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10:04: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信息

浅议非财务信息的诠释

摘要:现行的会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决策相关、受托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明确了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及披露的内容。对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及披露内容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非财务信息

会计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对会计的影响最为重大。会计本身是具有反应性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会计信息需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增加,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会计系统应该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如若不然会计信息就会在各种信息源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因此,会计系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还有部分财务信息散落于财务报表附注中。这个信息产出过程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制度等规范的要求,而且需要进行货币计量,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历史图像。而非财务信息

主要是通过表外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暂无相关的规范。公司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作为公司整体经营的信息,是对公司生产经营状作者简介:耿黎(1979-),女,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财务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况的综合反映,共同为信息需求者提供了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关信息。可见,无论财务信息还是非财务信息对于决策都是相关的。因此,加强非财务信息的研究,明确非财务信息的概念或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非财务信息的概念

目前国内研究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很多,但是关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专题研究较少。首先,对企业会计报告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目前的会计报告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其次,对非财务信息的研究中主要是讨论非财务信息在企业价值评价、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税务稽查和审计方面的应用,而缺少对非财务信息概念、内容及披露的研究。尚未对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及边界达成共识。关于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在众多关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文献中,大多绕开非财务信息的定义,直接采用罗列的方法来表述非财务信息的内容。现有的关于非财务信息的性质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反对将非财务信息纳入财务报告,认为财务会计的任务是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赞成将非财务信息纳入企业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在赞成将非财务信息纳入企业报告体系的学者中对非财务信息概念的描述中大都认同非财务信息应该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但是对于非财务信息是否应以可用货币计量作为评判标准存在不同的意见。缺少统一的理论性的指导,使得对非财务信息包含的内容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查看全文

财务信息与审计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证券市场需要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

证券市场建立十多年来,为配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证券监管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1998年以前证券监管部门允许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就可以申请股票发行上市,并且其前三年的业绩可连续计算。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大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不是整体改制上市,而是在改制为股份公司时,要对不相关联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否则,公司往往难以达到发行股票的条件。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历史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查看全文

信息时期财务管理改革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信息革命给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网络战略、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经营等等。这些变化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财务管理革新已经不可避免,本文将站在信息时代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的变革方向。

一、信息时代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信息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信息时代企业的很多商业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查看全文

财务信息化高校财务论文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指高校财务部门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重组财务管理架构、再造财务业务流程、重塑财务信息系统,提供综合财务信息资源,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协同创新。目前,网络化载体下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迅猛,各高校普遍利用计算机软件及互联网技术工具,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广泛用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基本实现财务数据录入、存储、财务凭证制作、预算管理等功能,管理效率有较大提高。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的有效结合方面,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孤岛效应明显

在高校财务网络运行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分别按照本部门的系统格式和要求来处理数据,限制了整体数据的兼容和共享,降低了有效整合并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它表现为:一方面,与财务相关的基础信息处理规则在各部门内部自成一体,共享校内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信息平台缺失,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更新时需要转化成自己部门的信息数据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更新不同步或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门数据不一致,这为财务管理部门收集相关部门信息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带来诸多困难,一是重复信息采集。各部门的数据整理按照各自部门便利出发,一些数据信息需要加工处理才能满足统一的信化需求,它要求财务部门对这些非财务部门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录入,造成劳动力浪费;二是信息失真。由于各成系统的格式、口径上的差异使得同一信息从不同部门反馈的数据的差异性明显,数据差错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制度不健全

高校财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要求财务管理从原来的单一会计职能,尽快转变为以控制信息数字化、信息输出、人机交互处理、计算机系统整合等财务信息管理职能为主。但实际上,目前尚有一些高校在信息运用和控制领域,依然沿袭着既有的内部控制模式和分工管理等制度。在财务管理应用也尚处于财务软件集成化和网络化初步阶段,既有的财务信息系统也仅限于工资、收费、账务、网银和财务信息查询等一些人工会计模拟功能。客观地看,这些网络信息形式下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少信息化协作管理的实质内容,它只是简单汇总和解释了校内已发生经济业务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反映了过去某段时间内所在高校财务运行状况。从其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信息系统制度不能较好地向使用者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也难以对校党委行政及时掌握校内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决策支持。当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制度明显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校管理制度发展的诉求,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其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功能的发挥。

查看全文

财务信息化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人工工作模式在精准度和效率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实现全局、全面管理和效率升级,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当中,需要结合高校特点配套风险识别、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多重机制,信息化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平台化管理,使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当中能够真正发挥规避风险、高效运转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高校;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内控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内部控制主要通过内部管理与平衡、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构建监督体系等方式,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内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引入内控机制时间较短,在内控环境建设方面相对初级,内部控制的财务系统运行面临质量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内控机制难以真实发挥作用。基于高校财务管理发展需要,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形成平台式、智能化的管控策略,搭建起技术机制支撑下的内控运行,应当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重心。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主要目标

针对高校系统,教育部门联通财政部门开展了相关的财务指导工作,配合各高校全面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统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既有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高校当前发展需要,高校应当作为财务管理升级的主要阵地,肩负起财务模式创新的使命,保证财务内控管理成效。引入信息化系统进行财务内控体系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科学性

查看全文

财务信息化对高校财务内控的影响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与其内部控制显得极为重要,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内部管理控制还存在着防范经营风险,因此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优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

财务信息化管理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直接影响,目前,高校逐步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纷纷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相关技术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平台,实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主要从高校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环境、财务风险、信息沟通等方面加强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则是希望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对高校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以此让相关管理人员重视此类问题。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内部控制

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手段对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随着目前我国高校规模扩大、生源与日俱增,如今各大高校的资金来源和支出项目越来越广泛,比起普通企业,高校内的资金来源有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学杂费收缴等,使得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难度大大增加。各大高校想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控制资金收支情况,才能保证高校事业单位的办学有价值及利润。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使高校财务信息准确,从而实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保证高校的财务资产安全,而为了提高财务业绩、降低财务风险,我们必须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策略能有效实行。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校财务管理与财务信息化提升策略

摘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当前信息技术已经与各个行业之间产生了紧密地联系,大智移云的存在,为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因此以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综合现阶段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定位信息化体制、系统融合、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在财务机器人以及智能技术这两个方面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打造完善的顶层设计,落实好内部控制,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人工智能的应用力度,同时构建云会计体系,以此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财务管理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性

信息化建设虽然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是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尤其是在财务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存在形式化特点,缺乏与其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以及规范体系。整体的模式还存在着被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却没有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而产生该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高校领导人缺乏改革决心,依旧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缺乏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1]。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系统融合不彻底

查看全文

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探讨

一、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解决了基本会计核算的数据收集、统计和计算功能,还使传统会计核算上升到了现代电子信息化管理会计阶段,为企业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强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一方面,地勘单位由于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单位财务管理和监控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地勘单位上属部门难以对下设机构实施直接的财务收支监控;另一方面,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是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目前地勘单位许多项目都处于偏远地区,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限,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也严重匮乏。

二、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勘单位越来越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企业不仅关注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还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地勘单位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受到硬件设备配置、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且相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障也不够充分。除了外部条件的制约,地勘单位内部因素是影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原因。(一)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合理的信息处理程序。地勘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受到会计流程的影响,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程序还离不开手工方式,因此财务信息数据的处理和收集过程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地勘单位财务数据处理的环节较多,财务信息化处理需要计算机通过记账凭证生成,而地勘单位会计工作离不开手工方式,增加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环节和内容。其次,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内容分散,项目地点分散,周期较长,会计数据量巨大,通过数据分类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对财务信息数据内容处理的难度较大。第三,地勘单位财务会计数据存在重复存储问题,由于地勘单位项目多、周期长,会计数据处理较为复杂,会计核算主要是后期核算,对地勘项目的实时信息把握不全面。(二)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难以发挥管理职能。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是为了提高财务会计的记账和数据处理效率,还是进行项目决策和管理发展的重要依据。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具有多个模块系统,虽然各个系统模块内部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和有效传递,但是财务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自我封闭的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连接,建立相互有效的分析和共享桥梁,才能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管理职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明显缺乏综合效应,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缺乏信息技术,会计信息系统没有与其他功能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会计信息不仅缺乏时效性、系统性,还存在使得这种滞后性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会计理念。因此,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没有搭建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共享“桥梁”,难以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的管理职能。(三)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有效性。地勘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存在大量会计信息数据,会计信息以记账凭证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起点。在会计信息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信息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勘单位项目周期长、地点偏远,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程度有限,这极大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中,财务信息处理方式降低了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损失了大量有用信息,加上会计流程和处理模式的局限,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详细程度和有效性存在不足。因此,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无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管理依据,缺乏信息有效性。(四)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无法满足管控需求。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还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支持。由于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开降低了经济业务信息传递的驱动力。会计信息数据在冗长、刻板的转换过程中,可能遗漏了大量重要的管理数据和业务信息,因此管理会计所利用的信息数据难以全面和有效。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协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存在的差异,不一致的数据信息给决策带来困惑,无法满足企业管理、控制的需求。(五)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缓慢许多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相当缓慢。一方面,地勘单位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会计人员无法应付计算机与会计信息的结合,忽视了信息化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另一方面,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除了会计核算系统,与其他系统相衔接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建立。此外,各个系统间也没有高度集成,没有形成系统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因此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工作人员无法对地勘项目过程的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从而降低了整体的运作效率。

三、建议措施

(一)明确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地勘单位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对财务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作出整体规划,全面有效地指导财务信息化实现管理职能,同时适时引进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实现地勘单位的战略目标。一是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制定和负责项目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按照计划执行,并定期优化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信息技术。二是建立专项资金,由于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前期投入较大,需要长期资金支持,因此建立专项资金,并进行严格的项目验收和审计工作。(二)构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管理效用,需要为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地勘其他系统搭建“桥梁”,因此,地勘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提高财务信息的实用性,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用,真正将分散的会计数据转换成为有用的管理信息。通过构建信息数据的共享平台,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管理职能。(三)制定数据运用标准,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地勘单位经济活动分散,项目周期长,相关会计数据不仅数量巨大,还相对分散不易整合。地勘单位首先要根据各个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数据运用标准,各个系统之间基于运用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数据运用标准包括基础数据标准、项目流程、财务支出等标准,地勘单位基于数据运用标准,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进行管理和控制,规范和控制项目开展及各项活动,构建一个有序的管控体系。因此,制定数据运用标准,通过有序的管控体系,以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四)协调地勘单位项目业务活动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关系v地勘单位以勘探项目为主开展业务活动。根据项目勘探主线,地勘单位要协调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部门间的信息同步。由于地勘单位勘探项目的地点较为偏远,项目支出和项目进度与财务信息难以保持同步。因此,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必须重视同步性问题,关注项目活动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协调地勘单位项目业务活动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关系,保持项目活动与会计数据的同步,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有用性。(五)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工作。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安全的控制工作,保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和信息技术革新对信息化系统管理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首先,对不同部门、资源进行授权管理,利用接触控制保障授权人的使用安全性和资源正确性。其次,利用数据保密、相关安全软件以及识别功能,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并为数据的使用者提供有效保障。最后,定期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以及信息技术进行安全核查,保证各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六)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地勘单位构建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还是制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单位战略目标制定有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正确认识地勘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让系统衔接的各个部门对战略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制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执行计划。此外,要充分运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一方面要引进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保证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各个部门的有效衔接。

查看全文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

摘要:教育部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已经做了明确规定,但各高校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却不如人意。本文据此首先阐明了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其次进一步细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最后对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保障社会大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升高校透明度,根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清单要求高校制定落实细化方案,明确清单各事项的公开时间、责任机构和责任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指高校在国家法律和财务制度范围内,按照《办法》规定程序和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高校的教育科研经费的获取、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年度预算编制、部门决算和财务审计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真实、及时地传递给师生和公众的一项举措。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公开内容不够明确、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和信息公开时间滞后等问题,使得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如人意。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1)财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强化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遏制权力腐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攀升,学校的各项办学经费激增。由此财务信息不公开给腐败留下很大的空间,暗箱操作、乱作为日益突显。设备采购、高校招生和基建工程等重要领域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涉案金额和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究其原因,除了管理者的个人修养不高、高校内控制度不完善外,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财务信息比较封闭,重大经济事项运行过程不透明,缺乏监管,违法违纪行为越来越多,情况日趋严重。为此政府及时颁布了各种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出相应的规定让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使高校的各项事务公开透明运行,在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监督下,让腐败分子没有漏洞可钻,为高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研氛围。(2)财务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高校依法治校,提高财务核算水平。高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财务信息,能够促进财务核算规范化,使财务工作者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提供合法、详尽、真实的财务信息,而不是被动做个账房先生。学校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成为一个运转有序的组织。学校的所有工作,最终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透过财务信息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学校经费收支明明白白,资金去向用途清清楚楚,有疑虑可质询、可核查,消除疑问,建立信任。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将财务资料和有关数据对外,使经费分配使用结算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高校为了赢得良好的外部声誉和内部认同,必须加强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在规范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上下功夫,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3)财务信息公开能保障信息需求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构建顺畅的财务运行机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办学体制也发生很大变化,经费来源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向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方式筹措办学经费的多元格局转变。学校的资金来源既有财政经费,又有学费收入、科研拨款、经营收入和社会捐赠收入,同时高校的新校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新增银行贷款弥补不足。因此,高校财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必须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资金提供者的监督。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监督体系由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机构监督组成。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员工,学校师生对财务信息享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维护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增强他们参与民主监督管理的意识。社会公众包括捐赠人、科研项目资助单位、贷款银行等,他们同样需要借助真实的、完整的财务信息了解高校的情况,进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另外,财政专网使政府部门能够随时掌握高校的财务收支信息,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管。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

查看全文

浅论财务信息化服务构建

摘要:本文认为,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助于高校财务服务水平和理财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动因,探讨了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思路与措施,指出了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动因分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计算机化,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信息化应用模块正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对处在教学辅助地位的财务工作而言,其信息的生成与分析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机遇,尽快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是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与财务分级管理已比较普遍,二级单位的财务状况与收支及现金流情况,须通过报表层层汇总到学校一级财务后,学校整体的财务与收支信息才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学校整体财务信息生成效率低下。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学校一级财务设立财务数据处理中心,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管控并实时生成财务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支持。同时,由于二级单位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向系统输入数据,数据处理中心集中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成本被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而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