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决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0:5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裁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裁决

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征地补偿争议裁决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由省人民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争议。

法律、法规对征地补偿争议的裁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承办由省人民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工作。

第四条征地补偿争议先协调后裁决,并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查看全文

民商裁决书

(××××)×民初字第××号

原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被告……(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一审民事判决书样式

相同。)

本院在审理……(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中,因……(写明原告不预交诉讼费;或者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到庭后未经法庭许可而中途退庭等情况)。依照……(写明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查看全文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带来了中国企业(法人)和公民(自然人)介入的国际商事仲裁活动空前增多。作为裁决的胜诉方,当败诉方不履行裁决义务时,应知道向哪国哪家法院以及如何申请承认和执行;作为败诉方,如果认为裁决是不公正的因而是不可接受的时,应知道向哪国哪家法院以及如何申请撤销或不予执行。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仲裁裁决;承认或执行;撤销或不予执行

商事仲裁按国籍可分为内国仲裁、外国仲裁和国际仲裁。而外国仲裁就是外国的内国仲裁。中国加入WTO以后,经贸的国际化程度空前提高。有交往必有争议,有争议必有仲裁。国际商事仲裁比之国内商事仲裁情况要复杂得多。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无论是胜诉还是败诉,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应对的问题。本文拟就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执行、撤销及不予执行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将要面临或正在面临国际商事仲裁的中国企业(法人)或公民(自然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关于仲裁机构与仲裁地问题

商事仲裁的起点始于仲裁协议。国际商事仲裁也不例外。仲裁协议与仲裁的关系是:有协议方有仲裁;无协议便无仲裁。所以在实践中,当事人(主要是败诉方)用以颠覆裁决的最有效办法之一便是指控仲裁无协议(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或是协议无效。仲裁协议既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签订,也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后签订;既可以在合同中用条款加以明示,也可以在合同之外,另订专门的协议。协议应当采用书面的形式。在协议中,双方当事人要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仲裁机构的名称。仲裁协议中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虽有约定但不明确(如“请北京的有关仲裁机构仲裁”),争议发生后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法院可依法裁定仲裁协议无效。[1]

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个仲裁的“最为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则,[2]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选择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既可以选双方当事人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所在国的仲裁机构,也可以选双方当事人之外的别的国家的仲裁机构。通常,为了防止任何一方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机构时不公正地得到好处,当事人一般会选择双方所在国之外别的国家的仲裁机构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应当提醒双方当事人的是,在选择仲裁机构时,必须仔细研究该国的政治、法律、宗教、文化、习俗等背景情况。因为任何国家的仲裁机构在受托解决他人的争议时,都不会不受所在国法律的约束,都难免要打上该国宗教、文化、习俗之烙印。除此之外,该第三国是否为“纽约公约”成员国,多边或双边协议的签字国,也是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关系到它如何裁决,而且还关系到裁决作出之后能不能被执行或被撤销的问题。例如,有些政教合一的国家是禁止生产和销售烈性白酒的,如果双方是关于白酒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争议,那就应当加以回避,切不可在这个(种)国家申请白酒争议的仲裁。

查看全文

征地补偿争议协调裁决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权益,现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制度的重要性。各地应从保护被征地农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导精神实质,进一步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实施。

二、扩大征地补偿争议裁决范围,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除对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有异议可以申请裁决外,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涉及的对被征地地类、人均耕地面积、被征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认定有异议,以及对区片综合地价的适用标准和计算有异议的,都可以申请征地补偿争议裁决。未经依法批准的征地补偿争议,不在协调裁决范围。

三、坚持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并重的原则,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协调裁决不对经依法批准的征地合法性进行审查。在对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应当对其实施过程进行合法性审查。实施过程不合法的,应当予以纠正。切实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合理性审查,逐步建立起对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地类情况等相关因素的评估调查机制,量化合理性审查的标准,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四、高度重视协调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力争通过协调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对于当事人依法申请协调和裁决承办机关依规定转送协调的案件,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协调,并制作书面协调意见书送达申请人,协调不成的,要告知当事人申请裁决的途径和期限。

查看全文

市征地房屋拆迁裁决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征地房屋拆迁裁决行为,维护征地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和《〈*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我市*、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区(以下简称“江南八区”)范围内实施征地房屋拆迁,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就补偿金额、补偿方式、搬迁期限以及过渡方式、过渡期限等原因,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当事人依法申请裁决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江南八区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工作。

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下称“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具体承办江南八区征地房屋拆迁裁决事务。裁决受理、审理、调解、裁决决定书制作及有关文书送达等均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直接办理。

第四条江南八区政府是本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及其落实的拆迁实施单位负责协调和处理与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复议、诉讼相关的群众信访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保障征地房屋拆迁裁决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征地房屋拆迁裁决重大事项及疑难问题可以进行专家会审。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负责建立征地房屋拆迁裁决专家库,成员由行政裁决、拆迁管理、法律研究等领域专家中担任。征地房屋拆迁裁决中遇有重大事项及疑难问题需会审的,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办从专家库中抽选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会审小组进行合议。

查看全文

国内仲裁裁决的司法综述

本文作者:艾情东李波工作单位:江西省东乡县检察院

一、仲裁司法监督的必要性

1.仲裁自主性原则存在着缺陷。仲裁自主性可以在宏观上保障仲裁机制基本上符合正当性,但在个案上,仲裁自主性原则尚不能完全保证仲裁的正当性。因此,仲裁机制整体正当性还需要司法监督来维护仲裁个案的正当性。首先,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授权而行使对争议案件的裁决权,有可能作出倾向性的判断,有时因为要寻求纠纷的解决采取折衷方案,也会有失公正立场;其次,一裁终局制度也隐含着由于仲裁员裁断不公、枉法裁决而致使当事人申诉无门、纠错无方的风险,也断绝了当事人对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寻求其他形式的救济;再者,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使得仲裁庭行使仲裁权的过程近乎一个封闭的系统,缺少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就缺少了公开的形式,使得社会的监督难度加大。基于以上的不利之处,对仲裁进行监督是很有必要的。仲裁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最能实现监督效果的,外部监督的核心是司法监督,通过司法监督,有利于克服仲裁庭主观判断产生的弊端,保证真正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对仲裁的不公正结果予以救济,也尽可能地消除因为仲裁不公开审理所带来的隐患。2.仲裁的运行机制需要司法监督。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仲裁作为与诉讼并列的纠纷解决机制,其正常运行依赖于两方面:完备的法律规范和有效的道德约束。前者是保证秩序正常的规则,后者是则是规则真正有效的保证。在我国,与仲裁相关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尚需完善,同时,最能体现道德约束的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信用的缺失使得规则的保证、实物的担保和机构的信誉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先天的不足,使得对仲裁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非常必要。而且仲裁提供的产品与法律有关,涉及社会公共秩序领域和基本的价值理念,因此,它的自由必须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比如司法监督。适度的司法监督,可以使仲裁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公正,或者在出现违法仲裁之后,通过法律途径来减轻或弥补当事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法院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惟一机构,负有维护社会正义、保证司法统一的职能。仲裁过程中也需要法律的理解和适用,那么这种理解和适用就关乎一国法律是否统一。因而,拥有法律专业人员的法院代表国家对仲裁实施监督,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也是必要和适当。而且,仲裁虽然能够为当事人的纠纷做出裁决,但是执行程序还须法院来完成,通过法院行使国家强制力对仲裁给予支持与协助,在保全证据和财产、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加以司法监督,可以提高仲裁的效率,保证仲裁目的的实现,

二、国外仲裁司法监督的发展趋势

从仲裁的发展历史来看,法院与仲裁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法院不干预仲裁,过度地干预和控制仲裁,适度监督仲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仲裁离不开法院的监督,但过度的法院干预又会阻碍甚至扼杀仲裁的发展,仲裁需要的是法院的适度监督。英美法系国家的仲裁法通常赋予法院以较大的监督权与干预权,而大陆法系国家的仲裁受法院干预相对较少。但近年来,两大法系在仲裁司法监督范围上的差异,随着英美法系国家对其国内仲裁制度进行的改革而逐渐缩小。各国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是扩大仲裁庭的权力,加强仲裁的独立性和法院对仲裁的支持;同时,缩小司法干预的范围,限制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强调司法监督的被动性;在监督的内容上由实体内容的审查转向程序性问题或者有关社会利益(公共政策)问题的审查;对不予执行或拒绝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具体理由明确加以规定,防止司法权对仲裁的无限度地干预。总的趋势是逐渐加大仲裁终局性裁决的效力,减少司法对仲裁的干预程度,弱化司法监督在仲裁程序中的作用。

三、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国内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的规定及弊端

查看全文

征地补偿安置裁决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全国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座谈会之后,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一些地方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尚未在全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及时化解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纠纷纷繁复杂,突出多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地方由于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不落实,致使许多因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引导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法定渠道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完善征地程序的客观需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为解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确立的专门制度。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28号)又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权益”。当前,随着农民对征地补偿的日益关注和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在实施征地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和冲突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启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程序,来解决矛盾,化解纠纷,这对于保证土地管理法规的顺利实施、完善征地程序、切实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征地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有效化解征地实施中矛盾和纠纷的有效途径。在市、县政府实施征地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迫切需要上级政府进行协调和裁决,尽快解决矛盾,避免旷日持久的诉讼、上访,甚至激化矛盾,形成群体事件。湖南、重庆和安徽等省(市)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试点,已经在化解征地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征地程序,普及法律法规、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务院领导对试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国土资源部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法规有要求,现实有需要,实践有经验,应当加快进行。

查看全文

行政裁决书规范化

同时也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笔者为了解行政判决文书质量问题,行政判决文书质量不只反映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特走访了有关单位,发现乡、镇政府制作的行政判决文书不规范的现象十分突出。据统计,某法院年共审结各类行政案件490件,其中因乡、镇政府的行政判决文书质量问题而导致撤销的达99件,占案件总数的20%年月该院受理的案件中所涉的79份行政判决书中有22份制作不规范被撤销,占总数的27%。乡镇政府行政判决文书质量不高,不只影响行政工作效率和行政执法的权威,同时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这不能不引起各级行政执部门的重视。

行政裁决文书不规范的表现

文不对题。乡、镇行政文书主要有两种:一是行政处理决定书,二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前者是行政机关因当事人的某项权属争议或权益被他人侵犯而作出的处理决定,后者是因被处罚对象违犯有关行政法规而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的文书。在现实中,乡、镇政府往往混淆了两种决定书的性质和区别,导致张冠李戴。有的甚至袭用人民法院专用的“行政裁定书”等来代替行政裁决。

内容不全、表述不清。乡镇作出的行政裁决书往往多数只有名称、当事人、查明的事、处理结果几部分。就是这样简单的裁决书,有的事实部分只寥寥数语。如乡制作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决定书,在查明事实部分仅用“超生一孩”一笔带过。何时何地出身,是男是女等都未予说明。

错盖、滥盖印章。以乡、镇政府名义制作的行政裁决书,应加盖乡、镇政府的印章,但有的乡、镇政府一些具体承办的站、所都只盖了承办职能部门的印章,从而导致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具备法律效力。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一是法律法规混淆。如XX镇政府在处理责任山权属争议时本应适用森林法,却适用国土法。二是引用具体条文错误。三是未引用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而是引用领导的讲话材料。如乡政府制作的一份计划生育处罚决定,其依据是X×县领导的会议讲话材料。

查看全文

征地补偿争议裁决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推行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引导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法定渠道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年《**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开始实施,及时处理和化解了一批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为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办理的案件看,也存在补偿标准不合法、补偿不到位,甚至挤占、克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等问题。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征地补偿争议裁决中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减少争议发生

(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编报征地方案时,要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现场勘测,确定被征土地的类别,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勘测定界报告书、勘测定界图,查明土地权属状况,核准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核定各类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确定补偿倍数。

(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或者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土地属于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中未打破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不论是以村委会还是村民小组的名义与农户签订农业承包合同的,土地都归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不得将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村农民集体或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三)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每年公布当地各类农用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作为计算征地补偿费用的依据。

查看全文

行政裁决实践与建议

摘要:我国行政裁决制度虽有较大发展,但在程序、救济途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予以完善。

关键词:行政裁决;实践;完善;建议

行政裁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居间裁决者的身份,对特定范围内与裁决机关行政管理职权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依法作出处理的具体行政行为。①本文重点从行政裁决的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路。

一、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

在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类似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这样统一的行政裁决制度规范,只是在部分法律法规规章中先行先试,对行政裁决的方式范围等作出了规定。例如《专利法》54条规定:“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行政复议法》30条第2款规定:“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这类法律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截了当用“裁决”表明行政裁决法律制度。与之对应的另一种形式,虽然没有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使用“裁决”一词,而用“处理”等词语,实际上指的就是行政裁决。例如,《土地管理法》16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环境保护法》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除了法律之外,我国部分行政法规对行政裁决也进行了明确,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15条规定:“因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争议,由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依照该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有关规定处理”。《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第16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在地方立法或者省本级制度建设层面,只有湖南、江苏、吉林等省出台相关行政裁决制度。湖南省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109条对行政裁决的概念、程序等进行界定,但未就行政裁决进行专项立法。江苏省于2017年1月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7〕8号),从行政裁决的适用范围和原则,程序和期限,工作机制,提高行政裁决工作的组织程度等方面对行政裁决制度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裁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行政裁决的范围、程序、工作机制等内容。

二、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建设和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