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01:28: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参与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制度性政治参与论文
内容摘要:农民是中国社会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也是中国社会最为危险的阶层,重视对农民权利的维护,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在“三农”问题备受关注、农村治理危机凸现以及“人权保障”写入宪法的历史背景下剖析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性的现状和其复杂且互相影响的成因,尝试集中探讨法律制度层面的解决,也就是如何藉由法律制度设计,以引导农民“有序的、制度性的政治参与”作为保护中国农民权益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作为保障中国农村稳定、协调中国国家与农村、农民社会关系的一个稳固基础,给予农民平等的法律关怀。
关键词:成因与依据,主要体现,必要性,立法建议
一、农民政治参与的成因及依据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广大的农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全面的开展,为农村扩大农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不断扩大的自由度。农民政治参与是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体之一的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投票选举、上访、诉讼等形式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愿望,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并试图影响各级部门决策的行为。
另外,笔者认为,农民政治参与的产生除上述历史原因外,最主要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现实条件
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度探讨
摘要: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共管理事业的进展情况对国家政务工作的具体落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决定了广大公民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本文重点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作用,探讨了应该提高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度的方法。
关键词:公共管理事业;参与度;公民合法权益
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这项工作具有社会公共性质,要想提升公共管理工作的品质,除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公民积极参与进来,如果公民的参与度低,那么公共管理工作的品质也就无法提升[1]。因此应提高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度,以确保落实效果。
一、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
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事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公民参与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有益于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没有确保公民的参与权益,使得公民对国家相关公共管理部门存有不满情绪,阻碍了党员干部和民众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国家相关部门形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进来,确保广大民众的参与权益[2]。(二)能够推动民主工作的实施。为了能够提升民主政治的实施品质,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时,提升公民的参与程度,为公共管理事业具体工作的落实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国家民主的客观体现。(三)可以创建和谐社会。我国目前创建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还没有全部实现,要想创建和谐社会就会牵涉多方面,公民参与程度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提升民众参与程度,可以让公共管理工作内容更加贴合广大民众的具体需要,最大程度上提升公民的满意程度,对创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二、提高公共管理中民众参与度的具体方法
文旅融合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探讨
一、研究意义
自2019年以来,文旅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成为热门话题。城市发展文旅融合首先要考虑造福本地市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市民休闲是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休闲即本地人游本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淡旺季城市游客数量不均衡的情况,而且,只有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更好地为外来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服务及休闲氛围[1]。因此,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研究如何提升无锡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旅融合视域下无锡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文旅融合背景下,本研究选取无锡九种最具代表性的休闲产品来设计调查问卷,即文化旅游景点、旅游演艺、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博物馆、旅游特色节事、文旅乡村、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特色小镇,收集无锡市民对这九类文旅休闲产品的了解情况以及近三年来对这九类文旅休闲产品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满意的原因以及参与休闲的制约因素等。利用问卷星开展调查,执行时间是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4月10日。回收问卷337份,有效问卷336份,其中无锡市区249份、江阴市区50份、宜兴市区37份。
(二)数据分析
公众参与远程医疗制度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并没有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远程医疗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考虑运用公众参与理论来完善制度建设,具体措施包括:①以合作为基础,共同搭建远程医疗平台;②以制定标准为着力点,统一技术规范;③以资金为保障,夯实远程医疗经济基础。
关键词:远程医疗;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随着信息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医疗在全世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远程医疗,是指采用现代通讯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从而完成对远地对象的检测、监护、诊断、教育、信息传递和管理等[1]。在中国,远程医疗正在逐步发展,但覆盖范围、层次都很有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远程医疗制度存在缺失。本文在梳理国内远程医疗现状的基础上,揭示远程医疗制度上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我国远程医疗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疗需求剧增,但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因此造成了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局面。针对这个问题,远程医疗的出现便成了解决这一难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建立了远程医疗的开展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2]。在国外,因机制成熟,网络就医非常普遍[3]。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广州、上海、北京等一些发达地区也已经陆续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4],不少大型三甲医院对网络医疗都抱以积极态度,均看好网络医疗发展前景,建立了各有特点的网络医疗系统[5]。但就全国范围来看,远程医疗没有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关于远程医疗制度方面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远程医疗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其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国内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6]。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规章,这些规章中提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在远程医疗过程中可以享受的权利以及应当承担的义务,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国目前出台的有关规定都是在远程医疗平台成功建立并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要求和法律责任认定,但是对于如何搭建起远程医疗平台没有说明。开展远程医疗的相关主体不知如何参与到远程医疗平台的架构,而对于各主体之间如何协作共同构建远程医疗平台也存在困惑。同时现有法律对于构建远程医疗平台的程序、步骤和方法等均未做出规定,使得远程医疗平台的构建缺乏有效指导。第二,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对远程医疗设备并没有统一标准,现有的《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功能规范》仅描述了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本地端接口的一些基本功能及运行要求,不能有效解决由于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内容不匹配、系统兼容性较差、信息传输的通讯信道不同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健康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的问题[7]。技术标准的缺失使得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在参与远程医疗平台的构建中缺乏积极性,阻碍了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由此可知,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虽然对远程医疗的开展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规定存在不具体、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制度的完善存在必然性。
2运用公众参与与理论完善远程医疗制度建设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参与激励分析
摘要: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是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对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尤为关注,目前有部分城镇企业在职工的社会保险中存在缴费率偏低,缴费范围比较小、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将这对这一现象简要分析和探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与和激励。
关键词: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参与激励
社会保险关乎着每一位城镇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大部分城镇职工在工作中最为关心的内容,然而目前还存在着部分企业无法保障职工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险,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纳过程中不积极的现象,因此采用参与和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概述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
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下,国家通过企业或个人等多种途径募集资金,在城镇职工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原因而造成劳动收入大幅减少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确保城镇职工的基本生活。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则是为了明确规范和保障城镇职工能够享有基本生活的权利而制定出的规章制度[1]。
案例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法早在1870年起已被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逐渐扩展到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教学互动性,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性而成为备受教师推崇的大学教学方法之一[1]。从实践的角度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理论研究及实践已证明学生参与度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各项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本文将通过独创的问卷设计,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开展调查,这项实证研究旨在发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度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供直接的改进建议,弥补国内高等教育研究在此方面的空白。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上述问卷调查选择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及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做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
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探寻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提升途径
摘要:当代教育家认为,21世纪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问,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
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高中物理课堂参与度研究
摘要:要想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关键词:高中物理;方式;参与度
1前言
当今社会,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比较难学,学生不想学习物理。但是,2019年4月江苏省公布的新高考方案(3+1+2模式)中,文科必选历史,理科必选物理,同时,高校招生专业要求物理学科的也偏多。目前我国正在倡导科技强国,物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通过课堂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一节课的成功关键在于课堂引入,引入得当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在一节物理课中,新课引入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引入要做到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提问互动。可以通过不同的引入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参与情况,譬如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物理史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等。2.1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来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够复习之前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还能对接下来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好奇。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5“力的分解”这节课,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问学生上节课大家学习了什么,学生轻松地回答:“力的合成。”紧接着教师提出:“我们是怎样定义分力与合力的?”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做出相应回答。教师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2物理史导入新课。通过物理史的引入,学生能够了解有关物理的历史,从而了解物理这门学科。通过对一些经典历史故事或者物理学家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极其有趣的学科。例如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2“欧姆定律”这节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欧姆家境贫寒,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物理的热爱。当时电阻还没有被发现,电流表也还没有出现。聪明的欧姆用了十年的时间发现了电阻,又发明了电流表,最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出了欧姆定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着伟人的足迹,重温欧姆走过的路。”通过故事引出新课“欧姆定律”,让学生对欧姆这个人有所了解,对欧姆这位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对《欧姆定律》这节课产生求知欲。通过故事引入新课,这是学生能够参与课堂的第一步。2.3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演示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物理实验,它主要是由教师通过教具展示实验,学生进行观察。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要学会创新思维,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演示实验。学会利用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等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对物理课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和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要告诉学生怎样去做,给学生介绍实验的器材,提示学生需要观察的现象。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与学生互动,在做完实验后得出实验所观察到现象,引出本节课内容。实际上,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中职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提升策略
一中职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现状
第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不均衡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教师访谈,在每一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只有部分学生,而且是相当固定的群体,其余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甚至应付课堂教学活动,没去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有少数同学则从事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成为旁观者。这说明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了兴趣,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短暂性和滞后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即使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产生了兴趣,但兴致一过注意力就开始分散。此外,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目标的过渡期也相对较长,体现出滞后性。
第三,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被动性。中职教学的理论课大多是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讲解的内容,成为被知识灌输的对象。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影响中职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第一,教育传统文化因素。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和统一客观的职业资格考核认证标准,教学中也一直实施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和老师会感觉不适应,在学生的观念里应该是安静地听讲,需要时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也会认为不太得心应手,同时备课、上课都要付出更多精力,讲授则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度提升探讨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开展的公共行政事务,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的特征,要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公民的共同参与,公民的参与度不高,自然会导致公共管理事业的质量大打折扣。
一、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工作的意义
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事业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公民参与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有助于公民权的顺利实现。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参与这项工作,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实现是对公民权的尊重,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导致公民对国家公共管理事业出现了不满,影响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政府需要积极鼓励广大公民参与,充分保障他们的参与权。(二)促进民主政治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民主政治进程的开展质量,国家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公共管理事业中,提高公民参与度,有助于民主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公共管理事业的开展献计献策,这正是民主政治的客观表现。(三)能够建设和谐社会。步入了新的历史时代后,我国逐渐走入了和谐社会,但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未完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涉及诸多内容,其中,公民参与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提高公民参与度,能够让公共管理工作更加契合公民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度的提升策略
(一)转变公民的思想观念。要提高公共管理事业中公民的参与度,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转变公民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能够对公共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好政治文化的建设工作。实践显示,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可以显著提高公民的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让公民对公共管理事业的各项内容有正确认识,并明确自身的义务、自然,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在政治文化氛围的建设上,可以通过政治宣传讲座的方式来开展,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普法教育,拉近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距离。并抓好教育事业,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从小学教育着手,让公民参与意识可以深入人心。(二)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要提高公民的参与度,还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一方面,政府要对教育事业提供必备的资金、政策扶持,落实各种普惠教育政策,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均衡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群众文化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开展政治教育,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显著缓解社会大众对政治工作的隔阂,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三)拓展公民的参与渠道。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的渠道、途径对于公共管理事业的质量也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拓展公民的参与渠道和参与途径。对此,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做好基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成立多个公共组织,让他们能够代表公民来表达意见,说出公民的意愿,通过公共组织的建设,让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此外,还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和民意反映制度,确保公民可以顺利参与。(四)引导公民有组织的参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公民在参与公共管理事业中,出现了无序化、无组织的状态,长此以往,将会大大影响公共管理事业的质量。基于此,政府需要发挥出主导力量,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工作。如,在社区中,成立专门的社区居委会,如果居民对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疑问,均可以通过社区居委会来反馈,社区居委会有更加顺畅的沟通渠道,提出的意见也能够快速得到反馈和处理;再如,为了保障失去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可以成立失地农民委员会,由委员会来表达农民的需求,与开发商、政府之间进行协调,这种方式效率更高,公民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五)完善法制化渠道。为了提高公民的参与度,还要积极借鉴现有的法律政策,对“言论自由权”、“公民知情权”、“公民结社权”等问题做出细化处理,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参与制度,让公民参与朝着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并进一步从当前的法律体系上来着手,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细则,借助立法方式来促进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除此之外,在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开始觉醒,公民参与需求、社会参与渠道之间出现了矛盾,在这一方面,还要发挥出科技的作用,提高公民参与效率,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参与渠道。
为了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采用科学有序的方法来提高公民参与度,考虑到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度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应该从政策、制度等方面来着手,构建组织依托,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事业提供新的渠道和途径,及时解决参与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隐患问题,以此来提高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