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形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9:0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形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形势

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考

摘要: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当中财政税收是其重要来源之一,其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来,我国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及优化。为此,文章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建立完善的税收框架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能够有效保证全国各级政府的物质需要。最近几年来,国内的财政税收在协调分配、资源分配及公正实行等诸多层面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与革新,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平衡社会财富、保障社会的和谐。在新形势的背景之下,财政税收体制必须通过改革的手段,并在宏观政策的扶持下,保证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进而为实现社会共赢营造优良的氛围。因此,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进行财政税收改革的相关措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所具有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是为供给物质及处理民生问题的关键。目前中国正是转型的重要阶段,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为国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加素财政税收改革及革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文中,笔者对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处理意见,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进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财政税收体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合理、科学的财税体制能够有效实现税收工作的全方位发展,从而加速国内小康目标的完成。第二,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淡化,无法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老百姓,这些都会对政府的收支及为老百姓提供的服务质量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因而加速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而在此工作中必须与当前形势相结合并进行创新,从而满足时代的需要,有效解决现实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论文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3)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财政局财税形势分析座谈会讲话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查找不足,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前8个月,可以说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我们经历了百年未遇的严重雪灾,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于严峻,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趋紧,全区范围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经济仍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全区实现GDP38.3亿元,增长15%,比去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1—8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32亿元,超时序2.3个百分点,增长42.4%,比**年全年财政收入高出565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增长2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8亿元,增长33.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17万美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21%,全区经济步入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

(一)取得的成绩。纵观前8个月财税工作,可以说是重点突出,亮点纷呈,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主要表现在:各镇街道始终把财税工作拎在手上抓,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拓宽财源,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部门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通过规范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队伍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1—8月份,财政部门组织收入7955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8.2%;完成一般财政支出45754万元,占预算的70.8%,增长71.4%。通过“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有力保障了工业园区、教育卫生事业、三农、社会保障、省市民生工程、8件惠民实事的支出需要。国税部门在国家实行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大背景下,特别是受规模工业企业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缩小,工业企业效益下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加大税收服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不留死角,税收征收虽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长20.7%。应该说,成果来之不易,是值得肯定的。地税部门积极推行科学征管制度,对建安企业实行了双向登记管理制度,对饮食、娱乐服务行业实行了以票控税制度,对房产出租实行了电脑定税、核定征收制度,对零星分散税收实行了巡查制度等;加强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管理,认真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切实规范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与去年同比分别增收167万元、2961万元、1748万元,分别增长265.1%、908.3%、132.8%;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开展了“迅雷一号”、“迅雷二号”等税收专项检查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8月份通过稽查查补入库税款1020万元。1—8月份,共组织入库各项收入21998万元(其中区级地方税收及附加15266万元),月均收入高达190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收6066万元,增长65.2%,比**年度全年地税收入还多266万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加快发展的结果,是各部门和广大纳税人密切配合、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财税干部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付出艰辛努力的全体财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存在的问题。1、财政收入增幅减缓趋势加快。上半年,全区总体趋势是好的,但进入7、8月份,增幅明显趋缓。2、税收结构不合理。一是税种结构不合理,增值税比重较小,工业不发达;从总收入看,税收比重不高,非税比重达。二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较少。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税收主要靠房地产经济,工业发展主要靠矿山支撑。3、发展极不平衡。分部门看,国、地、财三家完成任务压力不平衡,国税完成任务压力最大,可以肯定地说,国税任务完成将有一定缺口。分层次看,区、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镇街增幅不大,镇街收入总和只占全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区级的三分之一。4、工业经济运行困难。工业经济处于青黄不接时期,中小企业效益低下,大企业尚未形成税源。5、领导重视还不够。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抓发展、抓环境的意识不到位,服务、协调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生产有问题,说明我们服务不到位;企业有问题我们不知道,那我们就更是失职。

(三)问题的原因。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打个比方,假如你是奶牛场的场长,你家的牛奶产量上不去,你要想想是因为奶牛生病了,还是草料有问题,或是因为挤奶的人偷懒了?财税工作也是这样。通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从国际看,**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连锁效应的不断扩散和深入,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在全球经济面临放缓的同时,通胀压力继续增加,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世界经济“滞涨”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国际需求减弱进一步影响国内出口和整体经济增长。从国内看,受外贸出口下滑和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江浙一带一些行业大面积亏损,上万家企业亏损,上千家企业倒闭。受此影响,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经济增长面临放缓。二是宏观经济政策趋紧。今年以来,中央提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双防”从紧的方针。7月,中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突出位置。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物价持续高位不下。从近期媒体报道看,中央可能将下调增值税税率,此举可能进一步增大全区全年税收任务完成的压力。三是企业产能未能充分发挥。各地工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矿业、化工等类项目因受矿业整合、环保、安全、内部管理、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等情况,生产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效益进一步下滑,直接导致部分镇街道财税收入锐减。四是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依然薄弱。大企业、大项目提供税收少,骨干税源贫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或产品较少,相当一部分新上项目尚未形成税源优势。五是可用财力有限。今年的征迁安置、园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各项任务繁重,财政垫付资金增多,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查看全文

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论文

关键字:政策世纪财政选择综述形势我国初期21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3)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查看全文

新形势财政投融资完善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我国旧有财政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分析;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强化和完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财政投融资的根本作用在于充实社会先行资、财政投融资的目标是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财政投融资又与反经济周期目标相吻合、财政投融资体制还能平衡资金在国民经济三大部门间的分配、国家财政投资日益弱化,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财政投融资与商业银行投融资界限不清、财政融资渠道单一、密切投融资环节联系,革新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目前通货紧缩,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财政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无偿分配以外,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按照信用原则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自80年代我国开始发行生产建设性国债,政策性银行投入运转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对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体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财政投资日益弱化,财政投融资渠道单一,财政信用与商业信用界限不清,财政投资重复、低效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亟需强化、完善。

一、财政投融资的特点、作用和必要性

(一)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根据穆斯格雷夫的“发展型”公共支出模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公共部门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基础。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公共部门投资逐步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而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都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始终要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进行宏观调节。我国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革开放的年代又不长,市场失灵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因而财政投融资的调控作用必不可少。

查看全文

浅议新形势下中国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摘要:随着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和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中国现行财政支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财政支农的成功经验,对完善中国的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支农;财政补贴;政策选择

1中国现行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改革以来,尽管财政支农总量有所提高,但农业投入特别是公共物品的投入不足,是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1978年、2000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分别为1132.26亿元、13395.23亿元,增长了10.8倍,而国家同期财政农业投入分别为150.0亿元,1237.5亿元,只增长了7.2倍,财政收入增幅是财政农业投入增幅的1.5倍。从总量上看,国家财政农业投入不符合《农业法》中关于“每年用于农业的支出不得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要求。加入WTO后,中国农业面对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按照WTO《农业协议》,中国农业综合支持率可以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目前仅为3.3%,“绿箱”政策12项支出(其中10项农业补贴)内容中中国有6项空白。因此,财政农业投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12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新形势下财政支持农村扶贫问题探索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扶贫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与贫困现状相比,财政扶贫力度有待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分析财政支持农村扶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推进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财政支持;农村扶贫;管理

1z市现状分析

1.1基本情况。z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总人口900.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4%。目前,全市9县2区中有6个贫困县(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占全省贫困县的11.3%,占全市县区的54.5%;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8%;全市贫困村约600个,占全省贫困村的7.4%;贫困户约11.03万户,贫困人口37.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6%。其中:因缺资金技术致贫25.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68%;因病致贫4.7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4%;因缺劳动能力致贫3.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8.2%;因居住在不适宜生存的山区、库区及生态脆弱区等致贫4.3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4%。1.2成因分析。经过走访发现,各贫困户情况千差万别,致贫因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一方面从古到今,自然环境的优劣是制约人们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个人身体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二是制度因素。为确保粮食安全,守住粮食红线,作为粮食主产区的z市必然加大土地整治、环境治理力度,这对z市来说不仅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失去弯道超车的机会。三是人为因素。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虽然也有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但也存在盲目攀比、从众心理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经济发展。

2z市财政扶贫取得成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z市财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107.53万人锐减到目前的37.8万人,减少69.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15.24%下降到目前的8%;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比2011年增加3370元,增长58.1%;财政科技扶贫项目2016年是2011年的11倍;农村公路、安全饮水、职业培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得到不断改善等。但按照边际效应递减原理,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尤其攻坚阶段,财政扶贫资金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将逐渐显现,即每单位扶贫资金所带来的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呈现减缓的趋势,脱贫速度趋缓。这主要由于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交通相对便利、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有一定基础的脱贫户在财政扶贫的帮助下迅速脱贫,而那些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地区既无劳动能力又无资本或常年患病的贫困户,靠现有的财政扶持,还不能达到脱贫目的,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力度,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助。

查看全文

新形势下财政评审的职能透析论文

在新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如何发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并将其作为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一环,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定位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评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宏观财政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性的,它直接为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外部条件,在这种背景下,财政投资评审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是为市场经济服务,其制度、内容、方式方法也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作为公共性投资,其首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利益,而不是追求项目本身的市场赢利,其项目效益必须采用社会方式,而不是商业方式来评审。因此,公共投资效果的评价标准,就不能局限于项目本身的市场成本与收益,还必须包括项目所涉及的社会成本与所产生的社会收益。

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的切入点,是财政投资评审当前和今后生存与发展之本。

财政投资评审首先要为政府投资管理服务。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评审要站得高,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意识,当好政府的投资参谋和助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金,提供投资信息和政策建议,减少和避免政府投资的失误;从微观的角度讲,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投资具体项目的监管服务,行使业主对政府投资项目职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评审要为财政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服务。要充分体现出评审机构的财政特色,即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技术力量,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措施算细账、算实账,为财政部门安排或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专业技术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并为财政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政策建议。

查看全文

人民币升值形势下中国财政税收应对策略研讨

社会各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都保持相当高的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焦点问题,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对人民币币值的估算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研究、争议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的估算人民币币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对人民币币值研究的热情一直很高。从表象上分析,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起的,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在顺差的状态下,但是这只是表层的问题研究,挖掘其本质就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的经济制度造成的,经济转型期的制度问题对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最根本的。从世界角度来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很大,我国政府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认真研究和总结我国的经济制度,找到问题的根源,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是长时间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因此要解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必须从长时间经济运行所形成的结构和制度入手,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从国际社会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从世界角度看最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是日本,日本指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是一种“通货紧缩”的贸易模式。同时世界经济一直处在不景气状态,把世界经济低迷的责任无形中推向了中国,导致国际社会一致要求人民币升值,以缓解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曾多次召开国会研究中美贸易和人民币升值问题,美国政府召开的听政会上一致认为是中国政府在采取手段,操纵人民币汇率问题。其实从2004年开始,欧元经济一直处于低谷,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导致其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一致要求人民币升值。欧洲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从表面上看没有美国、日本那样强烈,从态度上看比较温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采取人民币升值措施,让自身经济内部矛盾外部化。

中国政府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巨大的,美国政府明确提出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加上26.9%的关税,这就从根本上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尽快做出处理。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客观上分析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来处理人民币升值问题,对外,不再是简单的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把一系列的货币都拿出来和人民币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最终方案。对内,中国政府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世界各国来看,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如此大的压力,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多年国际贸易的顺差引起的,因此应该紧紧把握住造成人民币升值的这个主要原因,找到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只有充分分析原因,才能根本上找对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持续性贸易顺差,导致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连续出现双顺差的状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顺差会给我国当前的资金短缺现象缓解一定的矛盾,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会给我国带来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人民币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压力,有压力就会有矛盾,因此导致国际贸易摩擦持续不断增加。其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从而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调整的自由。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角度来看,中央银行是外汇的最终买家。中央银行为了维护和保持人民币汇率就必须通过供给人民币或者通过投放一些相关票据来购买市场上过剩的外汇。此措施会带来两个问题,其一是导致人民币投放过多,进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其二,通过对人民币的调节,限制了中央银行通过人民币调控经济发展的自由度,人民币对经济的调控作用降低。

查看全文

财政局如何提升会计预算管理能力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局的财政工作也相继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会计预算工作作为地方财政局内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强化提升会计预算管理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从新形势下地方财政局财政预算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对目前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究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提出针对性、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思路,以此为地方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后续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地方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能力提升

财政局作为财政管理的执行部门,把控着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会计预算管理是财政局的核心工作,主要指的是借助会计手段实现资金的预算管理目标。针对地方财政局而言,需明确会计预算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隶属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会计预算管理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创新。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逐渐完善,为地方财政局工作带来诸多影响。为此,有必要对地方财政局会计预算管理职能进行强化,进一步推动财政工作的顺利,以此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提供保障。

一、财政局中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财政管理中的实践过程中,无法脱离会计预算管理的工作范畴。为此只有加强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得保障,才能实现对财政资金详细应用的正确规范,进而对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对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持续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针对我国地方财政局的会计预算工作而言,每一个预算草案均需通过人民代表的审核才能正式执行。从这一方面来看,地方财政局应加强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尊重其严谨性和严肃性,从而更好的执行相关法律制度。

二、地方财政会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