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8:13: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税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改革策略分析

摘要:财政税收是我国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应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财政预算;财政支出

1引言

我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了这一伟大的民族目标,我们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坚实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然而财政税收又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一个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文首先对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提出了一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建议。

2我国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现状

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细分为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国家财政税收入的主要支出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产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二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三是对微小企业进行扶持,使国家经济产业链保持完整;四是进行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加大科研投入,保证我国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六是国防军费支出,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国内一些商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发生;二是房地产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迅猛增长,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一些优质企业和资本因成本问题将资产转移到海外,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四是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五是贫富差距继续加大,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大多数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地方依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孩子上学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我国经济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革新综述

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收入可以说是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但是,具体到如何取以及取多少、向谁取,那就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财政支出向哪里倾斜,应保持怎么样的恰当结构,建立什么样的税收体制,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可以说,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那么,面对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固守原来的财政税收制度当然不足取,唯有科学、理性地分析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问题,在此基础上求真、务实、创新,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改革与完善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财政税收体制,才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我国所推行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加强了市场的宏观调控,维护了经济秩序的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1.改进了财政支出体制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的变革,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当中,以集中采购为基本特征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绩效评估等重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通过优化与调整支出结构,逐步完成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的转变。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调整,加强了政府在公共基础建设及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加大了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投入,推进了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上深化了农村税制改革,加大了农村财政投入的力度,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等体制改革,从而完善了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事业。

2.完善了预算体制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一、加入WTO对黑龙江省财政税收状况的影响

(一)对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

1.从财政收入上看,减收因素较多,但税收增长的长期趋势不会逆转。由于加入WTO后产生的_些直接冲击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由于出口取消政府补贴和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许多行业或企业的不景气,导致相应的税收减少。其中,以石化业所受负面影响最为直接。(2)由于黑龙江省农业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粮食作物种植效益普遍降低,将导致相应的农业税收明显减少。虽然这对全省总的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但农业税收对绝大多数县(市)来讲,是其骨干财源,直接影响县级财力,县级财政将变得更加困难。(3)财政非税收入呈减少趋势。加入WTO后,无论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要求,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方面考虑,财政收入逐步规范成为必然,由此将导致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呈减少趋势。另外,由于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类型决定了其出口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较小,因此,财政收入面临减收因素较多,而且影响范围较大。不过,也有许多有利因素:国家必将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应对措施,过渡期内企业的自我调整与提高,国外资金、技术、管理引入的增加,必然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如外资的进入有利于扩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外商品陆续增加使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多,﹁定时间内将刺激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税收。因此,在面对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应看到加入WTO后带来有利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机遇,从长期看,财政税收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

2.从财政支出上看,增支压力明显加大,收支平衡难度增加。(1)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明显加大。加入WTO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不景气企业会大量增加,下岗与失业人员增加速度会明显加快,从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2)对县乡的转移支付需求增加。加入WTO对农业产生的冲击,一方面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短期难见成效,贫困化问题加重;另一方面,影响县级地方收入,县级财政困难更加严重。所以,无论是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还是县乡机构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加大对县乡转移支付的力度。(3)客观要求增加对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支持性支出。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局面,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任务都比较繁重而迫切,客观要求财政增加相应的投入。在支出需求增长的同时,地方财政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按公共财政要求从相应领域撤出,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面临收支平衡的难度增加。

(二)财税工作自身将面临较大转变。

1.在财政模式上要求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变。我国加入WTO,无疑会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客观上也就要求加快由计划经济体制的财政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公共财政转化的进程。从实践的需求看,无论是从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调控经济的方式出发,都要求尽快构建公共财政模式。并由此导致财政的具体职能、支出重点、调控手段发生一系列的转变。其中,在加入WTO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加强对农业的投入以及支持战略产业和民族经济关键行业或企业将成为财政支出转移的一个重点内容,而这一任务,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家与省级财政。

查看全文

诠释英国财政税收史研讨

英国历史上,复辟时期是从有限君主制向议会君主制的转型时期。转型的原因和动力错综复杂,但财政税收变革无疑是主导动因之一。正因此,复辟时期的英国财政税收史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国内学术界却对作为财政税收史研究基础的史学“资料”研究相对薄弱。故此,本文拟对复辟时期英国财政税收史研究的资料略加述评,以期对研究有所帮助。

一、档案资料

原始档案资料对史学研究最富价值。英国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海军博物馆、英国国家公共档案局等一些图书馆和国家部门的手稿资料,可供研究之用[1]。但囿于语言和资料交流上的限制,这些资料很难为国内研究人员获得。因此,W.A.肖根据原始档案编撰的《国库卷档日志》[2]便成了极具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国库卷档日志》共32卷,其中第1-8卷是对复辟时期国库和财政署官方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这些档案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既包括各种税收和非税收收入,也包括各类支出项目。W.A.肖在对档案资料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每卷都著有一篇极富研究深度的序言,这些序言既能独立成篇,又能合而成书。研究复辟时期的财政税收史,考察复辟时期财政收支状况,探讨复辟时期财政与宪政关系,《国库卷档日志》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M.杰克沃维斯基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税收:1118-1688年》也是一部具有档案性质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主要以议会档案、手稿、报告等档案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以议会税收为主的“宽泛的世俗补助金”。J.吉布森编撰的《灶税、斯图亚特王朝晚期的其他税收清册和团体宣誓卷档》,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灶税”交纳状况进行了细致的统计梳理,为复辟时期的“灶税”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基础[3];K.舒尔厄编撰的《人口调查》,借助人口统计学方法和原始档案资料,提供了“灶税”研究的资料和方法基础[4]。此外,还要特别提到G.E.艾尔默的《国王政府官员》[5]和J.C.赛内特的《1660-1870年的国库官员》[6]。两部著作在原始档案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复辟时期的国库、财政署、关税和消费税委员会等机构的收入支出状况、官员构成、职位等级、任职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是研究复辟时期财政管理不可多得的具有档案性质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通史资料

西方学术界对复辟时期英国财政税收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涌现出了一批通史性研究论著。S.道尔的《英国税收和税制史》是第一部对复辟时期的英国财政税收进行一般研究的通史性著作。[7]S.道尔把复辟时期的财政税收史置于英国财政税收通史之中,按照时间顺序,对税收收入和各税种的兴衰演变进行了图绘,并以专题形式研究了直接税、印花税和消费税等税种。不过,S.道尔重史料罗列而轻理论分析,重各税种自身兴衰演变的描述而轻对税收结构的考察,加之成书过早,今天看来“早已成过时之作”。[8]在S.道尔之后,E.L.彼得森的论文《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9],综述和诠释了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的有关理论问题,研究的重点即为复辟时期。B.E.V.萨拜因的《税收简史》[10]有一章专门研究17世纪的英国财政税收。他指出:17世纪是财政革命的世纪,世纪之初,国王还有自己的特权和封建收入,直接税仍是一种非正常收入,但到1688年时,“国王自己的收入”开始消失,财政收入以月税及类似月税的直接税和关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体制监督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也在不断地优化,随之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为了更为科学、以及更为有效地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因而本文将就此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进而,以期可以为其具体优化工作,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质;监督机制;优化

要想真正地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那么,便应确保其税收监督机制本身,拥有足够完善、以及有效的管理策论。并且,除此之外,在财政税收体制开展相应监督工作之时,还应确保其各方面的监督机制能够全面、以及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其监督机制的形成,而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其监督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依据其财政税收的相关规定条例,而采取一定的综合管理措施。继而,为其相关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以及创新,而建设和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一、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现状

(一)重形式,轻本质。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普遍具有重形式,轻本质的问题现象。往往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制定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对此,这一问题现象的产生,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地认识到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使得该问题现象便呈现出了更为糟糕的情形。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相关税收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则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具体优化,而提供更为全面、以及更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行使职能能力有待加强。转换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相关工作部门较为常见的一种工作方法。对此,这一方法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其往往还会对其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工作,造成许多的困扰。且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部门,也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情况。因此,这便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其自身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从而,这也就对其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开展造成了影响。整体上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职能行驶,才能更好地推动财政税收工作有序开展。

二、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征管审计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税收征管力度的意义,从税务部门不按时收税、税务监管力度不够和税收中的法律等几方面阐述了税收在征管过程中审计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如何加强财政税收征管审计,旨在维持国家经济稳定。

关键词:税收;审计;税收征管

一、凸显税收征管审计工作的力度

税收的征收时间每年基本都是固定的,国家大部分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税收的形式获取的,为了满足国家日常的财政开支等,政府有时也会按照月或者季度从国家各个方面征收税款。税款的征收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权,保障国家利益,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以此来保障社会公平。其中审计工作就是使我国制定的税收政策能更好的执行下去,减少审计税务部门偷税和漏税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二、税收征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时收税和税务监管不到位。有些税收部门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害怕因为本年税收基数高而影响到下一年收税目标的顺利完成,所以会故意拖延税收的征收进度,导致来年税收征收情况会出现异常。在税务监管这一方面,主要是有些税务征收部门监管不全,在征收税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纳税人所交税款的数额进行核准,导致部分企业为少交税而不按照规定开发票,出现应缴纳税款和实际收到税款不一致。(二)税收法律实施没完全落地。税收一般都是通过国家直接进行征收,但在特殊情况下政府部门可以调整税收政策,地方政府是没有权利直接调整本地税务征收的额度的,部分地方政府擅自减少本地企业缴纳税收额,是由于税收征管审计不严而造成的越权行为。国家政策制定后,如果后期监管不严,很容易造成税收政策无法发挥出它的实际效用,税务部门作为税收政策的施行者其内部依然存在违规行为,一种情况是税务部门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标准,自己制定出税收优惠措施,导致税收流失,国家总财政收入降低。第二种存在的情况是税务部门在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款时,用纳税人低于评估价值的物品做抵押后,再把抵押的物品直接发放给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一做法在法律上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对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也是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的原因。

查看全文

政府财政税收交流材料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除税收以外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从统一预算的研究视角来说,笔者认为,应首先对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这三个概念的范畴进行明确的界定,这是将非税收入纳入统一预算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一直使用的是预算外收入的概念。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预算外收入的范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在政策导向层面,200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全国各地纷纷改预算外收入管理局为非税收入管理局,印发《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从而使非税收入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使用的专业词汇。笔者认为,由预算外收入转换到非税收入的概念是一个进步,并应该放到统一预算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

一、预算外收入与非税收入范畴的比较

预算外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设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也就是说,预算外收入主要是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我国非税收入的种类比较多。经笔者总结,目前已经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专项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国家留成油销售后上缴收入等;第二类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第三类是罚没收入;第四类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第五类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第六类是其他收入。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考

摘要:财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税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应,财政税收体系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税收体系的存在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收支进行有效平衡,但是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有效分析。

关键词:财政税收;财政税收体制;体制改革;思考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当对社会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为此需要建立并执行有效的财政税收体制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概述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发展方向,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财政税收体制,能够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深化,促进小康社会的构建。财政税收体制的有效建立能够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粗放的发展向着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转变。通过对于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能够有效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平衡财政收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根据目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进行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试议财政税收体制变革

一、当前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和缺陷

(一)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一是税收体系不健全,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及促进社会分配调节的税种没有纳入到税收体系中来,这些应该加入税收体系而又缺漏的税种,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预算和支出,使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缺少资金流转。由于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某些方面设置的不太合理,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二是由于财政收入分配呈现过度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不均衡,分税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间接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既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只在中央与省之间建立比较规范的分税制体制,而省以下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体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预算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整体上看,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由于有效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内部约束和制衡无法落到实处,导致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而缺乏中长期预算或周期预算的年度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得预算审核与审批失去本身应有的意义。(三)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分税制包含转移支付的功能,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转移支付过程中主要有资金转移流程不规范、资金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官员腐败严重等不规范现象。造成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无形中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公共服务也无法实现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四)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财政管理存在问题。地方财政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为财政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处理财政税收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降低。处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期间,部分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被合并或精简,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钻空子捞取利益,使得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有些混乱,这就不利于财政税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切阻碍发展脚步的制约因素都需要刨根究底,根据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和性质,在选拔人才时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人民的害虫。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需要,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平衡合理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各级政府的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突出,地区间的财力不均衡状态比较严重。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划分过于僵硬,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财政事物,经常出现政府财力与职能不相匹配的情况。一是要合理划分并明确规定支出责任,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往往存在财政收入紧张的财政状况,中央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分担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收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整体上掌控全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赋予地方合法的财政权力,规范地方税收立法和减免的流程。同时要将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环境税等重要税种加入到财政税收中来,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税负税收制度。主要表现为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的税收制度要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不乱定税收标准,不重复收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都只是小康水平,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要规范政府性收入、取消体制外收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因此,向间接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结构转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三)建立健全支付方式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的支付体系。一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规定适当的专项转移支付,合理适中的支付比例能对各支付方式起配合作用。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资金转移有一个风险问题,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要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财政收支状况、公共服务成本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调整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提高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数额和转移支付水平。(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预算是财政支出前的重要步骤,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国家中长期预算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有利于预算针对各时期的情况进行调整,税收取之于民,财政支出覆盖的领域较广,财政预算应将财政收入使用在合适的地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国家。

三、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过去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成就表明,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民生民建的推动,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利于调整人民收入的落差,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有遏制的功效,完整的税收政策可以保障财政收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持社会秩序,使之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方式相适应。财政政策包含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合理的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经济支柱,财政收入有利于发挥国家的功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反哺给人民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建设公共实施,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手段。

查看全文

财政税收政策深化改革研究

摘要:财政税收政策关系经济、政治、民生,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经济体中,财政税收政策在很多时候对市场机制有更多的干预和影响。财政税收不仅支配者国家主导领域的资源配置,更对私有经济领域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国家经济影响力不断提升,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与全球经济命脉更加紧密相连,财政税收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神经。本文首先从时代变迁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现有财政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财政税收;问题;深化改革

严格意义上说,财政税收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定义,税收应该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财政政策还包括财政投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多个方面。但由于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与财政支出一起构成了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近年来,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变已经辐射到各个角落,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各群体之间的收入和分配也发生了绝大变化。国家不仅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稳保经济发展的软着陆和转型升级,更要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如区域发展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等。如何主次兼顾、有序推进,需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当前财政税收政策面临的问题要有务实的正视,进而才能科学地研究如何进行制度和政策的创新。

一、社会经济巨变给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挑战

财政税收包括税收征收和支出两个两面,税收收入不仅是国家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来源,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无论是税收的征收,还是税收的配置利用,都必须以不断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为终级目标,其中包括产业竞争力、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和谐保障等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实体经济、科研投入、公共设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来实现,在不同的时期下,如何让持续这些影响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至于因短缺或过度供给而带来国家机器整体的健康运转,是财政税收政策的核心人物。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无形的大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它同样带来了副作用,我们同西方国家一样无法避免。诸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收入差距扩大、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等等问题,就需要财政税收政策来制衡。而在不同时期,这些问题所呈现的状态以及解决的途径不同。近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层面的几轮刺激计划,买下的隐患已经完全暴露,一是如房地产泡沫、大宗商品产能过剩、要素价格飞升等问题,导致大量传统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海外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的成熟,大量产业转移到了国外,国内的传统就业机会减少;二是高房价、高物价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而同时收入因为实体经济的疲软而得不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三是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再一次拉大,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持续的时间更长。面对这些“副产品”,财政税收政策必须主动进行调整,逐步消除不健康的发展方式,促进和扶持新兴的发展方式。此外,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也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和问题。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潮流,不仅重新组织了社会生产方式,也促进了大量新业态、新岗位、新模式的出现。财政税收政策面对这些新生事物,需要及时得更新版本,与时俱进。

二、现有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