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7:5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议村级财务监管模式的变迁
现阶段财务管理是我国村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村级财务监管效率及其组织、制度安排是我国村务管理中极具增长潜力的一项价值工程。近十多年来,走在前列的我国部分省的农村地区进行了一系列与村级财务紧密联系的村务监管组织与制度变革。本文在回顾村务管理研究现状和总结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以财务学、制度变迁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对村务(财务)监管模式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村务监管是以村集体资产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性监管。现行村务监管的价值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财务的监管价值。和谐与小康农村建设、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都有赖于村级财务的监管成效。本文所提及的模式是指一个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的方法方式、作用机理、制度安排、工作机构与人员配置的总和。鉴此,本文提及的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是指确保村集体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所需的组织机构、制度安排、运作机理、设施与人员配置。
村级财务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大管家”,其对“三农”的影响层面与深度都是巨大的。如今,农村干群关系、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矛盾、村民上访事件的背后都牵涉到村级财务问题。就现实考察,现阶段村务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村务管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财务监管。村级财务监管模式是一个多因素组合的完整系统,这个系统的对外贡献主要由它自身的产出价值来体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村级财务监管模式自身就是一个多元组合的价值工程,是现阶段与今后一段时期村务管理中最具价值增长潜力的一极。
现今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农村将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时代。可以说,我国农村正处于一场新的伟大变革时期。这场变革的愿望源自民间“农民困难、农业低效、农村落后”的“三农”困境,其推动力源于倡导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执政党和人民政府。
梳理当今农村存在的诸多矛盾,抓住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先行突破,就可以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或关键点。所谓“突破一点,解决一片。”那么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可能切入点在哪里?经过近些年对农村经济、农村财务、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建设状况的观察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农村建设、农村干群关系取向、农民上访意愿表达等事件的背后都与农村财务有着深层联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管失序和低效是产生现今农村诸多问题的一个症结。财务问题是如今农村矛盾的重点、农民上访的热点和干群关系的焦点。而农村财务管理的效性取决于农村财务监管模式的效性。鉴于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财务监管模式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
简述社保财务监管模式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日趋完善,这就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效可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促进社会稳定,带来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国际比较;模式选择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其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社会保险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社会性,是社会的“安全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社保基金的监管就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为了改变基金管理的混乱状况,国务院决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年,国务院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时,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计划经过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自上而下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专门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各部门配合共同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据国家审计署的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的3项保险基金2006年收入3128.46亿元、支出2203.14亿元,分别占全国当年基金收支总额的50.7%、46.5%。截至2006年底,3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18亿元。审计结果表明,3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良好,但部分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未能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共发现违规资金71亿元,包括扩大3项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用于购建办公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但是,牵动大量人力、付出高昂行政成本组织了这些检查和审计,可一些严重违规和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财务监管革新途径
一、管理科学介绍
管理科学的进步具有一般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对于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创新一般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创新;一种是原发型创新。前者是指企业新采用一种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后者是指企业新创立一种理论与方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管理创新,掌握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都是重要的。对一般规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业找到管理创新的路径。笔者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演化一般规律的描述,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径。因为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管理的进步都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都是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特定的需要。如果企业进入了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有了这样一种特定的创新的需求,企业就可以遵循这个演变的规律,找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二、财务管理对象的演进
财务管理对象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有形的资本到无形的资本,从单一的资本金到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资本。总之,财务管理的对象由单一的要素发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对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断扩大,新的对象不断出现。随着战略管理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对象还会扩展到诸如智慧资本。
(一)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
科研院所财务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科研院所的投入不断加大,由于科研院所内部项目的来源比较广泛、渠道多样,所以其财务管理就需要更加严格、规范,将财务管理贯穿于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效提高科研院所财务管理水平,对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科研院所的财务预算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完整,未按照科学事业发展计划和其内部财力的承受范围逐项计算编制,而且对科研项目中的相应科目未按轻重主次预算,从而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2.科研院所财务工作人员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仅对于科研项目支出、科研经费收入及成本支出做出预算,而对于其资本性支出和现金流量等方面没有做出充分的预算编制。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有序的预算审批程序。有些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由于对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认识,又没有与财务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导致其预算内容较简单,再加之时间仓促,为了能够及时上报,就使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审批不严谨,缺乏规范性。
公司监管论文:当代上市公司财务监管简述
本文作者:孙静芳工作单位:白城职业技术学
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性缺陷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用于共同体内的众所周知的规则,它通过无例外地对违规行为施加某些惩罚来抑制人类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作为一项制度,它通过一系列规则和约束,强制人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抑制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减轻或消除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同时又通过对信息披露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的约束,协调信息需求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保证市场稳定运作。从会计信息供应链可以发现,符合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与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密不可分。
公司治理框架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路径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各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准。完善措施有两种,一是引进外部非执行独立董事以增强董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建立独立董事评价制度;二是设立专门委员会(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以使董事会对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具体化。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变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的局面。将国有股权适当分散持有、国有股人之间有效竞争、相互制衡的国有股持股结构。目前实施的方案之一是国有股减持,即向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或者改变国有产权的虚置问题。对于那些处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上市公司,可通过出让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或者资产重组方式,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借鉴日本人相互持股的经验,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特别是法人交叉持股模式,构造稳定的大股东。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与运行体制。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建立所有者层次和经营者层次内部控制组织。所有者层次内部控制组织代表所有者利益。向股东会委派财务董事、财务监事或财务总监,主要债务人列席董事会,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或内部控制委员会,设立独立董事等。建立财务委员会作为投资中心的核心组织,对财务负责人进行制衡,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建立的审计委员会与经营者独立,确立审计委员会于内部审计经理之间信息沟通与制衡关系,避免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层次内部控制组织主要为经营者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务,为履行其经营管理责任而发挥作用,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代表弱势群体的利益,对大股东或内部人形成制衡。完善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长效激励机制。其核心内容在于设法把高层经理的个人利益跟企业牢牢捆在一起,使他们享有部分剩余索取权,让其年薪取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如实行利润分成、延期奖金、增股和股票期权等激励性报酬,其中股票期权是主要的。在公司的各类人员中,职位愈高,这部分报酬的比重愈大,总经理的长期性报酬激励可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从而充分激发高层经理的努力动机。建立逆向激励契约。即通过制约因素,限制经理人侵占股东权益的可能集合,完善与经营者之问的委托契约关系。契约内容除有完备的考核指标外,要详细载明处罚条款,对未完成指标或有违纪行为的经理人员应严格按条款规定给予处罚。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做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等综合手段与方法进行。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
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培育市场竞争机制
浅谈公司财务监管的思考与创新
[摘要]近年来,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若要占据主动的竞争地位,务必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结合时展需要,创新公司财务管理方式,这对竞争实力增强、经济效益增加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介绍财务监管的定义,然后分析公司财务监管创新的重要性,接下来总结我国目前公司财务监管常见的漏洞,最后提出加强财务监管创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公司;财务监管;创新
1引言
现如今,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目前,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增多,现有问题不仅制约了企业发展进程,而且弱化了财务管理效果,为了改变不容乐观的财务管理现状,务必探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具体落实公司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以此弥补公司财务监管漏洞。论题探究如下,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2财务监管的定义
财务监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相关制度、相关原则有序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理顺财务关系,确保企业财务工作顺利推进,实现既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良好结合,还能更好地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为今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国企财务监管及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财务监管存在于国有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具备极强的综合性,而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适时的分析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与风险防范,对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述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详细地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管;风险;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一个复杂和多变的经济环境,其中的变化和影响因素诸多,如: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宏观调控、税收制度调整等,并且经营性活动存在不可重复、不可预见、不可逆的现象,这往往会引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矛盾,同时也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效益,给企业的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风险。2017年,中央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6.2万亿,负债总额51.9万亿,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16.2万亿,资产负债率68.1%,从资产与负债率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也要注意国有企业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在新时期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强化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就成为了时下国有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从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阐述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详细地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人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的法人结构还不够完善,对财务的监管与内部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从而引发了内部成本消耗增多和运营成本过度支出的现象,给企业在新时期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二)风险意识薄弱。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逐渐过度和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促使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造成经营风险不断提升,而财务监管上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在遇到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规避,给企业资金的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三)责权划分不清。财务管理中每一个经办人都会对企业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而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往往没有把领导权限、财务支出权限、财务监管权限、资产管理权限等进行细致划分,造成谁都有权利干涉财务管理和财务流程,引发了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四)内部监管不利。国有企业对财务的内部监管较为松散,除了经营目标、产能、销售外,企业没有对资产、利润、无形资产、技术研发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管,造成授权混乱、权责不清、支出无度等问题,因此强化内部监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非常重要。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
企业并购与财务监管分析
【摘要】企业并购具有盘活企业资产、扩大经营规模、优化组织结构等功能,是企业增强扩大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企业并购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后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并购财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企业并购模式出发,规避所选并购模式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围绕并购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财务监管,第一时间避免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并购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监管;财务风险
一、引言
企业并购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在有效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企业经营规模扩张、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而备受企业重视。但有数据表明,近70%的企业并购交易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原因在于:企业并购前的价值评估、并购融资,并购后的支付方式选择、并购整合等,都可能存在无法预料的隐患,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就财务层面而言,企业并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当企业已经发生财务风险时,要通过事后补救来规避风险并不现实。为了更加充分全面地预防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潜在财务风险,本文对企业并购的财务监管从类型和过程展开探讨。针对不同的企业并购类型,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建立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财务监督体系。
二、企业并购类型与财务监管
企业并购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和相应的财务目标,如表1所示。虽然分类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并购不仅是一种有效引导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投资形式,还是资本快速完成进入以及退出企业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有利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投资形式、资源整合,都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有隐性风险,也有显性风险。显性财务风险容易监管控制,而隐性财务风险却很难预防,因此必须理清每一种并购类型的财务目标,分析其潜在的财务风险,运用财务监管手段,对其进行管控。依据表1,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监管重点是不同的。(一)横向一体化并购。该并购属于一种成长型并购,主要是对其他同类型的生产企业进行收购或者兼并,有助于快速扩大企业发展规模。财务监管需注意:(1)谨防过度扩张而带来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当企业达到最佳规模之后,规模持续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效应的下降。这就要求财务准确把握并购的节奏和规模。(2)横向一体化并购需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形成垄断,以免给企业战略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二)纵向一体化并购。该并购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前向一体化,是对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位置的企业(分销商)的并购;二是后向一体化,是对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的企业(供应商)的并购。财务监管需注意:(1)注意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组织结构以及管理能力上的差异性,以便利于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和操控,实现高效运营。(2)注意并购后产业链条的增长,每一链条的发展都存在着财务风险,也增加了企业退出或转型的难度。(三)多元化并购该并购的被并购方通常不属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也不是供应链上下游的分销商或者供应商,而是存在于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它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进入新行业的潜在风险,同时企业原本的经营业务也可能受到因为企业资源转移的严重影响。财务监管需增强财务预判,充分规避不同行业市场特点、经营淡旺季、生产资金需求和金融市场资金状况的财务影响。另外,企业并购依据不同的并购动机还可以划分为规模型并购、产业型并购、功能型并购以及组合型并购四种并购类型,但无论何种并购,都会有其财务目标,这就需要财务人员结合企业战略、财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管,从而大力推动企业成功并购,达成企业预期的效益目标。
企事业财务审计与监管
县级财政在企事业财务审计中,应逐步向管理审计转移,强化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约束机制,促使企事业建立严密的、完善的控制系统,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畅通的运行机制。重点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过程审计,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与工作中的潜力,全面分析、评价企事业综合效益,增强企事业的市场竞争力,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促进企事业提高经济效益。
一、实行联网审计
联网审计,是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业务数据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二、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一)财务预算责任。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财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包括:是否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部门预算);单位内各部门预算指标的审批、调整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是否积极稳妥;支出预算是否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有无赤字预算的情况。
(二)财务核算责任。会计基础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包括: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是否在单位财务账户内统一核算,有无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各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取得了合法的会计凭证并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超预算支出和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等问题;专项经费是否专款专用,核算是否合规,有无挪用、挤占等情况;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先提后用,专款专用,并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各类结余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分配;应收及暂付、应付及暂存等往来款项的结算、清理是否及时,有无利用往来款账户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代管款项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会计档案管理是否符合制度;年度决算和财务报告的有关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合法,有无隐瞒、遗漏或弄虚作假等情况。
村组财务监管学习材料
为加强村民小组财务监管,规范村民小组财务行为,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2011年初,弋阳县制定并推行了村小组财务委托“双代制”,要求村民小组会计业务委托乡镇经管站统一,村小组所有集体收入委托村委会统一代管。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教育为先,弘扬廉政文化,形成“尊廉崇洁”风尚。
将反腐倡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村(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廉荣贪耻”氛围,树立“尊廉崇洁”风尚,为推行“双代制”创造良好舆论导向。在试点村设置了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刷写了廉政警句格言,印制了廉政漫画,开辟了“双代制”宣传专栏;利用农村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文艺演出、廉政书刊阅读、观看廉政影视片等活动,弘扬正气,倡导新风,鞭挞丑恶,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增强村民崇尚廉洁的意识。
二、以“六项原则”为本,规范管理为要,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按照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要求,深入走访调研、参阅有关法规,制定了“六项原则”,赋予“双代制”法制性、可操作性和规范管理功能。一是权属不变原则,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二是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三是财务公开原则,财务收入及时公开,支出情况每半年至少公开一次。四是一事一议原则,重大事项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五是民主理财原则,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小组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六是责任追究原则。凡是不按规定配合财务清理或不办理财务移交的,销毁凭证、破坏账簿、涂改账目等违反法律法规的,未经村民小组同意而挪用、平调村小组集体资金的,截留、私吞村集体资金的,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以干部自律为重,群众监督为辅,健全监督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