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23:3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财区管乡用改革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街、乡、局财政管理,促进职能转变,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湖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经区人民政府决定,从年月1日起,在全区街、乡、局全面实施“乡(街、局)财区管乡(街、局)用”(以下简称“乡财区管乡用”)财政管理模式。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通过改革街、乡、局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区管乡用”改革,进一步规范街、乡、局财政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原则。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区对街、乡、局财政实行“划分收入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入全额上解,统筹考虑支出,分类引导发展”的街、乡、局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街、乡、局在区财政局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查看全文

乡财市管改革分析报告

乡财市管改革是财政部为了深化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减轻和消解乡镇及村级债务,控制乡镇债务膨胀,保证乡镇工作的正常运转,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2008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了乡财市管改革,并全面实现了市乡财政信息网络化管理。

一、乡财市管改革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状况

我市在未实施乡财市管改革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和业务上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细化。在对乡镇的财务检查中发现,多数乡镇编制的预算不细化,表现在公务费只反映在政府办,其他部门只有工资等人员性开支,没有编制公务费,而实际上有些经费应反映在具体的部门中,比如计划生育经费。

2、收入管理不规范。一些乡镇收入不及时入账,收入反映不真实、不准确的现象比较严重,少数乡镇甚至有坐收坐支行为,“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未全面落到实处。

3、支出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不按预算执行,使得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流于形式;对超预算的开支没有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由主要领导说了算。支出的重点放在保证领导的接待费、小车费和“政绩工程”等,而在机关正常运转经费、干部公务报销等支出方面却无资金保障。部分乡镇由于支出上没有对照预算项目严格执行,导致了隐性超支情况的存在。

查看全文

乡财县管的调研报告

乡财县管,就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在乡镇既得利益、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债权债务关系等不变的原则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从而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确保乡镇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县乡经济发展。以下是我对乡财县管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必要性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大县,拥有70余万人口,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基础较差,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比较困难,乡镇财政更是举步维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乡镇财源匮乏,收入缺乏后劲。另一方面,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超编;赤字负债重,运转困难。同时,乡镇财政预算机制弱化,财务管理欠规范,支出随意性现象时有存在。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监控,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刻不容缓。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需要。财政分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最主要的出发点,是对收入进行规范。农村税费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规范收入征管、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支出管理方面的问题却日显突出,如果乡镇支出需求不加以控制,势必导致以支促收,重新回到乱收费的老路。实行乡财县管,坚持量财办事,按必保、必要、一般的支出顺序,确保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乱支、滥支和无度举债现象。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需要。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财政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支出方面已承担了乡镇财政的部分职能,乡镇财政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完整的一级财政,乡镇政府职能弱化。只有强化财政公共管理职能,规范乡镇收支行为,进而规范乡镇行政行为,才能与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职能相适应。而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愈来愈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需要。财政供养、半供养人员太多,负债太重是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沉重的负债,不仅使乡镇可用财力捉襟见肘,更使乡镇财政如落雨背稻草,陷入越背越重的恶性循环,严重危及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可以有效控制人员编制和人头经费增长,促进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通过实施严格的乡镇财政举债县级审批制度,可以从源头上防止乡镇过度举债。掐住“人”和“债”两大口子,县乡财政才有望走出困境。

查看全文

村财何须乡管(我说农村)

近几年,村财乡管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有的地方不仅由少数乡镇向整个县域推进,而且将村财乡管作为新生事物大加宣传,在全地区乃至全省普遍推广。

所谓村财乡管,是一些乡镇为了对村级财务实行监管而找到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村里的财务交给乡镇管理,村里花钱要经过乡镇签字画押才行。本来,对村级财务实行监管是一件好事,但当这种监管变成了将村里的财务拿过来直接由乡镇管理,这种监管就变了味,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政策法律上都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别的不说,仅看村财乡管的财务成本就会吓你一跳。以湖北、江苏这样的省为例,一个省有七八百甚至上千个乡镇,每个乡镇仅仅拿出四五人管理村级财务,全省就是四五千人,一年的工资开销少说也得五千万元以上。如果各省都搞这一套,花销得多少?而且这笔开销由谁来出,摆明了,乡镇自己是不愿出也不能出的,因为它是在替村里管理财务呀,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各村共同来“抬石头”才理所当然。这样一来,村财乡管不仅要多养活一批管理人员,而且还额外增加了各村的负担。

更为厉害的是,村财乡管实际上隔离了村民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权,是对村民自治原则的严重歪曲。对村级财务实行村民自我管理,乃村民自治的题中应有之意,但现在乡镇拿走了村里的财务管理权,把村民及其代表对村级财产的所有权和处分权分割开来,村级财务离村民的视线越来越远,村民及其代表实际上失去了对村级财务进行实时监控的权力和能力,因为村民可以直接监督村委会,对乡镇管理机构,够不着啊。

此外,村财乡管还人为地增加了村民集体财产的风险。村财乡管之前,村里动用开支由村委会或者村民代表会同意就行,现在乡镇成了村级财务的掌管人,村里为了某项开支得到批准,或者为了这项开支得到迅速批准,就会按照审批者的眼色来采取“通关”行为,使村民集体财产增加了被乡镇一级权力侵犯的可能。同时,村财乡管之后,虽然我们相信乡镇机构不会见钱眼开,但只要村里的钱在乡镇的“口袋”里呆着,乡镇一旦急需,人之常情,就免不了挪用、借用,甚至发生不该出现的事情———贪污腐败。

这样说,并不是低估了一些人的觉悟,实在是村财乡管的弊端不少。不信可以查一下,村级财务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哪个乡镇愿意把它的财务管起来?

查看全文

乡财县管改革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促进县乡财政协调健康发展,现就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改革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在全市各县(市)、区推行“乡财县管”,调整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防范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二)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市)、区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不得挪用乡镇财政资金;乡镇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乡镇利益不受侵害。

查看全文

投资策略财管论文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所造成的投资失误和市场异像。在分析了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策略投资心理

1行为金融学概述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理论(OPT)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也构成了现代证券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证券市场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并不总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和不完全理性的现象,证券投资行为中会表现出各种偏激和情绪化特征;在证券市场上则表现出股票价格的各种“异象”,如:一月效应、周末(周一)效应等,用传统金融理论很难对这些“异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行为金融学受到了重视,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金融学的一些弊端。

2行为金融投资决策的心理、行为特征2.1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DeBondet和Thaler(1995)认为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他们列举了大量证据显示人们在做决策时,对可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资金管理人、投资顾问和投资者都对可能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过度交易(overtrad?鄄ed)的产生。

2.2反应过度(Over-reaction)

查看全文

林业财管不足及强化之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林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林业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挑战与威胁。九龙县的林业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与不足,由于林业资源的日趋减少,加强林业企业的管理,深化林业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对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目前九龙县林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影响企业效益

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是应该改进的。林业企业由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财务管理的理念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才能更好的为林业企业服务。在当前,九龙县的林业企业财务管理重视资金的筹集,而忽视了资金的科学利用与结构安排,使资金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重物质管理,轻精神价值的管理是很多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缺陷。这也导致了企业管理的失衡,不能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1.2林业资金来源单一,限制企业发展

1998年9月,国家在四川省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九龙县林业企业成为工程实施单位。林业企业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由生产经营型森工小采企业转变为从事森林管护和公益林项目建设的企业。林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很少,随着林业资金的日益减少,这种单一渠道的资金来源对于林业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于资金的匮乏,加剧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由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的单一性,企业的发展靠的只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资金,这就大大减少了林业企业的发展途径,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落伍。由于资金来源狭窄,就更大大限制了林业企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乡财县管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全省“乡财县管”改革工作整体推进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了以“乡财县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乡财县管”改革,在我省已经形成全面推开的良好势头。

各地“乡财县管”共同的作法是: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延伸改革,坚持法律赋予乡镇的相关权益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实行“五个统一”,即“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加大县级对乡镇财政的直接管理和监督。

1.坚持乡镇财政权益不变。依据《预算法》,“乡财县管”改革,坚持乡镇四权不变,即坚持预算管理权限不变、坚持资金所有权不变、坚持资金使用权不变、坚持财务审批权不变。除了上述四权之外,有的地方还明确乡镇债务债权责任不变。

2.改革的主要内容。“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针对乡镇财政运行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五个统一”。

一是“预算共编”。县(市、区)对乡镇比照县直预算单位按照“两上两下”程序编制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即:县(市、区)财政部门提出乡镇部门预算的指导意见,报县(市、区)政府批准;乡镇根据县(市、区)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乡镇部门预算,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乡镇财力状况下达预算控制数;各乡镇根据控制数调整预算后再次上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经县(市、区)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审批。

查看全文

财务共享数字化转型背景管财融合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管财融合逐渐成为了集团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兴起,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道路,管财融合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分析和阐述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局限,着力于探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由财务共享向管财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希望为正在计划或者正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谋求管财融合的集团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管财融合

1传统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弊端

从财务共享中心发展至今,机构选址、岗位职责、制度体系、业务流程、人员绩效等传统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核心要素及方法论已逐渐被绝大部分的企业熟知和掌握,不再是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题与重点。目前企业更多在关注,如何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天然的数据资源整合优势,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决策赋能。传统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解决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财务数字化问题,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能力上的不足。

1.1数据获取范围存在局限性

财务共享中心虽然通过电子影像查阅方式,代替了实物单据的审核,但受制于非结构化数据转化的技术能力不足,合同、发票、收发货单、验收文件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前端信息无法从电子影像文件中被财务人员获取。另外,由于“烟囱式”的信息系统建设导致系统间数据壁垒严重,财务人员所能采集的数据仍仅限于账务层面,且与前端业务系统还存在数据信息、口径等方面的一致性问题,数据的获取范围和信息质量均难以保证。

查看全文

乡财县管革新相关问题探讨

一、“乡财县管”问题的提出

“乡财县管”是指按照公共财政制度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在坚持“乡镇既得利益不变、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乡镇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独立核算主体地位不变、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方式。这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一种跨区域、多层次的财政管理模式,其实质就是“乡财县监管乡用”。

实行“乡财县管”以前,拨付到乡镇的预算资金怎么用、怎么报账,都由乡里自己做主,但改革之后,乡镇的钱都放在县财政统一管理的专用户头里,要想拿出来用,必须要向县财政报账,接受审核。可见,“乡财县管”简单地说就是:乡镇的钱还是乡镇花,但花多少、怎么花却不再由乡镇领导一人说了算,必须经过县财政这个“管家”,乡镇由独立收支的“一级财政”弱化为“半级财政”。与“乡财县管”配套的措施有:银行账户清理、债权债务清理、票据清理、人员清理、建立稽查制度等。这些措施使乡镇的财政收支更加规范透明。

从目前全国各地“乡财县管”改革的实践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是财政管理型,即乡镇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由县乡镇共同管理,取消乡镇金库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岗位,乡镇预算内外收入上划,支出下拨,县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设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岗位,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乡镇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安徽、黑龙江、陕西推行“乡财县管”主要以这种管理模式为主。第二种是“统收统支”型,即取消乡镇财政、乡镇金库和所有银行账户,取消乡镇所有的会计岗位,乡镇成为县财政的一个预算单位,其财政、财务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和核算,乡镇设一名财会联络员或报账员,实行报账制管理。第三种是财务管理型,即乡镇财政仍由乡镇财政所管理和核算,乡镇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由县级会计核算中心实行报账制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而大部分农村的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低下,特别是日益凸现的农村财政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需要对财政体制进行调整,以此来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从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了以“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主要是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使得我国乡镇具有了完整且独立的财权。乡财政的建立,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带有过渡色彩的分权体制暴露出很多问题,基层政权所承担的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