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8:48: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投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投入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分析论文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绝大部分表现为间接效益,即教育项目的产出——各级各类毕业生进人生产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为社会多创造的价值,即毕业生的工资进行计算,具体涉及:经济和收益的增长、收入差距的缩小、经济行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使用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并结合上述的产出模型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进行考核,笔者发现了如下问题:1.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劳动力相比,教育资本的产出弹性是0.023,远远低于劳动产出弹性1.134。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仍然欠缺,仍然是制约高等教育产出扩大的瓶颈;另一方面,实际到位的财政投入中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较高,使资本投入的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2.高等教育的效益较强地依赖于专任教师比例。在我们的投入产出模型中,α=0.023。如果以专任教师总数替代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那么我们得出的α>0.023。即在高等教育的劳动投入中,专任教师对高等教育产出的影响更强。换言之,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随着高校专职教师的增长而增长。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论文

公共财政的危机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绝大部分表现为间接效益,即教育项目的产出——各级各类毕业生进人生产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为社会多创造的价值,即毕业生的工资进行计算,具体涉及:经济和收益的增长、收入差距的缩小、经济行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查看全文

财政投入效益的传导机制诠释

[摘要]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效益显著,且短期波动和临时冲击均会带来持续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投入对社会与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渐进的推动作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投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农业财政投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一、引言

“为了遏制城乡差距的扩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缩小城乡差异的统筹发展之路。其中,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等特征,使得对以追逐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主体吸引力不足,财政不得不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导力量,并以此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持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农业财政投入取得的效益及其传导机制,对合理安排财政投入,使其切实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在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开始关注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孙美玉,2007),即着手研究农业财政投入的效益。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一些学者着重关注经济效益,如石爱虎和霍学喜(1996)、孙良(2002)、马树才和李华(2003)等:另外一些学者则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农业财政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如李嘉晓和罗剑朝(2004)、侯石安(2005)等。笔者认为,立足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对农业财政投入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三类效益的关注不可偏废,且不仅应关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还应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从动态角度对财政投入效益及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即从单位根检验人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农业财政投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投入效益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掌握农业财政投入变动对三类效益的影响、传导机制和持续效应。

二、模型及方法

查看全文

新农合医疗制度均等化财政投入

从2003年开始,济南市选取章丘市作为济南市新农合的试点地区,并逐步推广,至2011年,在全市构建起了政府财政补助加农民个人缴费,以县(区)为统筹单位,主要解决农民大病就医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农合制度全面推开之前相比,财政对于新农合的投入力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从济南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和保险实行政府相同财政补助的政策中体现出来。2011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与新型农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政府补助标准相同,体现制度设计者一开始就意识到医疗保险城乡财政补助均等化的重要性。与之前老农保片面强调农民个人缴费,忽视政府责任的做法相比,无疑体现了政府财政体制加大向乡村倾斜的趋势。

但是,探究新农合的财政投入的公平性,我们不能仅从投入财力的单纯数字增长以及城乡财政补助标准均等化的角度,而应该从建国以来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强调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发展城市而造成的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医疗保障的历史欠账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财政投入的实质公平性。

建国以来,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海外殖民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而不得不通过城乡剪刀差的方式,通过统购统销低价购买农民粮食,然后在向农民高价销售工业品的方式,为我国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与此相对应,在政府的财政医疗投入上,也实行重城市轻乡村的政策取向。城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有国家承担,而在农村地区,则主要由农民自己出资。显然,这种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是不符合公平理念的。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我们参考了济南市2010年统计年鉴,并将济南市及分区县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人均床位数等作为考量指标。根据年鉴,市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088家,占全市的60.7,%,为平阴县的12.7倍,济阳县的4.4倍,商河县的11.3倍。而且在这些卫生机构中,济南市区医院数量占市区卫生机构的比例为5.7%,而平阴县的这个数字为1.7%,济阳县为0.2%,商河县为1.1%。市区拥有医院178家,占全市医院数量的90.8%,为平阴县的44倍,济阳县的89倍,商河县的59倍。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224家,占全市(252家)的89%,是平阴县的37.3倍,济阳县的112倍,商河县的56倍。市区拥有床位数(包括各类卫生机构)24098张,占全市的75.4%,为平阴县的21.5倍,济阳县的21.7倍,商河县的23.1倍。市区千人拥有床位数为6.92张,为平阴县的2.3倍,济阳县的3.4倍,商河县的4.1倍。市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91人,为平阴县的2.5倍。济阳县的2.9倍,商河县的3.9倍。以上这些还只是从数量进行比较,而实际中,由于医疗设施的差距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医疗水平而产生的居民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上没有计算在内,如果把这些质的因素也换算成数字进行考量的话,实际差距将远远大于以上我们做得比较。

概括起来,济南市区同下属县在医疗资源投入和分布的不公平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数量城乡间严重不均衡,过多的医疗机构分布在了济南市区,导致基层各县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城乡分配失衡。这直接导致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医疗支撑。这体现济南市城乡医疗设施在量上的不均衡.

查看全文

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研究论文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不仅是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下的紧迫问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

公共财政的危机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查看全文

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摘要: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幼儿的教育质量及未来发展。当前我国相关教育发展纲要及条例的颁布,使得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财政投入的公平性是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从当前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问题出发,总结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改进方法,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

学前教育是公益性教育的一种,财政投入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前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学前教育发展不佳,难以为长久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财政投入公平性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财政投入少引起幼儿教育问题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财政投入少是引起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关注度较低,关于教育的责任承担问题尚未达成共识,进而使得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政策及经费投入出现不公平现象。当前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约占总教育经费的1.3%,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较低,如泰国占16.4%,墨西哥占8.9%,且我国幼儿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为家长,政府投入较少[1]。

(二)财政投入不均匀引起幼儿教育问题当前我国财政投入不均匀状况是引起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镇机关幼儿园、公办幼儿园,且以示范幼儿园为主。如在农业人口较多的县城,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大多数给了县级幼儿园,而对于乡镇以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较少,多处于缺乏状况。一些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当前财政投入中乡镇当地幼儿园比例约为17.7%,村办幼儿园仅占15,7%。呈现出明显的财政投入不均匀状态。且当前许多农村幼儿园处于无财政投入状态。幼儿进入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主要依据父母的社会职业、工作单位等,部分流动儿童甚至出现入园难问题,非户籍所在地入公办幼儿园时,需缴纳高额的额外费用,进而使得许多幼儿教育机会出现不公平状态,一些幼儿甚至缺失早期教育,影响幼儿的未来教育和发展。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论文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不仅是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下的紧迫问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

公共财政的危机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让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为各国政府所关注,其间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一项是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是现代财政基础评价理论发展和实施提高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实践探索的结果。当前公认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核心目标,就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的条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能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与市场的协调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查看全文

财政投入不足产生危机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的现状;改进高等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财政危机问题日益走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教育投入4%目标仍未实现、财政投入总体不足、财政投入结构不均衡、强化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功能、增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贴息补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增强金融杠杆的支持、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举办民办高等教育、鼓励多种模式共同举办高等教育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应通过强化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功能;增加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贴息补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增强金融杠杆的支持;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等方法改进高等教育财政投资体制。

【关键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改进

吉林大学自曝财政危机以来,高校财政危机问题日益走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原因众多,如国家财政支持不足、扩招、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低,以及缺乏明晰的产权和明确的责任等,但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所致。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投入体制

查看全文

县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情况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提高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大投入,为计生事业经费提供保障;加强计生事业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预算安排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支出拨付优先考虑计划生育、全县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分正常事业发展部分和国家确定的项目两部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计生经费按月及时拨付、改进和完善经费投入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四种手术费”免费制度、对实行计划生育好的困难乡、村和农户进行重点帮扶、积极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独女户奖励政策、村级计生专职干部补帖政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近几年来,**县在财政支出上把计划生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为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现将我县几年来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几年来,**县财政部门充分认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从有利于**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促我县计划生育方面达到四个目的: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死保健服务,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从而达到造福全县人民,推进社会稳定,促进我县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切实加大投入,为计生事业经费提供保障

加大计划生育投入,确保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达到规定标准,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执行全县计划生育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

查看全文

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探析

一、继续教育的产品属性

继续教育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性质。一方面,这一产品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使社会受益,因此,继续教育更接近于公共产品;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转换职业,得到升迁,获得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声誉,因此,它又接近于私人产品。继续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极其广泛。比如,党政干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等类人员的进修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其投资主体应是政府,此类继续教育产品的属性是公共产品。许多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职业证书、英语培训等教育形式,其受益者更多的是培训者个人,且培训机构也得到相当高的收益,这种职业继续教育产品更接近于私人产品,这类继续教育的投资主体应该是被培训者。继续教育产品,其属性可以由接近公共产品一直延伸到接近私人产品。

二、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的投入机制。第一,国家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规定。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2007年9月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这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第二,多元化的继续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的合理的投入机制。下一步的工作如下:一是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二是明确企业投入责任,鼓励企业建立以专门培训和岗位培训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三是鼓励社会机构从事继续教育,鼓励公民个人自费学习,建立相关主体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责任,形成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

2.存在的问题。第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继续教育以政府行业部门投入为主,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缺乏对继续教育财政的有效监督。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进行投入,导致国家财政性继续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第二,继续教育财政投入浪费严重。一些政府行业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教育培训中心,但这些教育培训中心实际用于教育培训的较少,大量资金用于非教育设施建设。一些教育培训中心设置豪华,名义上是教育培训中心,实际上是娱乐餐饮旅游中心。第三,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继续教育的社会资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营利上。继续教育是个广阔的领域,许多投入继续教育的社会资本热衷于投资于热门行业和领域,以营利为目的。除了少数社会教育结构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教学质量,许多社会教育机构没有自己稳定的办学方向,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对策建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