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2:41: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

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省公共财政支出领导小组决定,明年要在市级全面推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并明确了改革重点。财政监督作为公共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提到议事日程。那么,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过程中及财政模式转化后,财政监督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切实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运作,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

财政监督新机制的建立,应当体现财政管理的特色。在当前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财政监督要紧贴财政中心工作,围绕财政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影响财政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不断调整监督的方式方法,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关系,实施有效监督。

1、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管理的活动是财政监督的内容和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财政监督本身就是一种财政管理行为,是保证财政分配、调节职能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无论从管理学理论上分析,还是从财政实践的角度来讲,监督都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同时,财政监督的范围涵盖了财政管理的范围,只要存在财政管理,就必须要有财政监督。而且是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检查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中开展监督,在监督中加强管理。

2、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职责不同,互有区别

查看全文

财政监督与财政制度变迁

[摘要]财政制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制度是指财政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原则及财政管理程序的总合,而狭义的财政制度是指财政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则。分析财政监督在财政制度运行时所运用的是狭义的财政制度概念。财政制度由统收统支制到分税制的转变,由完全的预算管理,到预算内与预算外制度并列,再到建立综合财政管理制度,都是财政制度发生阶段性转变,即财政制度变迁的具体表现形式。财政监督的直接效用之一,就是通过规范财政程序,约束财政人员行为及分析财政资金效益,降低财政制度的成本,使其净收益最大化。我们说财政监督具有发现新制度的功能,是指一旦财政监督的边际成本过高,长时间超过了财政制度的边际成本,就说明财政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向更加合理的制度变迁,比如几年前当预算外行为冲击预算内时,以“三查”为主要措施的财政监督其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难以为继。

一、引论

财政监督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般是从财政监督的对象考察的。即财政监督首先约束政府人员主要是财政人员的行为,要求其严格按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事。其次是监督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及其效益。这主要是从财政监督的外在作用方面说明它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中财政资金的效益往往是很难估量的,财政人员只能按程序或按规定用途分配资金,财政监督依然存在而且日益增强。如果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行为非常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很容易测量的,财政监督依然会存在,这是因为财政监督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在别的,而是因为它作为财政制度的内在机制,影响着财政制度运行和变迁效应。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结构和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财政制度也在演进,即从计划经济的建设财政向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变迁。一方面是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财政制度和制度环境之间取得这样长期均衡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财政监督起到了无以替代的调整作用。

因而有必要从财政监督与财政制度关系的方面,去考察财政监督存在的内在原因及其作用方式的变化,这样有益于看清财政监督机制对财政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并进而发挥财政监督对财政制度变迁的客观作用,及时促进公共财政制度的建成。

二、财政监督方式变化与财政制度变迁

查看全文

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财政监督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作用,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强化财税监督,深化会计监督,实化内部控制,认真履职尽责,推进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2021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治理和内部巡察工作

(一)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监察部、人社部、财政部、审计署《违规发放津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31号令)明确禁止行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津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持续推进财政内部巡察工作。按照《省财政部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和《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意见》要求,对庐城、冶父山、郭河、龙桥、矾山、罗河和泥河等7个镇财政所进行内部巡察,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检查镇财政所党建和财政财务工作情况,查找制度缺陷、管理短板、服务弱项,督促问题整改落实,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内部控制检查

(一)进一步强化内控意识。将内控工作列入全县财政工作要点、作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引导全县财政干部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化财政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内控工作纳入机关效能考核重要内容。

查看全文

财政局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一、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赢得20*年奥运会举办权、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奋发进取,乘势而上,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努力发展首都经济,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20*年财政收支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4.2亿元,为预算的120.6%,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244.8亿元,为预算的126.6%,比上年增长37.3%;区县级财政收入209.4亿元,为预算的114.2%,比上年增长25.6%。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04.7亿元,为预算的114.7%,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市级财政支出269.6亿元,为预算的119.3%,比上年增长26.8%;区县级财政支出235.1亿元,为预算的109.8%,比上年增长19.9%。

现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重点报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财政收入244.8亿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及补助、中央追加、区县上解、专项政策性结转和上年结余211.8亿元,收入总计456.6亿元。市级财政支出269.6亿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区县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和结转下年使用等186.7亿元,支出总计456.3亿元。收支相抵,市级财政结余0.3亿元。

查看全文

议财政改革之构建公共财政规章

怎样聚财,一直是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那么,财政收入的“蛋糕”怎样才能做大?

1994年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财政收入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四项:财税体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税费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这四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分配关系,也做大了财政收入这块“蛋糕”。2001年财政总收入已达16386亿元,比上年增收了近3000亿元,光是增收部分已经相当于10多年前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财税体制改革———带来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把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其次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推出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五大改革。在这五大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心环节,是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查看全文

论中国乡级财政

一、乡级财政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一)乡级财政的历史沿革

我国乡政权的萌生大约要追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有了乡政权的雏形。据《周礼》记载,当时国家基层建制为“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财政的萌生约在秦汉时期。宋代《文献通考》“职役”篇称,秦、汉县以下设乡,乡设有秩、啬夫、游徼三个乡宦(史称“三老”),其中“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可见,乡宦设有专门收税的人员,这是古代乡财政的萌芽。此后,直到清朝末年的,提出:乡镇自治,本乡镇公产、公款充作自治经费的构想,但未能实现。在民国期间,也曾颁布过乡镇自治施行法,规定了乡镇收入的范围,但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乡财政。

概括说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尽管有乡政权和乡财政的萌芽或雏形,但“皇权止于县政”,乡政权始终未能成为一级政府,这与历代统治者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乡财政也不是完备的一级财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经历了乡政府————乡政府的演变过程,相应的农村基层财政也经历了一个由乡财政——公社财政——乡财政的发展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地试点筹建了乡财政,给乡划分了一定的收支范围,相应地给予一定的财政管理权限。但是,县对乡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收支两条线,乡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机动财力。当时,乡政府只设一名财粮助理员,负责农业税征收和乡镇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等管理工作。可见,我国在建国初期创设的乡级财政并不是一级完备的财政,当时的乡政府不过是由上级政府派驻并支付开支的乡(区)“公所”。

查看全文

论中国乡级财政

关键词:乡级财政/财政体制/农业税/农民负担

一、乡级财政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一)乡级财政的历史沿革

我国乡政权的萌生大约要追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有了乡政权的雏形。据《周礼》记载,当时国家基层建制为“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财政的萌生约在秦汉时期。宋代《文献通考》“职役”篇称,秦、汉县以下设乡,乡设有秩、啬夫、游徼三个乡宦(史称“三老”),其中“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可见,乡宦设有专门收税的人员,这是古代乡财政的萌芽。此后,直到清朝末年的,提出:乡镇自治,本乡镇公产、公款充作自治经费的构想,但未能实现。在民国期间,也曾颁布过乡镇自治施行法,规定了乡镇收入的范围,但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乡财政。

概括说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尽管有乡政权和乡财政的萌芽或雏形,但“皇权止于县政”,乡政权始终未能成为一级政府,这与历代统治者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乡财政也不是完备的一级财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经历了乡政府——————乡政府的演变过程,相应的农村基层财政也经历了一个由乡财政———公社财政———乡财政的发展过程。

查看全文

论中国乡级财政

一、乡级财政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一)乡级财政的历史沿革

我国乡政权的萌生大约要追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有了乡政权的雏形。据《周礼》记载,当时国家基层建制为“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财政的萌生约在秦汉时期。宋代《文献通考》“职役”篇称,秦、汉县以下设乡,乡设有秩、啬夫、游徼三个乡宦(史称“三老”),其中“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可见,乡宦设有专门收税的人员,这是古代乡财政的萌芽。此后,直到清朝末年的,提出:乡镇自治,本乡镇公产、公款充作自治经费的构想,但未能实现。在民国期间,也曾颁布过乡镇自治施行法,规定了乡镇收入的范围,但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乡财政。

概括说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尽管有乡政权和乡财政的萌芽或雏形,但“皇权止于县政”,乡政权始终未能成为一级政府,这与历代统治者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乡财政也不是完备的一级财政。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经历了乡政府————乡政府的演变过程,相应的农村基层财政也经历了一个由乡财政——公社财政——乡财政的发展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地试点筹建了乡财政,给乡划分了一定的收支范围,相应地给予一定的财政管理权限。但是,县对乡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收支两条线,乡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机动财力。当时,乡政府只设一名财粮助理员,负责农业税征收和乡镇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等管理工作。可见,我国在建国初期创设的乡级财政并不是一级完备的财政,当时的乡政府不过是由上级政府派驻并支付开支的乡(区)“公所”。

查看全文

浅析晚清财政史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首和总结。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克不及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在总体回溯的底子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和突出成果,着末讨论晚清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不够。同时须要分析,由于视野和语言的限定,本文所涉及的外洋学者的研究成果重要限于日本。挂一漏万与不妥之处也请读者品评指正。

一、学术史回首:晚清财政史研究概述

应该说,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并非始于20世纪,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1897年,上海广学会出书了英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的《中国家支考》(林乐知译),该书虽冠名“中国家支”,实则专门叙述清代分外是晚清的财政。该书的目录较为繁芜,共分为“泛论”、“当局疆吏外交”、“直省解京款子”、“漕运京饷”、“分外京饷”、“海关洋税”、“岁人泛论”、“地丁银”、“漕粮”、“盐课盐厘”、“百货厘金”、“新关洋税”、“常关税”、“土药税厘”、“杂税”等36目。仅从繁杂的目录来看,《中国家支考》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更多的具有资料选编色彩。虽然,其资料也弥足宝贵,刘锦藻编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就有所引用①,并称晚清户部的陈诉,“多脱误,外人指其差异”,而哲美森的记述,“外人信为无误”。这也正展现出《中国家支考》的史料价钱。字串8

进入20世纪后,广智书局1904年出书了梁启超的《中国国债史》,梁氏对晚清的“国债”举行了开真个梳理。而吴廷燮的《清财政考略》(1914年铅印本),则是国人从团体上研究清代财政的第一部著作,对晚清财政亦有涉及。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书的王振先《中国厘金标题》,是国内学者研究厘金标题的第一部著作,受到同时期的外洋学者的注意。②以后,专门研究清代财政的专著未几见,最值得注意的是罗玉东的《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朝续文献通考》卷66,“国用四”;卷68,“国用六”,商务印书馆1955年重排本。

查看全文

财政改革思考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水平。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协调发展。继续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西部大开发等财税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完善出口退税、关税等相关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资源性、节能降耗、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实施鼓励节能环保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促进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健全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拓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节能环保监管能力及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好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采取所得税税前抵扣、投资抵免所得税、增值税进项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促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完善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制度,制约企业排放行为。推动健全合理的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调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