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5:51: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务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务改革要素规范
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已经颁布或即将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涵盖财务活动基本之势,且会计要素的内涵与外延也有不断扩展的趋向。然而从现有来看,对财务要素还较为滞后,尽管我国一些财务学者试图依据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抽象出财务要素的基本概念,以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财务与体系。但由于人们对财务本质、财务对象认识的不同,以及财务与会计关系处理的僵持等具体原因使财务要素理论的研究受到了制约,使得财务要素没有像会计要素那样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概括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对财务要素进行概括,作为财务理论与方法体系基石之一的财务要素理应成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惟有明确规范财务要素,才能地把握财务管理的性质,才能更有效地与财务的理论与方法,也才能真正树立财务管理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其作用。
一、财务的基本要素——资本
一般而言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财务要素作为财务对象的具体化,必须体现财务活动的基本内涵,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众所周知,财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从财务产生与发展的考察,财务自始就与资本的产生和发展相联系。财务属于资本的投入、配置、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关系。财务的内涵是资本的投入收益活动(即财务活动)以及在资本投入收益活动中所发生的特有关系(即财务关系)。鉴于此,我们得出,财务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是资本,由资本的投入、运用、配置、收益活动可得到资产、收益、成本几个具体要素。此外随着企业财务中产权观念的日益成熟,产权观念已渗透到财务实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企业财务中,产权更多地表现为财权,而财权是一个与财务关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的财务要素,所以在此,笔者认为财务要素的构成如下: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是资本,围绕资本运作衍生出资产、收益、成本、财权等几个具体要素。由资本要素着手开展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建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
1.资本的概念。资本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包括物质形态的财务资本和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狭义的资本概念主要指物质形态的财务资本,即表现为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垫支的货币。企业通过货币购买各种生产经营要素,通过生产实现价值的转移和增值,通过销售完成价值的实现,从而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循环和周转。可见资本投入、产出与增值的过程,是为了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是资本的运动轨迹,资本运动的规律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已渗透到与财务相关的各个领域和一切主要方面。
2.财务管理:对资本的运作。企业资本运动是通过一系列资本活动来实现的。初始状态下的货币资本需要通过资本筹集活动来取得,企业资本的运用需要通过投资活动来实现,而企业取得的收益则需要通过资本收益分配活动来完成。这种筹资、投资和资本收益分配等资本活动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管理就是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也就是对资本所进行的运作。具体包括资本取得、资本运用、资本收益分配三个方面。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配置和资本利用的功能。
首先,从资本取得来看,资本取得或称资本筹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资本的过程。取得资本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资本运作活动的起点,也是资本运用的前提。其次,从资本运作来看,企业资本运用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中心环节,包括资本投资和资本运营两个方面,前者针对长期资本而言,后者针对短期资本而言。最后从资本收益分配来看,它是对资本运用成果的分配。随着分配的进行,资本或退出企业,或留存企业,这必然企业的资本运动,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资本运动的规模上,而且还表现在资本运动的结构上,如筹资结构。如何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是财务管理分配领域的重要内容。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改革及其创新
摘要:要做好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和创新工作,就必须打造出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团队,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完善财务会计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成立起科学挑选、培养会计人才的机构。本文首先提出了财务会计改革及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财务会计改革与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财务会计;改革;创新
当前,国内的市场经济仍然处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各企业内部的制度也趋于完善。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不改革、创新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就难以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各大企业要科学投资,全面管理,做出正确的决断,降低企业风险成本。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改革创新,关键是要准确预判投资风险,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财务环境。企业要让财务与会计部门分离开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争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财务会计改革及创新的必要性
1.财务会计信息滞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需求
企业若要针对财务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要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实时调控。首先,目前财务会计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有关管理研究的学科,因此各大企业需要重新计划财务会计的研究发展方向。其次,大部分现代化企业开始提高对价值管理的重视程度,只要资产提供人员可以及时监测到企业财务数据库,则年度财务报表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现阶段,多数企业运用的财务会计管理都是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于多年前提出并记载的。但如今,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通常都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或记录,这种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所以必然会被淘汰。
住房财务改革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国家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具体时间、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为了确保企业住房改革的顺利进行,现就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的有关财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出售现住公房,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核定出售价格,不得擅自低价出售住房,并按人(户)分设备查簿进行辅助登记,长期保存。企业出售现住公房所取得的货币资金,仍按原来有关住房出售收入的规定管理,保证住房制度改革的资金需要。企业住房出售后,根据当地房改部门批准售房方案的具体文件和收款凭证转销有关资产账户。对转销部分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应停止计提折旧或摊销。
二、从本通知施行之日起,企业不再实行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管理制度。企业出售住房,包括出售住房使用权和全部及部分产权,其出售收入扣减按规定提取住宅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维修基金以及住房账面净值和清理费用后的差额,计入企业营业外收入(支出)。对于拥有部分产权的职工出售、出租住房取得的收入,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等后,按企业和职工拥有的产权比例进行分配。企业应分得的出售、出租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职工将住房再次出售后,企业按规定收到返还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取消住房周转金管理制度后,企业现有住房周转金余额做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处理。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润的负数,年终经过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后,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依次以下述资金弥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正数,按正常的利润分配制度执行。
四、企业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租金的改革,提租幅度和住房补贴标准按当地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对住房在规定标准以内的低收入职工家庭,符合当地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租金补助条件的,企业可适当给予困难补助。企业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高校财务报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报销模式已慢慢被许多高等学校财务报账工作所采纳。虽然网络报销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相比,具有许多先进之处,但是在现实运用过程中仍需改进。本文简单介绍了高校财务网络报销模式,分析了此模式下高校财务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报销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销;网络报销模式
一、引言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行业都以互联网为载体优化了生产要素,更新了业务体系,提升了经济生产力,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增加。高校财务工作模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受理全校师生的报销,规范学校资金的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高校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也大幅增加,“报销慢、报销难”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报销应运而生。
二、现行高校网络报销模式流程
网络报销必须依托完善的互联网系统,其基本流程是:登陆网络报销系统→填写报销单→提交报销内容→生成打印报销确认单→整理粘贴原始凭证→相关负责人在报销确认单上签字审批→送至网络接单处→会计核算人员审核原始凭证→财务人员录入系统支付→会计核算人员在报销系统中根据报销确认单自动生成凭证→复核。与传统的窗口报销模式相比,现行的网络报销并没有改变会计核算流程,而是某些流程的执行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报销人员登陆网络报销系统的终端(个人电脑)填制网络报销确认单,这样可以降低手工填写错误率,同时也促使报账老师仔细核对原始发票;二是将签字审批后的网络报销确认单送至网络接单处即可,免去了排队等待报销的过程,也降低了和会计核算人员面对面起冲突的概率;三是会计核算人员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可以依据报销确认单自动生产凭证,不仅节约了工作时间,还提高了准确性。
财务管理学改革与财务金融学探讨
摘要:我国货币市场在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视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运营管理不仅仅依靠于企业的资源以及企业的内部条件,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文章主要分析财务管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当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金融学这一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改革;财务金融学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地显现出来,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会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然而,当前的财务管理学还只是局限于公司之内,更加重视公司内部因素对于公司发展的影响,忽视了外部经济环境、外部金融市场对于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研究的停滞不前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使得本公司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公司,财务金融学的设立缓解了这一问题,财务金融学基于财务管理学,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弥补了当前财务管理学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学现状
1.1教学现状
1.1.1教学目标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要求财务管理学教学内容,大多与会计学专业相关,与会计专业有很大的关联,更加重视学生对于会计计算、会计知识以及公司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教学范围只是局限于公司办公所需知识,并没有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拓展。学生们仅掌握企业相关财务知识,无法满足我国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以及发展目标,当前财务管理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案需要进一步改革。1.1.2教学方式单一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当前财务管理课堂中,多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们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们的学习太过被动,主观能动性没能展现。当前的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PPT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来授课,较之前,只是采用板书和口头讲述的方式来授课有所改善,但是教学方式还是过于单一,教师应当丰富课堂活动,采取案例教学或者采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情境设计等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分析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财务会计的理念、政策法规以及业务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企事业单位非常有必要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积极寻求改革与创新之路,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改革,提高财务会计的业务水平。然而,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改革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和问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现代化财务会计的改革工作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革逐步发展,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最终实现财务会计现代化的科学改革。
二、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在经营和发展中并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的产业结构和经营内容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如此复杂的发展局势,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操作方法自然无法适用于新时期的企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的需求,这就迫切的需要企事业单位转变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开展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改革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也因其僵化死板、缺乏灵活性而无法满足当前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所以,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是满足当前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现代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和步伐,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现阶段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1.无法满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需要。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都还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数据整理与分析、财务资金与费用的审核与管理上,并未深入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也日趋繁复,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压力与以往相比也更加突出,面对如此复杂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事业单位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经营决策方面更加科学谨慎。然而现阶段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并不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无法满足管理者的决策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综合性不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与经济信息也日趋丰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财务会计的信息采集与整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这就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如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损,就势必会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综合当前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来看,很多都只是围绕固定资金和资金费用等方面来开展,往往忽视了企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这就使得财务信息的综合性也不高。
财务报告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
关键词: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表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男畔⑹腔谌ㄔ鸱⑸啤⒁岳烦杀疚饕屏渴粜缘牟莆裥畔ⅲ糜谕瓿杀ǜ嬗虢獬芡性鹑蔚哪勘辏夜镀笠祷峒谱荚颉返?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分析
[摘要]云时代的到来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财务领域也不例外,借助云时代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大幅提升了资源共享水平,有助于财务管理朝着管理型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云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了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影响;改革
在云时代,全球信息、数据可以便利地实现共享,各个企事业单位、高校等都开始基于此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云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结合顺应了传统会计的发展需求。在数据爆炸的今天,云计算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支持,缩小了用户与信息提供者的距离,进一步拓展了传输容量,丰富了信息资源,有助于构建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发展模式。
1云时代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1对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影响。企业通过利用云时代的种种技术支持,既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生产能力,还能大幅降低传统手工处理、分析耗费的人力成本。在传统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以人工分析为主,相当耗费时间和人力,云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幅优化了工作结构,提升了工作效率。1.2对单位制定决策的影响。可靠、完整的财务信息,可以帮助相关单位和企业决策者做出准确预测,以更好地规划内部经济结构和资金运作,通过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有效预防风险,大大解决了信息失真给财务决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1.3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云时代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化系统与技术,工作范畴也不断扩大,工作量也大幅提升。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1.4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云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各项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归集起来,汇总至同一的服务平台中,方便管理人员查询、访问、了解内部信息,提升了资源的共享水平。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云结合之后,通过授权的人员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来查询财务信息,如经费使用情况、员工福利发放、差旅费报销事宜等,大幅提升了资源的共享水平。
2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我国财务改革实践论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正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在财务改革实践基础上产生,并反过来指导财务实践的财务理论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研究我国财务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的新鲜经验,展望财务改
革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前景,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改革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财务改革的划期及其阶段性成果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由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与实现改革的目标相适应的方针、政策、制度与办法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就呈现出阶段性,这就决定着中国财务改革具有阶段性。财务改革包括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内容、指标与方法的全面改革,但核心是财务制度(主要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前的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近30年,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国营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这一体制的基本内容是:从财权分割看,资金筹集权和投资权、成本开支审批权、工资总额决策权、产品定价权和利润分配权等均集中于国家有关部门,企业财权很小;从财务责任划分看,资金供应责任、资产损失报销责任、债务偿还责任和亏损弥补责任均由国家承担,企业负责完成国家下达的资金周转、成本降低、工资总额、利润额等考核指标,但不承担筹资、报损和补亏责任;从利益分配看,国家集中企业绝大部分利润,企业不仅留用的利润很少,还要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基金提取比例进行分配,企业支配权很小。工资总额的增加由国家统一调资,不与企业效益联系。这种国家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虽在历史上对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建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在财务主体上不承认企业是主体,而使企业没有活力,在财务决策上因决策链条过长和信息不对称而缺乏效率,在资金分配与成本开支上常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脱节,在工资分配上采取平均主义政策,影响企业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二)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统负盈亏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阶段,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一方面坚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对骨干企业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多数产品和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另一方面允许对各种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作为国家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处于从属的地位。与这一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局部改革相适应,对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旧财务管理体制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从财权分割看,1979年开始实行企业基金制,1980年开始实行利润留成制,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制度,都以企业利润分配为突破口,逐步扩大企业留利水平,使企业逐步拥有一定的可自行支配的财力。据统计,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留利率由1982年的21.6%分别提高到1983年的27%和1984年的30.7%,这与改革前的不足10%相比,提高了2倍。随着企业留利水平的提高,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内部筹资权(留利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权(新产品研究开发、技术更新改造)。1982年1月开始实行的《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厂长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有特殊贡献的职工的晋级权和有权拒绝外部无偿抽调工厂的人员。资金和物资,以及对劳务、费用的不合理摊派。国家还规定企业拥有自销产品定价权、留给企业的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的使用权等。企业拥有的这些财权,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从财务责任划分看,国家已将全面负责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职工福利、职工奖励、企业后备等各方面开支的责任划分出一部分交给企业履行,企业留利要按国家规定建立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使企业承担一部分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责任。同时,企业要获得留用利润,还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其中关键的指标是企业实现利润和上交利润指标;从利益分配看,企业对留利的支配权虽还要受国家的制约(如形成各项基金的比例),但在具体开支项目上已有较大的灵活性,职工的工资基金与奖金也开始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放权让利的财务管理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旧体制,企业70%左右的利润仍以上交利润、上交资金占用费和收入调节税的形式上交国家;企业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仍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与国家银行贷款解决;企业亏损弥补责任仍由国家承担。
财务会计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全称为“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简称为“CF”。CF从本质上上来讲属于一个由基本概念所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对现有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价、指导,同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主要对概念框架下的财务会计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会计准则;情境教学;实训教学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1.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概念框架可以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有力的依据,保证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完整性和缜密性,避免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2.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通过利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制定会计准则的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正确的方向。否则,一旦方向不正确很容易就会导致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职责、批评,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3.规范会计准则相关领域。通常情况下会计准则是用来对会计实务与操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概念框架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利用这种前瞻性可以帮助人们对会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为财务工作人员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4.节约成本消耗。利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制定会计准则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惯性,保证形成一个严谨的会计准则体系,有效节约成本的消耗,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