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通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23:5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会通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ERM框架与风险导向审计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扩大。企业在利用经营杠杆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呈几何级数放大的风险。企业的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像是一朵两生花,企业的经营必将伴随着风险的产生。2004年10月,COSO组织出台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防范与规避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审计概念
风险管理(ERM)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与完善。在发展中丰富内涵,使之具有时代性。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将ERM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而在2017年COSO组织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ERM定义为:“组织在创造、保存、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赖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与战略制定和实施相结合的文化,能力和实践。而风险导向审计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通过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审计模式。其主导思想是在降低审计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ERM框架的构成思路
ERM框架是审计界为了更准确的显示风险管理的流程而构造的三维立体框架。它的核心包括“448”结构(四个目标、八个要素、四个层面)。ERM框架是审计行业发展创新的杰出成果。它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象征着内部控制面向的领域从实际经营过程转向风险,内部控制提供了更科学的思路。ERM框架各个部分的构成简单明了,目标维度由战略、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组成;层面维度包括公司层面、分支机构、业务单位和子公司;要素维度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八个方面。三个维度逐一展开进行组合可以得到128个风险管理事件(4﹡4﹡8=128),每一个事件都可以看作被风险导向审计的对象。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各个事件的分析,有利于规避运营风险,体现了内部控制的目标。
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系统构建
摘要: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能够实现企业的管理,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需要建构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模式。着重对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硬件设施进行改进,通过实验分析,新型的设计模式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为有效,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我国网络信息体系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国家的成长下,企业管理模式也逐渐在发生变化;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系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比较刻板[1]。为了能够使我国的企业管理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系统,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目前,电子信息服务已经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互联网对管理体系既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保证,又可以满足各企业部门现实的管理需求。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就具有了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2]。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我国企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可以很好地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我国各企业的管理系统在软件配置上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对于信息数据的采纳方式不够健全等。为了使得企业信息管理在网络技术中得以优化发展,就必须对管理系统的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1.1总体思路。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管理数据体系,需要我们将不同软件设施、操作模式和信息数据管理库结合在一起。然而,目前由于管理系统的设施、操作技术、数据库和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不便,对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和电子技术平台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产生了差异。如何解释、处理和管理这些信息化数据,是一项技术性问题。从技术操作的角度来看,XML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根据这个管理模式的特点,数据库就会保留有用的数据,然后转化成XML数据库下的数据,经过不断地查询、翻译、提取、验证,从而形成新的信息数据。利用这个数据库的不断转换,为信息化数据的合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使得信息化数据管理从软件设计上得以实施和完成。通过不断的分析表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技术之间是互利互补的。在网络技术发展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思想是,在网络环境下,依托XML数据库的基础模式,通过智能工作流程,将网络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从而建立一个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和数据化管理体系的综合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库,建构一整套的体系框架,以便能够准确系统的展现企业管理程度和服务评估的信息化载体,实现网络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相互连接。1.2软件系统的优化框架。我们可以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使用XML数据库的相关技术,从而可以跨区域收集信息和管理企业。网络技术下的新型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新型的信息软件管理体系的设计需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数据采集、信息数据库的配置和分析、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的应用。首先,对于数据的搜集,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信息采集不同的数据,做到不混淆各个系统的数据信息;其次,数据库的配置应该统一处理,并且将数据传到互联网云盘上备份;再次,要根据不同的部门建立不同的体系,在管理体系上要有等级评估、查询管理的设施;最后,各个数据信息库的数据应该采取实时共享技术,做到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2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分析
价值导向下企业财务队伍研究
一、价值导向的定义
社会团体、企业或者个人都具有多种形式的价值取向,主导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团体、企业或者个人的追求目标,这便是价值导向。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确定了价值导向,可以为企业制定激励机制提供指导方向,通过激励机制向员工传递企业的价值导向。
二、财务职能与财务队伍能力的关系
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业务类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储备人才来提升管理水平。财务工作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工作,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队伍。(一)财务职能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早期的企业财务工作主要进行会计核算和生成财务报告,属于一种事后反映的工作内容,只要及时完成财务核算、做出报表就可以满足要求。现阶段财务职能上升到了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高度,财务部门需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要准确制定财务计划,进行内部控制,并通过分析核算结果来进行事后反映,演变为一种前瞻性的工作性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会核算,而且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工作难度比以前更大。(二)财务人员的胜任能力。做为企业的一名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财务管理要求的胜任能力,才能有担任财务岗位的资格。胜任能力包括素质和技能两个方面,其中素质侧重于个人价值观的取向问题,技能则侧重于财务专业技能。企业必须要制定详尽的财务人员胜任能力模型,该模型为企业进行财务人员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导向。
三、加强财务队伍各种人才的培养
(一)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财务岗位中,领导一般会计核算人员的为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战略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事业心和责任心要高于一般财务人员,起到统筹和协调的作用。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管理人员要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财务风险防范、资源整合和为领导决策献计献策的能力。(二)加强财务技能人员队伍的建设。财务人员要胜任财务岗位,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过硬,企业才会有实践型的财务队伍。要培养财务技师和高级技师,财务技能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取得会计职称和注册资格,企业也要制定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规范,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财务人员,技能人员要注重技能和核算效率的提高,同时要有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对工作实践进行指导。
审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云计算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模式,也因此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审计模式。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审计正在成为审计业务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变化使得学校的审计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来适应新的审计形势,建立与云审计相适应的审计教学体系。在介绍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及云计算背景下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云计算背景下传统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审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云审计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云计算;云审计;审计教学;创新
当今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的兴起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逐渐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工作模式,使得云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新趋势。云审计的内涵,即运用大数据突破传统审计的技术限制,使得审计人员能够轻松获取审计数据,节省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数据背后的真实信息。目前研究云计算技术对于审计领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审计部门如何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审计工作,关于云计算技术对于审计教学领域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较少。如何改革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审计教学课程,培养出符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时代潮流的审计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一、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1.云计算技术+审计=云审计。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方式,其计算手段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中的计算与数据储存并非是发生在本地服务器中,而是将数据存储与计算程序散落在接通互联网的各个电脑之中。云计算技术可以使得互联网用户在短短几秒之内非常精准高效率地处理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信息。云计算技术在互联网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搜索软件、电子邮箱等。用户只需要轻轻敲打几下键盘,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云计算的出现颠覆了企业在传统经济下的经营方式,也逐渐改变了审计工作的运行方法,传统审计模式开始慢慢被打破,使得审计工作产生了新的局面,即形成了“云计算技术+审计=云审计”这一新的审计模式。2.云计算技术推动了整体数据审计的发展。在目前的审计模式中,面对信息量比较少的小样本数据,审计人员能够使用传统审计技术来进行审计;但面对信息量较大的数据时,传统审计技术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在审计技术不断改进的情况下,云计算审计正在逐渐与审计工作密切融合,审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相对分散的小样本数据,而是更多地把被审计单位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审计。这种完整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审计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数字背后的真实信息。云计算技术诞生之后,审计人员必须寻找并革新数据的处理加工模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云审计技术更加注重数据的整体性,这一点也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精确性。3.云计算技术推动了总体审计模式的应用。云审计模式使得审计工作由原来的抽样审计模式逐渐转变为总体审计模式。总体审计模式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避免了因为地域问题造成的信息限制障碍,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在传统审计模式下,想要获得被审计单位完整的经营数据来进行审计分析比较困难,所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执行抽样审计,是现阶段审计人员较常使用的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会因是抽样审计而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无法完全查清被审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可能性,也因此有着较大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运用云计算技术后,搜寻并收集被审计单位所有的经营活动数据然后分析,这就是总体审计模式。在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总体多视角的分析之后,审计人员查清隐藏在数据信息背后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审计风险也随之降低。4.云计算技术推动了持续审计方式的发展。传统审计由于技术限制,往往需要等到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展工作。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审计工作与被审计单位业务发生的时间差问题,保证了审计工作的持续顺利进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方面的应用,相当程度上发展了审计领域的持续审计方式,让审计工作中的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时间差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得审计工作得以快速有效地开展。同时,也更好地将传统审计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促成了被。审计单位经营数据的完整数字化,让云计算技术与传统审计技术融合得更为紧密,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5.云计算技术要求审计人员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为了应对审计模式的变革,审计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传统审计模式的重点在于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去找到问题所在,而当下审计模式的变化使得审计重点由从审计证据发现问题逐渐转变为强调审计的相关联性,并把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数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思路的转变提升了发现隐藏问题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审计结论的价值。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转变工作思路,才能胜任新模式下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云计算背景下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摘要:管理会计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信息化建设。文章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对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从不同方面论述现阶段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期望值与当前值。立足财务共享服务背景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云计算、信息质量、组织机构与人员素质、财务共享服务宽度等方面,最后提出财务共享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路径与策略,希望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提供借鉴。财务共享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世界《财富》500强中的86%和欧洲的一半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中国不少集团企业也逐步建立。在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了时代潮流,为管理会计发展提供动力,是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导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双赢。
1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1简化处理流程,节约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大多正在构建完善、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简化流程,降低人工、监督与管理成本。
1.2加速企业标准化进程
大数据时代会计学课程改革思路
摘要: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核算方法轻思维模式;没有抓住会计工作的本质要求;没有紧贴大数据时代背景。基于大数据时代对会计的影响,提出了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建议措施:①把《会计学》设置为通识课;②围绕会计思维模式这一核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③按照业务财务一体化设计授课内容与练习题;④体现大数据时代对会计的影响与要求。
关键词:会计学;大数据;业务财务一体化
数据是对事物的描述,数据可以记录、存储、分析和组合。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运用新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处理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用数字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监督,这与大数据的主要功能是一致的。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孤立工作理念,更多地进行跨部门合作,同时将财务工作前置延伸,与销售、研发、采购、制造、仓储、人力资源等部门协同作战,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零散的数据整合为一个体系,各部门能共享数据分析的结果。财务人员仅仅通过看财务报表来判断某个客户或供应商经营状况是非常不全面的,还需要多渠道采集信息,综合反馈。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初次接触会计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细,加之学生普遍缺乏商务常识,理解基本会计术语比较困难,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呢?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会计教育
杨政等(2012)指出,长久以来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忽视了对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响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义过程中缺乏与产业界和会计职业界的交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视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向学生传授的是脱离商业实践的、情境化的会计规则。张新民、祝继高(2015)发现,会计学本科生培养(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知识技能需求存在明显脱节。李百兴等(2018)认为,目前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践脱节,或者过于关注方法与数字,或者迎合会计的固化常识与僵化习惯,而忽视了“会计服务经营”的本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要按照会计发展的原理逻辑,探索并遵循真正的会计之道。
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摘要:杨时展教授和郭道扬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杨教授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和研究中逐渐提出和发展了会计控制系统论,郭道扬教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会计控制理论,从而使会计控制系统论更加完善。该理论对于丰富我国会计理论、活跃会计学术气氛以及指导会计实践颇具意义。
关键词:杨时展;郭道扬;会计控制系统论;形成;发展
杨时展教授(1913-1997),191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组,获商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同年参加高等文官会计审计人员考试,名列第二名,当即被分配到国民政府主计处会计局工作,并开始兼任大学讲师。1945年开始先后任国立英士大学、国立广西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时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中国审计学会等学会常务理事,兼任湖北省会计学会、湖北省审计学会等学会副会长等职,还是美国会计学会(AA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会计研究生教育协会(IAARE)等组织的成员。杨时展教授致力于受托责任和会计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会计控制系统论思想。
郭道扬教授(1940-),196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道扬教授在为中国会计史学科创立和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对会计控制理论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杨时展教授和郭道扬教授共同促进了会计控制系统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杨时展教授关于会计控制系统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
[提要]以我国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2018年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构建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样本公司财务风险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针对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财务风险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以及建设数字中国方针的提出,互联网行业和数据产业日益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的财务风险更加复杂,这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在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采用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且具有盈利能力不稳定和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特点。因此,运用有效的方法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可以识别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进行运营策略的调整,逐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我国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财务状况异常以及被ST、*ST和SST的公司,最终选取55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本文的样本公司的数据均来自样本公司年报、Wind数据库和新浪财经网,并且以证监会的分类为标准对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进行划分。(二)评价指标选取。本文选取13个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分别从五个方面构成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分析我国互联网与相关服务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
摘要:文章选取了2016~2019年在沪深上市的农业企业为样本,对Altman的Z值模型在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Z值模型对ST企业受到ST处理前一年预测的准确率为100%,前二年预测的准确率为75%;把非ST企业正确判断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的比例为78.73%。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失败;Z值模型;财务预警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拉动其他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成为做大做强农业的关键。然而,农业企业因为天气状况、疫情、病虫害等原因经营、财务状况不稳定。另外,和一般的工业制造企业相比,农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如养殖、林木培育、良种开发等普遍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资金回收速度慢等特点,这些在给企业带来财务安全隐患的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和农业企业的特殊性,检验Z值模型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借以建立一套财务预警体系以帮助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改善决策就显得至关重要,检验方法也可以用于检验Z值模型在其他行业的适用性。
二、文献回顾
财务预警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被西方理论界提出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先后出现了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线性概率分析、逻辑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Fitzpatrick(1932)是较早研究财务预警的学者,他通过对比19对失败和非失败企业的13个财务比率发现两类企业的财务比率差异很大。Beaver(1966)挑选了158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单变量模型分析了30个财务指标的失败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预测准确率最高,其次是资产收益率。Altman(1968)首次利用多变量模型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命名为Z模型,该模型比以前的单变量模型对于财务失败的预测能力更好,国内的周守华等(1996)在阿尔曼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F分数模型。Ohison(1980)首次提出条件概率模型。Salchenberger(1992)在金融企业财务预警中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国内的杨保安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韩国的B.S.Ahn和英国的FengYuLin等通过把两种以上的模型结合起来以建立综合的财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比单一的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对于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国内外学者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借鉴了吴世农、卢贤义(2001)的做法,将企业因连续两年亏损等原因而被ST作为其财务危机的标志。文章通过把Z值模型引入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践中,分别检验了Z值模型把ST企业正确预测为财务失败企业以及把非ST企业预测为财务正常企业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分析影响Z值大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资产流动性、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等建议。
Z值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应用
摘要:文章选取了2016~2019年在沪深上市的农业企业为样本,对Altman的Z值模型在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Z值模型对ST企业受到ST处理前一年预测的准确率为100%,前二年预测的准确率为75%;把非ST企业正确判断为财务状况正常企业的比例为78.73%。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失败;Z值模型;财务预警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农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拉动其他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成为做大做强农业的关键。然而,农业企业因为天气状况、疫情、病虫害等原因经营、财务状况不稳定。另外,和一般的工业制造企业相比,农业企业的主营业务如养殖、林木培育、良种开发等普遍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资金回收速度慢等特点,这些在给企业带来财务安全隐患的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和农业企业的特殊性,检验Z值模型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借以建立一套财务预警体系以帮助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改善决策就显得至关重要,检验方法也可以用于检验Z值模型在其他行业的适用性。
二、文献回顾
财务预警模型自20世纪30年代被西方理论界提出以来,不断发展完善,先后出现了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线性概率分析、逻辑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Fitzpatrick(1932)是较早研究财务预警的学者,他通过对比19对失败和非失败企业的13个财务比率发现两类企业的财务比率差异很大。Beaver(1966)挑选了158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单变量模型分析了30个财务指标的失败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预测准确率最高,其次是资产收益率。Altman(1968)首次利用多变量模型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命名为Z模型,该模型比以前的单变量模型对于财务失败的预测能力更好,国内的周守华等(1996)在阿尔曼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F分数模型。Ohison(1980)首次提出条件概率模型。Salchenberger(1992)在金融企业财务预警中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国内的杨保安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的实验结果。韩国的B.S.Ahn和英国的FengYuLin等通过把两种以上的模型结合起来以建立综合的财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比单一的模型预测效果更好。对于财务危机的界定标准国内外学者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借鉴了吴世农、卢贤义(2001)的做法,将企业因连续两年亏损等原因而被ST作为其财务危机的标志。文章通过把Z值模型引入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践中,分别检验了Z值模型把ST企业正确预测为财务失败企业以及把非ST企业预测为财务正常企业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分析影响Z值大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资产流动性、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