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22:05: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藏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藏书

宋代宫廷藏书探究论文

[摘要]宋代皇宫内除了有专门的藏书处所与皇帝个人读书宴息的殿阁外,自真宗朝起,创设了为前朝去世的君主建置专门殿阁,收藏其御书、御制与诗文著作、书法手迹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度宗朝。这是中国古代藏书史和档案收藏管理史上前所未有、后世亦无的独创。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宋代最高统治者重视文教,身体力行,加强自身读书学习,勤于撰作,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出现了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非前代之所及的局面,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宋代;皇室;殿阁;藏书

宋代宫廷藏书(皇室藏书),即专门为皇帝与皇室成员建造藏书机构和处所,是宋代官方藏书的重要方面。宋代的皇室藏书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布于禁中的专门藏书处所与皇帝个人读书宴息的殿阁;二是继位的君主为收藏已故的前一朝皇帝的御制御书及所撰诗文、书画手迹而专门建造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档案馆性质的殿阁。在北宋建造的殿阁中,同时藏有数量可观的其他各类图书。对于宋代皇室前一方面的藏书机构、处所与藏书情况,笔者已有专文介绍。本文是对宋代宫廷中后一方面的藏书的考述,以对宋代皇室藏书有一个较全面了解。

一、龙图阁

龙图阁是真宗为存放太宗御书、御集而下令建造的殿阁,开创了宋代为前朝君主专门建阁收藏其御书、御制的制度。

关于龙图阁的建造时间,《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五及《文献通考》卷五四《职官考八》、《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二》均称大中祥符中,误。《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四四“咸平二年(999)闰三月庚寅’’条纪事:“诏三馆写四部书二本来上,一置禁中之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备观览。”李焘注云:“此据本《志》,《实录》但云写一本置禁中,不及龙图阁也。《东京记》云大中祥符初建龙图阁。据此则咸平初,阁已建矣。”《玉海》卷一六三“咸平龙图阁”:“祥符初建龙图阁,以藏太宗御书。”但注云:“阁初建无岁月,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始御是阁,见于《国史》。”后又谓:“按《会要》大中祥符所造,以奉太宗御书,然自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已尝御是阁。”反驳甚是。《长编》亦明确记载真宗于咸平四年十一月“丁亥,幸龙图阁,召近臣观太宗御书及古今名画”。《玉海》卷二七“御书目录”所载同。事实上,《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五、《文献通考·职官考八》、《宋史.职官志二》所载与此三书其他章节所记,多自相矛盾。如《文献通考·职官考八》“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条既谓“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龙图阁”,又称“(龙图阁)直学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如龙图阁建于太中祥符初,何有先数年真宗召辅臣于龙图阁观书之事?又何有未建阁而先置龙图阁直学士、待制?故据《玉海》所引《国史》及《长编》所载咸平四年(1001)十一月真宗御龙图阁事,龙图阁当建成于咸平四年十一月前。

查看全文

藏书结构探讨论文

摘要:藏书结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难探索,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效益,在高校系统,愈来愈多的图书馆运用藏书结构理论提供的方法建设本馆的藏书,力求使图书馆决策建立在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基础上。重提这一重要理论,其目的在于引起文献信息工作者的重视,发掘该理论新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藏书结构;藏书建设

1关于藏书结构的概念

肖自力最初给藏书结构下的定义为:“把各种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语义、不同形式的知识情报载体,搜集、整理、组成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配合的整体,这就是藏书结构”。显然,肖自力一开始便指出藏书结构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结构,但对“多维”的量没有明确限定,于是藏书结构便没有明确的外延,各维在独立作概念使用时也没有明确的外延。

综观已有十几种关于藏书结构的定义,除个别同志将藏书结构定义为藏书比例(主要原因在于对肖自力初始定义理解有误所至)之外,其他定义均较统一,认为藏书结构就是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从整体角度认识藏书体系内部——各门学科、各种主题、各种水平、各种文种、各种出版类型、各种载体形式的出版物的组织与搭配,寻找它们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和关联。这种藏书体系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就是藏书结构。

藏书结构的概念有如下四点。

查看全文

藏书票应用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梳理了藏书票设计研究进展,在于为学界提供本领域研究的现状,为读者提供当代藏书票应用设计趋势。文章梳理了藏书票发展现状及其所受影响等。文章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契机,了解国内相关设计的基本方法等机会,有助于受众了解设计方法的不足等。

关键词:藏书票;应用设计;题材;内容

藏书票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微型版画艺术,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大众艺术形式,这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的拥有者,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藏书票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用另一种方式满足了读书者对于书的热爱。最早的藏书票是1470年由德国人制作的,署名勒戈尔(Lgler),画面中一只刺猬衔着野花,脚踩落叶,趣味十足。藏书票也被称为“版画珍珠”,源于其形制精巧,色彩设计丰富。藏书票的创作多使用木刻或其他形式版画;在画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方面,需要不断琢磨装饰效果。手工制作使藏书票具有独特的差异性与趣味性,方寸之间彰显收藏者的知识、品位、格调,故而同时具有较高文化艺术收藏价值。在各种规模的藏书票展览及收藏交流活动中,藏书票的创作者和爱好者通过交流可感受到不同地域或国家之间独特的艺术文化。本文针对《本草纲目》之“草部”元素与藏书票相结合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

一、目前当代藏书票设计存在的不足

(一)纸媒的萎缩带来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模式也开始多种多样,纸质书籍逐渐转化为电子模式,书和书的文化正在远离人们的视野,纸质书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这就使与书紧密相关的藏书票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发展到今天,藏书票的实用性功能逐步向艺术审美的层面推进,现代藏书票的艺术性已经超越了早期藏书票的实用性。”[1]人们对于藏书票更倾向关注其审美价值。

查看全文

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论文

私家藏书作为古代藏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恢弘规模的图书或是屹然矗立的藏书楼等实体,还是在长期的藏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保护措施。形成的习俗、风尚和藏书家们主体的潜层心态,无不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我们应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放入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中进行考察。

一、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沿革

我国藏书历史延绵千年,商周时就有了收藏档案、简册的官方机构。私家藏书相比官府藏书出现得晚,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沿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国私家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广搜文献。“定礼乐,明旧章”。但早期图书的载体多为笨重的竹木简,贮藏、书写、携带均不方便。靠手抄复制,成之不易,聚之更难,私藏者寥寥。还有部分载体为成本昂贵的帛书。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当时藏书活动的发展速度。

第二阶段,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时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藏书数量规模上有明显的增加。这不仅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术文化的大发展,更有赖于东汉末年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进突破。纸比竹木简易于收藏、携带、书写,比帛书的成本又低廉,对典籍的复制流通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第三阶段,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时期,由宋代到清朝末年。两宋尊文抑武,文化的繁荣使得藏家人数激增,私人藏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同与仿效。加之宋代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藏家,像新喻刘氏、安阳韩氏、宋城王氏等: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部各有特色的私家藏书目录,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藏书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质量评

价标准、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网络

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在馆藏发展中应该更新传统藏书观念,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

源,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建立起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

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馆藏发展/文献资源建设

查看全文

中学图书馆藏书布局策略论文

摘要: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图书的流通率氛围四个藏书书库的布局体系。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图书的流通率分为四个藏书书库的布局体系。图书主库1:该书库实行借阅一体,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其藏书的特征为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流通率高、参考性强、近期出版的图书。图书主库2:该书库也称为“工具书库”。典藏书库:只供教师研究参考时在馆内查阅。阅览室的藏书区:期刊装订成册的藏书区。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藏书布局藏书管理布局体系增加流通率

我校新的图书馆已经建成投放使用近三个月了,图书馆从一个只有一间大教室到现在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拥有了现代化设备齐全的学生阅览区、教师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密集型书架藏书室、书库以及工具书库,在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因地制宜地布局自己学校藏书的过程中有了一点小小的认识和体会。

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均是按照文献类型及读者对象,分设学生书库、教师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及教师资料室等,这样“二库三室”的布局模式,不分藏书新旧,不考虑图书利用率高低,使馆藏资源不能科学地分散于各科室中,针对这些现状,改变当前的布局模式,确定合理的藏书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图书的流通率分为四个藏书书库的布局体系,我认为中学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我个人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图书主库1

查看全文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论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论文

【内容提要】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质量评价标准、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在馆藏发展中应该更新传统藏书观念,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建立起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并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馆藏发展/文献资源建设

【正文】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图书馆藏书的发展,总是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方兴未艾的信息网络化浪潮,无疑会给图书馆藏书发展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分析这种影响,探讨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制定图书馆藏书发展策略,是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查看全文

图书馆藏书数据挖掘论文

1数据挖掘应用于合理剔除旧图书

剔除旧图书一般指对破旧、过时的或者失去价值的图书进行清理。比如因年代久远变得陈旧或内容滞后而失去参考价值的图书、有新版或修订版的图书、残缺破损不利于阅读的图书、复本过多的图书、在规定时间内未流通的图书、借阅率低的图书,都可以作为剔旧图书而入藏旧书库。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残缺破损的或有新版、修订版的图书,剔除工作相对简单,复本过多的图书和借阅率低的图书的剔旧工作相对困难。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科学地分析图书的复本数,统计图书在一定周期内的借阅次数,从而得出借阅率。但单从借阅率低、复本数多等方面考虑剔除旧图书是不科学的。有些优秀的图书往往会被反复续借,并长期在某一特定用户手中,其借阅次数不一定很多,但借阅时间很长。这些图书并不一定能在借阅次数上体现其优势,因此,还需要统计图书的平均借阅时间,并依此设定平均借阅阈值,去掉未达到阈值的图书,找到馆藏中借阅时间较长的图书。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统计中文图书的借阅率,并进行分析。设定借阅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借阅率小于0.3。通过数据挖掘得到如图1所示的统计结果。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晨读十分钟》复本数为12,借阅次数为2,借阅率低,可以适当降低复本数。同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本数为6,借阅次数为1,借阅率也比较低,可以降低复本数。

2数据挖掘应用于合理布局馆藏书架

图书排架就是将已经加工整理的图书按照某种标准和次序陈放在书架上的过程。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是根据图书分类号来排架的,其优点是,读者能够比较方便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并在查找自己所要的图书的同时关注相似的图书。缺点:1)读者需要准确知道欲借图书的索书号。2)图书馆必须为各类新进图书预留合理的书架空间,否则会导致图书的重新整架甚至倒架,增加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3)读者进入图书馆借书,很可能就在某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中查阅,很少同时关注其他类别的图书。因此,需要对图书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了解各类图书的利用率和更新指数,统计各类图书借阅情况。可以根据图书的利用率合理排架,即将利用率高的图书陈放在容易查找的书架上。可以根据图书的更新指数预留书架空间。可以根据某一时期图书借阅次数排行榜找出最受欢迎的图书,开设《好书介绍》栏目,甚至可以针对特定群体进行好书介绍和推荐。设立专门的书架为图书展读处,最好设立在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必经之地,吸引读者注意。图书馆也可以主办各类读书节活动吸引读者。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图书利用率统计结果详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B类(哲学类)、H类(语言、文字类)、I类(文学类)、K类(历史、地理类)、Q类(生物科学类)等图书的利用率高,可以将放置这几类图书的书架放在容易查找、方便上架的地方。

3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多且更新快。合理布局馆藏书架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部分。合理布局馆藏书架、优化馆藏图书不仅可以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方便读者借阅,而且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的利用率。本文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藏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比如进行图书采购、读者个性化服务、领导的决策分析等。

查看全文

中西图书馆藏书文化探讨论文

第一个阶段:东西方古代形态各异的自然书写载体比较

在早期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书写的材料即藏书的载体十分重要。载体是图书存在的依据,又是图书赖以传播的凭藉。由于载体的不同,出现了各种生产制作图书的方法,形成了各种书籍制度和多种不同形态的图书。同时图书馆藏书的编排和使用也随着载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中,人们几乎尝试过使用每一种可用的材料,希望能找出一种最合适的书写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试用木片、石片、各种金属片、各式的兽皮、树叶、树皮、布匹、泥土以及纸张作为书写材料。由于社会发展程度、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使用的书写材料上存在很大差导。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主要是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头、竹木片和缣帛。中国文字发展到殷商时期,已经很进步了,当时记录文字的材料主要是甲骨。甲骨文大多是商王朝当时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它为卜辞。因为多是刻写的,所以又叫殷契、契等,清末河南安阳殷墟大量出土的甲骨,内容涉及很广,是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情况的真实记载。从殷墟出土的甲骨,并不都是单片存放的,有的是成套甲骨,即将较长的卜辞分刻在几块龟甲或肩胛骨上,有的三板,有的四板不等。龟甲有的截成半圆形,中凿一孔,贯连起来,称为龟册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国图书馆,从殷墟甲骨卜辞起,即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蜿蜒曲折地前进,所以说,殷墟甲骨卜辞是对中国图书馆进行研究的起点。

随着殷商后期人们对冶炼铸造技术的掌握,生产了铜、锡等金属器物,青铜原是铜、锡的合金,以青铜为材料做的青铜器是商周时期极受重视的器具,分为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及日用器物。其中礼器是统治权力的象征,所以被称为“重器”。当时的统治阶级凡遇重大事情,必铸器物一件,并把那桩盛事记于青铜器上。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铭文,或金文、钟鼎文。铭文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当时战争、盟约、条例、任命、赏赐、典礼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铭文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书籍,但却起了书籍的作用。它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留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写的叫版牍。由于竹木方便书写和易得,汉代以前,简牍是我国图书的主要载体形式。竹木应用于书写起源很早,在甲骨文中“册”“典”二字不仅指甲骨龟册,也包括史官记录帝王诰命的“简策”。简策从公元前1300多年沿用到公元4世纪,对后世影响很深。

查看全文

藏书楼修复电气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在对保护性建筑认识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徐家汇藏书楼为例介绍了保护性建筑修复工程电气设计的特点以及主要情况。

关键词:修复工程电气设计

1对保护性建筑的一些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各地旧城区改造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其中不少地方采取“全拆全建”、“整旧如新”的改造方式,使一批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遭到破坏。近代上海的开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建造在这里的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园林场馆,有的巍峨魁伟,有的精致秀丽,有的典雅古朴,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是当之无愧的。至于与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有关的建筑更是不计其数,它们代表着各个年代的上海城市历史文化,有的是无价之宝。在描写上世纪30年代的一些小说以及影视剧中,往往会把上海外滩的海关钟声、国际饭店的雄姿、百乐门舞厅闪烁的霓虹灯等作为烘托历史故事的背景。这些已在一些国人心中埋下深深的印象,这就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她的独特的建筑,这是城市创造力和城市精神的表现。这些代表历史文化的建筑物,不但显现城市文化的深度,体现城市特有的个性魅力,而且还能提升这座城市的神韵和光彩,是其它事物和新的建筑无法替代的。所以,如果无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简单地推倒了事,把历史的“文脉”切断,那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已加大了对保护性建筑的保护力度,《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于2003年1月1日的实施,更是让许多人为之振奋。

近年来,笔者有机会先后参加了对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百乐门舞厅、徐家汇藏书楼、国泰电影院等保护性建筑修复工程的电气设计。现以徐家汇藏书楼为例,谈谈笔者对保护性建筑修复工程电气设计的粗浅体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