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2:30: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源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源建设

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查看全文

地区财源建设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挖掘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和增速同步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1、整合促进财源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企业以商招商,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努力培植壮大税源,延伸产业链、税收链。

查看全文

县招商引资暨财源建设讲话

同志们

安排安排2010年工作任务,这次全县招商引资暨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简要总结2009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刚才,县委、县政府对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个人及企业进行了惩办奖励。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惩处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前来投资兴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全县上下以受到惩处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拼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就如何抓好今年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下面。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

掌握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必需对当前我县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面临形势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判断。

(一)从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态势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等有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建设和谐”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源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赢得了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效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县共签约运作招商引资项目56项,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引进外资630万美元。向上争取工作效果显著,共争取各类项目149项,争取到位资金52026万元。工业经济实现新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46亿元,增长9%实缴税金7808万元,增长65.2%飞鹤(乳品加工项目加工鲜奶59426吨,实现产值6.8亿元,实缴税金5146万元,成为我县第一纳税大户。二期工程进展迅速,已经进行设备装置。飞鹤(万头奶牛国际示范牧场奶牛存栏达到7100头。洽洽食品公司满负荷生产,累计加工洽洽牌香瓜子7800吨,实现产值9980万元,实缴税金961万元。鹤城酒业实缴税金1662万元。中兴乡火烧张白酒、兴十四村植酸酶等一些好项目、大项目相继投入试生产。财源建设得到新提升。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8277万元,增长21.8%其中,工商税收实现14295万元,增长42.8%其中,国税完成9044万元,增长70.7%地税完成5251万元,增长11.5%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458万元,增长16.8%县级可用财力达到5.1亿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调资300元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珍重点工程支出。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县经济仍然坚持了继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乘势而上,追赶逾越,努力实现强县富民的奋斗目标。

查看全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研究

摘要: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既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又不属于贫困县市,得不到国家强力扶持,在资源枯竭、发展出现落差、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要改变自身不上不下的状况,必须认清自己在财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收到切实效果。

关键词: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

一、“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

“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曾因资源优势前期发展较快,但未取得技术优势,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较单一,当资源枯竭时,又不像贫困县市能得到国家强力扶持,使发展难以为继,财政特别困难的城市。湖南省耒阳市是典型的“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它是湖南省最大的产煤基地,煤炭曾是耒阳的经济支柱,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它又是全国17个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随着资源枯竭,发展出现落差,导致财政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一)发展环境破坏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煤炭曾是耒阳经济发展的命脉,高峰时年产量1200万吨。它虽使耒阳经济盛极一时,但随着资源枯竭,问题接踵而至。如今煤炭可开采量仅1.2亿吨;去产能使耒阳2018年的煤炭产量跌至120万吨,赶不上高峰时的零头;失业矿工增多;经济结构失衡,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大头”;煤矸石、粉煤灰和废水污染土地,使其无法耕种;矿区居民职业病、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地下水位下降使水资源告急;采煤沉陷区使房屋、桥梁、道路等遭受损坏;水源涵养能力削弱使耒阳面对2008年的洪灾不堪一击,山林遭毁,田地受损。目前全市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157处,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亏空需要加倍弥补,治理“后遗症”需要巨大投入,这让政府的财力难以承受,无力推进财源建设。(二)产业萎缩收益递减,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过去耒阳因资源而兴,但单一的发展路径在“城市自我深化”中被束缚在狭小空间,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加工业不发达,经济结构畸形,产业转型迟缓;名优产品少,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煤炭开采门槛低也使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化程度低,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扩大规模,自我发展能力弱。金融危机后,西方进入衰退期,外煤大量进入我国且价格低廉;国内新能源快速发展,普通混煤从过去每吨近千元降到2019年初的每吨240元。耒阳不仅资源枯竭,还要去产能,致使煤炭量价齐跌,煤炭税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大幅降低。加上资源开采一般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难”的原则,初始开采成本低,煤炭品质好,价格高,效益较好。随着采掘深度、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品质变差,价格下跌,优势变劣势,产量收益都在递减。煤炭作为耒阳的支柱产业曾大力发展,过去煤价上涨使先入者一夜暴富,从而引发跟风效应,重复投资,恶性竞争,既让企业效益变差,投资者损失巨大,也使财政增收困难,整个耒阳的自我发展能力弱化。(三)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产生综合效应。耒阳过去一“煤”独大,产业单一,结构脆弱,经济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如耒阳的煤炭税费2010年在财政收入中的比占为59.43%,2013年就降至15.09%,原因是2012年耒阳连出两次安全事故,国家要求关闭小煤窑。近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去产能,耒阳大量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资源性产业属于投入型产业,产品缺乏深精加工,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乘数效应小,产业的关联性、辐射性低,作为支柱产业既难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产业之间又互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缺乏综合效应。近年耒阳虽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但尚在培育期,短期难形成优势。长期依赖资源使耒阳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趋同性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源建设举步维艰。(四)经济总量偏小,税收集中度过高。煤炭虽使耒阳经济快速扩张,GDP总量在湖南曾排到第五、六名,但仍总量偏小,与位居前四名的长沙、浏阳等县市相比差了一个级数。前四名一年的GDP都是上千亿,长沙县2018年达1509.3亿元,而耒阳最高年份也只有400多亿。长沙县的财政收入2011年是120亿元,到2018年已达350亿元,耒阳的财政收入同期却由22.63亿元弱减到21.9亿元。资源产品属于上游初级产品,价格过高,下游产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国家为稳定物价,就要抑制上游资源产品价格。过去煤炭开采主要是国有企业,创造的利税大都上缴,留给地方的很少,导致资源富县又是财政穷县。煤炭作为耒阳的支柱财源,其税费一度占据全市税收的半壁江山。但近年这一支柱财源坍塌,其税收从2012年的4.77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1.8亿元。后来又依赖土地经营与房地产开发,当国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时,财政增收就异常困难。财源结构的单一性和高度集中性,使支柱财源基础脆弱,风险极大,加上经济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使财政陷入困境。(五)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分税制改革将事权下放,财权上收,层层向上集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又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医保、养老等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扶贫、三农、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支出不断增多,且支出刚性,结构固化、能增不能减。作为传统农业县市,财政收入随着农业税取消而明显减少,再加上资源枯竭等因素影响,增收更加困难。作为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耒阳既不像发达县市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又不如贫困县那样得到国家的有力扶持;过去依赖资源使产业结构单一,不如其他中等县市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发展较为平稳,当依赖的资源逐渐枯竭,发展出现较大落差,使耒阳的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六)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能力弱化。煤炭开采技术门槛低且利润可观,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使耒阳经济科技投入少,以物质消耗为主。由于资源开采一次性投资大,设备、钻井、洞道、房屋等固定资产具有较高的利用锁定性,难以回收或转作它用,形成大量沉淀成本让企业退出的成本很高,只能低效运营,致使产业结构呈现刚性,转型困难,关闭整顿浪费很大。由于耒阳过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虽大力招商,推动产业转型,但受项目达产时效和减税让利等影响,短期对财政的贡献有限。科技投入少使耒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未充分延伸,科技创新和营销人才缺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响亮的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七)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转型意识不强。过去耒阳因资源而兴,一些干部群众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养成靠山吃山的思想,缺乏危机感与紧迫感。当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得到国家一定扶持时,一些人又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思进取,缺乏主动探索、研究培植壮大财源的思想,生财、聚财的内生动力不足,缺乏积极促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意识与有效举措,也影响了财源建设的步伐。

查看全文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7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914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工商税收38223万元,比上年增长36.36%。今年1—9月份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170万元,同比增长38.6%,比××市平均水平高6.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6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5%,占地方财政收的65%;全市完成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6804万元,同比增长77.66%,其中工商税收22121万元,同比增长66.14%,占全市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查看全文

全区财源建设指导方案

2012年是区经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也是我区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推进区域财源培植壮大,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根据全区经济暨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区财源建设“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项保障”的总体思路,制定本方案。

一、围绕“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核心,科学调度,稳步推进

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旬碰头、月调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预测,及时通报收入计划安排,合理掌控收入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承担市考核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由财政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的财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握“稳固存量、发展增量”两条主线,强化现有税源、突破引进新税源,实现持续发展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

查看全文

财源建设交流材料

切实加强财源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市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近几年,我们致力于建设工业强市和宜居城市,以培植财源为着力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工业强市转变的路子,实现了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实力增强。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总收入7.44亿元,增长21.9%,其中税收收入2.4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3%,增长38.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5亿元,增长26.5%。

一、转变发展方式,培植绿色财源

市域经济发展是“好”与“快”的对立统一体,是财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注重提高效益,一手抓增长,一手抓环保,提高财源质量。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产业既是强市支柱,也是财富之根。我们在准确把握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要素供给等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构建了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创建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培育壮大粮食、果蔬、棉花、油脂、水产品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业,配套建设100万亩优质粮棉油基地、10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4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优质水产基地和8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全市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3家,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80%以上。二是壮大工业规模。加快发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深入推进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支持了7家优强企业、25家中小企业发展,每年投资近2亿元支持企业技改扩规,并将部分企业纳入省政府“直通车”服务范围,促进企业提升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43%。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植一批商业零售、物资经销、物流配送等大型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努力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40%以上。

(二)强化产品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联合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酒业、化工、迅达科技等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开发,加快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大学生回归工程,大力引进、培养、储备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酿酒、化工、机械制造等专业技术人才,打造高素质创新团队。认真组织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引导企业由做产品向创品牌转变,重点支持中石化化肥分公司、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品争创国家级名牌。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商标注册覆盖率90%以上,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6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11个,省高新技术产品33个。

(三)狠抓节能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和监测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导长松钢厂等高耗能企业调整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应用生态工艺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产品或废物生态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支持了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开元公司发展,利用对苯二酚生产中的“三废”开发碳酸锰、硫酸铵等下游产品,年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二氧化硫控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重点加快了投资9872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和投资5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推动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

查看全文

全县财源建设紧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培植壮大财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鲁政发〔2012〕61号文件精神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抓住我县被纳入首批财政“省管县”的重大发展机遇,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不同形式认真学习传达鲁政发〔2012〕61号文件精神,及时调整更新财源建设思路,找准财源建设实际与上级政策导向的结合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着力解决传统财源比重偏高、财源结构单一的问题,努力形成主导行业支撑,多行业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推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

二、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和项目

要深入研究鲁政发〔2012〕61号文件,真正了解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投向,对照具体的项目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挖掘项目,利用政策向上争取项目。要着力搞好项目包装,完备各项手续,积极向上提报,积极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同时,在做好今年争取资金、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论证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项目,为明年争取上级扶持储备更多项目资源。

查看全文

市委财源建设指导意见

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挖掘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和增速同步提高,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提供强大财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1.整合促进财源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大企业以商招商,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努力培植壮大税源,延伸产业链、税收链。

2.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筹划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等各类资源,促使进入本地市场进行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在我市纳税,进一步扩大税基。

查看全文

财源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自主创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按照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升级的要求,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鼓励扶持成长性好、贡献大的企业,不断提高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转变发展方式的原则。将财源建设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科技含量高,提供税收能力强的项目。

2.坚持提高财源质量的原则。针对省会经济特点,立足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财源,壮大主导财源,培植新兴财源,优化区域财源,从不同方面提高财源贡献能力,优化财源结构。

3.坚持财源持续增长的原则。在国家和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内,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体制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扶持机制,确保我市地方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