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4:0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国库管制改革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近两年多来,统一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健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制度、相应的国库收付执行机构已基本形成。政府财务行政作为政府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改革的目标必定要有利于实现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即有利于在我国尽快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整体协调推进的新时期,各方面的改革都需要相互配套,进而整合地发挥作用,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为政府行政提供资金的一项制度保证,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项财务行政活动。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将对政府行政改革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财务行为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行为仍不规范
1.政府的“经济人”特性导致了政府财务行为的不规范。按照一般的经济理论,作为财政资金支配者和使用者的各级政府部门,同时也应视为理性的“经济人”。“经济人”的行为特性,使得各级政府部门总有谋求局部或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从而导致一些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的出现。一方面,在组织收入时,一些政府部门热衷于搞不规范的创收来提高小集团的利益,他们利用手中的收费权,以政府名义或政府批准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来谋取本集团和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安排支出时,一些部门、单位为争取更多的财政预算,任意截留、挤占、挪用、甚至侵吞财政资金,特别是一些部门、单位挪用经常性资金、各种专项资金去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以经常性资金、专项资金不足为由要求增加财政预算,以预算套预算来满足本集团利益。
2.不健全的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助长了政府财务行为的不规范。在收入方面,由于这部分创收所得没有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而是进入单位私设的“小金库”,被看成部门、单位的自有资金,从而助长了他们违规的创收活动。在支出方面,由于原来重复、分散设置账户,资金的拨付环节多,且只要财政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上后,其具体使用便是预算单位自己掌握,至于经常性资金是否用于保证机构正常运转,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在支出过程中已基本失去监管,从而为不规范的政府财务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规范政府财务行为
财政改革思考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水平。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协调发展。继续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西部大开发等财税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完善出口退税、关税等相关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实施鼓励节能环保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促进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健全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拓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节能环保监管能力及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好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采取所得税税前抵扣、投资抵免所得税、增值税进项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完善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制约企业排放行为。推动健全合理的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调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财政改革调研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工作报告精神,积极探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推进财政制度改革沿着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运行,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从2002年12月份到今年元月份围绕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这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召开座谈会,分别到20家单位与70多位机关工作人员举行了座谈;二是个别走访,主要是请财政、审计等综合部门介绍了有关情况;三是组织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有14道题目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发给了市直机关69家单位的330名干部,回收了309份问卷,其中,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填写的62份,占20.06%;科级干部填写的200份,占64.72%;其他干部填写的47份,占15.21%。这些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这次调研,我们以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市直机关有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各项规定的情况和我市实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总体上看,市直机关大部分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实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完善,以进一步通过深化财政制度改革,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一、市直机关推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按照中央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要求,市直机关各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干部人事等三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财政管理制度方面,市财政局和市直有关单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预算外资金征管和公共财政支出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落实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从党的十五大以来,尤其是199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下发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中央的规定:一是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和认真审核,颁布了《蚌埠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取消、降低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2002年7月取消了90个收费项目,降低了63个项目的收费标准;三是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部门已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清理和取消了一批银行帐户。在1999年和2001年分别出台了罚缴分离、收缴分离两个实施办法的市政府文件,使各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据财政部门统计,目前,收支两条线的落实比率、收支分离率均接近100%。
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议财政改革之构建公共财政规章
怎样聚财,一直是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那么,财政收入的“蛋糕”怎样才能做大?
1994年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财政收入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四项:财税体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税费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这四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分配关系,也做大了财政收入这块“蛋糕”。2001年财政总收入已达16386亿元,比上年增收了近3000亿元,光是增收部分已经相当于10多年前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财税体制改革———带来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把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其次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推出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五大改革。在这五大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心环节,是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简论中国财政系统改革
财政体制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在致力于政府间财力分配格局调整的同时,着眼于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公正化,力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本报告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对1978年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进行概括的回顾,对其现状进行粗线条的描述,并简要涉及可能进行的进一步的改革。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回顾中国财政体制的沿革,着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制度的演变;第二部分描述中国财政体制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纵向财力分配,以及地区间横向财力分布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中国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回顾1978年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1980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四次重大改革。其中前三次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共性,就是实行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体制;后一次则是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尽管其中还存在很多缺陷。
一、财政包干体制的沿革
(1)1980年中国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进行。为了改革过去中央政府统收统支的集中财政管理体制,在中央和各省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对大多数省份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了财政包干体制的基础。从1982年开始逐步改为"总额分成,比例包干"的包干办法。
(2)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以适应1984年两步利改税改革的需要。
财政国库改革调研报告
编者按: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凸现,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加强预算管理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公共财政发展的大趋势。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极其普遍,少则拖至一年半载,多则数年不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的账户上回旋。这种财政性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根本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也就直接控制着资金的支出权,这种资金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
财政改革预算会计探讨
摘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预算会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矛盾性,预算会计改革成为必然。在财政改革的大环境下,预算会计改革不仅是深入研究财政体制,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改革发展思路。
关键词:财政改革;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政府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手段,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预算会计是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的,旨在执行政府的财政预算,适合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预算会计发展起来,虽然从上世纪20年代财政部引发预算会计通知后有了很大改进,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出现了很多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一、预算会计现存的问题和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的财政收支分类和收支形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1.会计核算范围小。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仅限于当期的财政支出,对于财政核算多样化的要求是难以满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投资形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无偿拨款形式,向政府参股等多方向发展,但是,现行的预算会计并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仍然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中。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库资金的运营方式逐渐趋于资本化,政府采用买卖有价证券的形式获得运营资金,还有部分资产是有价证券,在此种情况下,预算会计则难以反映出政府资产的真实情况。2.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上可以看出,现行预算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预算会计对本期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在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出本期已经发生的收支情况,但是,对于一些尚未进行现金支付的、日后需要偿还债务本金或利息的,这类收支情况均难以体现在预算会计上。这就会导致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不能被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对于政府用来防范风险也是极其不利的。此外,这种形式下的预算会计会导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出现非配比性,难以真实的反映出财政收支和结余情况。在财政管理中,收支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但现行的预算会计难以反映出真实的预算结余,这会对预算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3.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预算会计的报表格式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相同之处的。目前,我国政府的预算报告只是用来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的单一模式,却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情况、债务和债权情况,公众就不能根据预算报告了解政府的财政情况,政务公开也流于形式成为空谈。财务内部管理中,对政府负债和资产的信息不完整,在日常工作中就不能对政府的财政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探讨,预算编制也无据可循。此外,财务外部管理中,预算会计的信息传布方式太过于简单,导致政府财务状况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在人民心中,政府也没有威信力。
二、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发展思路
财政改革工作安排
财政局 关于2004年财政改革的安排
1、下大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以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为核心目标,解决分配资金“散”和“碎”问题。进一步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做好2005年预算编制工作。试编绩效预算、债务预算,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完善预算支出标准,建立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着手规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上半年,市本级率先进行零余额账户清算试点。
3、继续做好政府采购工作。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扩大工程采购范围。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采购的刚性。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4、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中央改革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乡村运转需要。开展对农村中小学等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和完善配套改革,巩固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员之家版权所有
5、扎实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深化“票款分离”工作,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规范执收执罚单位执法行为。
财政税收改革策略分析
摘要:财政税收是我国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应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此为基础,对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财政预算;财政支出
1引言
我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了这一伟大的民族目标,我们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坚实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然而财政税收又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一个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文首先对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提出了一些深化财政税收改革的建议。
2我国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现状
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可细分为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国家财政税收入的主要支出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家产业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二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三是对微小企业进行扶持,使国家经济产业链保持完整;四是进行社会福利保障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加大科研投入,保证我国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六是国防军费支出,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货膨胀,国内一些商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发生;二是房地产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房价迅猛增长,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一些优质企业和资本因成本问题将资产转移到海外,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四是国内物价不断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五是贫富差距继续加大,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大多数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理想,有些地方依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和孩子上学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深化改革,以期我国经济可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财政支农改革现况完善
摘要: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我国尽快构建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当前,财政支农政策框架构建的主要任务是现有政策的完善与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业投入政策农业补贴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农业税收政策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现有政策完善的基础上还应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
关键词:财政支农;税收;农村社会保障
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这已被大家所共识但是,现行的支农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化长期化的支农政策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这一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并积极创建新的政策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这些政策,区分其主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安排这些政策,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终实现政策框架的整体目标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
(一)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1.要确保国家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