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0 00:0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会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会专业实习工作鉴定
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
工作上,本人自年工作以来,先后在某某部门、某某科室、会计科等科室工作过,不管走到哪里,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争当行家里手。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我已熟练掌握储蓄、会计、计划、信用卡、个贷等业务,成为行业务的行家里手。
记得,刚进行,为了尽快掌握行业务,我每天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练习点钞、打算盘、储蓄业务,虽然那时住处离工作单位要坐车1个多小时,但我每天都风雨无阻,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怕挤不上车,我常常要提前两、三个小时上班,就是那时起我养成了早到单位的习惯,现在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行里,先打扫卫生,再看看业务书或准备准备一天的工作,也是这个习惯,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业务知识,为我几年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工作过的岗位大部分在前台,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客户,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户,我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服务,记得有一位第一次到我行客户,当我了解到他要贷款买二手房时,由于他不知该怎么办,只是有个想法,我便详细地向他介绍了个贷的所有手续。除了在服务客户上我尽心尽力,在行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也积极响应,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竞赛,展示自我,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单位的嘉奖。
学习上,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由于我毕业财校属于中专,刚工作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大专,并于年毕业,但我没有满足于现状,又于年自修东北大学金融本科,由于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学习中受到老师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不但掌握和提高了金融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完全达到了本科生所具有的水准。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钻研业务,把学到的金融知识融会到工作中去,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于年参加全国中级经济师资格考试,顺利通过同时被行里聘为中级师。在多年的业务知识考核当中,每次会计业务资格考试都达到1级水平。
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毕业实习环节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及相关职业能力,以符合社会需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财会专业而言,鉴于存在毕业实习形式化倾向、实习生佛系化倾向及个别环节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反思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完善和创新财会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毕业实习;应用型人才
1前言
缘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相关知识体系的深化细化,不少学科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增强,这一特征在未来学科发展中会日趋明显。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毕业实习的核心思路在于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经济交往行为的增多,国家、政府、企业对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领域、各行业财会人员承担了主要的经济行为核算、监督、管理工作,在确认计量、预测决策、实行监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明显。毕业实习是将学生专业能力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习过场化、形式化现象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其表征内里隐藏着制度机制、组织管理、实践模式等深层次原因,须对之深刻反思。本文立足于财会专业毕业实习特异性问题,兼顾毕业实习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财会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建议和完善思路,希望能够引起对财会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的思考。
2存在问题特征客观问题的表现
1)教育资源不足。高校扩招导致招生规模大幅增长,这是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现象。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生人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已有明显提高。然相比规模的增长速度,还不足够。大众化教育向精英化教育的过渡与转变,仍是大部分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受此影响,包括毕业生实习在内的教育资源分配往往捉襟见肘,实习基地共建、实习机会共享的完全实现,客观上还有较大难度。2)形式化趋势明显。受上述问题影响,当难以创造充足实习机会时,学生自行联系的做法较为普遍,但在缺少校方组织制度规制的情况下,对实习的管理与实习的有效性控制是自行联系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不仅难以把控实习的真实性,而且因监管不足,难以把控实习的有效性。据此判断,管理与监督不力是形式化滋生发展的温床。3)时间上有冲突。时间冲突来源于两方面:其一,与继续学习深造时间发生冲突;其二,与毕业生找工作(考试、面试)时间发生冲突。在文凭敲门砖效应的不良导向下,“考研热”充斥回避就业压力的非理性,自行选择中包含学生就业指向鲜明的功利主义(优先选择应聘单位)。非理性和功利主义本身无可厚非,但二者与实习所蕴含的根本价值目标不符[1]。主观问题的表现——佛系行为佛系本为一种生存、生活方式,若于他人无害,本无可厚非。然而,这里讨论的是新时代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其主体身份与佛系行为方式很不匹配,表现如下。1)较为自我。“我一代”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滕格提出,区别于“我们一代”,以此指称90后青年以“自我”为标准的思考及行为方式:“做好自己就行”,别人怎么想无所谓,顺从自己心理感受就行。主观色彩浓重,理性意识缺失。沉浸于新媒体互联网编织的虚幻世界,看不见人、看不见事、看不到机会。在实习中表现为:机械服从,陷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探索意识、学习意识不强[2]。2)无合作观念。较为自我的必然结果便是集体意识不强、合作观念不强,对实习实践的价值没有较为充分地领会。其间,完成工作任务时,以利益为取舍,若事不关己,就不愿意做;抑或在实习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注重方法研究与过程质量管控,凡事不问、不闻、不思因果,草率交差了事,工作行为松散不紧凑。3)无认同感。佛系评价标准体系中,价值认同是极难进行的事情,在无欲无求的“素愿”中,世事常情变成无所谓的存在,既不希望被肯定和表扬,也不希望被批评和指正。然此“素”非佛之简素与返璞归真,而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苍白和空乏,绝非“本来无一物”的看到、看透、看淡、看破的思想境界。缺乏认同感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脆弱与不自信。必须着重说明的是,在此论及佛系行为,并非要对毕业实学生进行批评。如上所述,“我一代”是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中存在佛系行为情形的责任应归结为社会责任。高校作为实习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应注重教育、引导和更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要:培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财会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而校企联合、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模式则是应对这种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相关方面的摸索改革,基于校企联合、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企业;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向企业提供能够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合格毕业生。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财务岗位需求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见的投资方向、筹资问题、应收账款控制、利润分配、以及存货管理等相关财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方向。
1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概述
1.1基本性质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或实习期间获得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文件和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都对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由于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所以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探讨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大学期间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情况,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下滑。基于此,本文以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1研究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每一位大学毕业生而言,毕业论文是其在本科阶段完成的最后一门课程,是对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尽管国外许多高校已经取消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但此环节仍然是我国培养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大学期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情况;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能力;为今后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一把重要标尺。尽管本科毕业论文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普遍下滑,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途径迫在眉睫。本文以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2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形式
财会专业(一般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财会专业知识及相关的统计和计量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科学选题开始,经过查阅评述先前研究文献、制定论文写作思路、设计研究内容,并进行必要的理论和数据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研究结论,并最终撰写完成毕业论文。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毕业论文质量。通过多年的归纳总结,笔者发现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2.1选题不合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开展后续论文的首要前提,通过汇总近几年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审核情况,笔者发现选题没有通过而需要重新修改选题的主要原因有题目过大(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题目表述不规范、选题陈旧、选题问题不明确和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方向等。2.2论文文本写作不规范。许多开设财会专业的高校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学术论文写作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论文摘要部分字数过多过少的情况比较普遍,即便字数符合要求,但在内容上过多写明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而论文的中心内容(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却反映甚少;②基本的论文编辑能力较弱,对于论文的字号、行距、段前段后要求、图表格式、自动生成目录等最基本的撰写规范知识掌握不扎实;③参考文献与正文文献引用不能一一对应。2.3论文结构不合理,内容空泛。①论文结构不合理。确定选题后,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根据搜集到的理论资料和自己所做出的数据分析资料构思论文框架和行文顺序,造成论文的组织方式和内部结构不合理,论文章与章之间逻辑关系较弱。②内容空泛,缺少个人见解。部分本科论文完全是理论知识堆积,没有数据分析,即便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部分与论文的主体研究内容不一致。此外,论文最后部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不具有针对性,随意提出,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套用他人论文的政策建议,缺乏个人见解。2.4论文真实性水平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基本上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任何资料。本科毕业论文资料也是一样,学生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与自己选题相近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但是他们并不是在阅读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先消化、再吸收、后运用”,而是直接选择抄袭、拼凑、找人等方式来完成毕业论文。抄袭方面,由于存在系统,现在出现论文完全抄袭的情况很少,但学生为了降低率,往往把论文改的语句不通,面目全非。拼凑方面,一些学生直接下载硕博论文,并加以缩减或多篇论文随意拼凑在一起,毫无逻辑性。找人方面,一部分学生也出现找人毕业论文的情况,虽然论文整体来说论据充分、写作规范、逻辑严密,但却感觉是对以往学术论文的高级编辑。
高职财会专业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要:巧用项目教学法是提高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方法科学性与教学效果最佳化的主要措施,也对学生完善财会知识体系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核心内容,分析了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为扩大项目教学法对提高高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力而提出一些新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以理论式教学为主,以完善学生财会理论知识框架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财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剧了学生财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不平衡性。科学运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原有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挖掘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加快了学生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内化速度,实现了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运用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简单介绍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独立项目的方式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丰富学生专业实践经验,学生不仅要独自获取项目相关数据信息、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还要最终验收项目成果,总结概括并想方设法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其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项目教学法具有目标指向多重性、高效性、可控性与综合性的基本特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初步认知,提高了财会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性,实现了学生财会理论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另外,项目教学法也拓宽了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的途径,利用项目来模拟社会环境与工作流程,提高了财会课程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在激发学生财会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规划调整其财会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财会专业商务统计课程改革路径
摘要:财务转型升级需要财会人员能够熟练的进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挖掘“大体量”经济及会计信息。为培养高质量财会人才,《商务统计》课程要应势进行课程改革,融合新时代财会岗位需求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重塑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内容。本文在分析传统《商务统计》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入手,分别从目标重塑、内容重构、方法改善、评价优化等方面探究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路径,以期从供给侧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统计能力。
关键词:财务转型;商务统计;课程改革
“大智移云物”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会计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趋近,推动财会岗位职能与工作方式的变革,这对财会岗位的职能和人员提出新的挑战,“财务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财会类专业作为培养财会人员的主要供给侧,强化教学改革是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1]。设置《商务统计》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统计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但传统的《商务统计》教学侧重于讲授传统统计方法,缺乏与大数据时代新的统计理念的贯通,故此难以满足财务转型下财会专业学生对统计能力的诉求。因此,《商务统计》需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解决大体量财会问题的统计分析与应用能力,切实提高财会专业学生信息分析挖掘技能,以满足新形势下财会人员能力要求。
1传统《商务统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的《商务统计》课程教学目标较为单一,重点侧重对统计学基本理论的讲授及统计计算方法的讲解,但是忽略了学生应用技能的锻炼,对融合专业信息的数据的分析处理实践较少[2]。因此,传统授课模式容易将统计知识与专业需求割裂开来,也不符合大数据时代经济发展的统计能力需要。为适应新形势需求,需要重塑商务统计教学目标,要重视财会转型发展对学生统计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提升学生数据分析挖掘能力。
互联网+与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传统行业不仅普遍加快了与此新技术形态的融合,也使各界愈发关注其广泛而深刻的基本内涵。跨界与创新、重塑与开放、人本和连接不仅在生产制造领域创造出全新业态,也为中职教育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而中职财会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显著。诸如定位失当、主体偏差、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等缺陷正在成为制约职业教育的负面因素之一。因此,基于“互联网+”创新中职财会专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线下结合线上立体教学模式,也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实践能力,还需要强化数据分析教育,提升战略决策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中职;财会;专业教学
“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不过“+”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联网技术与各传统行业实现前所未有的融合,也就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促进传统行业开创越来越多全新业态。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出现“互联网+”并形成国家战略计划,“互联网+”就成为促使社会各产业加速提质增效的推进器,同时将网络与信息技术由消费向制造、生产、管理等更大空间、更广范围延伸。职业教育领域中,“互联网+”不仅持续增强着各专业学科教学的创新优化能力,也正在成为众多传统学科激发新动能、挖掘新优势的先导力量。
一、“互联网+”的主要内涵
(一)跨界与创新
“互联网+”自出现起就被业界内外定义为升级版的两化融合,而其之所以能够在创新2.0背景下实现越来越多行业创新与业态创新,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跨界。在与各种传统行业彼此交织、穿插、集合后,互联网+具备了较任何一个或一类传统行业都更加扎实的创新基础。同时,基于跨界融合的协同发展形式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现了群体智慧的集中化、集合化,于是产生了从研究开发至商业量产的直线路径。不仅如此,跨界融合也代表着身份定位的交叉与融合,比如传统模式下的消费者成为投资者,终端客户转变身份成为创新合作对象等。显然,就在上面一系列跨界融合式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出乎意料、无与伦比的创新和创造也应运而生,成就了“互联网+”模式下独树一帜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财会专业服务宿迁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宿迁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与本地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也必然要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生源过剩“吃不了”,一些学校生源不足“不够吃”,造成各职业学校一些专业教学设备与师资相对不足与富余,教育资源分散与浪费,职业教育质量与实效性差。职业学校数量与规模扩张,造成各职业学校一些专业教学设备与师资相对不足与富余、教育资源分散与浪费、职业教育质量与实效性差。本文通过对宿迁市中等职业教育财会业培养的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宿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原因及相关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会专业;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宿迁地区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随着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环境与状况的改变,区域职业教育服务方向、目标也应随之而变,探索围绕“职教布局合理、招生规模适度、专业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原则,构建资源整合、分工协作下大职教系统,匹配区域经济发展。
一、宿迁中等教育财会类专业现状
从统计调查中了解到,2021年,全市中职全日制21354人,其中中职招生19764人,五年制高职招生1590人,全市职业教育以中职为主,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宿迁市三县两区职业院校均开设招收财会专业,2021年,调查数据我市4675名中职财会毕业生中,升学340人,就业3867人,其他自主创业等260人,本地就业3798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本地就业。目前由于宿迁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正迎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更迫切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本地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技术人才,但在当前宿迁市中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专业集聚资源办学的能力,无集中优势办学,学生无法掌握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践技能。
(一)培养模式单一,岗位群适应性不强
高校财会专业投资与理财教材思考
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力求使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及与其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论文据此提出在高职财会专业开设《投资与理财》课程,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财会专业开设《投资与理财》课程的意义
1.就业导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我们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7%的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司财务工作,11%的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个人理财工作,1%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投资与理财》课程正是为了使高职财会专业能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在投资与理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设立有益于扩大学生就业面,学生毕业后既能到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工作,也可到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的理财部门等金融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工作。
2.完善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
财会学的本质是一门研究财富变化的实用性科学。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的不断增长,股票、债券、基金、外汇、黄金等理财产品和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工具等也是层出不穷,人们必须选择适合的投资理财工具,合理配置自己的财富,保证克服通胀影响,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问题都是财会专业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成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就必须接受投资理财教育,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能力。
财会专业师范生教学模式分析
一、研究背景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我国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现存的8所独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着我国职教师资的重要责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这不仅指出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明确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短缺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等多部门已经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生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育人培养培训格局,进一步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联合政、企、校多元参与,共同培育“双师型”职教师资。对财会专业师范生培养,要注重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所,即学场,培养理论知识能力;也要重视创设适合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即职场,培养学生教学技能、财会专业技能。构建“学场”和“职场”双场合一的教学模式,对于财会专业师范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场合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双场”即“学场”和“职场”。“学场”指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实训场地等。“职场”指的是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场所。财会专业师范生将来既可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又可从事企业相关财会专业工作,其工作场所是职业学校或者企业,所以财会专业师范生有两种“职场”环境。在“学场”中学生通过财会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专业技能的运用操作;在“职场”中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际,不仅教师要做到“双场合一”教学,学生也在“双场合一”教学环境中学习,使“学场”和“职场”有机衔接。
三、财会专业师范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