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4:57: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省公共财政支出领导小组决定,明年要在市级全面推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并明确了改革重点。财政监督作为公共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过程中及财政模式转化后,财政监督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切实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运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
财政监督新机制的建立,应当体现财政管理的特色。在当前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财政监督要紧贴财政中心工作,围绕财政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影响财政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不断调整监督的方式方法,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实施有效监督。
1、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管理的活动是财政监督的内容和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财政监督本身就是一种财政管理行为,是保证财政分配、调节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无论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还是从财政实践的角度来讲,监督都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同时,财政监督的范围涵盖了财政管理的范围,只要存在财政管理,就必须要有财政监督。而且是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检查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中开展监督,在监督中加强管理。
2、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职责不同,互有区别
村级财务要纳入财政管理
近日,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怪事,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即没有村办企业,也没有其他相关产业提供收入来源。查看该村帐目,只有财政核拨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附加(今年还没拨)、财政补助款和很小的几笔其他收入;农户欠债15万余元,村级负债8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困难村。而就是这个村,村干部的个人工资收入却高达2万余元,比该镇平均干部工资高出2倍有余。如果再加上正常业务开支,这个村每年的支出少说也得七、八万元。这么大的支出哪里来的钱?如此乱开支谁来管?一个特困山区的困难小村,财务管理如此混乱,那么经济条件好的村又如何呢?笔者接连走访了几个地方的村组,其财务管理状况着实让人忧。
在税改的新形势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为共识,各地都在不断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当前推行的“村财乡管、组财村管”或成立“农村会计核算中心”,把村级资金和帐务实行“双代管”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但是村级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资金被侵占、流失的现象仍很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把村级财务纳入乡镇财政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可以理顺农村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其理由有两点:
一是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是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必然选择,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税改后,村级收入减少,特别是今年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后,村级收入一般只包括农业税附加、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零星收入(农业税取消后村级收入来源更少)。村会计业务减少,不再涉及与农户间往来帐的核算。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对其资金和帐务实行“双代管”成为必然选择。从改革的总趋势来看,村干部工资、村级财政补助等涉及财政对村级支出内容,将会全部纳入财政直发直拔的范围。现在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有利于财政对村级利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另外,税改后,村级与乡镇财政的业务量加大,联系紧密,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核算都必须和财政所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农业税附加的拔付、农村社障对象的确定和相应款项的核拔、财政补助支出等。而对村级帐务的管理和财务开支的最终审核、监督权却在经管部门,财政所一般不直接参与村级开支活动的监督,更无权进行监督。但经管部门又不了解村级真实收入实情,也管不了村级收入,难以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收支情况,管的是“空帐”。这就造成村级财务收支管理与监督“两张皮”,管收的无权管支,管支的也无权管收,法律监督成为空白。为村级财务收支失衡,财经秩序混乱提供了平台。村干部侵占、挪用集体资产,违纪开支,收不敷出,反而总是跑上级、找财政要资金寻支持,使的财政性资金利用效率低或没有效率,资产大量流失。因此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让财政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村级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才能从源头上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维护财经秩序。
二是乡镇财政有能力和条件管好村级财务。
加强财政管理论文
关键字:论改造和加强财政管理
“九五”期间直至下个世界的前10年,要实现振兴财政的奋斗目标,关键之点在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使我国的财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改革、职能和管理这三者关系中,作为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财政主体管理权限、确立各级财政预算组织原则为核心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无疑是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础性(体制)条件;各级财政职能的科学、明晰划分和正确定位,则是履行政府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本依据;而财政管理则可以说是贯彻财政工作始终、几乎覆盖所有财政领域和财政过程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仅决定着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最终成熟,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效应和财政职能的发挥。正是有鉴于此,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实现振兴财政这个战略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而必须以予高度的重视。
一、长期忽视财政管理的原因何在
既然财政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忽视财政管理的现象和问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加剧了财政的紧张态势,而且又反过来对体制改革和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形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与牵制。造成我国长期忽视财政管理的原因,大致可从理论偏误和体制、制度性缘由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忽视财政管理的理论渊源或理论偏误。
1.长期以来,特别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主宰社会经济运行的模式下,在认识、处理经济与财政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明显偏误。特别是在政策的理论指导上,既存在着片面强调经济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又同时存在着不管国家财政能力,片面要求其发挥对经济的所谓“反作用”问题。在出现前一种倾向时,往往只强调财政对经济的依赖性,或它所处的消极的被决定地位;而在后一种倾向出现时,强调的则又是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的要求,而且往往提出的是超过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反作用”要求,比如“”时期的情况就是这方面的极端性例证。很明显,不管是在上述的哪一种思想指导下,财政管理都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它本身处于一种要么被消极决定,要么被要求超负荷运转的不正常的地位或状态,从而没有加强财政管理的起码条件,也必然缺乏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政管理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的指导下,随着我市财政管理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我市财政监督机构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不断拓展监督领域,提升监督层次,突出财政内部监督,强化专项资金检查,尝试绩效监督评价,为全面促进财政规范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运行,以及在维护和整顿财经秩序等方面发挥了“谋士、医士、卫士”的作用。
一、转变监督理念,确立动态的财政监督重点目标
1、坚持“四个结合”,转变财政监督工作理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对财政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从
20*年开始,我局从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监督与改革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与调研相结合。新的财政监督理念的确立,使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由突击性检查向经常性检查转变,由对企业检查为主向对行政事业单位检查为主和由对外检查为主向对内部检查为主转变,由财政财务收支核算性检查向规范管理型及突出尝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检查转变。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了传统的监督检查理念,逐步解决了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全部融入财政管理领域,充分体现财政监督的价值增值,树立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创出了一条适时监控、纵深发展、覆盖财政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新思路。我市贯穿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长效监督机制已经初步建立,“收支并举、内外并行、监管并重”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2、把握新形势,确立动态的财政监督重点目标。要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既要有雄厚的财力作基础,又要有规范的经济秩序作保障,这就对财政监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即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监督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和依法征税治费情况;在支出监督方面,突出监督资金分配和执行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促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与改革,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不同时期财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财政监督重点,有效地推进了财政中心工作发展。一是20*年以来重点抓了财政内部监督,每年对局机关总预算会计和预算执行、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对规范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制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验积累和检查工作深入发展,内部检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及时组织对局办公室、会计处及局属8个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实施检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规范财政内部管理和局属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20*年突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后组织对2名副局级干部和6名正处级实职干部任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客观评价经济责任,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50余条。三是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财政财务收支检查。20*年对12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检查,所提十二条建议均被市政府采用。20*年组织对市属十三区、市执行新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情况进行检查,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推进了区市全面执行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财政系统基础管理更加规范。
乡村财政管理新模式的探讨
乡财县代管村帐乡
乡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事关农村稳定的大局。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当前不少地方乡村财务管理混乱,乡村债务普遍,不仅掏空了基层实力,窒息了乡村自我发展的活力,而且影响到农村干群关系,影响到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因此,探索一种规范的乡村财政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要。笔者认为,实行“乡财县代管,村帐乡”不失为一种全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
“乡财县代管”是在现行的乡镇财政体制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理财主体,实行“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使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相分离,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预算共编”,就是由乡镇根据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再按法定程序报批后执行。“帐户统设”,就是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取消乡镇政府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会计、出纳和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帐户,由县财政局核算乡镇各项会计业务,设置基本结算帐户和专项资金帐户两个总帐户,在各乡镇统一设置分帐户。“集中收付”,就是乡镇财政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收支直接缴入县级国库,支出拨付程序以乡镇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化保障工资发放。“采购统办”,就是乡镇提出各项采购支出申请和计划,经县级财政部门审核,集中统一办理。“票据统管”,就是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农业税税收凭证等,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
“村帐乡”是指在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村级所有会计业务由乡镇进行,使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级财务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具体概括为“一取消”、“两分离”、“三不变”、“四统一”。“一取消”,即取消村会计岗位。村级只设一名报帐员,负责办理村级日常财务工作,包括领取统一的财务票据,收取国家规定范围内的现金,初审原始凭证,填制报帐清单,定期到乡镇村级财务机构即农经站报帐等业务。“两分离”,即“帐款分离”、“用管分离”。“帐款分离”是指由村级报帐员负责现金的收支保管,乡镇农经站帐目制作。“用管分离”是指保持村级资金用途不变,村级组织资金分配使用权力不变,而由农经站对各村村级资金在农信社或其他金融机构统一开户,按村设帐,专户储存,并按有关规定,为各村办理现金、转帐等资金结算,收入支出及往来款项的收付等会计核算和监督,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严格的村级财务核算管理,实现“用”、“管”两权分离。“三不变”,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改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平调、挪用、侵占村级资产、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是基本会计核算单位。“四统一”,一是统一票据管理。取消各村普遍使用的内部收款收据,严格票据管理,各村报帐员必须到乡镇农经站领取统一的票据或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结算往来),确保收入能及时、足额入帐。二是统一资金管理。建立统一的银行存款结算帐户,将农业税附加及村级转移支付、村级经营和发包租金收入等各项村级收入,都纳入统一帐户集中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三是统一集中记帐。即统一会计科目、记帐时间、记帐凭证,由各村报帐员按月或按季到乡镇农经站报帐,农经站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核算,审核记帐。农经站审核票据,主要审核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对不真实、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不予办理入帐;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要求更正和补充;审核是否符合民主理财原则,各项支出是否符合经办人员签名经办、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等程序。农经站审核入帐后,以财务报表形式反馈到村级,由村级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统一建档管理。乡镇农经站对实行村级财务后的会计档案资料,实行统一归档保管,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从某种层面看,“乡财县代管,村帐乡”改革缘于乡镇财政困境之痛。当前乡镇财政实际可支配财力减少,相当部分乡镇“寅吃卯粮”,负债累累,不少村更是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持。实行“乡财县代管,村帐乡”这一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必然能管好财政、规范行政,有效化解乡村债务,维护社会稳定。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工作部署,财政部门着眼于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坚持内外并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惩防体系的建设。
在加强内部监管、促进内部源头治腐方面,财政部进行了几项较大的改革:一是取消了财政周转金。二是取消了中央与地方每年一次的财政结算会制度。三是取消了各司局预留机动资金的做法。四是压缩了专项资金。五是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以上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和减少财政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抓紧建立新机制。首先,对内部机构和职能进行了重新调整,实现了预算编制与执行分离、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的财政管理模式,减少了财政拨款中发生腐败的几率。其次,从制度和纪律上加强了规范,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第三,强化对各司局和机关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全社会的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方面,积极推进“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制度及政府采购等项重大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理财行为和领导者以及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促进了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对全社会治理整顿经济秩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关系全局,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特别要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使各级领导真正重视财政改革,各个方面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改革。加强对财政改革的指导,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财政改革的顺利发展。
第二,继续深化改革。一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部门综合财政预算,加快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实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的范围,严厉惩治私设“小金库”行为。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力度,整顿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管理改革座谈会讲话
一、清醒认识当前的财政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协调较快发展。今年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2.75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35亿元,增长36%;合同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3.73亿美元,增长52.7%;出口总额10.42亿美元,增长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71元,增长15%。
在财税方面,今年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实绩增长10.96%,其中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实绩增长1.5%。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4.2亿元,同比增长27.26%,为人代会计划的76.03%。其中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5%,为人代会计划的74.347%。当前财政收支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呈下降趋势。从1-9月份整个收入增幅走势看,1、2月份增幅最高,3月份最低,4、5月份回升,6~9月份又逐月下滑,增收难度明显加大。二是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1-9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剔除出口退税、利息个人所得税上划和农业税免征等因素后,实际增长21.71%,而同期财政支出增长27.26%,支出高于收入增幅5.55个百分点,而市本级支出高于收入增幅17.15个百分点。三是各地收支进度不一。1-9月份各地财政收入增幅和进度差距仍然较大。其中长兴1-9月份增幅连续保持在50%以上,而其他各地财政总收入增幅均在平均增幅以下。全市财政支出进度基本接近人代会计划进度,略高1.03个百分点。分地区的支出进度上则快慢不一,安吉已超过计划进度的11.9个百分点,市本级、德清和长兴则分别低于计划进度0.66、2.48和0.47个百分点。四是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增大。重点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社会事业投入,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
成绩要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严峻的财政形势:一是要素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在短期内不会缓解;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成效初显,近期对经济、财政和税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三是中央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后,外贸增长加速与地方财政负担加重的矛盾在加剧。1-9月份全市减少财政总收入为6.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减少1.72亿元。市本级减少财政总收入3.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99亿元。据测算,2004年全市退税约10亿元(不含退历年欠税),其中市本级退税将超过6亿元。由此,2004年全市将比往年少反映财政收入规模10亿元左右。受此影响,全市财力和市本级财力分别比往年减少7663万元和4204万元左右。对2005年的影响会更大。四是中央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土地的出让规模将受到限制,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影响,重点建设的资金筹措将更加困难;五是生态市的建设,对矿产资源等必须实行严格的保护,传统的矿山开采产业需要严加控制,也会相应减少政府的即期收入。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扶贫帮困、城乡统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支出不断增加,财政要保障的重点支出项目越来越多;该减的减不下来,要增加的少不了,形成双碰头,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此外,各种政府负债造成财政支付潜在风险也很大。可以说今年财政形势是严峻的,明年将更严峻,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做大蛋糕,不断增加可用财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快财政管理改革,管好、分好、用好财政收入和支出,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工作
当前,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工作的重点有两项,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二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目前我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乡镇财政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健全乡镇财政管理制度,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财政应当积极培育财源,加强资金管理,对乡镇范围内的所有政府性资金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安排好乡镇财政支出,抓好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负责乡镇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
乡镇财政实行乡镇长负责制。乡镇财政收支和乡镇政府的单位收支实行二合一的核算办法。
第三条财政所具体负责乡镇财政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财政所所长由乡镇长兼任。
财政所的岗位设置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分开”的原则。会计和出纳不得由同一人兼任,会计负责设置账目、审核单据、填制凭证、账务处理、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告、管理和监督各项资金、保管财务印鉴、依法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等;出纳负责办理现金收支和银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定期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对账单核对、填开和保管支票等。
第四条乡镇政府应当编制本级财政预、决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村级财务要纳入财政管理
近日,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怪事,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即没有村办企业,也没有其他相关产业提供收入来源。查看该村帐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只有财政核拨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附加(今年还没拨)、财政补助款和很小的几笔其他收入;农户欠债万余元,村级负债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困难村。而就是这个村,村干部的个人工资收入却高达万余元,比该镇平均干部工资高出倍有余。如果再加上正常业务开支,这个村每年的支出少说也得七、八万元。这么大的支出哪里来的钱?如此乱开支谁来管?一个特困山区的困难小村,财务管理如此混乱,那么经济条件好的村又如何呢?笔者接连走访了几个地方的村组,其财务管理状况着实让人忧。
在税改的新形势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为共识,各地都在不断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当前推行的“村财乡管、组财村管”或成立“农村会计核算中心”,把村级资金和帐务实行“双代管”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但是村级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资金被侵占、流失的现象仍很严重,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把村级财务纳入乡镇财政管理,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可以理顺农村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其理由有两点:
一是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是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必然选择,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税改后,村级收入减少,特别是今年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后,村级收入一般只包括农业税附加、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零星收入(农业税取消后村级收入来源更少)。村会计业务减少,不再涉及与农户间往来帐的核算。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对其资金和帐务实行“双代管”成为必然选择。从改革的总趋势来看,村干部工资、村级财政补助等涉及财政对村级支出内容,将会全部纳入财政直发直拔的范围。现在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有利于财政对村级利益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
另外,税改后,村级与乡镇财政的业务量加大,联系紧密,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核算都必须和财政所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农业税附加的拔付、农村社障对象的确定和相应款项的核拔、财政补助支出等。而对村级帐务的管理和财务开支的最终审核、监督权却在经管部门,财政所一般不直接参与村级开支活动的监督,更无权进行监督。但经管部门又不了解村级真实收入实情,也管不了村级收入,难以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收支情况,管的是“空帐”。这就造成村级财务收支管理与监督“两张皮”,管收的无权管支,管支的也无权管收,法律监督成为空白。为村级财务收支失衡,财经秩序混乱提供了平台。村干部侵占、挪用集体资产,违纪开支,收不敷出,反而总是跑上级、找财政要资金寻支持,使的财政性资金利用效率低或没有效率,资产大量流失。因此把村级财务纳入财政管理,让财政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村级收支活动进行监督,才能从源头上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维护财经秩序。
二是乡镇财政有能力和条件管好村级财务。
财政管理综合改革情况报告
腐败不是权力活动的必然产物,但却是权力失去制约的直接结果。国家的公共权力是由具体的公务人员来行使的,而权力本身又天然具有扩张性和腐蚀性。那么,如何来解决权力的公共服务性与行使权力的个人局限性的关系,有效预防腐败发生呢?近几年来,崇仁县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极组织协调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坚持从财政管理的各个关口入手,构建财政管理各项制度屏障,堵住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促进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有序,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真正使权力在远离腐败的轨道上运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资金收入入手,在票据管理上下功夫
一是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统一电子票据。从2008年8月开始,率先在全市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工作。采取“电子开票、银行收钱、限期缴销、源头控制”的运行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基层站所实施了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全县非税收入的收费、票据进行了核定、核销,对没有收费许可或收费不合规范的,停止供票;对单位留存的票据,一律全部核销。并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资金解缴期限、票据核销期限进行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设置,在大厅财政窗口安装了财政管理端卡,对进大厅收费单位设立大厅管理卡及开票卡,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全县所有财政票据进行管理,达到了电子开票的目的。由于我们对所有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了电脑固化,部门多收一分钱、少收一分钱或者巧立名目收费现在都不可能,进一步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了乱收费、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省财政厅领导对崇仁的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把崇仁的做法称为“崇仁模式”,并要求在全省各县区予以推广。
二是执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制度,实行收支脱钩。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税收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所有收入的总称。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非税征管改革,对非税收入实行“六统一(政策、模式、账户、程序、票据、信息)”征管改革。改革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制定方案和宣传发动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清理阶段;第三阶段为完善管理办法和总结阶段。全面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实现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各单位依法行政的目的。
财政票据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实现了财政票据全程跟踪,所有非税收入资金纳入财政统筹范畴,把单位所有资金由暗处摆到明处,有利于控制不合理支出;强化了监督,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后,不仅有效防止了乱收费和开具虚假票据等问题的发生,而且对单位执收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了有效监控,改变了原来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堵住了“小金库”资金来源,通过“以票管费”避免了收入流失;杜绝了收“人情费”现象,由于软件控制,按项目与标准既不能多收一分,也不能少收一分,更不能乱收一分,有效地遏制乱收费、乱罚款等违规现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了腐败。
二、从财政支出入手,在控制公务消费行为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