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委派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9:53: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委派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委派制度

企业财务委派制度创建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财务委派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帮助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财务委派制度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制度建设不完善或缺失、企业领导层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以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设置模式为例,讨论了集权式与分权式各自的优、缺点与财务委派制度建立的意义,提出了要加强建筑行业财务委派制度建设,必需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财务管理体制、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公司财务监控机制以及全面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的观点。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如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导致执行不力、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建筑企业的高风险运行、资金管理不善导致资金利用障碍、周转困难等等。施工企业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切实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站稳脚步、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财务人员委派制度是集团设置总公司财务部,区域设置分公司委派会计主管,分公司下面设置项目经理部配备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制度之一,是“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的集中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公司的规模大小和管理特点来设置,这里以集权式与分权式相结合的设置模式为例,来探析财务委派制度的建设问题。

一、财务委派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财务委派制度其实质就是由集团总公司通过统一招聘、录用、培训、考核一批财务人员,并把他们下派到集团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代表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核算,他们直接对集团公司负责,同时又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这样的委派制度在国际上其实也是通行的,而且,不仅仅在建筑行业中,实践证明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其他行业中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模式。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制度建设不完善或缺失、企业领导层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以下我们分别予以具体分析:

1、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缺失健全、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制约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而不能纸上谈兵,更要付诸实施,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没有合理的制度,必会导致人浮于事;没有严格的执行,只能是形同虚设。没有健全的财务委派制度,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开展产生隐形障碍,既不利于领导意志的贯彻执行,更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某些财务工作者年初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这是造成财务秩序混乱、建筑企业经营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为保证企业自身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实施事前预测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归纳总结等全过程、专业性、经常性的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实现企业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在企业管理阶层的设置上,某些企业设有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理,还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等。只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多层复核、审批、审计再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各个管理阶层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

2、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制度重视不够树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领导的重视是关键。企业领导如果自身执行力薄弱,在涉及到财务程序的执行时贪快求简,必然会忽略了原则上应该遵循的条例步骤。例如某企业设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费用报销应该先由财务部复核签字,再由财务总监审核签字,最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在出纳处报销。可当有人直接找公司总经理审批报销时,总经理直接先签字,然后再找其他人员签字。这就是一种对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不支持的表现。另外,有些领导层法制观念不强、不能够坚守原则或以与下属的亲疏关系论奖惩功过等等问题,都表明领导层能否提升自身素质、能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力,更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是企业形象息息相关。提高建筑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领导艺术素质和法制意识是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

3、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与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虽然受集团公司委派,对委派单位负责,但是委派的财务人员又直接受被委派单位的负责人领导,即所谓双重领导。委派的财务人员一方面要监督被委派单位,另一方面又要服务被委派单位。集团公司只管找财务人员要数据,被委派单位负责发放其福利薪酬———财务人员只是形式上受集团公司委派,实质上还是受制于被委派单位。这就是造成财务人员独立性不强,以致财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种矛盾关系如果处理的不好,将造成财务委派制度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作用。关键是解决“责、权、利”的问题。要想财务人员具有独立性,集团公司必须做到既要管人事任命,又要管福利薪酬、绩效考核。如果财务人员在基层单位拿工资,他们所反映数据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质疑”。

查看全文

集团公司财务委派制问题及策略

摘要:在集团企业发展阶段,财务委派制发挥出了一定的工作价值,提高了集团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联系。本文就集团公司财务委派制实施的问题反思及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委派制;问题反思;应用策略

1引言

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协同发展过程中,由于两者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各自独立性,给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财务委派制度的落实,则可以解决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问题,提高集团企业的整体经营实力。

2财务问题反思

在集团财务工作和子公司财务工作同时开展时,为了确保子公司的经营发展符合集团的战略规划方向,需要制定财务委派制定。在财务人员委派制度开展时,为了避免财务委派人员与子公司出现同化情况,需要对财务委派制度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确保财务委派制度可以发挥出相应的工作价值。

查看全文

企业集团会计委派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监督机制;集团企业

论文摘要: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在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完全改变了原有企业内部的会计组织机构,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强化监督制约的尝试。会计委派制在发挥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强化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防范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该制度在实施中也表现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1.会计委派制的优势

1.1委派人成为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最佳监督者

实行委派制后,委派会计受财产所有者委派,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同时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反面的不良行为,克服了集团公司与各个单位经营者两者获知信息的不对称状况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研究论文

会计委派制作为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即国家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事业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项制度,因此,会计委派制的真正涵义应理解为“所有者委派制”。基于这一思路,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能力,我们青远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了针对所属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会计人员委派制,也就是所属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我们公司作为中远集团所属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在抓好航运主业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发展陆上产业,先后投资成立了包括工业、房地产、通讯导航、船舶修理、贸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二十多家子公司,从业会计人员150余人。近几年来,针对陆上产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我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对下属单位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即是我公司在这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为成功推行这一机制,我们专门制订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管理办法,具体规定:由公司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研究派出财务负责人,并负责派出人员的考核和续解聘工作,派出人员待遇由派入单位根据本单位标准负责发放,由公司对派出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等。

实行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以来,大部分派出人员在岗位上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严格把关,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办法,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派出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派出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仍然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个别单位还存在财务违规现象。委派制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总结、探讨,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机构不明确,委派人员隶属关系不清。我公司在对委派人员的管理上,未设立专门的机构,而是由公司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管理。这样,对基层单位来说,与以前的母公司职能部门分管机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两个部门在分工上不是很明确,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委派到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公司,但由于公司平时对其缺乏直接的管理,因此,财务负责人在被委派单位,更多地表现为受该单位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从试行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公司人事、财务部门平时忙于自身业务,很难做到对派出人员随时进行跟踪管理,难以全面了解派出人员的工作效果,对他们的考核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检查情况和听取派出单位的反映。和委派制实施前比较,管理力度没有明显加大,派出人员并没有感觉到派出后隶属公司编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公司对委派人员的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我公司实施委派制比较仓促,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公司、委派人员、被委派单位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仍然沿用以前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因此,公司虽然要求委派的财务负责人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也多次召集基层单位财务负责人专题会来了解和布置工作,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对派出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轮换和不间断的个别调整,但由于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管理规程,公司一直没能组织对委派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价,也没有按照规定针对派出人员工作情况兑现奖惩。这样,配套的制度没有完善,原有的制度难以落实,就难以发挥委派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公司委派制的规定,委派人员要承担比其他人员多得多的责任和义务,但制度上却没有明确给予其与风险相对应的待遇,委派人员感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严格照章办事还不如做个老好人,结果在客观上形成了委派人员一派了事、工作照旧的被动局面。

三、对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的身份没有明确、科学的定位。从形式上看,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的身份都是由公司直接任命,代表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企业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却没有赋予财务负责人与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力。这样,在被委派单位中,财务负责人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权力与企业负责人任命的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等同,他们就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由于委派人员身份特殊,代表公司行使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职能,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企业的对立面,使委派人员在被委派单位陷入了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造成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在“管”与“用”有脱节,与公司“统管统派”的管理思想相矛盾。

查看全文

委派会计轮岗交流会县长讲话稿

同志们:

在全县县级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在会计委派制度推行周年之际,在部分单位预算方式进行调整的新形势下,县政府决定召开县直单位委派会计轮岗交流大会,十分及时,很有必要。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全县委派会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县的会计委派工作。下面,结合我县会计委派工作的实际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会计委派工作的责任感

年,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部分县直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实施以来,各受派单位能够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自觉接受监督,密切配合;各委派会计能够克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可以说,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动了全县财政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总结这几年的成绩,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部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委派会计,加强对委派单位财务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促使了各委派单位领导不断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二是有力地推动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实施会计委派后,会计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实施会计委派,对财会人员本身而言就是一次学习、交流机会,被委派人员,将原单位一些好的做法带到新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通过推行会计委派制,有效遏制了假造会计票据、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遏制了“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等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高了财务管理质量。三是有效防止了腐败及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实行会计委派,就是要把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使财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全过程,单位负责人的财务权力得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改变了财务问题上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从机制、体制上消灭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控制了产生腐败的源头。会计委派制度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遏制和减少了消极腐败、制止了铺张浪费,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四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由政府委派,由财政考核和管理,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严格考核,并引入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从而促使委派会计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了全县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县会计委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部门重视程度有待增强。有的受派单位对会计委派工作依然不理解、不支持,单位召开的财务工作会议、大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论证等都回避委派会计参与,致使委派会计不能很好地履行其工作职责。二是财务制度执行有待进一步规范。有部分单位不按照县政府文件规定的“自下而上”的签字审核程序,依然采取由分管财务领导先签字,再给委派会计签审,给委派会计工作增加难度。尤其是有部分单位的日常公用支出特别是招待费支出依然居高不下,为逃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指使委派会计将其支出列入专项支出和项目支出。三是部分委派会计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有个别委派会计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监督者自居,高高在上,不是考虑怎样为受派单位服好务,存在私心杂念,在受派单位为自己谋私利,甚至存在吃、拿、卡、要,对单位的公款旅游等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甚至参与其中,更有甚者与单位串通做假,向上级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少数委派会计对自身要求不严,不讲组织原则,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迟到、早退是常事,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下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制度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还是看人。我们的会计委派制度,能不能使政府增强对财政的调控能力;能不能真正强化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单位经济效益;能不能从源头控制腐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要靠各受派单位、各委派会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密切配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推进。特别是各委派会计,是代表县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和财务会计状况履行监督职能,是经济运行活动中的执法员、监督员,责任重大,必须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监督,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政府、部门把好财务关。

查看全文

国企会计委派制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会计监控机制松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问题。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从新的角度对国有企业运用国有资产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解决了旧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在详尽地描述会计委派制之后,以事实论证了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成效。同时联系其在实践中的缺陷提出完善办法以使会计委派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国有资产;监督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力量弱化,信息虚假,财务收支混乱,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理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国家财经纪律,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国许多省、市、地区相继在国有企业展开以会计委派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几年的国有企业的试点和总结,会计委派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会计委派制内容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在现阶段,对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亦即是由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向国有企业派驻会计人员,委派人员代表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各项经营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他们的各种人事考核、任免、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均由委派机构按不同形式进行管理[1].从目前的国有独资、股份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来看,主要有2种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模式:

1.1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查看全文

诠释会计派遣管理

会计委派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的重大改革和完善。会计委派制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它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或专门机构对会计人员实行直接管理,进行统管统派,从而实现调控的会计管理制度。

一、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处于会计领域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忽视,传统认为会计这个岗位是比校轻松且无足轻重,所以在任用人员上也没有严格要求,财会队伍比较薄弱;二是对有些敏感性账务有意无意造成财目混乱;三是财经纪律松懈,没有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违反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则,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提高开支标准,致使业务开支过多过杂;四是账外设账,截留、转移收入,逃避预算外资金集中统管,私设“小金库”等等。

以上存在的种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管理体制落后等现象说明,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在实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财务管理、财政监督还比较软弱,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当前应当重点是抓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要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和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从1998年初起在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委派会计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重要意义

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经验证明,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是将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负责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委派,对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净化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进党风廉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会计委派制度特点论文

摘要:从四方面讨论了财务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当前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基础上探讨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理论依据;利弊;推行措施

1财务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依据

1.1我国《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享有……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46、112条又规定由董事会聘任或解骋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事项。《会计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这些法律规定为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奠定了法律基础。对于国有独资公司,因国家是唯一的股东,股东可选举和更换董事,董事会又可聘任财务负责人,因此,财务负责人就可由国家委派。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因国家是最大的股东,享有绝对的决定权,实际上也掌握着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因此说,财务会计委派制是所有者的监督行为,而不是行政干预,它是有法律根据的,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当然,为了防止国家委派的财务负责人被架空,还需要委派主要岗位的会计人员,这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了。

1.2财务会计委派制适应了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反映职能是指会计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进行的反映,是受托人表明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汇报说明,也是委托人了解受托人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媒介。控制职能是指会计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的控制,以保证生产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得以完成。因此,会计人员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务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会计反映;另一部分是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会计控制。对于财务会计人员,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最好是由所有者委派或聘任。

1.3财务会计委派制是治理“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有效办法。在目前“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记帐。在现实情况下,会计人员既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无法参与企业的理财活动。有人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会使会计人员无法参与企业的理财活动,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管怎样,实行了财务会计委派制后,最起码可以解决危害极大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难题,可以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

查看全文

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要: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措施,如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健全相关制度等。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

会计委派制(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指由会计委派主体(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对用人单位所需使用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与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其实质就是委派会计和委派者之间的一种委托和关系。委派制的目的是让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者的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这样会计人员可根据《会计法》赋予的权利,对企业经营中各类违纪问题进行监督。会计委派的实践是1988年从基层开始的,经历了试验、试点和试行三个阶段,逐步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一项较为复杂并且涉及面广的大工程。

会计委派制在我国实行以来,对严肃国家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适用范围及具体操作中,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

1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委派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查看全文

会计委派制认识论文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会计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开展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会计委派制的一些认识

1.会计委派制的产生背景

会计委派制度来源于基层实践,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当前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必然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资金管理失控,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一些单位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甚至贪污受贿、侵吞公款,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监督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由单位会计自我监督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是其重要原因。为此,财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会计委派制,将监督的会计人员从基层单位独立出来,由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直接委派,使会计人员摆脱依附地位,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2.会计委派制的委派形式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指出,"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委派,一般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以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为目的;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即在财政部门设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实行集中核算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不再设立会计机构,不再配备会计人员,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号,由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三是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四是向中小型国有企业委派财务主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五是乡镇企业和村级单位实行财务统管;六是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配备会计或委托记账的,统一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中介机构承办;七是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这些管理模式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会计法》,深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