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23:54: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会人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以来,曾多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呈现出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而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不仅要适应新常态下国家教育发展方针,还要适应各区域发展战略,适应新常态。陕西省在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中指出要优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抓好教育新常态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育财会人员能整合应用相关知识对于加快陕西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改善教育财会人员继续教育方式是适应教育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一、教育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一)教育财会人员对于目前的继续教育认可度不高且对继续
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教育财会人员普遍希望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从事工作关系密切相关,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财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是会计从业年检需要,部分原因可能为目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从事工作联系不大,未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二)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过于单一、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
调查显示教育财会人员普遍认为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一、内容不合实际,甚至会因为参加继续教育占用较长时间影响工作。因此,改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对调动教育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至关重要。
企业财会人员绩效考核论文
一、企业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一)基本原则。企业在对内部财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公平性原则,企业在对财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以事实说话,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对任何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产生不公正的结果,要坚持以客观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进行企业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其次,规范性原则,企业在对财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监督活动中来,保证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序进行,同时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都要以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为准,要按照严格的秩序进行,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的规范性。
(二)设计评判指标体系。开展相应工作,对企业财会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的点评要以建立财会人员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为中心,我们要加强对业绩评价体系加强重视,企业在进行财会人员业绩考核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要重视其是否具有代表性,或者积极考虑财会人员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保证评价的结果是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而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1、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是指评价的结果需要评价人能够运用客观的语言和方法将财会人员的真实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在这里,评价的结果是无法通过数字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表达的。在现代企业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性指标的评价过程中,最常见的内容包括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完成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效控制内部会计和科研的能力等。
2、定量指标。定量指标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包含了两种类型,即基本指标和岗位指标。岗位指标是指针对财会人员是否有效遵守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和企业内部实际而具体的工作内容的评判,在进行对财会人员业绩的评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公司内部财会人员的个人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稽查岗位指标、出纳岗位指标和核算岗位指标等。
二、企业对财会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
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探讨
近年来,各地纷纷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有由原行政管理部门改制而成的松散型企业集团,也有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体系,还有以业务为纽带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的关联企业联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企业集团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将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业务范围的变化,面对崭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了的经营规模、陌生的产品和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也必须相应改变。采用什么组织形式、如何实现有效控制、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往往是集团管理层首先要解决的。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企业财会人员管理论文
近年来,各地纷纷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有由原行政管理部门改制而成的松散型企业集团,也有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体系,还有以业务为纽带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的关联企业联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企业集团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将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业务范围的变化,面对崭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了的经营规模、陌生的产品和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也必须相应改变。采用什么组织形式、如何实现有效控制、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往往是集团管理层首先要解决的。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医院财会人员参与问题探讨
医院管理实践中财务问题现状
医疗卫生机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改革比较滞后,由于体制陈旧,观念落后,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改革相对滞后,传统管理体制影响比较大,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阶段的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现象比较严重。在财务管理上表现为:忽视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不能提供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缺失对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程序的监督等。2.财会风险意识淡薄。尽管《医院财会制度》规定:医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同时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也存在着财会风险,市场经济要求医院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但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医院管理人员的财会风险意识仍然不强。3.重大决策缺乏财会专业建议。医院的传统体制导致了很少参与市场竞争,导致各类决策没有引进财会人员的专业建议,不管是医院层面上的基础建设,还是科室层面的设备购置,都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研究和财会分析,最后导致决策盲目,造成大量的资金积压和浪费,致使医院陷入财会困境。4.财务管理理念不足。长期以来,医院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模糊,一方面把财会与会计等同,认为财会就是会计核算,认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就是抓好医疗质量工作,财会工作不过是为医院经营服务的附加部门。而这一理念也同样存在于医务工作人员中,导致财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得到其他相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
财会人员应如何参与医院管理
1.更新观念,确立财务管理新思路。财会人员要参与医院的管理必须破旧立新,树立新的理财观念,因为更新理财观念是当前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财会人员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将专业财会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要利用不同场合向全院职工做好财务管理观念的宣传工作,使全体职工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中来。财会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走出“账”管“财”的狭小天地,自觉从记帐、算帐、报帐转变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2]。2.担任财务联络员,提高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水平。财会人员参与医院管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担任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财务联络员。所谓财务联络员就是由财务科指定的长期为某临床、医技科室提供财会信息(包括收入、成本绩效、物价等信息)的医院财会人员。财务联络员负责解答财务问题,同时了解各临床医技科室的运行情况,以及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运用科学的财会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其财务状况并指导其挖掘潜力、增收节支。通过开展财务联络员工作,不仅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将财务管理真正的融入到医院经营管理中,而且还培养锻炼了财会人员的能力。医院还可以从联络员队伍中发掘出能力强、干劲足的财会人员,并将他们培养成为一些临床、医技大科的“财务经理人”,为科主任在经营管理上出谋划策,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把握ERP系统给医院财会人员带来的机遇。ERP是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被理解为“信息化推动企业合理化”。虽然ERP是针对企业的管理软件,但对于医院的财会、人力资源、物流、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仍然有适用的价值。ERP系统给医院财会工作引入了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相比较,ERP管理系统的实施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对医院的营运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创新。医院实施ERP后,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将发生很大变化,由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财会信息所具有的综合性,财会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会状况,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分析与利用财会信息的能力,对于提升财会信息的决策支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财会人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医院财会状况的评价、经营成果的预测、现金流量的分析等,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以运用各种财会分析与控制的方法对医院的财会风险进行预警性监测,揭示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潜在的风险[3]。4.积极探索,在医院内部塑造一种理财文化。由于医院的财会活动涉及到各个方面和每一位职工,因此,仅仅依靠财会部门的理财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理想的理财效果,应该在医院内部塑造一种理财文化,树立全员理财、全过程理财的观念。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财务管理,所有医院员工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概念,以指导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财会人员在塑造医院理财文化的过程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他们应成为医院理财文化的倡导者。通过医院内部网络、院报等宣传媒介大力提倡一种优秀、成熟的医院理财文化,即可以对医院各部门及全体职工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和形成良好的群众理财基础的理财文化。其次,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座谈会等形式,让全院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失灵对医院的危害性,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把内部控制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岗位,让效益意识、管理意识、风险意识等深入人心。总之,医院理财文化建设必须与每位财会人员、每笔经济业务、每条财会信息与岗位作风相结合,培养自信、快乐、认真的财会人员。严谨的财务管理需要高尚的理财文化支持,良好的理财文化会令财务管理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财会人员参与医院管理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以上方式参加医院管理,对财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财会人员只有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参与医院的管理。
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探讨论文
近年来,各地纷纷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有由原行政管理部门改制而成的松散型企业集团,也有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体系,还有以业务为纽带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的关联企业联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企业集团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将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业务范围的变化,面对崭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了的经营规模、陌生的产品和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也必须相应改变。采用什么组织形式、如何实现有效控制、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往往是集团管理层首先要解决的。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小议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监管形式
近年来,各地纷纷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有由原行政管理部门改制而成的松散型企业集团,也有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体系,还有以业务为纽带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的关联企业联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企业集团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也将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业务范围的变化,面对崭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了的经营规模、陌生的产品和市场,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也必须相应改变。采用什么组织形式、如何实现有效控制、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等问题往往是集团管理层首先要解决的。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信息管理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农村大部分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而农村财务状况混乱,制约着新农村的发展。针对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正规的、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
1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政部干教中心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要求。按照财政部干教中心的部署,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财会人员的信息管理是个大问题———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涉及到部、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主要是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培训,采取集中面授,每个村除了村会计,还有村干部、机构的会计或其他人员参加培训(全国有60余万人),所以人数多而且比较分散,不便于管理。如果仍延用过去的纸介质报名方式,各县在培训结束后再进行统计和汇总,这样,给省、市上报时速度慢、困难大,而上级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报名数据以及培训的进展情况。那么,这些信息如何来管理呢?我们通过反复的调研和讨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专门用于管理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信息的软件,即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在线报名,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培训的进展情况及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信息化平台。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加强了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全面掌控,使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信息达到了网络管理、资源共享、方便实用的效果。
2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流程
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系统的流程图,见图1。无论是管理员还是操作员,首次进入管理系统时,要进行注册。注册时,要真实地填写自己的一些信息(用户名、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是要设置密码,有了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登录管理系统。所有的管理员和操作员都要注册,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和上级管理员,经授权后才可登录。登录后,就可以进行其他的操作和查询数据等。根据管理的需要,系统有超级管理员、省级管理员、市级管理员和县级操作员。超级管理员的权限是根据有关省级管理员的请求,审核省级管理员,根据需要进行授权、管理、查询、修改有关信息;省级管理员的权限是根据部级授权,可以进行本省范围内有关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删除,对本省各市级管理员进行审核并授权。他们的权限各不相同,是分级进行管理的。由于权限的不同,所操作的范围也不相同,例如:市级管理员只能查询到本市范围内的学员名单,只能对本市的学员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和管理,不能越级。学员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的录入,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一步,录入的信息对以后系统生成的各种数据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培训单位在进行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时,应一次性录入参加培训学员的个人信息及相关信息,即学员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籍贯、文化程度、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E-mail、职务、职称、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从业资格证书及号码)、培训信息(包括培训机构、培训次数等)、培训内容和培训的起止时间等。录入后,管理系统要进行报名信息的验证,验证通过就可以上传照片。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再次培训时,不必再次录入信息。学员照片的采集,可以利用摄像头实时采集到报名人员的照片。另外,本系统有身份证读卡器的接口,可以进入“身份证阅读器设置”的网页对话框,来设置端口和照片的保存路径,从而利用身份证扫描技术把报名人员身份证上的照片等相关信息直接录入系统。这样,既节省了操作人员录入的时间,又提高了学员信息的录入效率。还可以选择“本地相片”,将预先存在电脑里的电子相片上传到管理系统。到此为止,学员的信息录入结束并存入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对大量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系统使用了功能强大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地检索和处理数据。
3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财会人员结构状况以及困境
一、新疆财会人员结构现状
为了全面地掌握全新疆会计人员的结构状况,2008年初新疆财政厅会计处对全疆(不包括兵团和部队)会计从业持证人员结构状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是以全疆各地、州、市、县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通过金财内网进行的。
(一)全疆总体状况
截至2008年2月底,全新疆会计从业持证人数为166733人。其中男性为32983人,约占19.78%,女性为133.750人,占比80.22%。2007年全疆新增会计从业持证人数14185人,增长率为8.54%。从所属民族来看,全疆汉族财会人员平均约占85.2%,其他少数民族财会人员约占14.8%;从学历结构来看,大专学历的人员最多,占比5654%,中专学历的人员约占20.5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2.7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10.18%,学历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态;从会计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0.39%,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7.08%。具有初级职称的人员占比19.73%,其他为无职称资格的人员,占比较大,为72.79%,职称结构呈现金字塔形。
(二)地区间比较分析
1从会计从业人员的民族构成来看,乌鲁木齐地区的汉族会计从业人员比例最高,占到91.3%,其他民族仅占8.7%;北疆地区的民汉比例与全疆的平均比例基本相同,汉族占到85.24%,其他民族的会计从业人员占到14.76%;南疆地区的民族从业人员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63%。比全疆平均水平高出11.5%。
市区农村培训财会人员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了确保我市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以下简称培训工作)做出成效,使其全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现参照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分校《全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分校依据本办法考核评价各县区函授站或负责培训工作的部门所组织实施的培训工作。
第三条考核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计划实施”、“培训经费”、“培训管理”、“质量控制”、“后勤保障”等6项。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包括:
(一)组织领导
1、建立了培训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对培训工作有统一部署,组织有力。
2、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培训工作相关事宜(有专题会议纪录或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