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21:57: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藏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探讨

摘要: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文化资源也不例外,在当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早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我国地广物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开发不当,保护不力的问题。本文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角度出发,首先梳理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策略研究。

关键词: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开发;保护

一、前言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就经济层面上,保护原则下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能够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效应,通过文化的独有性和特色性,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并能够通过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搞好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带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就文化层面上,开发视角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相对于单纯性质的保护措施更具有活力,通过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更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总体上来说,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即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二、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

1为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所显示的人数状况以及旅游业收入的一览表。从中我们能够看到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西藏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类型之一。这与西藏令人向往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带动了西藏旅游的发展。但是在文化产业等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施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系统协调性较差藏区生态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生态承载能力较弱,开发难度较大。虽然国家在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上有很大政策优惠,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高,开发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当前对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开发与保护的体系和政策规定还没有足够的完善,再加上藏区当地的人口素质以及经济效益的趋势所带来的唯利心理的影响,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存在着过度开发,没有遵循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原则。整体上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开发领域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和限制。(二)财政投入和投资环境的不足近些年,西藏自治区在国务院下发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导下,在财政投入以及投资环境上都有了很明显的改观,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藏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形式,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不少投资商进行诸如文化传播,手工艺制作,以及特色农牧业等众多方面的投资建设。整体状况发展良好,但是综合当地地理环境开发恶劣、开发成本过高、本地市场的需求量较小以及当地居民普遍经济意识不高,再加上整体的营商环境还不足对该地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综合投资环境还有待提高。(三)开发与保护的思想理念过于落后,市场动力不足藏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藏区本身经济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了当地的文化程度较低,人们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意识薄弱。来此旅游的多为外来人员,文化、服务、娱乐等产业的输出主要依靠外来市场,再加上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市场动力严重不足。(四)专业人才不足,社会保障不高藏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仅制约了当地市场需求的扩大,同时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导致了在当地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低水平,由此而降低了藏族地区对各行业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力。无论是从生活环境、个人发展还是从子女成长的角度考虑,大多数高质量人才更愿意将就业发展目光锁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得藏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没有充足的人员支持。(五)开发措施较为单一,保护力度还需要加强文化产业是新兴的经济产业模式,需要在社会、政府等各方的全面保护下,不断创新产品开发思路。但就目前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而言,文化产业呈现出较低级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形式重复化、单一化。在文化资源保护方面,政府为主导通过文化产业带动社会参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是当前藏区文化资源保护的主要形式,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从人人做起,集社会各界共同的力量来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而反观藏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情况,受人民文化水平不高,政府立法不严、监管不善,宣传不到位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藏区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损的情况。

查看全文

藏区中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背景不同,藏区中学更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路程和学习进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疏导。结合藏区中学管理经验,分析几点藏区中学德育管理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藏区中学;德育管理;思想引导;爱国主义;德育实践

德、智、体、美是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要素,而将德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具体到藏区学校,普及德育工作更关系到藏区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限于藏区的基本情况,许多孩子从心理上对学习不太重视,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处于青春期的中学阶段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常常出现悲观、失望、无助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都属于德育管理大范畴,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管理经验,对藏区中学德育管理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

一、藏区中学德育常见问题分析

1.德智教育失衡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我区学校管理者也多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教学,往往忽略德育引导,导致德智教育失衡。这就让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忽略了自身非智力因素培养,其道德文化素养没能与时俱进得到提升。

查看全文

藏区幼儿教育难题及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九章明确要求: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民族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其中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生教育的开端,对民族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巩固和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价值。所以,民族幼儿教育目前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2010年,由于课题研究需要,笔者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就藏区幼儿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对藏区幼儿园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希冀能够对藏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藏区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对藏区幼儿教育的实地考察发现,与内地农村幼儿教育一样,藏区一些镇、县的幼儿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入园难、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不高、办学理念陈旧、幼儿教育小学化等。但与前者相比,藏区幼儿教育还存在三个特殊而突出的问题。

(一)绝大多数农牧区无幼儿园

“入园难”是我国幼儿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对不同地区,这个“难”有不同的含义。对城市来讲,这个“难”是指入正规化、专业化、质量好的幼儿园困难;对内地农村来讲,这个“难”是指入就近且具有一定条件的幼儿园困难;对藏区农牧民来说,这个“难”是指找一所幼儿园太困难,因为绝大多数农牧区根本没有幼儿园。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发现:出生到7岁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习惯、言语、思维、态度、情感等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下基础。所以说,幼儿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般来说,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专业化教育。目前,藏区特别是农牧区,由于正规化的幼教机构尚未建立,藏族家庭几乎独自承担了对幼儿的教育重任。虽然,藏族传统的抚幼经验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是道德习惯的形成和对藏文化的启蒙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仅仅依靠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子女数量减少、父母未接受过有关专业抚幼教育(培训)的情况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不足之处。比如,思维发展、言语发展、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见,大力发展农牧区幼儿教育是促进藏区幼儿全面发展,乃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

(二)幼儿教育阶段的汉藏双语教育严重缺失

查看全文

当代藏区教师队伍的探究

本文作者:杨晓琴工作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系

教师数量总体不足,特别是部分双语类初中双语教师总量不足。双语教师学历合格率低、专业结构极不合理。一名教师代几门课,且往往是跨专业任教。教师队伍的地缘关系和学缘关系单一长期以来甘南地区基础教育类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培养初中教师)和甘南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也有部分教师来自西北民族学院;而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是甘南籍考生毕业之后又回老家工作,这种单一的地缘结构和学缘结构导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极度相似,不利于教师们相互学习和教改的推行。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甘南地区民族文化、经济环境、交通条件等原因的限制,信息相对闭塞,教学改革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灌输式为主,目前提倡的提问式、启发式、诱导式、合作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很难在教学中得到运用,与内地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比较大。甘南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但藏汉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难度较大。当前甘肃省内只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具有培养部分双语类专业教师的能力。而且“升本”较晚,学科设置较少,双语教师补充的渠道较窄。双语教师深造进修、参加培训和学历达标的机会较少,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没有专门的双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们对双语培训的期望值也不一致,一般的师资培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双语教师普遍兼2至3门课,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普通类教师的数倍,没有多少时间参加培训。这对学校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以上原因,多年来,“双语”类小学以汉为主三科合格率不足50%,以藏为主三科合格率仅为20%左右;初中以藏为主类六科合格率仅为10%左右,以汉为主类仅为15%左右,部分县、校六科合格率为零的局面依然难以突破,与州内普通类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依然较大。

近几年,随着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改革,甘南义务教育教师管理进一步趋于完善和规范,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全州要以制度化的要求号召各县,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提任到相关学校校长、副校长位置,并给予相应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对口帮扶学校的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学经验、强素质。积极选派中小学校长到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培训。(2)优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和地缘结构。积极从外省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紧缺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招录特设岗位教师、特困服务生、“三支一扶”人员,分别充实到各级学校,缓解师资紧缺的问题,解决教师现有队伍地缘、学缘关系单一问题。(3)提高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县城骨干教师定期到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到边远学校任教,并落实相关的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解决教师生活和住房上的切实困难,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校内部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依托教育项目抓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工作。依托“义教工程”、“中英项目”等教育项目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5)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甘南本土双语教师的多样化培训方式,解决双语教师师资不足问题、提高双语教师专业素养。据调查,除了集中在培训机构进行的双语教师培训,甘南藏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的学校经过调研提出目前适合甘南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学区培训、送教下乡、校本培训、函授学习、远程教育、自学提高。这些方法有待在实践中因地制宜,摸索出真正适合甘南本土教师的实施方案。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现在的培训安排来看,对藏区双语教师的培训时间安排大都较短,而培训人数多,覆盖面积大,选派学员的难度也比较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比较系统地学到多少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因此建议加大教学实践的环节,可安排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到附近的重点中小学学习观摩;也可以聘请一些重点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培训班讲示范课、观摩课,与学员互动,共同说课、评课、研讨等。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甘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以素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强化科研兴教意识,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局性、长期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为教育决策和教学实践服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调研指导。各学校牢固树立“教研兴教,教研兴校”意识,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研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各校教师借助外出培训和媒体信息渠道所提供的新思路、新理念,全力实施新课程,探索教师角色转换,教法变革创新,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注重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在思辨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查看全文

藏区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一、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迪庆是自然景观富集和人文旅游资源集聚的旅游胜地。迪庆旅游业是政府主导的重要产业,随着迪庆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推动,迪庆紧紧围绕旅游资源优势,突出香格里拉品牌、三江并流等品牌优势,经过长期培育的迪庆文化旅游产业也步入了成长阶段,政府以香格里拉文化品牌带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了坛城文化广场、香格里拉文博中心、独克宗古城、霞给生态温泉村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围绕打造香格里拉品牌,着重支持香格里拉演艺业,成立了香格里拉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迪庆州旅游投资公司控股,主要经营香格里拉文博中心。由迪庆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控股,成立迪庆梦幻香格里拉旅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造了大型歌舞诗《梦幻香格里拉•发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民族歌舞演艺、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文化产品初具规模。以藏族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业已成为餐饮服务行业的翘楚,迪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走向市场,文化旅游企业都把提升自身文化产品内涵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企业稳步增加。文化旅游业在整个旅游业中发挥的作用渐渐明显,成为迪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具有迪庆香格里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之路。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一)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延伸产业链,扩大了产业规模

迪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在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中,均与藏民族为主的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迪庆民族歌舞演艺、节庆会展、民族传统工艺品、民族餐饮文化、影视音像、休闲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其中木制品、陶制品、金属制品、毛织物品、棉织物品等初步形成产业化,以民族歌舞、图书、音像制品为主的文化产品初具规模,以藏族文化为特色的餐饮业已成为餐饮服务行业的翘楚。如藏民家访是由香格里拉藏民开发创办的产业,今天已成为香格里拉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成功典范,在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城发展到了30家,接待众多游客,锅庄、弦子、山歌成了热销产品。

(二)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促动了文化旅游精品的形成

迪庆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植根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发出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精品。独克宗古城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通过“修旧如旧”的原则整治后,重新焕发出了古老魅力,引来无数游客。现在古城里已有95家酒吧、客栈、作坊,生意很好,还吸引了美国、德国、奥地利等近10个国家和国内10多个省的客人长期入住。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不断创新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思路,挖掘、整理、出版近百种相关香格里拉的书籍、音像制品,成为市场大卖点;引进或协助拍摄的《茶马古道》、《梅里雪山》等20余部影视作品,使迪庆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天然摄影棚”。有力推介了文化产业资源,向游客展示了迪庆香格里拉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迪庆成为最美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查看全文

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的传承与反思

摘要:为了保护和传承藏区传统民俗文化,文章以卓尼县第一中学为例,首先阐述了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传承的方法,包括丰富校园藏民族文化、开展藏民族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优秀藏民俗文化进课堂等,然后对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藏区民俗文化;基础教育;社团活动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保护和传承卓尼县藏区传统民俗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卓尼县第一中学为例,对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做出了探索。

一、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传承的方法

(一)丰富校园藏民族文化。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器物层面的本土化发展、制度层面的人本化发展和观念层面的内涵式发展,从而促进藏区学校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的差异化均衡[1]。教学楼楼道文化布置主题是“我是五彩卓尼的主人公”“我是九色甘南的守望者”,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当地民俗文化气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主动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以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二)开展藏民族特色社团活动。卓尼县当地民族舞蹈主要有“莎姆舞”,又称“巴郎鼓舞”、“阿迦”舞蹈、藏族“锅庄舞”。为了弘扬这些民族文化,学校特成立了藏族舞蹈社团,开展了“千人锅庄舞”阳光体育比赛活动、住校生周末社团藏族舞蹈才艺展现活动等,活动内容紧扣这三种舞蹈,营造了浓厚的藏区地方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传承地域文化艺术的同时,又健身健体。(三)促进优秀藏民俗文化进课堂。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藏区民俗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卓尼县为例”,首次探索了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本土民族文化(特指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和传统习俗等)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措施,使得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明显改善并提高了教学效率。(四)开发藏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卓尼县藏区特有的民俗艺术主要有唐卡绘画艺术、洮砚雕刻艺术、“觉乃”藏族服饰、“洮州刺绣”等。学校可以组织学校音体美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在音体美课和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唐卡绘画、洮砚雕刻、“觉乃”藏族服饰、安多藏区的民俗体育舞蹈等当地民族艺术。(五)将土司红色文化融入德育。卓尼县当地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有很多,如怀来仓肋巴佛•巴嘉木措贡却单增,是一位藏族的年轻活佛、民族领袖、民族团结的楷模,是爱国的典范;翠谷仓是藏族土司杨吉庆开仓放粮救红军的地方,而卓尼县则是杨土司的故乡。因此学校可将肋巴佛和杨吉庆土司的先进事迹编写进校本德育读本《爱我卓尼》,并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中开展德育工作。

二、藏区民俗文化在基础教育中传承的反思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保险业推动藏区经济建设论文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产业在促进藏区经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本文在分析保险业对于藏区经济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贡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保险业,促进藏区经济建设的五个方面对策:深化认识,运用保险为经济建设全局服务;创新服务举措,努力提升保险产业服务水平;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探索保险产业化政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藏区保险产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关键词】保险业藏区经济建设关系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藏区的保险业从起步到形成一定规模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藏区人民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保险业在推动经济建设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产业对藏区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还将日益突出。

一、保险业对藏区经济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助动器”和社会“稳定器”。保险业是通过分散和防范风险,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近年来,藏区省级保险机构(含保险控股公司)、各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营销服务部快速发展,逐步向覆盖藏区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络方向迈进。尤其是“十一五”以来,藏区保险业保费收入逐年成倍增长,保险行业所承担的风险保障也逐年大幅增长,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年均增长均在2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业已经成为藏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一)保险业已成为藏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海为例,目前保险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占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总量的比例已超过了10%;保险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人占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例几近20%,占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3%。由此可见,作为现代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已经成为藏区国民经济组成的重要行业之一。

查看全文

藏区政策推动科技发展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提供藏区政策落实情况的函》文件要求,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梳理。2010年以来,我加大科技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先后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普基地建设、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共96项,落实资金3355万元。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2010年以来,我在藏区政策的支撑下,加大科技基础平台资金争取力度,2013年科技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落实资金60万元。省科技厅先后支持“藏语双语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藏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项目18项,落实资金302万元。项目实施以来,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力度明显加快,提高了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平台。

二、加强科普基地建设

坚持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但科普能力较弱,科普手段较落后,在藏区政策落实以来,我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出台的系列支持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2010年以来,先后支持“科普能力建设”、“乡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等科普基地建设项目12项,落实资金225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我科普能力明显提高,全民吸收科技意识的途径显著增多,目前,我已有4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加快了科技软实力的提升。

三、支持带动农牧民致富推广项目

查看全文

藏区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管理

摘要:随着内地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及投产,我国水电开发将逐步转战至藏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人工、机械降效严重,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高,电站建设质量管理面临全新的课题及挑战。为探索藏区中小水电建设质量管理模式,文章以西藏芒康县登曲河觉巴水电站建设质量管理为实例,总结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质量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藏区;中小水电;设计施工总承包;质量管理

1概述

1.1工程概况

觉巴水电站位于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登曲中下游河段,坝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曲登乡纳写村上游1.0km处,采用引水式开发,正常蓄水位3228.00m,装机容量30MW,年均电量1.47亿kW•h,电站厂址位于坝址东北方向的澜沧江边竹卡村觉巴组(真达自然村),距离澜沧江干流如美水电站直线距离约10km,距离芒康县城直线距离约27km。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为长引水高水头冲击式水电站,枢纽布置方案为:混凝土闸坝+沉沙池+有压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管道+地面厂房。工程于2013年7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合同工期为开工后38个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开工后40个月内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开工后52个月内完成竣工验收。2014年上半年,业主结合电站开工后工程建设在安全、质量受控的前提下进度不断超前的良好态势,明确提出了2015年底首台机发电的节点目标要求,即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工期调整为30个月。

1.2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简介

查看全文

藏区运用GIS设备的时效性及经济性

GIS(gas一insulatedmetal一enelosedswitehgear)是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它是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套管、母线等元件连接在一起,并全部封闭在接地的金属外壳内,壳内充以一定压力的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组合电器。它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和占有空间体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安装工作量小、检修周期长等优点。

目前110kV、220kVGIS设备在我国内地已普遍使用,GIS设备的价格也较前几年有很大的降低,同时技术更加成熟。为了提高西藏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减少运行成本,有必要在西藏地区将来的电力建设过程中,进行更广泛的使用。现就西藏地区应用GIS设备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分析。

1技术可靠性分析

Ll海拔因素

西藏与内地相比,在电气设备的选型上要考虑海拔对电气设备的绝缘、绝缘间距、效率、温升等方面的影响。单从高压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来讲,主要考虑海拔对电气设备的外绝缘的影响。在这方面,GIS设备与其他高压电气设备是一致的。从内绝缘来讲,两种设备只是绝缘介质有所区别而已,如果用S凡作为绝缘介质的高压设备,那么就没有区别了。所以这方面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了。

LZ真空度和充气压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