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7:37: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府财政能力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政府财政正确理解科学配置
【论文摘要】政府财政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指标,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财政重收轻支、重投入轻效益,并且这种现象至今仍在部分地区存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对于科学发挥政府对政配置作用尤显必要。本文试从其内函以及科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的新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政府财政能力这一概念,过去乃至现在人们很少论及。但凡在评价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时,常是依据财政收人的多寡作出判断:收人多者,日其财力雄厚;收入寡者,则曰其财力薄弱.这里所说的“财力”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并非我们所要讨论的政府财政能力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如何合理分配使用这笔巨大的公共资源,使其在履行政府职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正确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尤显必要。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内涵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核心是支出的效益。
英文中“财政”一Finance源于拉丁文Finic,其原意是指“支出的期限”。英语引进来表示财政,首先是指政府的支出,然后才是筹措保证支出需要的收人,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公共财政一PubliCFinance。事实上财政的功能也正是这样,它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提供资金保障与分配的经济活动。收人并不是财政存在的本意,只是因为有了政府履行职能需要的支出,才产生了收人的必要.支出是目的,收人是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旧体制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在对财政收与支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始终未能跳出计划经济思维的羁绊,重收轻支,重投人轻效益的现象至今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中存在。从根本上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使人们,特别是政府的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公务人员牢固地树立“支出效益是政府财政能力核心”的认识,以使财政资金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财政局能力服务调研报告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打造“三地一城”、实现“五翻番”、做好做活“六篇文章”的总体部署,这是开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为加快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全县财政部门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服务,着力提高加快产业提升、促进基础完善、支持城乡统筹、引导生态优化、保障民生改善、服务党建领航六项能力,全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做好做活“六篇文章”服务,为全力打造“三地一城”出力。
一、积极培植财源,提高加快产业提升的能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工业又是产业的关键。2010年,二产实现的税收占全县税收近70%。财政要增收,希望在工业。财政部门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特色,把主要精力放在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提升产业层次上来,大力扶持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聚集地。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力度,每年安排工业园建设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支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绿化、亮化和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工业用地的收储力度,不断扩大园区规模,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全力支持招商引资。每年安排招商引资基金不低于300万元,确保招商队开展招商工作、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节会、组织各类推介会等经费开支。会同县有关部门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各单位引进成长性好、配套性强和财税贡献大的项目。
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资金不少于450万元,主要用于对企业发展的奖扶。结合已出台的“3个20条”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整理。重点支持矿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外矿生产、朝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朝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延伸。完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多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放贷。完善纳税大户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增产增效。
全方位正确了解政府财政能力
【论文关键词】政府财政正确理解科学配置
【论文摘要】政府财政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指标,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财政重收轻支、重投入轻效益,并且这种现象至今仍在部分地区存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对于科学发挥政府对政配置作用尤显必要。本文试从其内函以及科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的新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政府财政能力这一概念,过去乃至现在人们很少论及。但凡在评价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时,常是依据财政收人的多寡作出判断:收人多者,日其财力雄厚;收入寡者,则曰其财力薄弱.这里所说的“财力”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并非我们所要讨论的政府财政能力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如何合理分配使用这笔巨大的公共资源,使其在履行政府职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正确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尤显必要。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内涵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核心是支出的效益。
英文中“财政”一Finance源于拉丁文Finic,其原意是指“支出的期限”。英语引进来表示财政,首先是指政府的支出,然后才是筹措保证支出需要的收人,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公共财政一PubliCFinance。事实上财政的功能也正是这样,它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提供资金保障与分配的经济活动。收人并不是财政存在的本意,只是因为有了政府履行职能需要的支出,才产生了收人的必要.支出是目的,收人是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旧体制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在对财政收与支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始终未能跳出计划经济思维的羁绊,重收轻支,重投人轻效益的现象至今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中存在。从根本上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使人们,特别是政府的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公务人员牢固地树立“支出效益是政府财政能力核心”的认识,以使财政资金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区域创新能力财政政策选择探讨论文
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空间布局的实施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挥财政导向功能,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注重财政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转化。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财政政策的创新。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创新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创新
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也正日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区域经济是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1]。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也是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之一。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财政政策需要为区域创新提供强大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并通过激励、引导机制促使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研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财政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创新能力与财政政策作为
1.区域创新能力与财政支持
经济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特定时空范围内社会资源、技术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集合,其范围既有地理上的特性,又与行政区域的划分特点有关[2]。经济区域是经济基础的范畴,而行政区域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它们密切相关,行政区域的领导者担负着发展本区域内经济的重任,而任何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其所属于的行政领导者的管理与协调。
财政学类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积极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目标实现,加快传统专业综合改革,财政学类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尚需从总体规划、分类设计、综合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财政学类;教师综合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更加突出双一流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更为优秀、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也对高校教师个人素质、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财政学类教师综合能力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专业的财政学类专业(含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要想继续保持专业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提升财政学类教师的综合能力。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财政学类教师综合能力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阶段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指导思想[2,3],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指挥棒。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高等教育作为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学业教育方面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指导思想来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6],在全面贯彻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高教40条方面,理应走在时代前面,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教师必须首先真正合格、优秀,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2财政学类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必要性
灾害应急能力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工业化进程不断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搭建应急救治体系。本文就广东省财政支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广东省财政在公共卫生领域建设的投入情况,并对比和借鉴兄弟省(市)财政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措施和经验,对广东省财政支持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展开思考与讨论,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应急支持体系。
关键词:财政投入;应急能力建设;公共卫生
1突发性公共事件分类及概述
突发性公共事件被认为是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灾害。根据其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相互交错,成为复杂的综合性灾害。财政资金是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重要保障,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财政要及时地为各级政府提供必须的应急资金和资源储备,为控制和化解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广东省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现状
近二十年来,广东省医疗卫生的公共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绝对量上已经上涨33.12倍,在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由4.42%提高至9.13%,如图1所示。2019年医疗卫生投入比上年增长12.33%,高出全国比例约2个百分点,为着力构建广东省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对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近年来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深圳、广州、佛山、惠州、湛江等五个地级市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绝对规模在全省位列前五,尤其是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年均医疗卫生公共支出已经高达200亿元,而阳江、韶关、潮州的投入相对较少,处于全省末位,年均财政投入为20亿元左右。医疗卫生占比分析发现云浮和揭阳两市的占比均超过15%,而深圳、珠海、东莞等三市的占比分别约为5.24%、5.51%、5.52%,占比较少。按照空间布局和区域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平均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绝对值较大,但占比相对较小,粤西、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平均投入绝对值较低,但占比较大。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地级市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相差较大,意味着广东省不同地级市的公共财政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反映了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广东省是全国三甲医院数量最多的省份,但70%以上的三甲医院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医疗实力雄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体现了医疗资源的分布还不太均匀。
全方位正确理解政府财政能力
【论文关键词】政府财政正确理解科学配置
【论文摘要】政府财政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指标,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财政重收轻支、重投入轻效益,并且这种现象至今仍在部分地区存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对于科学发挥政府对政配置作用尤显必要。本文试从其内函以及科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的新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政府财政能力这一概念,过去乃至现在人们很少论及。但凡在评价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时,常是依据财政收人的多寡作出判断:收人多者,日其财力雄厚;收入寡者,则曰其财力薄弱.这里所说的“财力”只不过是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并非我们所要讨论的政府财政能力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收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如何合理分配使用这笔巨大的公共资源,使其在履行政府职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正确地理解政府财政能力尤显必要。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内涵
(一)政府财政能力的核心是支出的效益。
英文中“财政”一Finance源于拉丁文Finic,其原意是指“支出的期限”。英语引进来表示财政,首先是指政府的支出,然后才是筹措保证支出需要的收人,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公共财政一PubliCFinance。事实上财政的功能也正是这样,它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提供资金保障与分配的经济活动。收人并不是财政存在的本意,只是因为有了政府履行职能需要的支出,才产生了收人的必要.支出是目的,收人是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受旧体制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在对财政收与支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始终未能跳出计划经济思维的羁绊,重收轻支,重投人轻效益的现象至今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中存在。从根本上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使人们,特别是政府的领导和财政部门的公务人员牢固地树立“支出效益是政府财政能力核心”的认识,以使财政资金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重在财政支农
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重要,但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农的力度,建立长效的财政支农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为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具体说:一是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比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同时,谋划一批农业项目,加大国债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至少从发行的国债数量中拿出25%投资于农业,扩大农业利用国债资金的规模。二是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绿箱”支出,农业财政投资要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品种及优势产业带(区)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研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科研费用支出,支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把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0.17%~0.25%提高到0.5%以上,以后逐渐达到1%以上。要在科学划分农业事业单位类型的基础上,对应由国家必保的农业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央级农口事业单位和项目给以经费上的切实保证。应重点支持一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工程基础项目的研究,组织联合攻关。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把农村公共领域的事业建设纳入政府支持范畴,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文体设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这就内在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针对传统的农产品间接补贴的主要弊端,2003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农业生产补贴制度的改革,由向流通领域补贴转向直接向农民补贴。这种直接补贴方式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现在的问题是补贴的水平还比较低,补贴的结构还不合理,补贴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农户手里。因此,要提高对农业补贴的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机遇,调整农业补贴方向,将农业补贴的重点从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型转向增加农民收入型以完善直接补贴。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这是使目前属于“黄箱”性质的补贴转为“绿箱”政策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要体现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补贴的重点是粮食主产区,补贴的范围是种植粮食、对社会提供商品粮的农户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补贴的依据是种粮面积和粮食商品量,补贴的渠道是通过财政部门一次性核算到农户,可直接抵扣应上交的税费。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应逐步实施大宗农产品良种推广补贴制度,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真正到位,要建立完善补贴发放监督和惩罚制度,加强对补贴金发放的监管,对于挪用、套用、贪污补贴金的当事人,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建立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税收制度。必须按照建立现代税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取消农业税,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不应当由农民负担的各种税费项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特产税,从2004年开始每年降低农业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最终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税制。现在有20多个省市宣布2005年取消农业税,今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实施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所得,可以实行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抵扣率提高到13%,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利用荒山、荒滩、荒地、荒水等“四荒”资源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给予财政补贴;对于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实行税收优惠;国家应对照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要求,尽快调整农产品出口税费政策,适当提高出口农产品退税率,并且及时退税,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口的生产、加工设备和种子等生产资料实行减免税政策,免征出口农产品税费;减免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检验检疫等费用。
财政局能力建设工作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巩固“作风建设年”、“规范管理年”活动成果,紧扣“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和谐进取的财政干部队伍,经局党组研究并决定2012年在全局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活动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以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增强财政干部队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主动理财、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本领,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战12,加快崛起”的决策部署,提供坚强的财政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把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财政干部的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坚持服务大局。把更好地贴近中心、服务大局作为财政干部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有效提升财政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3、坚持与时俱进。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财政干部能力建设的切入点,推进财政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坚持实践检验。把增强本领、推动发展作为财政干部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活动目标:
1、学习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三种能力”,即汲取知识、系统思考、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重在财政支农
××年中央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重要,但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支农的力度,建立长效的财政支农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为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具体说:一是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比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同时,谋划一批农业项目,加大国债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至少从发行的国债数量中拿出投资于农业,扩大农业利用国债资金的规模。二是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绿箱”支出,农业财政投资要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品种及优势产业带区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科研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对农业科研费用支出,支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把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以上,以后逐渐达到%以上。要在科学划分农业事业单位类型的基础上,对应由国家必保的农业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央级农口事业单位和项目给以经费上的切实保证。应重点支持一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工程基础项目的研究,组织联合攻关。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把农村公共领域的事业建设纳入政府支持范畴,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文体设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
二是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要提高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这就内在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针对传统的农产品间接补贴的主要弊端,××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农业生产补贴制度的改革,由向流通领域补贴转向直接向农民补贴。这种直接补贴方式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现在的问题是补贴的水平还比较低,补贴的结构还不合理,补贴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农户手里。因此,要提高对农业补贴的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补贴体系,抓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机遇,调整农业补贴方向,将农业补贴的重点从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型转向增加农民收入型以完善直接补贴。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实行直接补贴,这是使目前属于“黄箱”性质的补贴转为“绿箱”政策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要体现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补贴的重点是粮食主产区,补贴的范围是种植粮食、对社会提供商品粮的农户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补贴的依据是种粮面积和粮食商品量,补贴的渠道是通过财政部门一次性核算到农户,可直接抵扣应上交的税费。对农业生产的直接补贴,应逐步实施大宗农产品良种推广补贴制度,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直接补贴真正到位,要建立完善补贴发放监督和惩罚制度,加强对补贴金发放的监管,对于挪用、套用、贪污补贴金的当事人,要追究法律责任。
三是建立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税收制度。必须按照建立现代税制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取消农业税,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不应当由农民负担的各种税费项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宣布××年取消农业特产税,从××年开始每年降低农业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最终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税制。现在有多个省市宣布××年取消农业税,今后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实施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所得,可以实行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抵扣率提高到%,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利用荒山、荒滩、荒地、荒水等“四荒”资源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给予财政补贴;对于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实行税收优惠;国家应对照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要求,尽快调整农产品出口税费政策,适当提高出口农产品退税率,并且及时退税,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口的生产、加工设备和种子等生产资料实行减免税政策,免征出口农产品税费;减免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检验检疫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