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2:27: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财源分析论文

一、乡镇财源建设现状和特点

从收入结构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发展拉动收入增长。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的带动,部分主体税种仍然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工业财源的主导地位日益稳固。随着乡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另外,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工业税源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财源的又一增长点。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源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主观方面观念僵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许多乡镇领导在财源建设上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缺乏沉下心思,扎实做好财源建设服务工作的决心。乡镇要将工作重点由盲目上新项目转移到整治环境、扶优壮强和优化资源配置上,突出搞好政策引导、科技、信息、资金、流通等方面服务,千方百计为培植财源做好基础工作。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些创税企业,为财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税源结构单一,存在着创税少、支柱财源少的问题。其次,农业基础薄弱、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后,新兴财源少、后续财源匮乏和财政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财源建设要建立长期的稳定的财源,才能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强化财源建设,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其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强化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巩固壮大主导财源,积极培植新兴后续财源,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管的力度等。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工业兴财,全力培育工业支柱财源

查看全文

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查看全文

我区可持续财源思考

抓好财源建设,培植和壮大可持续财源,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手抓财源建设,一手抓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来,区级预算收入实现了快速、持续、平稳增长。**年区级财政收入69442万元,年均递增12%,区级财政的稳步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区的财源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而言,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问题表现为:1、区级财政压力增大,行政区划调整后,区级财力在供需关系上将面对相当大的矛盾。2、财源基础不稳固,增收主要依赖于管理性增长。3、财源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发展空间受限制。

市政府决定今年重新确定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区如何适应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变化,在确保国家和省市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区级财力,保障有效供给,实现财政振兴和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围绕培育可持续财税,提高财源效益,做大做强区级财政这一中心,确立正确的财源发展战略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财源建设,培植和壮大财源基础,形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比例协调、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

一、实行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我区财源结构的变化趋向

按照市政府今年重新确定的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区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收入的划分、分享比例及收入增量部分的分配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收入结构的变化,市级固定收入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与牌照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市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列入预算管理的市级各项基金收人及其他收入等。区级固定收入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区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按规定属于区级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市、区共享收入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

查看全文

地区财源建设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财源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挖掘潜在税源,开发增量税源,统管存量税源,努力实现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和增速同步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1、整合促进财源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企业以商招商,支持重点产业项目落户我市,努力培植壮大税源,延伸产业链、税收链。

查看全文

城区财源构建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提升财源建设效益,促进我区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巩固壮大地方主体财源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烟政发〔2011〕34号)、《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烟芝政发〔2011〕105号),区财政每年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国家、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配套,大力扶持发展现代物流、动漫游戏、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业外包等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港站经济、总部经济基地、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服务业业态和载体。

2.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实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烟政办发〔2008〕31号)、《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烟财教〔2010〕66号),区财政每年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和资助新兴重点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广告创意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奖励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项目,积极探索资金有偿使用方式。大力发展休闲购物、商务酒店、特色餐饮、酒吧演艺等产业业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引导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休闲”城市品牌。

3.积极支持金融业发展。对新入驻我区商务楼宇的市级(含)以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类金融分支机构,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给予每平方米240元的一次性购房补助,租赁办公用房三年内按其租赁面积给予每年每平方米80元的补助(该项补助以符合补助条件申报企业的当年区级财政贡献为上限)。

4.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支持工业企业剥离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升企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工业企业剥离后当年税负高于原税负,高出的区级所得部分相应给予补助。对工业企业剥离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自剥离次年起,3年内,按剥离经营后新增地方税收的30%奖励该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剥离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优先享受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等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查看全文

县招商引资暨财源建设讲话

同志们

安排安排2010年工作任务,这次全县招商引资暨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简要总结2009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刚才,县委、县政府对在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个人及企业进行了惩办奖励。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惩处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前来投资兴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全县上下以受到惩处的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拼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就如何抓好今年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下面。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

掌握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形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财源建设工作,必需对当前我县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面临形势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判断。

(一)从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态势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等有利因素影响,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建设和谐”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源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赢得了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效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全县共签约运作招商引资项目56项,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引进外资630万美元。向上争取工作效果显著,共争取各类项目149项,争取到位资金52026万元。工业经济实现新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46亿元,增长9%实缴税金7808万元,增长65.2%飞鹤(乳品加工项目加工鲜奶59426吨,实现产值6.8亿元,实缴税金5146万元,成为我县第一纳税大户。二期工程进展迅速,已经进行设备装置。飞鹤(万头奶牛国际示范牧场奶牛存栏达到7100头。洽洽食品公司满负荷生产,累计加工洽洽牌香瓜子7800吨,实现产值9980万元,实缴税金961万元。鹤城酒业实缴税金1662万元。中兴乡火烧张白酒、兴十四村植酸酶等一些好项目、大项目相继投入试生产。财源建设得到新提升。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8277万元,增长21.8%其中,工商税收实现14295万元,增长42.8%其中,国税完成9044万元,增长70.7%地税完成5251万元,增长11.5%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458万元,增长16.8%县级可用财力达到5.1亿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调资300元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珍重点工程支出。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县经济仍然坚持了继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乘势而上,追赶逾越,努力实现强县富民的奋斗目标。

查看全文

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研究

摘要: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既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又不属于贫困县市,得不到国家强力扶持,在资源枯竭、发展出现落差、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要改变自身不上不下的状况,必须认清自己在财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收到切实效果。

关键词: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

一、“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

“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曾因资源优势前期发展较快,但未取得技术优势,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较单一,当资源枯竭时,又不像贫困县市能得到国家强力扶持,使发展难以为继,财政特别困难的城市。湖南省耒阳市是典型的“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它是湖南省最大的产煤基地,煤炭曾是耒阳的经济支柱,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它又是全国17个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之一,随着资源枯竭,发展出现落差,导致财政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源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一)发展环境破坏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煤炭曾是耒阳经济发展的命脉,高峰时年产量1200万吨。它虽使耒阳经济盛极一时,但随着资源枯竭,问题接踵而至。如今煤炭可开采量仅1.2亿吨;去产能使耒阳2018年的煤炭产量跌至120万吨,赶不上高峰时的零头;失业矿工增多;经济结构失衡,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大头”;煤矸石、粉煤灰和废水污染土地,使其无法耕种;矿区居民职业病、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地下水位下降使水资源告急;采煤沉陷区使房屋、桥梁、道路等遭受损坏;水源涵养能力削弱使耒阳面对2008年的洪灾不堪一击,山林遭毁,田地受损。目前全市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157处,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亏空需要加倍弥补,治理“后遗症”需要巨大投入,这让政府的财力难以承受,无力推进财源建设。(二)产业萎缩收益递减,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过去耒阳因资源而兴,但单一的发展路径在“城市自我深化”中被束缚在狭小空间,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加工业不发达,经济结构畸形,产业转型迟缓;名优产品少,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煤炭开采门槛低也使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化程度低,经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扩大规模,自我发展能力弱。金融危机后,西方进入衰退期,外煤大量进入我国且价格低廉;国内新能源快速发展,普通混煤从过去每吨近千元降到2019年初的每吨240元。耒阳不仅资源枯竭,还要去产能,致使煤炭量价齐跌,煤炭税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大幅降低。加上资源开采一般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难”的原则,初始开采成本低,煤炭品质好,价格高,效益较好。随着采掘深度、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品质变差,价格下跌,优势变劣势,产量收益都在递减。煤炭作为耒阳的支柱产业曾大力发展,过去煤价上涨使先入者一夜暴富,从而引发跟风效应,重复投资,恶性竞争,既让企业效益变差,投资者损失巨大,也使财政增收困难,整个耒阳的自我发展能力弱化。(三)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产生综合效应。耒阳过去一“煤”独大,产业单一,结构脆弱,经济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如耒阳的煤炭税费2010年在财政收入中的比占为59.43%,2013年就降至15.09%,原因是2012年耒阳连出两次安全事故,国家要求关闭小煤窑。近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去产能,耒阳大量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资源性产业属于投入型产业,产品缺乏深精加工,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乘数效应小,产业的关联性、辐射性低,作为支柱产业既难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产业之间又互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缺乏综合效应。近年耒阳虽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但尚在培育期,短期难形成优势。长期依赖资源使耒阳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和趋同性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源建设举步维艰。(四)经济总量偏小,税收集中度过高。煤炭虽使耒阳经济快速扩张,GDP总量在湖南曾排到第五、六名,但仍总量偏小,与位居前四名的长沙、浏阳等县市相比差了一个级数。前四名一年的GDP都是上千亿,长沙县2018年达1509.3亿元,而耒阳最高年份也只有400多亿。长沙县的财政收入2011年是120亿元,到2018年已达350亿元,耒阳的财政收入同期却由22.63亿元弱减到21.9亿元。资源产品属于上游初级产品,价格过高,下游产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国家为稳定物价,就要抑制上游资源产品价格。过去煤炭开采主要是国有企业,创造的利税大都上缴,留给地方的很少,导致资源富县又是财政穷县。煤炭作为耒阳的支柱财源,其税费一度占据全市税收的半壁江山。但近年这一支柱财源坍塌,其税收从2012年的4.77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1.8亿元。后来又依赖土地经营与房地产开发,当国家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时,财政增收就异常困难。财源结构的单一性和高度集中性,使支柱财源基础脆弱,风险极大,加上经济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使财政陷入困境。(五)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分税制改革将事权下放,财权上收,层层向上集中。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又要求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医保、养老等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扶贫、三农、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支出不断增多,且支出刚性,结构固化、能增不能减。作为传统农业县市,财政收入随着农业税取消而明显减少,再加上资源枯竭等因素影响,增收更加困难。作为夹心层资源枯竭型城市,耒阳既不像发达县市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又不如贫困县那样得到国家的有力扶持;过去依赖资源使产业结构单一,不如其他中等县市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发展较为平稳,当依赖的资源逐渐枯竭,发展出现较大落差,使耒阳的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六)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与结构调整能力弱化。煤炭开采技术门槛低且利润可观,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使耒阳经济科技投入少,以物质消耗为主。由于资源开采一次性投资大,设备、钻井、洞道、房屋等固定资产具有较高的利用锁定性,难以回收或转作它用,形成大量沉淀成本让企业退出的成本很高,只能低效运营,致使产业结构呈现刚性,转型困难,关闭整顿浪费很大。由于耒阳过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虽大力招商,推动产业转型,但受项目达产时效和减税让利等影响,短期对财政的贡献有限。科技投入少使耒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未充分延伸,科技创新和营销人才缺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响亮的龙头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七)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转型意识不强。过去耒阳因资源而兴,一些干部群众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养成靠山吃山的思想,缺乏危机感与紧迫感。当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得到国家一定扶持时,一些人又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思进取,缺乏主动探索、研究培植壮大财源的思想,生财、聚财的内生动力不足,缺乏积极促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意识与有效举措,也影响了财源建设的步伐。

查看全文

全区财源建设指导方案

2012年是区经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也是我区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推进区域财源培植壮大,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根据全区经济暨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区财源建设“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项保障”的总体思路,制定本方案。

一、围绕“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核心,科学调度,稳步推进

财税部门要加强沟通,建立旬碰头、月调度制度,提前做好收入预测,及时通报收入计划安排,合理掌控收入进度,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确保承担市考核指标取得优异成绩。

由财政局牵头,每月组织召开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参加的财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期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确保年度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二、把握“稳固存量、发展增量”两条主线,强化现有税源、突破引进新税源,实现持续发展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

查看全文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7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914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工商税收38223万元,比上年增长36.36%。今年1—9月份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170万元,同比增长38.6%,比××市平均水平高6.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6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5%,占地方财政收的65%;全市完成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6804万元,同比增长77.66%,其中工商税收22121万元,同比增长66.14%,占全市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查看全文

县强化财源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实现财政收入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财源流失,现就进一步加强财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财源建设,依法强化征管,堵漏增收,各项收入稳步增长,有力地保障了财政支出,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对部分税源和个别税种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税收漏征漏管,影响了税收执法的公正和地方财源建设。加强财源管理,是新形势下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平缓、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强财源管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参与做好财源管理工作。

二、加强收入征管,提高财源管理水平

1、积极推行增值税个体双定业户委托代征。按照“政府主导,财政、税务、工商部门协作,乡镇协税护税”的征管模式,积极推行个体增值税双定户委托代征,逐步形成以乡镇、社区为主要代征单位,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征收网络,实现个体税源征管的社会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