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3:57: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税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税经济

财税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本文作者:王日新工作单位:龙口市财政局

近年来很多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事件的出现,暴露了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财税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多的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力度不够。也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因此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增强经济工作人员的信心,以及经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财税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能够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又需要财税政策进行合理调整。财税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经济杠杆。一般说来,在任何经济体制中,只要存在价格机制,其核算、刺激、分配和调节等职能便要同时执行。财税政策能够调节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从而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政策能够通过它的调控政策,调节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由于财税政策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动,制约或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等,进而会促使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衰退,因此财税政策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这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的跟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合理的财税政策使得经济保持正确轨道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加快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有序的运行。2、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一个国家有合理的财税政策,那么会减少政府部门的营私舞弊以及贪污现象的发生,可以保证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通过财税政策可以加强整个社会系统其它方面的合理运转,从而施加正向的影响。从财税政策的价格机制来说,一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供求态势;另一方面财税政策所采取合理的价格又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同时,财税政策联系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财税政策导致某一经济因素的调整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财税政策联系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经济信息的传递者。在生产领域,财税政策变化提供了生产成本、盈利、劳动耗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变化的信息。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由于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是受影响对象,所以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群体的向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1、完善财税政策的相关管理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证。良好的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经济系统如此,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财税政策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也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财税政策管理机制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为中心,在财税政策的管理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财税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制定人员还是财税政策的实施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财税政策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2、夯实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对于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税政策的制定来讲,包括财务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治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侧重财税政策制定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国家政策必须做到客观,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效运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就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发展结果。要完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加强政策制定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对财税政策的详细描述,发现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提高经济运营的效果,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体系,加强财税政策制定的制度完善,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财税政策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得到长久发展、科学发展。

查看全文

论经济法下财税权体系的重构

摘要:经济基础的完善对上层建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当前现实事权与财权无法匹配的发展现状,财政法应及时做出回应,以便科学指导现代社会调整公共财政关系。为此,文章从经济视角下重新对财权、事权、财税权、税权进行了探究界定,并从多元角度重新建构了财税权系,以便实现财税权系的平衡构建。

关键词:经济法;财税权体系;重构

目前,从经济法的内容来看,其中关于财权与事权匹配财税关系的规定严重缺失,导致财税权的指标不能科学运用,从而影响着权责的合理划分,这种情况制约了我国财税方面的建设与发展;而一旦出现问题,调解也缺少科学的依据。因此,探究经济视角下财税权体系的重构意在合理的界定财权、税权、事权、财权,以便科学揭示财政关系,指导法律科学实践。

一、财税权、财权、事权的界定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政府部门仍然承担着繁重的事务,但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财税经济活动一直是工作的重点内容与核心内容,关系到征税、财税管理、公共产品等多方面资金的供应,对于社会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而财税经济活动主要受财税法的制约,从而也衍生主动财税法律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清晰地法律技术工具之间的影响与相互作用,从而构建了财税法律体系,以便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其中财税权因税收的关系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其与财税权倡导的柔性行政理念并不相符,因税收是一项强制性工作。而如果将财政法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则可以从财政权角度对财税权关系进行解析,从而既能兼顾纳税人以及政府部门两个层级权力的实践,这种解释可以重新围绕公共产品的重点权益与统一权益进行财税权界定。在这种状态下,权责则可以直接定性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权义则应定性为纳税人的权利,可以直接依照法律按照财税资金、公共产品、赋税等之间的关系展开活动;同时,也可以对法律中的实际性关系进行具体的分解,保障财权、事权、财税权之间的连贯性,从而使税权、财权、事权包含在财税权范围内,这种方式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下法律的实践,以便不断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质量。

二、经济法视角下财税全体系的重构

查看全文

小议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一、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事件的出现,暴露了财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暴露了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财税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很多的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力度不够。也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因此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增强经济工作人员的信心,以及经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财税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能够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不断发展又需要财税政策进行合理调整。财税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经济杠杆。一般说来,在任何经济体制中,只要存在价格机制,其核算、刺激、分配和调节等职能便要同时执行。财税政策能够调节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比例,从而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政策能够通过它的调控政策,调节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由于财税政策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动,制约或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等,进而会促使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衰退,因此财税政策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这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的跟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合理的财税政策使得经济保持正确轨道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加快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有序的运行。

2、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一个国家有合理的财税政策,那么会减少政府部门的营私舞弊以及贪污现象的发生,可以保证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通过财税政策可以加强整个社会系统其它方面的合理运转,从而施加正向的影响。从财税政策的价格机制来说,一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供求态势;另一方面财税政策所采取合理的价格又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同时,财税政策联系着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财税政策导致某一经济因素的调整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财税政策联系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经济信息的传递者。在生产领域,财税政策变化提供了生产成本、盈利、劳动耗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变化的信息。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由于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是受影响对象,所以合理的财税政策,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群体的向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以保障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1、完善财税政策的相关管理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证。良好的财税政策管理机制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经济系统如此,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财税政策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也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财税政策管理机制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为中心,在财税政策的管理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财税政策的制定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制定人员还是财税政策的实施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财税政策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

查看全文

财税政策下低碳经济论文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我国能源短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选择

我国虽地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明显偏低,其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5。而伴随着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在快速增加。2001-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由15亿吨标准煤增长到37.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达到7.3%。长期以来,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为代价,加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质量和气候变化。因此,转变过去“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与能源短缺的矛盾,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紧开发清洁能源应用,优化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环境恶化、完成减排目标的现实选择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的大量排放,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气候变化明显。近几年来,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大,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更是时有发生,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政府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公开承诺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技术水平测算,到2020年我国需要约151亿吨CO2排放空间,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20年我国将会面临47亿吨的CO2排放缺口。因此,为保护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按期完成CO2减排目标,必然需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实现。

二、我国当前财税政策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查看全文

市财税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财税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任务是对全市一季度的财税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

对财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大家首先要做到“两个认清”:一是必须认清*经济发展的现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基础差、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基础差,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还是一个“四无”市:无机场、无铁路、无港口、无高速公路,并且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在短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总量小,特别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总量很小,20*年全市GDP总量为17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还不到2%。结构不合理,20*年全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为41.7:22.8:35.5,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效益低,主要表现在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58%,宏观税负不到3%。二是必须认清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相当艰巨,总理在3月18日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今年是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主要原因是整个世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政治方面,“藏独”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煽动下,愈演愈烈,影响很大;在自然方面,去年年底的雪灾和今年入春以来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贫困地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从总体上讲,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农业基础较好,大春备耕扎实,特别是旱作农业发展势头很好,小春丰收在望;工业实现了提速增效,一季度工业经济的增幅排在全省第7位;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3亿元,同比增长20.2%;项目推进扎实有效,在建项目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在建项目181个,同比增加29个,今年全市70个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GDP增长达到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5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9.5%,城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2%。二是财政税收快速增长。一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2%,地税收入增长68.9%,国税收入增长39%。三是金融总体运行平稳。3月末,全市存款余额达到195.64亿元,贷款余额为91.83亿元,特别是存款余额增长比较快,增长24%,贷款增长2.1%。总体来讲,金融运行平稳,但存贷差继续拉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形势。四是公共需求有增无减。*的财力有限,需求过旺,特别是公共需求有增无减。去年我市财政支出达到43.8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增支出因素已达到7.3亿,随着一些惠民政策的出后,预计今年新增支出因素可能突破10亿元,这对我们的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国内的形势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比较艰巨,特别是解决“三过”(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导致内需不足;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资金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难度较大。从国内政治因素看,“藏独”势力引起的暴乱已经发展成为分裂与反分裂的政治事件,对经济影响很大。从国际上不确定因素看,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断升级,对我国影响非常大;同时世界上有37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面对上述因素,我们必须认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必须看到*财政税收的主要特点。*的财税经济工作的特点集中表现为“两个依靠”,即:依靠投资促进增收,自我投入增长乏力;依靠转移支付来保障支出。当前,财政部门的同志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情况:一是要注意研究扩大转移支付的外延问题,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扶持。第一轮国家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侧重于保工资、保吃饭、保运转,而下一轮转移支付制度侧重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新一轮转移支付的任务更艰巨、压力更大。二是要充分认识缓解财政困难县的任务是长期的,过去五年主要是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过去是按照财政供养人口来衡量人均财力,而下一步应当按照基本群众人口数为准来衡量人均财力,这就充分说明缓解财政困难县的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三是要注意研究用制度和机制来解决资金分配问题,特别是要遵循公共因素法的“分类指导、差别管理”原则来研究。四是要注意研究财政如何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的保障能力,特别是要关注基层、关注民生,重视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保障。第二,财政减收因素较为突出。一是政策调整带来的减收因素增多;二是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非税收入和基金性收入将持续下降;三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房地产税收将呈现下滑趋势;四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导致财税减收。第三,金融机构存贷差继续拉大。3月末,存款余额达到195.6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2.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9.39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0.13亿元;贷款余额为91.83亿元,金融存货差扩大到103.81亿元,一季度工业、乡镇企业贷款还分别减少了2.2%和11.2%。存贷差继续拉大,这既有政策体制的弊端,也有经济发展不够、发展不好的原因,还有我们认识上、思维上、工作上的差异。第四,市场物价持续攀升。一季度,物价累计同比涨幅达到了9.4%,其中: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2.8%。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比较快,一季度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增长34.5%。第五,就业、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压力比较大。*外出务工人员100多万人,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

为了进一步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税经济工作,下面我主要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加快发展

*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发展滞后,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民生改善严重滞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重点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准确地把握。一是深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任务是统筹兼顾,这四个重要方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这也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原理。通过发展带来的高速增长、快速发展,就可以解决就业、环境、贫富悬殊、稳定等问题。所以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来指导实践。奇葆书记指出:“要用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同志最近指出:“在用人的问题上要让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目的就是让我们做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冲动发展。特别财政、税务、金融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发挥参谋和咨询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必须牢牢把握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一主、三化、三加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是:建设交通枢纽,以成都为中心,打通出川通道和路网建设;推出了3*个重大项目,其中带动项目有50个;承接产业转移;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建立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建立激励机制重点考核;开展职教攻坚,提高劳动者素质;抓行政效能建设,为支持发展、推进发展、保障发展提供条件。三是增强“打好老区发展翻身仗”的信心和决心。*目前经济、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发展,没有出路;不加快发展,也没有出路。所以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爬坡意识和开放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的战略重点,千方百计实现量的扩张,今年要实现投资突破100亿元、GDP突破200亿元的目标,确保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加。

查看全文

绿色经济下财税金融支持浅析

[摘要]发展以环保、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是我国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举。而推动绿色经济良好发展的战略目标,仅凭市场的自发调节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客观上需要“看得见的手”给予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支持。只有政府力量与市场机制形成有效合力,绿色经济的成长发展才能获得更优的基础条件、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

[关键词]绿色经济;财税;金融;经济政策

绿色经济模式表现出的低污染、低能耗、环境友好性等特征,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极为契合,同时也符合当代世界多国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共识。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高污染问题以及严重环境破坏问题是其极为突出显眼的弊病。这不仅与传统经济模式自身低效率、低技术、高浪费等固有特征紧密联系,而且规范制度、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后者在绿色经济发展的推进中也成为了一项亟待政府做出有效应对的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事业一方面确实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绩,而另一方面资金紧张匮乏、企业参与热情有限、政策导向模糊等情况也成为了急需突破的掣肘因素。对此,财税金融相关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绿色经济概念最初由环境经济学家提出,其时代背景为粗放式、掠夺式的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无序、低效利用方式甚至牺牲,已经愈发显著地威胁到了一国甚至全球整体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因此,不论是从地区国家还是人类整体命运的利益立场来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都是良好且必须的选择。实质上,这是经济发展速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价值判断以及权重分配进行的一次反思和重新调整。这种思想初生于学界,后被政界理解、认可,再其后通过环境规章制度和行政政策将影响力传递到市场和企业。而就当代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大国现状来看,如何将作为顶层设计的绿色经济发展思路转化为市场企业的自觉选择,是一项关键问题,考验着决策层在政策制定、立法规范等方面的觉悟和技术水平。中国的人口、自然资源条件的客观状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秉持可持续发展观念。要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科学认识现有的技术水平情况、经济增长需求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适度地规划经济发展节奏、强度,重视各产业尤其是农业、工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情况,及时拟定和坚决执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面政策。现阶段处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我国,在近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已经能够越来越成熟地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合理协调增长速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发展绿色经济也仍然继续需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关注点之一,需要更多、更优、更实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引导市场力量更深入参与,有效让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各界的自觉选择。

二、我国财政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支持现状

查看全文

生态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生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财税政策的支持,对河南现行财税政策下生态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有助于探索地区财税政策的优化路径。文章首先评估和阐述了河南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承载力现状,明确当前任务;其次分析了财政、税收及相关配套措施在推进河南省生态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在准确把握河南省生态经济发展省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环境保护;财税政策

近年来,各级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因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等主体的行为。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可有力地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当前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可通过完善各项财税政策来推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1河南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1河南省生态环境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总面积达16.7万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全省总人口10,952万,其中常住人口9640万。河南省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虽然四季分明,但也非常容易遭受旱、涝、大风以及冻等多种自然灾害。河南省地跨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地表形态复杂,具有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地貌,其中平原和盆地占总面积的55.7%,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河南省生态资源情况如下:耕地总面积为687.1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但人均占有量约383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造林面积196.6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9%;矿藏资源有144种,其中110种已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1种;动植物资源种类众多,已知高等植物4000余种,动物3500多种,大部分动植物资源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总体来看,河南省生态资源种类较多,总储藏量丰富,但按人均占有量计算,则比较贫乏。

查看全文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

摘要:低碳经济如今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各国政府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低碳经济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战略目标。本文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做出分析,并提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税政策;措施

1碳排放过量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及现状

至今为止,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给人类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碳排放过量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经过近十几年来科学家对全球海平面高度和全球平均温度等数据的监测发现,两极地区冰雪大范围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十分明显。很多数据表明,全球生态系统已经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目前看来有好有坏,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是弊大于利。

查看全文

市财税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总的来讲,一季度全市的财税经济形势较好,是一个发展的势头,是一个增长的势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财税收入进度与时间同步。一季度,全市GDP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9%,全社会消费支出增长18.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64亿,增长10%以上。经济的增长为财税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完成预算的27.5%,实现了收入与时间进度同步。二是税收性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一季度,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02%。国税收入实现1984万元,为预算的37.61%,增长了29.9%.地税收入实现8509万元,增长了13.5%。这充分说明税务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税收质量得到改善。主要反映在宏观税负明显提高,国税的宏观税负达到了3.2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7个百分点。百元GDP提供税收收入提高到6.92元,增长17.9%,这既反映了税收的质量,也反映了经济的质量,表明我们的区域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善。四是财政支出速度基本正常。一季度,财政支出完成了预算的22.91%。

全市财税工作之所以呈现出这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根本原因在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于全市财政、国税、地税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财税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思考。一是财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虽然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20%以上,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回落了38个百分点。二是非税收入入库进度不够理想。尤其是基金收入严重欠进度,一季度非税收入仅完成了预算的23.55%,没有达到进度要求。其中基金收入只完成了预算的10.5%,差时间进度15个百分点。三是县区财政收入进度不平衡。一季度,南江县完成预算的32.28%,增长24.3%;巴州区完成预算的29.1%,增长19.22%;通江县完成预算的28.97%,增长5.26%;平昌县仅完成预算的18.49%。从政府目督办提供的数据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8个主要指标,有10个没有完成预期进度。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当前财政税收工作面临的压力,特别是财政收支的压力仍然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第一,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很大。恢复信心、恢复产业、恢复增长和恢复居民消费心理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绝不能一蹴而就。第二,国家出台了增值税转型政策。为了扶持产业发展,支持民生领域和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仅国税今年就将减收3000多万。第三,国家出台了一些改革政策。特别是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公务员津补贴的规范、社会保障、民生领域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对财政的支出需求和期望值愈来愈高。“小财政”与“大民生”的矛盾相当突出。第四,一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还有赖于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特别是一些项目的前期工作费用和重点工程资本金的筹措,压力还非常大,尤其是“六路”(在建的广巴高速、乐巴铁路,即将开工的南巴高速、巴达铁路,开展前期工作的南汉高速、巴达高速)、“六库”(红鱼洞、天星桥、双桥、湾潭河、二郎庙、牛角坑水库)、“三大”产业(化工、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都需要财政支持,增大了财政的压力。

与此同时,大家一定要通过正确的分析判断,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各项收支目标任务的完成,特别是财政、税务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要根据市委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贯穿”:一是要把全面落实“两个加快”和“两个强力推进”贯穿于财税工作的始终;二是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贯穿于财税工作的始终;三是要把节俭贯穿于财税工作的始终。财税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对照“四个特别”,认真开展好“三项活动”,即:认真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认真开展好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认真开展好争做“朴实、吃苦、感恩”*人的活动。我的理解,坚持“四个特别”,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促进“两个加快”、实现“三个全面推动”;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的精力集中到抓发展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促进民生的改善;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的作风转变到抓落实上来,努力做到求实、务实、落实。所以,大家一定要对照“四个特别”,认真开展好“三项活动”,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在强化财政服务保障能力上下功夫。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扩大政府性投资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支持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所以今年的财政收支矛盾将更突出,压力将更大。为此,要切实搞好四个方面的重点服务:一是要服务于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要按照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要求,千方百计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二是要服务于民生工程的实施,努力促进民生的改善。三是要服务于国家一些改革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要逐项算账,早做研究。四是要服务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尤其是要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资本金筹措给予必要的保障,最终要促发展、促增长、促就业。

第二,要在强化税收征管上下功夫。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只有稳定的税收收入,才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因此,税务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在税收征管上充分挖掘潜力。一是要增强税收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税收法制宣传,增强公民和法人的纳税自觉性。二是要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促发展、促就业。三是要促进税收征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特别是要在规范化、常态化上狠下功夫,挖掘潜力,严管收支。四是要加大清理偷、漏、欠税的力度,国税、地税部门要联合行动,协调有关方面,加大清理偷、漏、欠税的力度,形成依法治税的良好环境。

查看全文

民族经济财税思考论文

【摘要】民族地区目前面临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民族地区内部也呈现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财税政策如何调整,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建国后民族地区财税政策进行梳理与评价后,提出了现阶段要创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民族经济发展财政税收优惠

【正文】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几乎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一直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经济活动更多地受市场机制调节,民族地区在旧的体制保护下享受的优惠政策受到冲击,许多实行多年、深受民族地区欢迎的优惠政策或被取消,或名存实亡。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事实上拉大了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这是落后民族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必然要面对的一种“阵痛”。改革是大势所趋,民族地区不能沉浸在对旧体制的怀恋中,民族地区同样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式,发展民族经济一定要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进行财税制度创新。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和一般地方财政相比,除了享有财政自治权外,其财政管理和资金运行又有自身的特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是建立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落后基础上的财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的集资能力也低,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来维持。而财政支出中非生产性开支所占比例大,缺乏财力进行生产性投入。民族地区如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必须要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因此,国家在不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都给予民族地区相应的政策倾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