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处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3:3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税处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特殊资金的财税处理思索
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但在给全国各地企业的财务人员授课或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甚至到了违法乱纪的程度。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我们对其中的三种特殊资金——抽逃的注册资金、贷转借的资金和无偿占用的资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抽逃注册资金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建议
1现象和原因分析。在面向财务人员咨询的现场时,每次都会有几个“抽逃注册资金”及其如何解决的提问。这说明,抽逃注册资金已经成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私下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霸王硬上弓,在出资人“力不能及”的条件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地借款注册公司,注册完毕即把注册资金转走;二是一些中介公司推波助澜,开展“垫付注册资金”注册公司的优惠服务,注册完毕也随即把垫付的注册资金抽走,使新注册的公司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
2行为和政策分析。抽逃注册资金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整数转走”——比如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注册完毕后就一笔划走200万元,账面只剩下零星的利息。其转走的名目大致有三:一是借款,但是这借款挂账多年不见归还,且没有利息收入。二是采购东西,但采购东西要有存货对应,企业账面很难找到对应的存货。三是投资,可这投资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更无论收益。总之,这些抽逃注册资金的企业,可谓漏洞百出,在账面上很难“自圆其说”。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东一旦履行了出资义务,其出资财产即转为公司财产,股东抽逃资金实质上是对公司财产的非法侵占,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或刑事责任。
1经济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01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1条之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最低处罚不低于10000元。
增值税财税处理论文
摘要: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税收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我国的税收制度表现出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分离的情况。能够为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并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间的差异在财务会计中进行协调的税务会计应运而生。将通过分析增值税几种情况的处理来说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增值税;差异;新会计准则;财税分流
1现行增值税财税处理的差异
1.1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与会计销售额之间的差异
增值税销售额和会计收入差异的表现形式为:增值税销售额和会计的差异是税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千变万化。根据会计属性和持续经营假设,这些差异可归纳为“可回转性差异”和“不可回转性差异”两大类。
增值税财税处理研究论文
摘要: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税收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我国的税收制度表现出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相分离的情况。能够为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并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间的差异在财务会计中进行协调的税务会计应运而生。将通过分析增值税几种情况的处理来说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增值税;差异;新会计准则;财税分流
1现行增值税财税处理的差异
1.1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与会计销售额之间的差异
增值税销售额和会计收入差异的表现形式为:增值税销售额和会计的差异是税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千变万化。根据会计属性和持续经营假设,这些差异可归纳为“可回转性差异”和“不可回转性差异”两大类。
财税处理研究论文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其自行开发的产品用于经营租赁时,一般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将自行开发产品转为出租开发产品核算,二是将自行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核算。从会计角度讲,两种处理方法都不会对年度会计利润产生影响。但从税法角度讲,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却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甲公司为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2005年1月1日,其开发完成的一幢房产账面价值1500万元,甲公司将该房产出租给乙公司,租期为3年,租金总额360万元。当时的市场价格为2500万元。租期届满,甲企业以3000万元的价格出售该房产。假定房产折旧年限为20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不考虑房产残值、营业税金及附加)。(注:国税发[2006]31号文规定,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可按税收规定扣除折旧费用,未转作固定资产的,不得扣除折旧费用。)
一、转为出租开发产品核算
1.出租期间会计利润
租金收入:360万元;
摊销成本:1500÷20×3=225万元;
会计准则与财税处理论文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例1:2007年1月1日,兴业公司以一处房产和一件旧设备共200万元向利仁公司投资(二者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公司),占乙公司60%的股权,投资时利仁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4000万元。投资时兴业公司资本公积为500万元,盈余公积为200万元。
该房产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00万元,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7600万元。旧设备的原值22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
兴业公司的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7500万元累计折旧52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贷:固定资产822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8400万元(14000×60%)贷:固定资产清理7500万元资本公积900万元。
税务处理:1.可能涉及的流转税营业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上例属于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共同承担投资风险,不征营业税。
增值税:以设备等动产对外投资,应视同销售,按照“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进行税务处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旧货和旧机动车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2〕29号)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无论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另外,如果具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骉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骍的通知》(国税函〔1995〕288号)明确的三个条件,即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企业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可免予征收增值税。所以,该旧设备售价小于原值,不征增值税。
工商变更与财税处理不兼容问题研究
摘要:为快速应对不断恶化客运市场原少数股权能施加重大影响的小股东顾全大局自愿放弃部分权利和利益,拟“特殊减资”而不“无偿”转让经济利益,吸引新股东参与投资做大做强主营综合性客运业务。原小股东自愿将实际货币出资额从800万元工商登记降低为763.64万元(自愿放弃溢价差额36.36万元货币出资份额应享有的分取红利、公司决策参与权等“投票权利”),而非“以股权转让形式部分退出参股企业”或“公司形式减资”,如此另类减资(工商登记、财税处理减资36.36万元,实际未真正减资)符合相关法律和财税规定吗?本文做粗浅探讨。
关键词:增资扩股;工商变更;财税处理
一、背景介绍
2011年甲公司、乙公司分别货币资金出资1200万元、800万元投资丙有限公司,占2011年注册资本60%、40%,已计入丙公司“实收资本2000万元”核算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自2011年至2019年初,丙公司与原股东甲乙公司的股权控制关系不变,期间已多次分红,近年来丙公司由于受到客运市场激烈竞争生产经营情况逐渐恶化直至亏损。其股权结构简化如图1:2019年初,丙公司拟增资扩股召开股东会审议一系列股权重组事项议案。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原两方股东分别用享有丙公司截至2019年3月31日股东权益出资,新增股东丁公司用实物资产客运汽车和货币资金出资。丙公司组织召开股东会,新老股东一致同意增资扩股后持股比为44%:28%:28%。丙公司修订了公司章程相应条款并分发给全体股东。经测算,实物和权益出资比例不同于公司章程约定投资比例。原法人股东甲乙拟用历年来投资丙公司享有截至2019年3月31日股东权益出资(具体如表1);丁公司按照实际出资资产评估价值计算,则真实投资比为44%:29.33%:28%(与丙公司章程约定出资比44%:28%:28%不一致)。丙公司增资前后具体情况如表1:本文选取该案例关键点为:原小股东乙公司自愿拟将原工商登记800万元降低为763.64万元(实务中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便于减资),即自愿放弃差额货币出资额应享有的分取红利等“投票表决权利”,并出具放弃权利证明书和公证书。对于该2011年实际货币出资36.36万元在本次增资扩股事项中乙公司未主张返还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截至2019年3月31日账面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或应收债权等),也未要求剥离任何资产仅表示希望将该36.36万元由丙公司账面“实收资本”转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且由丙公司独享未来期间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主张分取红利等“投票表决权利”。但市场监督管理机关要求必须将该36.36万元出资额由丙公司减资。经过评估前资产审计、资产评估、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报经国资委批准等法定手续,丙公司于2019年5月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工商变更登记时,未被认可企业行为(未减资36.36万元),股东变更事宜就此被搁浅。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丙公司应先减资,按照公司法规定程序取得债权人确认证明、全体股东在《债务清偿或提供担保的说明》上签字应主要载明:丙公司已对债务予以清偿或提供了相应担保),并在报纸上刊登减资公告等(未要求必须采取何种财税处理,也未要求丙公司针对该事项提供审计报告或法律意见书)。
二、相关法律法规、财税规定
本文总结了现行主要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财税规定如下:(一)差异化减资不涉及同股同权问题,部分股东减资如并未违反法律的禁止性和效力性规定,一般不存在无效情形。(二)公司法第四十二条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除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外,增资分红均应当遵循上述原则进行。股东减资与股东增资法律性质相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同股同权”权益法定。第四十三条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由此可见,除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以外,各项权利义务均由公司章程规定,只需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减资引发的股东权利事项。(三)公司形式减资又称名义减资、计算上减资,是指当公司因严重亏损等原因造成实有资本与注册资本数额差距过大,为使二者相符而减少公司账面资本额,并不返还财产于股东的减资行为。(四)减资的结果可要求公司返还财产于股东;且可要求返还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常见于类“股权转让协议”式的减资行为、诉讼判决案例)。(五)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者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出资,应计入公司“实收资本”核算;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企业应当作为资本公积管理。但未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明文规定及说明——“实收资本”可转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且可由某一股东于未来期间独享。本文参考诉讼判决实务中的国内外各级法院对各类经济利益纠纷作出的诉讼判决、司法裁定书,认为:法律法规、财税规定均未禁止“公司实收资本可转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可由某一股东于未来期间独享”,即该判断并未违反法律的禁止性和效力性规定,不存在无效情形。
物流企业防疫支出财税处理分析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物流企业最早开始复工复产,因物流人员接触人群较多,所以物流企业一方面要保证递送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通过物流途径传播。物流企业为做好自身的防疫,必然产生各种开支,不同的物流企业开支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各种防疫开支如何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物流企业防疫支出的会计处理
1.物流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发给员工,要求上班期间必须佩戴使用,这项开支应计入劳动保护费。借:管理费用等——劳动保护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物流企业每月给员工发放现金若干元,让其自行购买口罩上班,这项开支应计入职工福利费。借:管理费用等——职工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3.物流企业购买一批酒精和消毒液放入仓库,用于工作场所日常消毒,这项开支也应计入劳动保护费。购买时:借:库存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领用时:借:管理费用等——劳动保护费贷:库存物资
二、物流企业防疫支出的税务处理
1.物流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发给员工,要求上班期间必须佩戴使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公司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这项开支属于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若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2.物流企业每月给员工发放口罩、防护服补贴,让其自行购买口罩上班,这项开支属于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这项补贴应并入当期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要履行代扣代缴义务。3.物流企业购买的防护物资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无法取得发票情况下的税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的规定,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对方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以发票(包括按照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4.物流企业发给个人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34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0号规定,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由于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种类很多,政策上难以将他们一一列举,因此原则上,只要是与预防肺炎直接相关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物资,如口罩、护目镜、消毒液、手套、防护服等,都可以享受财税2020年第10号公告有关免税的规定。
三、物流企业防疫支出财税处理常见的误区
建设工程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工程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安全费用的财税处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与方法,全面提升安全费用财税处理效果,成为建筑工程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难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影响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的因素。在探讨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构建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目标体系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设工程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的方法对策,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知,望对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费用;财税处理;方法对策
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形势日益复杂,使相应的安全费用财税处理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局面,对财税处理方法与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紧跟建筑工程财税处理的宏观发展趋向,多措并举,防范财税处理风险,保障财税处理成效。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一、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简述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企业而言,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的费用与经济支出不断增大,需要在相关涉税法律法规约束范围内,对安全费用的财税处理做出科学研判与处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财税处理政策体系构建、财税衔接优化、财税处理效果评价等方面颁布了极具导向性与政策性的行业规范,为新时期建筑工程企业科学合理处理安全费用财税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与价值导向,为建筑工程企业构建财务处理风险屏障,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等指明了方向,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中的安全费用财税处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1]。同时,广大建筑工程企业同样在立足安全费用财税处理政策,探索财税处理新模式与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突出,细化了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的调整机制。尽管如此,受内部体系及财务处理实践等主客观要素影响,当前建筑工程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财税处理的政策适用范围有待强化,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内容有待细化,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建设工程企业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的相关事项与策略,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安全费用财税处理的因素分析
财税革新以及调改须处理的难题
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入世后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系列的义务,其中首先承担义务的就是政府。因此,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广泛的适应性改革与调整,特别是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其中财税方面的适应性改革与调整,备受关注。
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WTO准则,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各级政府的职能,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迄今为止,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仍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知道,世贸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各成员国政府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一套法律框架,即WTO准则,以便规范或约束各成员国的政府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行政法典”。而WTO各项准则的制定和调整,又是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各成员国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来管理经济,做到政企分离,政府决策和执行过程透明化,政府管理规范化与法治化。这无疑将涉及各成员国政府职能、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转变我国的政府职能,完善其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模式,就成了加入WTO后的一项紧迫任务。
与WTO的相关条款对照,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现有政府及其财政职能,的确有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在经济管理上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自觉或不自觉的干预等现象,至今仍然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上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重审批轻监管,办事程序混乱;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泛滥,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存在,各种市场壁垒随处可见;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法治化水平依然较低;财政管理职能上的“越位”和“缺位”同时并存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诚然,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很短时期内就解决旧体制遗留的所有问题。当前可按照我们在入世时所作的承诺,采取轻重缓急的次序,首先解决那些急迫的、重要的问题。比如先清理整顿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取消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尽快清理和减少不恰当的行政审批事项,扩大内需,为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创造条件;继续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而努力等等。
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论文
【摘要】企业财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整个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税收方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税改革的方向,现在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财税管理环节,更加应该注重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我国中央企业在开展具体的财税工作时仍会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但这种管理思维已很难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其的学习和研究,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不同的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来检验新模式适用性。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