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法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3:45: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法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法制

财政法制工作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县(市区)财政部门只注重抓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一度忽视财政法制建设,由此造成内部股室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领导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中时常出现不合法的词语,这远远不能适应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需要,本文就此指出,财政部门只有逐步改变靠行政手段,靠经验指导工作的以往做法,用法律,用制度来管理和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关键词:财政法制现状对策

近几年,县(市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为目标,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法制建设任务艰巨,依法治财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

一是财政部门红头文件或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例如2006年甲县财政局在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时,明文规定辖区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两项。即“会计从业资格审批”和“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而河北省财政厅早在2005年就以冀财会(2005)19号《关于贯彻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省申请设立记账机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又如在宣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时,乙县财政局“一把手”在大会上公开称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地位,这种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了公众,影响了行政法规的宣传效果。

二是股室与股室之间交叉的职能,对本股室有利的争着管,对本股室不利的都不去管,形成了事实上的有法不依。

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有的县(市区)财政“一把手”将资金分配方案记在本上,只告知拨款人员,不公开行文。也有的县(市区)拨款手续烦琐、拨款迟缓,一笔款项的拨付,财政大小头头都要签批,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也到不了用款单位账上。

查看全文

财政法制工作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县(市区)财政部门只注重抓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一度忽视财政法制建设,由此造成内部股室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领导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中时常出现不合法的词语,这远远不能适应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需要,本文就此指出,财政部门只有逐步改变靠行政手段,靠经验指导工作的以往做法,用法律,用制度来管理和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关键词:财政法制现状对策

近几年,县(市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为目标,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法制建设任务艰巨,依法治财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

一是财政部门红头文件或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例如2006年甲县财政局在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时,明文规定辖区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两项。即“会计从业资格审批”和“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而河北省财政厅早在2005年就以冀财会(2005)19号《关于贯彻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省申请设立记账机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又如在宣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时,乙县财政局“一把手”在大会上公开称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地位,这种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了公众,影响了行政法规的宣传效果。

二是股室与股室之间交叉的职能,对本股室有利的争着管,对本股室不利的都不去管,形成了事实上的有法不依。

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有的县(市区)财政“一把手”将资金分配方案记在本上,只告知拨款人员,不公开行文。也有的县(市区)拨款手续烦琐、拨款迟缓,一笔款项的拨付,财政大小头头都要签批,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也到不了用款单位账上。

查看全文

财政法制宣传工作计划

2013年是全面实施财政“六五”普法规划中期督导年,全市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财政改革发展实际,以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着力在重点财政法律法规宣传、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财政法治文化建设上下狠功夫,全面推进全市财政“六五”普法工作,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落实中期督导,推动“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

各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市财政局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工作“回头看”,对照市财政局考核验收标准,认真自查,分门别类地做好普法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集中力量加以整改,对没有完成的工作,抓紧提出具体补救措施,及时补课,确保财政“六五”普法规划中确定的任务全部落实到位。市财政局在各单位自查整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中期检查验收,并评比表彰一批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更好地推动“六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

二、围绕服务发展,提升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质量水平

2013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广泛宣传财政支持“八项工程”的各项财税政策和新颁财税法律法规,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一)扎实开展“财政宣传月”活动。要继续做强做优“财政宣传月”这一普法品牌,明确宣传主题,市区财政联动,以财政支持“八项工程”的各项财税政策为宣传重点,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宣传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惠企政策,集中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高校等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活动,努力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支持财政,推动各项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

查看全文

财政法制现状思考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县(市区)财政部门只注重抓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一度忽视财政法制建设,由此造成内部股室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领导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中时常出现不合法的词语,这远远不能适应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需要,本文就此指出,财政部门只有逐步改变靠行政手段,靠经验指导工作的以往做法,用法律,用制度来管理和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关键词:财政法制现状对策

近几年,县(市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为目标,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法制建设任务艰巨,依法治财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

一是财政部门红头文件或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例如2006年甲县财政局在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时,明文规定辖区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两项。即“会计从业资格审批”和“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而河北省财政厅早在2005年就以冀财会(2005)19号《关于贯彻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省申请设立记账机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又如在宣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时,乙县财政局“一把手”在大会上公开称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地位,这种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了公众,影响了行政法规的宣传效果。

二是股室与股室之间交叉的职能,对本股室有利的争着管,对本股室不利的都不去管,形成了事实上的有法不依。

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有的县(市区)财政“一把手”将资金分配方案记在本上,只告知拨款人员,不公开行文。也有的县(市区)拨款手续烦琐、拨款迟缓,一笔款项的拨付,财政大小头头都要签批,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也到不了用款单位账上。

查看全文

财政法制现状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目前县(市区)财政部门只注重抓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一度忽视财政法制建设,由此造成内部股室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领导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中时常出现不合法的词语,这远远不能适应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需要,本文就此指出,财政部门只有逐步改变靠行政手段,靠经验指导工作的以往做法,用法律,用制度来管理和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关键词:财政法制现状对策

近几年,县(市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为目标,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法制建设任务艰巨,依法治财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

一是财政部门红头文件或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例如2006年甲县财政局在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时,明文规定辖区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两项。即“会计从业资格审批”和“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而河北省财政厅早在2005年就以冀财会(2005)19号《关于贯彻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省申请设立记账机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又如在宣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时,乙县财政局“一把手”在大会上公开称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地位,这种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了公众,影响了行政法规的宣传效果。

二是股室与股室之间交叉的职能,对本股室有利的争着管,对本股室不利的都不去管,形成了事实上的有法不依。

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有的县(市区)财政“一把手”将资金分配方案记在本上,只告知拨款人员,不公开行文。也有的县(市区)拨款手续烦琐、拨款迟缓,一笔款项的拨付,财政大小头头都要签批,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也到不了用款单位账上。

查看全文

领导在财政法制启动会讲话

同志们:

一、充分肯定财政法制工作取得的成绩

财政法制工作是财政部门一项基础性工作,公共财政的改革发展,需要财政法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委《关于建设“法治”的决定》,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紧紧围绕财政中心,积极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法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大力推动地方财政立法,服务财政中心工作

一是推动并完成《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工作。随着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与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政府非税收入已经逐步取代预算外资金,而且收入规模越来越大,管理中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省厅自2005年起大力推进此项工作,但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调整、部分领导认识不统一而使立法进程缓慢。为加快进程,省厅主动与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沟通协调,以专报形式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将该条例列入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计划。2010年8月,省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省厅组织起草的《条例(草案)》,12月16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省出台的第一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是近年来我省财政立法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推动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依法全面开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是地方性财政规章立法取得重大突破。为了加强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防范政府投资债务风险,省厅做好立法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推动《省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办法》出台。该《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今年8月1日开始施行,填补了地方政府在政府投资预算管理立法上的空白。

查看全文

国内财政法制的建立

从2000年起,安徽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一年多来的试点实践表明,农村税费改革,既是农村中财政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也提出了财政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新课题。为此,本文拟首先分析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际效果,进而分析农村税费改革提出的几个财政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作者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初步效果

2000年从安徽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新旧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首先,从经济方面看,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改革,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推动力。但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并无较大的实质性提高,因此,联产承包制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大体上全部得以释放,农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程度大大降低。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进入了比较冷静的调整和十分激烈的竞争时期。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这种状况,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例如,安徽省从1997年起,在农民人均收入已接近2000元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提出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的目标,但均未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直接制约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二元化,农业劳动比较效益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这固然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充实了有生力量,但由于青壮年农民是农业发展最可宝贵力量,他们的大量离乡,不能不使农业发展的长期经验积累和农业生产力的实质性提高受到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政治方面看,自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先后经历了取消、撤区并乡、建立和完备村民委员会制度等多项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扩大了基层民主,推动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但在相当一些地方,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远未配套,加之没有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和中央的指示执行,结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乡镇机构人员众多,相当一部分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完全靠增加农民负担来供养。二是一些基层干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和领导方式转变的要求,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负担问题上农民意见较大,在安徽和其他地方,都出现过农民大规模上访的事件,有些地方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三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条条主管部门为了显示政绩,热衷于各种检查、达标和评比活动,如要求乡镇派出所办公用房必须达到若干平方米,或乡镇企业资产与销售额必须达到一定指标等等。在没有财力保证的情况下,只有靠增加农民负担来完成这些任务。屡禁不止的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之风,对不甚了解法律和政策的农民来说,危害尤烈。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农村干群之间的紧张关系。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工作,主观上也不希望增加农民负担,但对于上面交办的各项工作,却不得不努力完成。所有这些都表明,对农村的财政分配关系进行系统的改革,从源头上遏制农民负担加重的趋势,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安定和基层政权的建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安徽农村税费改革的实体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项调整和一项改革。三个取消是取消乡统筹,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集资(不含水费、电费等市场化收费的生产服务性收费),取消屠宰税。其中前两项改革前主要用于农村各项事业开支,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取消后统由财政供给。屠宰税过去实际上按人头收取,并不按实际是否有牲畜和是否屠宰,所以予以取消。一个逐步取消是逐步取消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过去两工每年约30个,主要用于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公益性工程。考虑到尚有一些在建工程,故将分三年逐步取消,以后小型公益性工程将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自主决定。两项调整一是适当调整农业税税率,从过去实际负担的土地常产的约3%调高到不超过7%,实际上是把一部分过去不规范的乡村征收改为按税收征管办法征收,以弥补财政对农村事业方面的支出。另一项调整是调整农业特产税,主要内容是不再实行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税,并适当调整税率。一项改革是改革村提留的征收和使用办法,将过去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改为农业税附加来征收,并且不超过农业税的20%,过去的公积金则改为由村民一事一议自主决定。

安徽农村经过2000年一年的改革,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一是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测算,不考虑集资因素,2000年农民负担比上年减轻达20%以上。①二是农业分配关系比过去规范了,尤其是征管环节较过去统一和规范了。三是通过推行一事一议,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是推动了基层政府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财政、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五是改善了农村的干群关系。②但是,税费改革的初步进行,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过去主要靠乡和村的三提五统作为经费来源,改革之后如何从财政支出方面予以保障,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定性、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二是干部供养与机构改革方面,由于历史形成的机构和人员包袱沉重,在税费改革之后,有些乡镇基层政权运作发生了经济保障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乡镇的经济改革和人员精简比中央和省一级难度大得多,不象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可以把相当一部分精简人员安排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带薪读研究生。如何安排好乡镇机构的分流人员,是一个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的课题。三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由于公积金改为一事一议,而村的规模比较小,通过这种方式,很难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筹集资金。③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公益金改为农业税附加,今后财政对这方面的支出保障机制也有待于完善。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仍在进一步深入推进,期待着通过逐步探索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查看全文

财政局财政法制宣传工作半年总结

半年来,我局的法制工作在上级法制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县财政地税**年法制工作计划》,积极开展财政法制宣传,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财政法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年上半年法制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按照省市“四五”财政普法规划和全县“四五”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财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认真贯彻《**县财政、地税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年)规划》,同时根据总体规划分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二是建立健全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县局普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财税系统“四五”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局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分别带头履行好“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法制科、法规法具体负责日常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是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善了《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财政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办法》。为了完善对行政执法的评议和考核,又制订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二)学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半年来,我们紧密结合财政改革和财政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法制培训工作,重点是学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一是多层次开展学习培训。将贯彻实施《条例》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分财税干部、部门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培训。对部门单位负责人,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和违法行为案例评析等形式进行培训;将《条例》作为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财税干部中开展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测试,确保执法人员准确掌握《条例》。二是大力开展《条例》宣传。针对该县目前部门单位负责人在财经知识缺乏和财会人员队伍变动大的现状,通过广播电视、财税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和发放《条例》单行本、开通财经法律法规咨询热线、财税网站在线有奖竞答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条例》和财经法律法规,大力营造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良好氛围。三是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一方面健全和完善执法程序、查询、证据保存、公告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执法活动,提高财政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帮助和指导单位健全、规范有关内部财务监督控制制度,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四是初步实行执法检查联动。建立财政、税务、法制、审计和会计核算中心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各执法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实行执法检查定期报告制度,统筹安排监督检查,实现执法联动。

(三)认真开展“四五”普法考核验收自查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对“四五”普法考核验收自查工作进行部署。二是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对我局“四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部署、普法基础工作、普法制度建设情况、集中宣传情况、普法成效和普法创新情况六个方面进行自查。三是对通过自查发现的如资料不完整等问题,积极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下一步普法工作有序、健康开展,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四)继续推进依法理财,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多年来,我局一直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财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局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立足内部,重视外部,内外结合的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通过财政法制科和财政监督科,加强对本系统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逐步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促进法定职责的落实,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对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把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突破工作来抓。逐步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对违法实施行政行为者,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的清除,该赔偿的赔偿。同时联系工作实际,虚实结合,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将行政执法责任制与维护全县经济有秩序发展相结合;二是将执法责任制与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相结合;三是将执法责任制与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四是执法责任制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相结合;五是将执法责任制与规范抽象行政行为相结合。

查看全文

财政法制和财政监督建设调研报告

财政监督是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财政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现。因此,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下的财政监督机制,使财政监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是当前财政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改进财政监督方式。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必须改进财政监督方式:一是坚持微观和宏观监督并重。要从过去单一的企业财务收支监督转变到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监督体系和财政预算监督体系,不仅要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以及执行财经纪律、法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对行政机关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社会中介机构执法情况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并重。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资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融汇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求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与业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形成财政管理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稽查的全过程监督。三是坚持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制裁和舆论监督并重。要从过去单纯收缴违纪资金转变到严肃处理违纪行为,也就是说,不仅要处理事,而且要处理人。要加大处罚力度,一经查实,视行为责任人的情节轻重,依次追究行为人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动员社会媒体,给予内部通报和外部曝光。四是坚持被动型监督和主动型监督并重。不仅要继续发挥过去单位举报、群众揭发的被动型监督作用,而且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监督网络和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财政监督机构的日常性主动型监督,提高财政监督效率。五是坚持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并重是。要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对企业的监督要从直接监督转变到间接监督上来。

2、扩展财政监督范围。原有的财政监督对象基本上局限于财政资金,而且侧重于财政收入,对整个社会财政性资金支出监督做得很不够。为此,应当扩展财政监督范围:一是加大对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监督的力度。通过重点抓好与财政宏观调控、社会稳定关系密切的国债专项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社会保障资金、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预算资金的正常运转。同时,通过“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的严格落实以及罚缴分离、票款分离、银行代收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二是加大对财政部门内部监督的力度。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检查制度,加强对内监督。包括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实行权力约束,防范以权谋私和权力滥用;将财政部门内部各项资金纳入监督范围,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管;加强对财政部门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执行财经纪律特别是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管。

3、健全财政监督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完备的财政监督法规体系是实现依法理财、从严治财的客观需要,也是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巩固监督检查成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快财政监督法制化进程。这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尽快建立涵盖整个财政收支管理的《财政监督法》,明确财政监督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方法、监督方式、程序、违反财经法规的法律责任等;第二个层次是完善财政监督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形成多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监督法规体系,逐步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其次要严格财政监督执法。一方面,要加强对财政监督主体的再监督,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和定期报告制度,增强监督的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监督执法水平。

4、建立财政监督考核制度。以往单纯的以罚款作为考核指标的效果很差。为此,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机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被检查单位违纪问题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这两套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定量指标,而且包括定性指标。通过对监督机构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的考核,可以增强监督机构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财政监督效率。

查看全文

县级财政法制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目前县(市区)财政部门只注重抓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一度忽视财政法制建设,由此造成内部股室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领导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中时常出现不合法的词语,这远远不能适应财政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需要,本文就此指出,财政部门只有逐步改变靠行政手段,靠经验指导工作的以往做法,用法律,用制度来管理和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关键词:财政法制现状对策

近几年,县(市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为目标,在普法宣传,执法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财政职能的发挥,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财政法制建设任务艰巨,依法治财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

一是财政部门红头文件或领导讲话稿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例如2006年甲县财政局在明确行政许可事项时,明文规定辖区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两项。即“会计从业资格审批”和“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而河北省财政厅早在2005年就以冀财会(2005)19号《关于贯彻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我省申请设立记账机构,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将批准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又如在宣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时,乙县财政局“一把手”在大会上公开称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地位,这种夸大其辞的宣传,误导了公众,影响了行政法规的宣传效果。

二是股室与股室之间交叉的职能,对本股室有利的争着管,对本股室不利的都不去管,形成了事实上的有法不依。

三是财政内部缺乏统一有效的制约机制。主要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有的县(市区)财政“一把手”将资金分配方案记在本上,只告知拨款人员,不公开行文。也有的县(市区)拨款手续烦琐、拨款迟缓,一笔款项的拨付,财政大小头头都要签批,一个星期甚至十多天也到不了用款单位账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