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5:4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财政建设思考
今年6月至8月,我参加了第二批赴美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培训班的学习。三个月的课堂内外学习,我总体感受是,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其间,对美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体系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推进我市公共财政建设进一步作了思考。
一、美国财政制度基本情况
1、美国财政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分级财政体制,分为三部分:一是联邦财政;二是州政府财政;三是地方政府财政。美国的分级财政以中央政府、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为前提。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最主要的依据体现在美国的宪法之中。在事权划分明确的条件下,美国各级财政又划分了财权,其财权划分以税种划分为基础。
2、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联邦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是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公司所得税、特种销售税、遗产和赠与税、关税、国债收入等;州财政收入(各州不完全相同)包括:货物销售税、州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特种销售税等。地方政府财政拥有的税种较多,但每个税的税额不大,主要税种包括:财产税、货物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财产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征收对象是不动产。联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约为19%左右,如果再加上州和地方财政收入,合起来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约占GDP的三分之一。
3、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联邦财政支出包括普通基金、特殊基金和信托基金,普通基金的支出项目主要有国防、联邦政府机构的日常支出、国债利息,特殊基金用于特殊用途如土地与水资源保护基金、全国野生动物护救基金等,信托基金是依法设计的特殊项目基金,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退伍军人福利等;州财政支出(以加州为例)包括政府运行支出(约占28%)、公共投资支出(约占1%)、转移支付支出(约占71%);地方财政支出包括政府经常支出、教育支出、社区与文化支出、社会治安支出、消防救灾支出等。联邦、州、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54%、20%、26%。
4、政府间转移支付。联邦政府对州与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较多,约占州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23%。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按照使用条件不同分为有条件补助、配套补助、无条件补助三类。有条件补助是指接受补助的地区必须按指定的用途和方式使用;配套补助是指有的项目要求接受方政府按某一比例进行配套;无条件补助是指不指定用途和使用方式。
财政医疗建设讲话
在全省上下继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召开这次会议非常及时、十分重要,是省委、省政府为维护、发展和实现我省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实实在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快我省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刚才,省卫生厅、民政厅从就*年开展全省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试点进行了安排。潘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抓紧抓好落实工作。下面,我就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好事。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积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从2003年开始,我省在洛川、镇安、彬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共补助我省3个试点县983万元,省财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三个县参合人数已达到65万人,占三个县农村人口的92%,农民群众在治病方面得到了实惠,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年,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从原有的3个县扩大到11个县(不包括延安市自行试点的7个县),省财政将继续按照4、3、3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以确保我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一年多的试点情况来看,3个县摸索出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试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市、县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有的市、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配套资金安排不足、落实得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开展,也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面临支付的压力,挫伤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不折不扣的及时足额安排配套资金。并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保证正常工作的需要。
建设新农村与公共财政建设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资金支持。如果说本世纪初提出建设公共财政只是自上而下开启公共财政建设的话,建设新农村将自下而上地加快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进程。
新农村建设对公共财政建设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对薄弱产业和弱势群体的支持,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优化政府事权配置,提高整体效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配置财力;推动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大力加强县级财政制度建设。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曾多次就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和推动农村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次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原因主要有:
(1)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市场机制激发了经济活力,也存在明显弊端。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在走向市场过程中遇到资金不足、信息不通、抗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制约,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呈不断拉大趋势。迫切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农民获得最低水平的生活保障,以体现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2)这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审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社会力量快速分化重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需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为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这是在城市化加快发展条件下审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大量农民工及其子女涌入城市,对义务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大量农村青年流入城市,也使农业生产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业生产的新要求(如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休闲观光等)。迫切需要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财政反腐倡廉建设领导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13年全县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一会儿赵县长还将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县财政局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取得了新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做好反腐败源头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2013年,我局严格按照县纪委和上级财政的部署,进一步完善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不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继续完善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提升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做好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一方面,我们从严规范“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在早编、编实、编细、编准上下功夫,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将部门预算编制与预算单位职能特点和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加强预算单位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并按照零基预算要求,依照财力大小据实编制预算。同时充分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综合预算编制效能,完善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范畴,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部门预算编制汇总期间,严密组织、密切协作,上至局长、分管领导下至具体做预算的同志不分上下班,没有星期天,常常通宵达旦,甚至家人生病也顾不上照料,确保了部门预算科学、准确、精细、及时完成。二是继续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力度,“拧干”投资“水分”。我们在充分发挥投资评审的“过滤器”作用,强化“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宗旨的同时,坚持“公开、公平、公道”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省市评审专家的作用开展评审工作。截止目前,共评审项目55个,评审额4.3亿元,审减节约各项财政投资资金4028万元,大幅度地降低了财政投资成本。三是强化国库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一方面,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认真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线培训和会计核算职能移交工作。从9月6日开始至25日我们分两期对各业务股室、银行及全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人员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线培训,使参训人员基本熟悉和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和支付操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向各单位移交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会计核算资料交接工作。截止今年10月21日,全县所有单位的会计核算资料交接工作已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规范和加强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通知》要求,对财政专户进行了认真清理,共撤销归并账户12个。明确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原则和业务股室与国库股的工作职责,规范了财政专户设置和专户资金支付业务流程,强化了专户资金支付各个环节监督机制,消除了权力制约的“真空”。今年5月16日,省市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核查组对我县清理整顿财政资金专户、国库管理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核查、督导和调研,对我县将所有财政资金和财政专户纳入国库部门统一管理,完善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是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强化财政监督检查。2013年,我们在做好对财政局内部及所属单位自我监督检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市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全县大多数项目单位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好专项资金,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益加木业挪用专项资金违规违纪行为移送县纪委立案查处。同时,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改工作为抓手,扩大监督检查成效。通过深入剖析整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五是深化公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以来,为保证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县公务用车治理小组按照不遗漏一个单位、不漏报一辆车、不错报一条信息的“三不原则”,对县直各单位及乡镇公务用车进行了认真检查核实,封存了违规车辆12辆超编车、超标车。同时,建立完善了编制管理制度、购置审批制度、经费预算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措施,巩固了专项治理成果。
(二)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财政建设工作计划
2014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质量新建设的“决胜中期之年”,也是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做好2014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一、正确认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总体形势向好,但情况仍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美欧经济好转迹象增多,但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时机和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产生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固、不平衡。从国内看,当前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增速放缓,尤其是外贸回落最为明显,产能过剩大范围存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使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我区看,一方面一些积极因素在增加,重大战略决策正在稳步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加快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还在传导蔓延,总体经济仍将处于调整期。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受征地拆迁、用地指标难等因素制约,造成部分项目无法落地实施,在地方融资平台规范清理、银行贷款收紧以及金融潜在风险压力情况下,一些重大区块开发和项目建设资金较难落实,工业投资增幅下滑明显;从微观主体看,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营预期不断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随着综合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挤压明显,“增产不增效”较为突出,尤其是“菲特”台风造成企业损失严重。可以说,区域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从财政收支看,形势非常严峻。1-9月份,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6亿元,增长10.0%。但是,制造业、外贸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容乐观,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政策性的减税因素较多,特别是“菲特”台风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进而影响税收收入,最后一季度财政收入压力较大,预计公共财政无法完成年初增幅目标。
从财政收支形势看。2014年财政收支形势仍然偏紧,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财政减收压力较大。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将导致增收乏力:一是从实体经济看,增收缺乏新的亮点,出口经营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状态,制造业缺乏新的增长点,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仍然相对突出;二是缓缴、预缴和一次性因素无法再现,已在前三季度全部入库,财政已无调控余地;而中小企业仍在挣扎,没有转好迹象;三是受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房产销售特别是二手房交易在一季度的短期火爆现象已经结束,房产税收趋于平稳,难以明显升温;四是金融保险业这一地方财政支撑行业,受“钱荒”影响,将低速增长。五是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压缩财政收入空间。另一方面,财政增支压力不断加大。当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仍需要保持较大的支出力度,“两个领先、三个倍增、四个翻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持续加大财力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在更高起点上满足民生需求的难度不断加大,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推进城镇化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增加较多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要把行动凝聚到实现区委、区政府既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在“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上下功夫,大力组织各项收入,着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更好地为“质量新”建设服务。
关于财政学建设的透析
关键词:财政学学科专业特色课程设置
摘要:财政学是我院的重点学科,财政学的学科定位、专业定位等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搞好学科建设,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把财政专业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专业。
一、关于财政学的学科定位问题
过去财政学被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直到目前为止,财政学专业也是经济学科下设的专业之一,这样的定位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上,财政学的内涵已经大大超出了纯经济学的范畴。
首先,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作为经济范畴,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部门经济学。它研究社会资源如何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配置、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提供哪些公共产品等问题;同时,它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主要运用效率准则衡量其经济行为。作为政治范畴,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其目的在于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收支规模的大小及活动范围都与政府职能息息相关,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而变化,衡量其行为的主要准则是公平,不仅要达到经济公平,更要实现社会公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市场中的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利;政府职能侧重于经济目标,计划经济集中表现为审批经济、权力经济,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三位”并存的现象;中央和地方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存在重叠、交叉,与市场经济、WTO所要求的服务观念格格不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主体将由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来承担,政府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工程、调控宏观经济、公平收入分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责。
制度建设与财政支持综述
摘要: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段快速老龄化时期,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关注。目前,全国各地农民养老模式主要依赖家庭或个人,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虽然存在强烈的需求,但社会养老保障组织供给问题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财政责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财政责任;制度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相对于1992年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老农保”而言,2009年9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新农保”在惠农上更加倾向于更多的农民。从经济来源角度衡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筹资方面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法。以往人们在谈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获取时,一般都着眼于老年人一生的积累,或主要着眼于子女收入来源。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少于老龄化、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城市迁居趋势和家庭结构核心化LlJ等因素导致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风险正日益凸显。风险的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可变性等是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足以引起全社会重视并希冀采取措施加以规避。
收入再分配功能是政府介入养老保险业务的主要理由之一(另外两个理由是纠正市场失灵和克服个人的短视行为),直接体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并决定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政治支持度和可持续性。因此,政府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国家应当通过各方面的制度安排,除了要保证现代农民能够老有所养,更要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该如何给予农村老年人养老的财政支持?这就有必要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责任
财政安全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作者:胡德仁赵志伟工作单位:河北省财政科学与政策研究所
建设发展型财政是壮大河北财政实力、筑牢财政基础的战略抉择。1.河北财政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813.71亿元,年均增长率17.3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0.49%提高到11.41%,比“十五”期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756.22亿元,年均增长率20.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736.51亿元,年均增长率23.56%;全省政府基金收入达1191.5亿元,比2005年增长8.86倍;全省政府基金支出1145亿元,比2005年增长8.45倍。二是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都有所提升,分别由10.49%、5.32%提高到11.41%和6.59%,分别增长了0.92个和1.2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由50.72%提高到57.79%,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76.07%提高到80.64%,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了7.07个和4.57个百分点。三是财政体制不断完善。围绕科学理财、精细理财、规范理财,坚持不懈地探索深化各项财政管理改革,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地完善财政体制,有效引导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四是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不同乡镇分别实施统收统支加激励和相对规范的分税制两种模式,促进了县域经济资源集约配置,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和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2.河北财政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当前,河北省财政发展与发展型财政的要求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财政“蛋糕”亟须做大做强。受经济结构、效益等深层次问题影响,河北省财政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人均财力水平居全国下游。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尖锐。河北省传统支柱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财政收入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民生支出的快速增长限制了财政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三是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财政管理体制、资金安排不科学导致资金支持重点不突出、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财政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效果,导致财政资金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随着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的需要,财政调控面临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建设发展型财政是化解财政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1.建设发展型财政是化解财政风险的有效途径。由于转型期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断增加、县乡财政困难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形成了政府债务,按照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年末,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407.4亿元,占全国政府性债务(10.7万亿元)的4.1%,必须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做大做强财政“蛋糕”,切实缓解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建设发展型财政是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一是经济向好趋势为财政收入快速增加提供了重大机遇。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秦唐沧沿海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有利于大规模聚集生产要素,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二是新兴财源加速形成为财政收入提供了可靠来源。发展壮大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着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将会带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加速,将对财政收入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一)着力打造“稳固”财政,做大做强河北财政自身收入“蛋糕”。1.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夯筑财政“蛋糕”的雄厚经济基础。一是支持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壮大支柱财源。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兴财源。三是支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涵养基础财源。四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培植高效财源。五是支持城镇化进程,挖掘潜在财源。2.大力实施科学聚财工程,构建合理的财政“蛋糕”生成机制。一是构建综合治税大格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信息支持、齐抓共管”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治税体系。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深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改革,将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规范征收管理,完善账户管理,清理和规范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多头开户;加强对非税收入监管,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收入项目监督,加大稽查和处罚力度。三是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预算规模,大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水平和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和辅助业务分离工作,提高国有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四是创新政府融资手段。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平台资产财务以及融资规模、方式的财政监管;在确保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多争取财政部的政府性债务额度。五是改进和加强财政性资金监督管理。着力通过细化项目预算和实行标准定额,卡住不成熟项目,压减虚报的预算,减少预算支出;推进绩效预算改革,科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绩效情况,实行支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严厉杜绝为“花完预算”而出现的“突击花钱”和政府采购中“买贵不买贱”现象。3.大力实施县级财政壮大工程,强健全省财政“蛋糕”筋骨。一是实施县级财政壮大工程是现实所需和形势所迫。“县域强则国家富”,与财政收入大省相比,关键在于河北省县级财政收入水平低,要想实现财政收入蛋糕的赶超,必须做大县级财政规模,彻底改变县级财政整体偏小偏弱的现状。二是努力做大做实县域经济“蛋糕”,增强县域财政“蛋糕”的物质基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快,综合实力依然较弱,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聚集要素、改善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弱、发展质量效益低、产业产品层次低、规模产业集群少、市场主体少的问题。三是制定科学财政体制政策,为做大做强县级财政“蛋糕”注入强劲动力。县级财政蛋糕的做大做强,还与上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取予机制紧密相关。从这个角度分析,壮大县级财政还需坚持“少取、多予、担责、激励”四条基本思路。(二)加大跑办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河北省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年均增长分别为28.3%、27.8%,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和2.7个百分点。因此,河北省争取中央支持的空间应该说还比较大。1.加强跑办力度,力争中央资金更大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河北实际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在国务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河北省环京津约4.4万平方公里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许多地区不得不放弃一些财力贡献度高但生态影响较严重的产业,牺牲了大量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机会,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实施情况,不断提高跑办和争取资金能力,特别是应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河北生态功能区建设和政策性补贴。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争取政策、资金取得实质性进展。及时了解中央年度预算的编制情况,根据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变化、中央资金投入增量及重点扶持方向、资金分配办法和运作方式等;科学评价部门争取资金的成效,每年年度结束后,从争取资金总量、增幅、是否达到同类地区平均水平等各方面,评价部门争取资金的成效和力度,作为奖6惩依据。同时,建立厅内各业务处室间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通报制度,将预算指标运行系统反映的各类口接受中央转移支付情况及时向厅领导汇报,经厅领导审定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三)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财政风险包括财政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两类。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国外贷款债务风险。1.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正确处理发展需要与财力支撑的关系,准确把握负债建设与财政风险的平衡,统筹兼顾,建立起举借有度、偿还有方、管理有序、监控有力的新机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加强国外贷款债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按照“积极、务实、可控”的原则,谋划一批实施速度快、示范效果好、创新意义大的外债项目。创新和拓宽与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赠款的合作方式和领域,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多渠道争取资金。“十二五”期间全省间接利用外资总额力争达到3亿美元。
河北省财政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河北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发展型财政的要求,实现“开源与节流并重、公平与效率统一、财权统一与分权适度、财力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发展型财政目标。(一)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着力调节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尽快制定新一轮家电下乡政策,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二是加快完善社保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的普惠性,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大力扶持城镇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挖掘居民消费潜力。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撬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重点扶持产业集群镇,支持城镇开发建设。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实力的基础,应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产业项目、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拓宽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间资本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3.鼓励对外贸易出口,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一是完善对外经贸发展财政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千方百计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帮助企业规避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简化出口贴息资金审核程序。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简化资金审批手续,改革和完善贴息资金拨付的程序和方式,将资金及时准确地下达到各个企业。三是积极主动争取中央财政外贸出口贴息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应主动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并根据中央资金的到位情况及时办理拨付,对未能及时到位的,千方百计调剂资金,提前兑现到外贸出口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以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构建河北省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大力支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示范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基础农业和技术研发工作,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品牌农业”建设,重点推进品牌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培育。二是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精心培育新兴产业。坚持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规模、上档次,推动海洋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实施重点突破。三是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坚持把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作为调结构的战略任务,优先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旅游、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做精;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2.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一是支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支持重点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联盟;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主体和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工作。重点支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原始创新和前沿科学研究;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发和质量优良、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开发设计。三是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吸收和二次创新,创造科技成果循环作用的驱动模式和长效机制。3.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一是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施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企业改造升级,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支持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节水及污水回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有毒有害原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技术等,突破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三是支持节能减排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建设,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化、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服务体系;借鉴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经验,建立精细化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三)发挥财政体制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着力支持实施重点战略工程。一是加速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挥河北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亚核心建设,强化其辐射功能,实现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和亚核心联动发展,创新环首都经济圈增长模式。二是加快发展沿海经济隆起带。对曹妃甸、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企业实行有区别的财政激励政策和体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向沿海转移。三是打造冀中南经济区。通过在邯郸冀南新区核心区实行“三税”定额分享、超收全返的财政体制激励机制,努力把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等四市建设成先进制造基地、现代服务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2.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自我发展,是发展型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应以“造血式”扶贫和科技扶贫为导向,创新扶贫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资金监督,实现当地经济自我发展,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3.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政策,多方式推进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转型。二是支持城镇公共环境建设。采取政策引导与资金撬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社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加大财政投融资支持,加快建设规范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实现持续的融资,支持城镇开发建设。
乡镇财政建设讲话材料
同志们:根据大会安排,由我就抓好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作一辅导发言。
一、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乡镇财政职能逐步拓展,但在乡镇财政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于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客观上要求财政工作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乡镇财政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乡镇财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乡镇财政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乡镇财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稳固。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镇财政必须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新时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新时期下的效益财政
1.效益财政的内涵
所谓效益财政就是以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取向的理财思想、方法和运行机制。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就财政资金来说,效益财政要求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编制预算、确定项目、拨付资金和使用监督等财政各环节。(2)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效益财政要求政府在指导思想上追求效益,在政策的制定上谋求效益,同时在工作中更要追求效益。跟通常意义上的财政相比,效益财政具有自身的特点。通常意义上的财政要求按照财经政策、财会制度行事,规定资金专款专用,不准挤占挪用。效益财政的要求则是财政资金在使用上要达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2.新时期下效益财政建设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效益财政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应当建立效益财政体系。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顺利实现财政工作的预期目标,应当加快效益财政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协调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任务落到了财政部门身上。在我国,当前的财政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种刚性支出逐年增加、供养人口不断增多、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债务偿还压力加大等。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求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综合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尽快建设效益财政政策。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有责任在工作中追求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的审计工作已经由审计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向效益性转变。这些都说明了在新时期,建设效益财政是财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效益财政建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