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22:15: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藏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藏药营销的现状与建议

在现今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泛滥,其夸大功能、疗效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经历上当之余,也越来越期望有一种药能够真正满足疗效好、功能强的需求。而来自青藏高原上的藏药就在这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

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查看全文

入世后藏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加人世贸组织(WTO)后,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西藏藏医药产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这种机遇是建立在藏医药产业能够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西藏藏医药产业不能迅速实现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但藏医药产品不能走向世界,就是现有的国内藏医药市场也将迅速被洋药占领。笔者分析了中国人世后,西藏藏医药产业(主要是藏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优势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加入WTO后西藏藏药产业面临的问题

尽管西藏藏医药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加人WT0后,西藏藏医药企业正面临或即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在人们思想意识中,普遍认为藏医传统方法诊断、治疗,不如西医可靠,效果也不十分明显,传统藏医药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不少藏药生产企业在制药工艺上重传统轻创新。同时,大部分藏药生产企业小富即安,知足长乐,对中国加人WTO后藏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不足,认为中国加人WTO以后,藏药市场没有大的变化,藏药市场仍然“风和日丽”。

(二)生产问题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为了构建“藏西药结合”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西藏大学进行了四个方面工作:构建适应传统藏药现代化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特色教材;开展多方位教学改革和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体系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开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改变传统就业理念,拓宽学生的创业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藏西药结合”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为民族药学背景下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西药结合;应用型人才

药学的社会任务包括为人类的健康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合理用药,培养药师、药学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组织药学力量。[1]在任何发展阶段,药学教育都离不开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这个核心。西藏是藏医药学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藏医药相关文献众多,因此,西藏成为研究藏药、发现藏药和发展藏药最重要的场所。与国内其它大部分高校相比,西藏高等药学教育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西藏大学药学专业发展情况,探讨西藏高等药学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西藏特色高等药学学科的发展及整个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

1.1中国藏药相关药学(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目前,国内一些院校如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等高校开设了藏药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培养的是具有藏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从事藏药研制、营销和质量监管、教学及藏药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基本以藏医药学理论基础为主,辅以现代药学专业课程。藏药课程包括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药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医伦理学、藏药植物学、藏药动物学、藏药矿物学、藏医药物学、水银洗练法、藏医常用配方学、藏药冶炼学、藏药炮制学、藏药方剂学、藏药泻治学等;现代药学课程较少,一般包括了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生药学、民族药物学、药事管理学。青海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采用双语授课,藏医药相关课程为藏语授课,药学相关课程为汉语授课;而成都中医药大学则采用了汉语授课。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药学本科开设17门藏医药专业课程,14门现代药学课程。这些院校藏药学专业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有限的学时下,开设了较完善的藏医药基础理论课程,而现代医药基础课程几乎没有。这些高校培养的藏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藏医药高等人才的空白。然而,因为地理位置以及藏药产业特点限制,内地高等医药人才几乎很难向西藏流动,现代药学人才的缺乏极度限制了西藏藏医药产业的发展。1.2西藏地区高等药学专业发展的现状。高等药学教育的社会任务是培养药学高级人才,创新药学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推动制药工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类高等药学教育,为社会提供药学服务。[2]西藏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起步晚,药学专业为新兴专业,区内两所本科高等院校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西藏大学医学院的(藏)药学专业分别创建于2001年和2005年,每年大约输出毕业生100人次。截至2017年,西藏藏医药产业相关人才80%以上来自这两所院校,为西藏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西藏藏医药大学以藏药为主,在传统藏药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药学相关的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在现代医药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医药数理统计等方面的课程还未开设;而西藏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以现代药学为主,特色定位在“藏西药结合”方面,开设了国内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必须的所有现代药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藏药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课程,藏医基础理论课程较少。西藏的两所高等院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各有侧重,但都同时兼具有一定的藏医药理论课程和现代药学相关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藏医药和现代药学的教学过程、教材均完全独立,任课教师背景均为单一的药学背景或藏药学背景,缺乏复合型教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存在断层,被分割成零碎片段和模块,两个分枝之间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具有独特优势,成为西藏高等药学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西藏大学药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查看全文

藏药市场营销问题所在以及应对决策

在现今医药市场上,虚假广告泛滥,其夸大功能、疗效的手法使消费者在经历上当之余,也越来越期望有一种药能够真正满足疗效好、功能强的需求。而来自青藏高原上的藏药就在这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查看全文

藏药市场营销研究论文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查看全文

花锚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介绍藏药花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组织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而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降血糖和调节免疫等功效。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已经成功,而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结论进一步从该属植物中筛选抗肝炎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及研究采用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花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花锚属植物全球约有八十余种,分布在北半球及南美,其中已进行有关植化研究的只有4种:Haleniacorniculata,H.elliptica,H.campanulata和H.asclepiadea。我国有该属植物两种,为花锚H.corniculata和椭圆叶花锚H.ellipiticaD.Don[1,2]。椭圆叶花锚(又名黑及草;藏语称“去合斗拉果玛”;蒙名为希赫日-地格达),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2],为龙胆科Gentianaceae花锚属HaleniaBorkh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生于海拔2500~4400m的林下或草原[3]。它性味苦寒,全草入药,为藏蒙药系统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验证其对治疗肝炎有疗效。以花锚为主药材研制、开发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成品藏药,具有疗效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为了扩大花锚资源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化学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1.1(口山)酮及(口山)酮苷孙洪发等[4]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五种(口山)酮成分,分别为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7-三甲氧基(口山)酮,1,2-二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

查看全文

藏药材种植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为推动各民族地区农村的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从而有效解决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药材的短缺问题,使中医药在健康中国的战略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药材种植的产业化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藏药材是我国中药材领域的重要分支,因此,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对于藏族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藏药材;药材种植;农村经济

1当前藏药材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药材的入药历史悠久,用药经验丰富。古往今来,藏药材是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民治病、防病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藏药材品种大约有500多种。除了少量产自我国内地、印度、尼泊尔之外,大部分藏药材都产自海拔3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区域。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藏药材的使用仅限于藏族地区的医院以及一些寺庙,其生产、使用的规模不大,藏药材的来源基本上是野外采摘,当时的藏药材使用量远远小于药材资源本身的生长量,因而没有药材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然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实现藏药产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这些企业生产的藏药品种不少于130多种,每年需消耗8000多t的藏药材,而且还在逐年上升。这样一来,野生藏药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进而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平衡。据调查红景天、雪莲、冬虫夏草等藏药材的野生资源短缺问题最严重。这些藏药材的对环境的要求独特,分布区域小,采挖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因而面临绝种风险。而这些藏药材一旦绝种,将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如主要分布与青藏高原沙土坡面上的红景天一旦被绝种,将导致沙土坡面失去植被保护,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塌方。因此,发展藏药材人工种植产业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可以保护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藏药材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因此,针对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藏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策略

2.1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生存问题

查看全文

藏医药相关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藏医药是传统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区重要的特色经济支柱型产业,更是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相较于中医药的快速发展,藏医药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困境:产业化水平不高、保值增值不理想、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考虑到藏医药资源与藏民族和青藏高原具有同源性,在当前西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依法治藏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作为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的藏医药应当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章深入分析藏医药的发展现状,以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和启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加快藏医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架构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藏医药广泛吸收和融合了中药以及古印度、古阿拉伯等地的民族药学的精华,以其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完整的学术思想和对医疗经验、生活经验、解剖经验的整理、总结和升华,逐步积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拥有悠久历史、理论体系完整、临床经验丰富、文化载体多样的藏医药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西藏作为藏医药的起源地和根植之所,自民主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府都非常重视藏医药的发展。如今,藏医药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好时机,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引导藏医药快速健康发展,如今已成为了我区重要的基本医疗资源、重要的特色经济资源、重要的创新科技资源、重要的优秀文化资源、重要的高原生态资源,它为保障我区各族群众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藏医药事业意义尤其重大。

一、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产业发展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

(一)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发展现状。藏医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藏区人民的繁衍生息与健康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医药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藏医药产业发展逐步加快:1.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展较快。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1】23号),提出“要加强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医药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藏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并积极支持藏医药院校的教育工作”。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藏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大学医学院藏医专业和原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基础上于2018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的西藏藏医药大学,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藏医药高等教育”为办学宗旨,努力培养藏医药人才,现已成为西藏藏医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我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已培养出17名博士研究生、67名硕士研究生和823名大中专毕业生,新建了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立了包括“国医大师”、自治区级名老专家和基层专家在内的多级别传承工作室;实施了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20名继承人已顺利出师,其中2名继承人和8名继承人分别取得师承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目前,全区藏医药从业人员已发展到26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60余名,还有470余名民间藏医。2.藏医药产业发展快速,藏医药诊疗服务覆盖率大幅增加。西藏自治区截至2016年12月共有医药制造生产企业23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17家、重要饮片生产企业5家、医用制氧生产企业1家;全区公立藏医院发展到39所,民营藏医医院7所,林芝和那曲两市率先实现了县级藏医医院的单设,其他未设县级藏医医院的地市均在县卫生服务中心设有藏医科室或部门。“西藏自治区基本用药藏药目录”收录了常用的三百多种藏药和一百二十多种“卡擦”。全区藏医病床数逐年增加,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到了一千五百多张。同时,西藏藏医药服务在全区实现了较大范围的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区范围内县级藏医院相较2012年的20家增加至40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覆盖率也分别提高到了89%和38%。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基于中央投入的。2.1亿元新建22所县级藏医院、20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藏医馆,基层藏医院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3.藏药产业逐渐规模化,藏医药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和平解放后,藏药生产从传统作坊向工业化生产逐步发展壮大,西藏自治区及各地区藏医院均开设了对应的藏药厂或者藏药制剂室,从而保障了全区农牧区的医疗用药需求。“十二五”期间,藏医药企业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发展藏药品牌。截至2016年12月,我区医药企业共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311个,其中藏药品种159种;22个藏药品牌产品包括甘露、奇正、神水、神猴等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通过藏药材标准238个,其中国家标准136个,地方标准102个。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藏药品种明显增多,达到50个,藏药市场推广基础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全区藏药生产产值达到13亿元。4.藏医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藏医药研发认证效果显著。西藏自治区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大宗常用藏药材和名贵濒危野生藏药材的繁育、栽培、种植、推广力度,藏药材资源“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共识基本确立,藏药材繁育、种植、推广和技术研究工作相继展开,扶持藏药材生产种植项目11个,下达扶持资金1410万元,种植藏木香、螃蟹甲、独一味、喜马拉雅紫茉莉、波棱瓜、大花红景天、白花秦艽、灵芝、桃儿七、枸杞等药材品种10余种,建成藏药材生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1个。同时,全区医药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国内外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多次获国家、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并申请专利140项,取得专利证书78个。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123种藏药材通过德国CERES(有机食品认证)质量认证,58种藏药材获得美国、欧洲“通行证”。5.藏医药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西藏藏医药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的作用,现已建设了国家唯一的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并设立了多个科研平台,在临床研究和藏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出版发行了《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30卷、20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古籍文献,实施43项省部级藏医药研究项目和课题,其中12项成果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项。藏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随着藏药市场化步伐加速,藏药材的采挖量急剧加大,加之保护措施不力,藏药材资源量明显减少,甚至部分名贵药材面临枯竭的局面。如何科学实现藏药材的繁育、栽培和种植是一个急迫且突出的问题;第二,藏成药质量标准建设存在滞后性。截至2016年12月,全区有藏药材品种2000多种,但进入国家药典标准的不到临床常用药的1/3,大量常用、疗效确切的藏药方剂没能进入国家藏药标准体系,这直接制约着藏药产业标准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第三,人才缺乏创新。一方面藏医药本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缺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基层全科性质的实用性人才;另一方面,西藏特殊的环境因素使得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处,区内藏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规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才依然缺乏,这严重制约了藏药研发和专利药首仿及关键共性技术的资助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迟缓。第四,藏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区虽然已有十几家藏药企业,但据资料显示,2015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仅有1家,1亿元以上的仅有2家,一定程度上,企业不断革新经营理念,品牌意识较弱,市场开拓意识缺乏,对外开放包容度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二)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有机载体,内涵丰富:不仅包括藏医药经典论著,也包括大量世代流传、功效显著的偏方和验方等,更包括藏医药的炮制之法等,藏医药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架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是必须且可行的。1.立法现状。从政策层面讲,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分别于1986年、1996年、2014年召开了三次全区藏医药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我区发展藏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并指明了方向。1996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医药工作的决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印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提出了扶持和促进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国家中药管理局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针对藏医药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西藏藏医药服务体系、开展藏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九项重点任务。上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西藏藏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起到巨大的作用。从立法层面讲,因藏医药丰富的学术内涵、文化内涵和产业内涵,其所包含的包括文献、方剂以及技术方案等一系列在内的知识财富均系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就国际社会而言,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出台了《2002-2005年传统医药战略》,肯定了中医药学和其他传统医学在疾病防治和构建人类安全和谐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认可传统医学的知识性。就国内社会而言,《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和《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均提出了要加强以中医药为主的传统医药的立法及保护工作;《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中医药知识产权既包括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可获得的权利,也包括无法直接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保护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相关权益”;2016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传统医药保护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要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鼓励其创新。由此,无论是国际层面还是国内社会,对传统知识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已成趋势。基于此,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可对其进行规范,具体为:国家层面《专利法》及其法律法规可针对药品所对应的产品、方法及其用途等的发明创造进行调整;《商标法》、《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可对藏医药品牌建设及商业秘密信息进行调整;《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可针对藏医药文献、古籍等进行调整;《Trips协议》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可对所关涉的道地药材进行或封闭式的保护,等等;就地方而言,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法律规范,2017年,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着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条例》的立法计划,加快制定藏医药标准,推动自治区级藏医药标准向国家标准升级。2.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分析。藏医药产业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法律层面均获得了大力支持,但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然具有历史传承、群体共享及道地人文等多种因素,加之社会多方影响,对藏医药进行传统意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足,因此,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桎梏,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第一,专利保护模式。《TRIPs协议》规定“对于所有发明,无论产品或方法,在所有的科技领域,只要是新颖的,具有创造性并能够适合于工业应用都能够申请专利”。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专利保护制度,其中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开展了专利保护。就藏医药而言,从发明专利的角度而言,可进行专利保护的对象为藏药产品、藏药炮制方法及藏药新用途。基于藏药产品可以包括藏药单方专利、藏药复方专利、藏药提取物专利、藏药材专利以及藏药制剂专利等等;藏药炮制方法专利包括其制备方法、炼制方法等等;藏药新用途专利则包括新药品专利、药材新用途专利以及新增加的适应症专利等等。目前,作为藏医药根植之地的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藏医药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基地,现全区各地区均建立了藏药厂并研发和生产了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好诊疗效果的藏医药成药;藏医药企业如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然纳桑培”(珍珠七十)不仅在国内获得好评,甚至远销海外等。但无论是成药、方法抑或是用途,从专利保护角度而言依然存在一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专利保护至今在部分地区依然是新鲜事务,更有甚者,部分地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但正如我们所知,虽然专利保护制度于我国而言较新,但国际社会甚至有些国家已年代久远,专利制度非常完善;在中国与世界不断共建、共享的新时期,我们的不足不能成为阻却西方国家不当掠夺的正当理由,恶劣后果也为国人敲响了警钟: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本是中国医药界的重要发明,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被国外企业抢注,致使我国每年的出口损失达到了2亿到3亿美元。因此,面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唯有实施药品专利保护战略,方能阻止藏医药发明创造不被不当抢注。其次,现有专利制度一定程度阻碍了藏医药申请注册。专利制度申请注册的核心是要审查其“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藏医药系传统民族医药,在接受“三性”审查时一定程度上很难通过:就新颖性而言,发明创造必须不同于“现有技术”,但藏医药大多千年传承,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公开,并在传统原住民群体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此,无法达到“新颖性”中“新”的要求;就创造性而言,发明创造应当较之于“现有技术”具备进步性,特别是发明专利应当是“显著的”和“显而易见”的进步。但藏医药或者无法明确界定“现有技术”,或者无法达到“显而易见性”或者“显著性”。就所掌握的数据显示,自治区藏医药企业获权的专利中,多为实用新型专利,还包括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占少数。就实用性而言,专利要求发明创造应当能够复制并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藏医药在传承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当然功效,但由于藏医药相关标准并未完全统一建立,导致可复制的一贯有用在界定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藏医药专利申请量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第二,商标保护模式。商标,俗称牌子,是生产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用来将自己的货物或服务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货物或服务相区别的一种标志,它是商誉的载体。通过商标法律制度保护藏医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消费者的“认牌购物”,购买合心的医药产品。就藏医药而言,自治区各级各类藏药厂及藏医药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商标意识,我们所熟悉的“甘露”、“奇正”、“金诃”等藏药不仅为区内各族群众广为人知,部分商标也为国家认定为“驰名商标”,甚至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商标是商誉的载体,消费者的认牌购物将为藏药生产、制作和销售者不断积累商誉;同时,商标权所体现出的巨大商业利益也有助于藏药厂商和企业始终高度关注商品质量、用心经营商标行为,以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对自我品牌进行注册,可通过国家监管的认可方式为其寻求正当商业行为的“保护盾”,这有利于实现医药市场的秩序化,更有利于防范和打击“生物剽窃”等侵权风险。就藏医药发展现状分析:首先,我区藏医药企业逐年在增加,但总体而言藏医药品牌较少且知名或驰名品牌非常缺乏,虽然也有耳熟能详的品牌,但就正规销售及正常使用的藏药成药或制剂而言,既包括含有注册商标的属于正规企业或机构生产和销售的药品,同时也有未注册的或者没有任何标识的但依然受欢迎的藏医药,如寺院僧人所生产的或者相关科研机构所生产的等。这反映了藏医药与藏民族生活的同源性,彼此信赖又互相宽容,但就产业长远发展而言,品牌意识缺乏将产生被抢注或被“反向假冒”或被仿冒的风险。其次,在调研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还表现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时间、续展及与相关权利相冲突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自治区部分藏医药企业拥有自己的数个或者数十个商标,但不同程度体现出注册时间较早,且有些商标在时效期满后并无续展,商标维护和经营存在一定的不足。另,藏医药企业在商标使用过程中缺乏保护意识,存在在制作或销售过程中多使用商品名称,而非突出使用商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商标作用,有可能导致商标影响削减,最终失去辨识作用;同时,因为商品名称并非商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不特定第三人抢注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药品名称不能注册为商标;我国《药品管理法》又规定,“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均为国家药品标准。”由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是将他人在先的药品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的冲突,二是将他人在先的注册商标认定为药品通用名称的冲突。第三,著作权保护模式。著作权是对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可以复制的作品所提供的保护制度。传统民族医药源远流长,其拥有丰富的文学类书籍,还包括“口口相传”的技艺,以及设计图纸、包装、生产流程图和药品说明书等。上述均可为著作权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相关数据显示,藏医药著述、著作等虽然就著作权法律制度而言,其著作权自动产生,但就权利所有人或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或者医药企业而言,更多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其进行使用并加以保护;另,传统医药更加注重对较为具体的技艺或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对相关文献资料缺乏整理、汇编和分析。因此,整体而言,藏医药资源通过著作权法律保护方式进行保护的较少。但通过著作权保护虽然较为容易,可是能够起到较为直接的法律效果:一方面可以实现先期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和分析促进藏医药的研发和创新。第四,技术秘密保护模式。商业技术秘密保护模式历来是传统医药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且也是较为稳妥的保护措施之一。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藏药炼制“秘法”——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欧曲坐珠钦莫”炼制秘法被称为藏医药传家“宝中宝”,属于国家一级保密科技项目,对脑溢血、麻风病、关节痛风、心脏病和高血压等具有独特疗效。因该炼制法与其他药物的合理配置,甘露藏药造就了藏医药的神奇,为世人所熟知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不仅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但就藏医药整体产业整体情况而言,我区藏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秘密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方法或者制剂仍然较少。

二、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策和建议

查看全文

藏医药产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探索

论文关键词:藏医药产业绿色营梢可持续发展

论文文章摘要:绿色营稍就是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青海省藏医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竟争优势,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确立绿色营梢观念,实行绿色营梢策略。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密切发展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最具特色的藏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青海省的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据悉,青藏高原共有二千多种植物、一百五十九种动物和八十余种矿物可以人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但营销观念的落后是制约青海省藏药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藏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因此藏医药产业要抓住契机,积极落实绿色营销观念。

一、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传统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育、科研、生产、学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保障全省各族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因素制约,藏医药产业化发展仍相对缓慢。省藏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上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产业化相比还具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藏医医疗机构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学科带头人匾乏等问题,使得藏医药材质量控制、传统制剂工艺研究、民族资源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等问题存在很大的难度,藏医药挖掘继承与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亟待开展。

查看全文

药业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简报

药业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简报

(第三期)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九日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检查督导公司开展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5月18日,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纪检组组长倪景忠同志和安监处处长魏富财同志专程来到公司检查督导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端智总经理详细汇报了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