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9:53: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支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
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由四种转移支付的形式构成:一是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其核心是地区收支均衡模式,该办法通过测算各地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决定财政资金分配。二是税收返还,返还额以1993年的税收收入为基数逐年递增,具体测算方法是,以1993年为基期年,对按照分税制规定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总额(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如数返还地方;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当年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30%确定。三是专项补助,主要用于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费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等。四是原体制补助和上解,中央政府财政部对部分省、自治区实行定额补助,与此同时部分省市向中央按照一定的比例上解。
转移支付的实质是一种补助,具有矫正均衡功能。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转移支付在平衡各级政府财政能力、弥补地方政府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产品、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乡镇政府而言,要完全担负起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任务,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便如“雪中送炭”。要达到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基本设施建设均等化的基本目标,就要求对各地区的财政能力和财政需要之间的差距进行调整。
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带有较深的旧体制的烙印。在当前的转移支付体系中,税收返还占据最大的份额,但我国税收返还计算方法不尽合理,税收返还额的确定明显是以承认各地区政府既得利益为特征的,采用的是基数法,这种基数法有利于调动高财政收入地区的积极性,但是却固化了财政包干制下所形成的财力不均问题,容易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按照这个返还标准,东部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多的税收返还,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则返还较少,从而造成了地区间财力分配差距的扩大,转移支付的平衡功能被削弱了,不发达地区从省级一定程度上将财政困难向下层层转嫁,到乡镇一级则无法再转嫁,只好成为改革后果的最终承受者。此外,现行转移支付主要只体现在中央对省级政府的资金划拨,省以下地方政府的相关制度几乎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使转移支付制度在缩小政府间财力差距上的作用受到限制。从这两个角度看,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与分税制改革前相比,均衡性转移支付从无到有,比重不断提高,显示中央财政的均衡性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但是,与公共产品均等化的基本目标相比,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范性程度和比重仍然偏低,从省以下地方基层财政来看,大多数还缺乏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办法,相当一部分转移支付是通过纵向单一的专项补助形式进行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较大。2000年全国县级财政获得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1181亿元中,专项转移支付达566亿元,占48%.虽然根据国际经验,专项转移支付对于实施中央政府特定政策目标、发挥中央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地方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使用方向明确、见效快、便于监督等特点。但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划分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影响了专项转移支付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而补助量的多少没有明确严格的事权界限和合理规范的测算标准为依据,拨款的随意性随时都在发生,最终导致一些县乡政府将过多的精力用于跑关系要钱方面,依赖补助过日子。而另一些地方县乡政府则由于转移支付不公平,挖潜增收勤俭理财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使得县乡财政困难状况不断加剧。
政府财政国库支付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化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财库〔**〕51号)和《**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省政府**政办〔**〕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
我县现行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是通过财政按年度预算将资金分月分散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由其自主使用。这种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存在资金在途时间长、流向不透明、滞留于预算单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党的**全会提出要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这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有效性,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对现行财政国库支付方式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论文
摘要:文中从财政转移支付在均衡地区财力的必要性谈起,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中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返还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1999年6月,而它真正发展于2000年。西部地区在7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以来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写为“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探询转移支付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西部大开发中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一)解决各级政府间财力纵向不平衡,是实行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原因
税收和债务工具划分给中央政府集中了较大部分收入。在分税制改革之初的1994年,中央财政自给能力达166%,2000年中央财政经历改革后最艰难的时期,自给比例降到127%,此后,中央财力得到了稳定增长,2004年的184%是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与之相伴,地方财力自给水平稳定在较底的水平,始终徘徊在50%、60%的水平,2004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仅为59%。由此可见,地方财力的收不抵支现象只能依赖于中央较为充裕的财力支持。
浅析财政支付领域选择
财政付出与财政职能有亲昵讨论,付出必须为财政职能的实现服务。而财政职能又导源于国家职能,国家有什么职能,财政就应该议决财政出入运动予以实现因此,财政理论对财政职能和财政付出范畴的差异看法,大多由于对国家职能有差异看法所致。
当前对我国财政最有影响的两种理论是“国家分配论”和“大众财政论”。分析两种理论所蕴涵的国家职能观,以及它们从各自的国家职能观出发,叙述的财政职能和财政付出范畴,进而团结中国现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财政的职能和付出范畴作出理论选择,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
一、国家职能观的选择
(一)两种差异的国家职能观
国家分配论从财政本质切入财政是论研究。论者对财政本质的笔墨表述不尽类似,但概括起来都以为财政本质因此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干系。其重要特点是夸大国家的阶级特性,和国家议决财政分配实现对经济社会的主导作用。比喻许毅、陈宝森编《财政学》,把财政的共性表述为:“财政是特定阶级统治的国家为了维护增强其上层修建、牢固生长其特定生产要领而到场社会产物的分配和再分配干系”。从这种理论表述中,我们可以很显着的看出国家分配论以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并由斗争中胜利的一方掌握统治权的,因此,国家的使命就在于维护增强其上层修建、牢固生长其特定的生产要领,而财政则是国家为到达此目的运用的一种分配本事。这种国家观反响到国家职能方面,则是国家应统摄统统社会变乱,使之切合统治阶级的优点。这种国家职能观我们可称之为宽派。字串2
大众财政理论把当局的服务看作是创造价钱的第三产来的一部门。这样,当局的财政出入就融入了经济,成为经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门。当局运动孕育产生的是大众产物,非当局议决交换而融合。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回顾与思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按照财政部国库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遵义市在2003年11月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除非城区的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外,到2008年6月份,市级112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共办理预算内、外资金集中支付275547万元,其中直接支付168366万元,授权支付107181万元。同时,各预算单位的其他资金也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我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国库单位账户体系
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是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实现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为顺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市财政局对市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了设计,对预算单位账户进行了清理。
首先,市财政局国库科继续保留在人民银行国库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预算外资金账户,用于预算内、外资金的收纳、支付和清算。
其次,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建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和为行政事业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预算单位的支出和与财政、银行的清算。
财政资金集中支付制度
第一条为了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努力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制的过度途径,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批转的《武威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甘肃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兰州市中心支行印发<甘肃省财政国库管理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哦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财政国库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单位以及资金额度达到规定直接支付限额饿所有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财政性资金:
(一)财政预算内资金;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其他财政性资金。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意见
为积极推进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函〔2001〕18号)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财库〔2001〕2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不变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不改变预算执行主体,不改变会计责任主体。
有关财政支付制度的审查
内容摘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由于受到1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1些问题,需要进1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
在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1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向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物品与服务,不仅是现代国家主权在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国家政权及其财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器的功能,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
例如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4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6月11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00亿元。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要求地震灾区有关部门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与地方安排的救灾资金和接收的社会捐赠资金统筹安排,做好倒损房屋农户的住房重建工作,并对重灾区给予重点安排。但在自然灾害中,财政转移支付运作中还存在1些问题。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1套由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3部分构成的、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为主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近年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转移支付的功能得到进1步发挥。但是,由于受到1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1些问题,特别是转移支付结构本身制约了制度的发展。
小议国内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策略
摘要:肇始于1994年分税制和1995年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改革,至今已届10年。纵观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可谓有得有失。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税体制的平稳运行;但另一方面,财政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弊端,与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转移支付制度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立法建议
要改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立法是当务之急。在公共财政的各个重要环节中,我国已对预决算和政府采购进行了立法规范,然而财政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制度在缺乏相关制度配合的情况下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转移支付立法的缺失,当前我国财政运行中“敞口预算、预决算两张皮”等混乱现象成为始终难以克服的症结,也使《预算法》难以得到很好的遵守,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一、当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从1994年起,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开始逐步进行改革,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初,采取了与原包干体制双轨并行逐步过渡的方法,转移支付的主要方式有:一般性补助范畴,体制补助与上解;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专项拨款;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年终结算补助与上解。从总体来看,我国现行的这套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然是一种新老体制同时并存的混合型分税制财政体制,这种方式是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去向安排缺乏监督。较大比例的财政转移支付在资金拨付到各部委之后就进入失控状态,当前大量存在着挤占、挪用、截留、沉淀现象,其共同的特点是让国家受损害而使部门获利。可以说,财政部门只管拨款、不问资金使用去向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国务院委托,我着重就规范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议。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非常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全国人大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给予指导并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完善,转移支付管理不断加强,转移支付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但受一些因素制约,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
(一)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实施税收返还,将中央通过调整收入分享办法集中的地方收入存量部分返还地方,保证地方既得利益。目前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其中,增值税、消费税两税返还按1∶0.3增长比率计算,所得税基数返还为固定数额。中央财政并不拥有税收返还的分配权、使用权,这部分收入实际上是地方财政可自主安排使用的收入,在预算执行中通过资金划解直接留给地方。2006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3930.22亿元。这部分收入作为中央财政收入计算,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2.8%;如果将其视同地方财政收入,则2006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