现代化企业就必须要能够将自身的运营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更加现代化和信息话地模式构建起来,并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社会现状将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国内的现代化企业运营和发展更加顺利和稳定,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因此本文就以现代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研究基础,对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应用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具体方案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国内各个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帮助。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全新的现代化科技时代,国内各个行业对于数字技术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应用和研究。目前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中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首先因为他是通过现在较为流行且已经发展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进行运作,并且能够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并且数字技术应用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能够保证其系统管理能够更加精准,尽管想要对运用数字技术的生产设备和系统进行操控有一定的技术需求,可总体来说其控制难度也不算太大,拥有一定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轻松熟练对其进行操控,从而通过数字技术来为现代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1]。

1数字技术融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

1.1数字技术系统的操作更为简便快捷

相较于其他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应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的各个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操控,其操控方式更为简便和快捷。由于数字技术所采用的是全新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系统来进行操控,所以它的计算以及控制更为精准,并且其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更多简化,让人更加容易上手,并且对于各种信息都能够及时且准确地识别并经过计算和加工将其展现出来。整个环节都只需要对其输入相应的代码指令便能够让信息化技术设备进行自动且智能地数据计算和传播,完全避免了过于复杂的人为操作而带来的失误和错误判断[2]。

1.2应用数字技术可以节约成本

数字技术的操作系统不仅仅拥有更为简便快捷的操控方式,并且其对于企业生产设备的控制能够更加准确,以此来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且因为应用数字技术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更少,所以在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的同时还能大大减少资金投入,从而让数字技术应用的性价比凸显得更高,让整个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获得更好地推进。与此同时由于其能够更快且更准确地识别以及处理相关数据,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能对生产设备和系统的故障和损伤进行及时地发现和预警,从而让企业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同时也能减少由于系统或者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