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21:4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财产性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产性质

小议合伙企业的财产性质

合伙企业的财产是指为了经营合伙企业的目的事业,以合伙企业的名义所集合的各种财产的总称。

合伙企业的财产范围包括合伙人的出资和合伙企业营业所得。《合伙企业法》第20条规定:“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企业财产的具体表现形态,既可以是有体物或无体物,也可以是物权、债权或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利。合伙企业的财产从来源方面看,由合伙人在合伙企业设立时的出资和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营业收入构成。合伙企业的财产既是合伙企业成立的条件,又是合伙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合伙企业对外清偿债务第一顺序的财产担保。

一、合伙企业财产性质的法律界定

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实质就是合伙企业财产在法律上的归属问题。由于合伙财产的复杂性及立法观念和法制传统的差异性,各国关于合伙财产的规定并不一致。我国《民法通则》第32条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该条对合伙财产的界定方式首先区分合伙人出资形成的财产与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然后予以分别对待。其中属于合伙人出资部分所构成的财产未作法律上的定性,而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则被界定为共有财产,但未明确属于哪种类型的共有。1997年《合伙企业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合伙企业的财产由全体合伙人依照本法共同管理和使用。”本条及其他条款除了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支配方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以规定之外,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未予以任何规定。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删除了原《合伙企业法》第19条第2款的规定,对此,笔者认为其立法本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该条款由于没有明确合伙企业的财产归属的性质,规范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合伙企业采用委任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合伙企业的财产并非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加之,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第三章增加了“有限合伙企业”的规定,其特征是有限合伙人不得参与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考虑到该条文的外延已经不周延,保留该条款会与其他条文的规定不一致或生产法律条文的冲突。据此,废除了该条款。由上所述可知,我国立法对合伙企业的财产的归属问题未能明确和清晰的界定,遂导致我国法学界对该问题的广泛争论,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统一合伙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与其合伙者是合伙中租赁特有的特定合伙财产的共同所有者。”《英国合伙法》第20条规定:“合伙成立时所有购买存入商号帐内或以其他方式收购给商号或为合伙的目的收购的财产,产权及权益,本法案都称之为合伙财产,应按合伙协议绝对为合伙的目的持有及运用。”该条虽然没有规定合伙财产的性质,但它赋予了合伙在实际运行中类似于公司的财产权。由于《法国民法典》第1842条赋予了合伙法人资格(隐名合伙除外),所以,法国承认合伙自身享有财产所有权和用益权。《法国民法典》第1843-3条规定,“实物投资,以相应的权利过户及财产的有效处分而实现。如投资标的为所有权时,投资人对合伙如同出卖人对其买受人承担担保责任。如投资标的为用益权时,投资人对于合伙如同出租人对承租人一样负担保责任。但如投资标的为对在合伙过程中需要正常更新的物件或一切其他财产的用益权,合伙契约将此类投资财产的所有权过户于合伙时,应约定归还同类数量、重量及价值的财产;于此情形,投资人应于前款规定的条件下负担保责任。”《德国民法典》第718条第(1)款规定:“合伙出资以及通过合伙执行事务而取得的物件,均为合伙人的共同财产。”按照第706条的立法原意,合伙人以实物出资约定以物的所有权为对象者,成为各合伙人共同共有的物;如果因约定不明而有疑问的,以代替物或消费物出资的,或非代替物、非消费物估价抵作出资的,并且估价非单纯为分配利益时,均应推定出资为各合伙人共同共有。《日本民法典》第668条规定:“各合伙人的出资及其他合伙财产,以属于全体合伙人共有。”台湾《民法》第668条则更加明确、具体地规定:“各合伙人的出资及其他财产为合伙人全体之共同共有。”

以上关于合伙企业财产性质的不同规定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其一,承认合伙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认为合伙作为法人对合伙财产享有所有权;其二,不承认合伙是权利主体的国家在法律上一律规定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共有;其三,英国和美国在法律上虽然未直接承认合伙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其法律却又赋予了合伙类似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合伙可以以其商号的名义取得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

查看全文

合伙企业的财产性质刍议

合伙企业的财产是指为了经营合伙企业的目的事业,以合伙企业的名义所集合的各种财产的总称。

合伙企业的财产范围包括合伙人的出资和合伙企业营业所得。《合伙企业法》第20条规定:“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企业财产的具体表现形态,既可以是有体物或无体物,也可以是物权、债权或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利。合伙企业的财产从来源方面看,由合伙人在合伙企业设立时的出资和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营业收入构成。合伙企业的财产既是合伙企业成立的条件,又是合伙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合伙企业对外清偿债务第一顺序的财产担保。

一、合伙企业财产性质的法律界定

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实质就是合伙企业财产在法律上的归属问题。由于合伙财产的复杂性及立法观念和法制传统的差异性,各国关于合伙财产的规定并不一致。我国《民法通则》第32条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该条对合伙财产的界定方式首先区分合伙人出资形成的财产与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然后予以分别对待。其中属于合伙人出资部分所构成的财产未作法律上的定性,而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则被界定为共有财产,但未明确属于哪种类型的共有。1997年《合伙企业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合伙企业的财产由全体合伙人依照本法共同管理和使用。”本条及其他条款除了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支配方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以规定之外,对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未予以任何规定。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删除了原《合伙企业法》第19条第2款的规定,对此,笔者认为其立法本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该条款由于没有明确合伙企业的财产归属的性质,规范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合伙企业采用委任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合伙企业的财产并非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加之,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第三章增加了“有限合伙企业”的规定,其特征是有限合伙人不得参与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考虑到该条文的外延已经不周延,保留该条款会与其他条文的规定不一致或生产法律条文的冲突。据此,废除了该条款。由上所述可知,我国立法对合伙企业的财产的归属问题未能明确和清晰的界定,遂导致我国法学界对该问题的广泛争论,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统一合伙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与其合伙者是合伙中租赁特有的特定合伙财产的共同所有者。”《英国合伙法》第20条规定:“合伙成立时所有购买存入商号帐内或以其他方式收购给商号或为合伙的目的收购的财产,产权及权益,本法案都称之为合伙财产,应按合伙协议绝对为合伙的目的持有及运用。”该条虽然没有规定合伙财产的性质,但它赋予了合伙在实际运行中类似于公司的财产权。由于《法国民法典》第1842条赋予了合伙法人资格(隐名合伙除外),所以,法国承认合伙自身享有财产所有权和用益权。《法国民法典》第1843-3条规定,“实物投资,以相应的权利过户及财产的有效处分而实现。如投资标的为所有权时,投资人对合伙如同出卖人对其买受人承担担保责任。如投资标的为用益权时,投资人对于合伙如同出租人对承租人一样负担保责任。但如投资标的为对在合伙过程中需要正常更新的物件或一切其他财产的用益权,合伙契约将此类投资财产的所有权过户于合伙时,应约定归还同类数量、重量及价值的财产;于此情形,投资人应于前款规定的条件下负担保责任。”《德国民法典》第718条第(1)款规定:“合伙出资以及通过合伙执行事务而取得的物件,均为合伙人的共同财产。”按照第706条的立法原意,合伙人以实物出资约定以物的所有权为对象者,成为各合伙人共同共有的物;如果因约定不明而有疑问的,以代替物或消费物出资的,或非代替物、非消费物估价抵作出资的,并且估价非单纯为分配利益时,均应推定出资为各合伙人共同共有。《日本民法典》第668条规定:“各合伙人的出资及其他合伙财产,以属于全体合伙人共有。”台湾《民法》第668条则更加明确、具体地规定:“各合伙人的出资及其他财产为合伙人全体之共同共有。”

以上关于合伙企业财产性质的不同规定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其一,承认合伙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认为合伙作为法人对合伙财产享有所有权;其二,不承认合伙是权利主体的国家在法律上一律规定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共有;其三,英国和美国在法律上虽然未直接承认合伙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其法律却又赋予了合伙类似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合伙可以以其商号的名义取得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

查看全文

婚约财产性质处理论文

论文摘要:婚约是指无配偶的男女以结婚为目的而事先达成的协议。法律上对婚约没有明文规定,既不禁止,也不提倡。婚约在法律上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完全由当事人协商处理。男女方缔结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或定婚。订婚也不是法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仍然大量存在订婚事实。婚约期间的财物是一种赠与。但财物是为“证明婚约的成立并以将来应成立的婚约为前提而敦厚其因亲属关系所发生的互相间的情谊为目的的一种赠与”婚约期间的财物并非单纯以转移财物所有权为目的,实际上是附条件的赠与。“如婚约解除、无效、撤消而婚姻无法成立的,解释为条件成就,而依一般不当得利之法理,请求返还。”这种赠与是附条件的赠与,如果条件不成就,那么赠与行为继续有效;如果条件成就,赠与行为则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解除,赠与财产应当返还。婚约财产纠纷是指婚约关系存在期间订婚双方因维持婚约关系而产生的财产纠纷。如何处理婚约财产纠纷,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婚约是我国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一种风俗习惯,本身也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其往往与给付财产相联系,如何区分和认定不同类型的婚约财产性质,是解决婚约财产纠纷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依据有关法律原则和精神,结合具体的现实实际,正确、合理地解决和处理婚约财产纠纷,完善婚约财产纠纷审理制度。

关键词:婚约婚姻法婚约财产

婚约,从字面理解即关于婚姻的约定。我国著名婚姻家庭法学家巫昌祯教授认为: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进行地事先约定,又称订婚或定婚。我国在1950年、1958年、2001年及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中对婚约均未作规定,订婚不作为结婚的必经程序,但婚姻当事人自行订婚不予禁止,也不予保护,因而婚约对男女双方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只有在双方自愿的条件下才能履行,解除婚约无须经过诉讼程序,男女双方可以自由解除婚约。婚约是双方当事人为结婚所作的约定,是一种约定就意味着双方合意。既然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双方都有义务为这一约定的目的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即努力促成结婚,以及等待对方或某一条件成就时结婚,在约定内不与他人订婚或不从事有损于对方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注释1)可以看出婚姻身份关系的协议也是一种契约,是一种民法意义上的合同。

一、关于婚约的性质、特征和法律效力

(一)婚约的性质、特征:

关于婚约的性质法学界有两种见解:一是契约说。婚约是作为本约的结婚契约的预约,违反婚约的责任的一种契约责任。另一种是非契约说,婚约是结婚的一个事实阶段,但不是必经阶段,不是独立的契约,也不是一种契约之债。因此任何人不能根据婚约提出结婚之诉,也不能约定在不履行婚约时支付违约金。

查看全文

网络虚拟财产性质及民法保护

摘要:互联网建立的初衷是为了造福于军事领域,现在它更多的被当作一种媒介,出现在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拓展出人们对于财产的一个新领域,即网络虚拟财产。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在下文中,笔者会对这个问题做详细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一个新事物产生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网络虚拟财产的出现,它会适应社会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矛盾产生纠纷。法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新的法律保障。我国在网络虚拟财产民法方面的保护是处在落后阶段的,在立法、司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接下来,笔者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民法保护展开进行阐释。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物权;民事立法现状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述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网络虚拟财产不是真的财产,但和现实生活中的财产有很多相通之处[1]。虽然《民法总则》即将实施,但是条文仅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于什么是虚拟财产以及虚拟财产包括什么仍未统一[2]。按照我国在司法领域的惯用思维,更多的还是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广义上将网络虚拟财产定义为以互联网为媒介,所有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能为人类所支配并能够产生利益关系的物及其他权利。例如账号、电邮、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及数据照片等。狭义上的虚拟财产是指网络游戏中玩家在经营账号的过程中所购买的虚拟物及产生的其他财产权利,当然也包括账号本身。笔者更加赞同广义上的分类,狭义上所指的网络虚拟财产包含在广义之中,而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而言,仅仅是简单的将网络虚拟财产定义为互联网平台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不免有些狭隘,不能够满足广大网民维权的需要。(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1.网络虚拟财产形成的数据性。网络虚拟财产是由大数据组合而成的,呈现在网络中的是虚拟化的现实世界。比如,在网游的世界里,各种角色、场景、武器、金币等都是通过数字组合而成的虚拟世界,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财产,但因其在网络环境中具有流通性,故而相通于现实环境中的传统财产。再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淘宝网、唯品会、聚美网等线上店铺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实体产业也因此受到冲击,那么线上店铺的店主在买卖线上店铺进行交易时,它所积累的人气及店铺等级的积累等数据信息也相应的具有了价值成为网络虚拟财产的一部分。2.网络虚拟财产使用的排他性。排他性是指权利主体排他的享有对该物的权益,除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任何人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不享有对该物的权利。虽然网络虚拟财产是否享有排他性的问题在学术界存在各种各样的言论,但笔者认为,它享有排他性。以腾讯为例,它的产业下研发的客户端,无论是腾讯QQ社交软件还是腾讯视频软件,想要成为用户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取得用户身份,并拥有一个专属的ID账号,每个专属的ID账号在注册时就为用户提供了设置密码的服务,通过设置密码,这个账号只能通过密码的持有者才能进行登录,一定程度上就赋予了虚拟财产的排他性特征。但是也有反对的声音会说,账号内数据的实际持有者是网络提供者,因数据存储于网络提供者的服务器中。但是网络提供商和使用者签订的相关协议中,网络提供商仅享有储存并保护数据安全的权利,未经使用者许可并不享有替使用者经营账号的权利,所以用户才是该账号的实际拥有者,具有排他性的权利。3.网络虚拟财产本身的合法性。与传统中的财产一样,网络虚拟财产同样需要具有合法性的特征。不具有合法性的网络虚拟财产是不被法律所保护的。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犯罪的非法行为比比皆是,如果有违法分子通过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手段取得了他人所有的虚拟财产据为己有并使用,那么他们的这种行为从一开始就是违法的,是不被法律所保护的。但是程序中预设的“偷盗”行为不属于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行为。例如,在2017年支付宝发起的集五福活动中,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相应的任务获得一张“顺手牵羊福”,有了“顺手牵羊福”就可以去朋友的福袋中“偷取”一张自己需要的福。这种预设的“偷取”行为作为游戏规则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却不属于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行为。4.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特定性。网络虚拟财产不仅依赖于网络环境,还依赖于开发者的对虚拟财产的预设[4]。例如微博注册用户只有购买一定期限的微博会员才能获得相应的特权和等级,如果后期不再购买就会丧失会员身份,失去会员特权,也就不再拥有网络虚拟财产。又如,淘宝买家通过购买物品,会获得相应的优惠券或者是积分,积分可以充抵一部分的价格获得相应的减价。如果没有这种预设,或者说网络账号丢失,那么这种虚拟财产也将不复存在。

二、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界定

(一)有关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学术观点及解读。就当前而言,国内学者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如何界定的问题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学说。1.物权说。所谓传统法律意义上的物权是指权利所有者对特定的物享有按照法律的明确规定排他性的享有支配和使用所属物的权利。物权具有专有性、支配性等特征并且属于绝对权、财产权。因此,持有物权观点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具备物的特性,应将其列入物权的范畴。杨立新教授称:“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应当被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物”[5]。物权说的论断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支持,在国外早些年处理过的案件中,大多也都将其视作物进行判决。例如,1998年,美国因特尔公司状告离职员工案,就将在职员工的未公开邮箱地址以及因特尔的邮箱地址当做了法律中现实的物进行保护。除此之外,日本和韩国作为网游发展相对发达的两个国家,在处理由网络虚拟财产引起的纠纷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的立法或判例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人物以及在网游中购买的配置具有独占性,独立于网络游戏的提供者具有其价值。一定意义上,这些虚拟财产被赋予了电子货币的属性,被视作物进行保护。2.知识产权说。持有知识产权说的学者存在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创造者[6]。网络虚拟财产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则通过数据编程设计出来的,具有独创性,属于通过脑力劳动所得的智力成果,享有知识产权。而相对于创造者的对立面,使用者而言,他们仅享有使用劳动成果的权利。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者[7]。在网络游戏中,我们称之为游戏玩家。学者们认为,玩家们通过游戏对数据框架进行再创造,他们重新赋予数据以新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脑力劳动,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笔者认为,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都是由游戏的开发者在制作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数据链编写进去的,玩家们通过游戏规则获得预设的虚拟财产不具有独创性,因此属于智力成果难免有些牵强,也就更谈不上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以其表面来看,网络虚拟财产具备无形性、地域性、时间性、专有性等特点,符合知识产权的判断标准。但实质上,网络虚拟财产的时间性并非知识产权中的时间性。在知识产权中,要求权利人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得到保护,超出规定的期限,权利人的权利归于消灭,创造者创造的资源由社会共享。而在虚拟空间中的财产更多的是由虚拟财产的运营方自己所控制的,而不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同时其创造的虚拟财产因停止投入市场而不能继续使用,更谈不上由社会所共享了。例如,在网络游戏中,运营方因种种原因不再将某款游戏投入市场,原来的游戏玩家也无法继续使用其所享有的场景设备、人物角色、金币等虚拟财产,同时社会无法共享这些资源。因此,无论这种知识产权说最终偏向哪一方都是不够全面的,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支持。3.债权性权利说。我们知道债权的存在依托于行为的存在,没有行为作为客体的债权也是不存在的。目前,持有债权性权利说观点的学者存在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玩家在获得虚拟物品的那一刻起,就被视作与获得的虚拟物品签订了一份合同,确立了债权关系”[8]。也就是说,在他们的观点里,合同建立的当事人是使用者和网络虚拟财产,而不是使用者和提供者。例如,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游戏玩家根据游戏规则获得相对应的网络虚拟财产,这些网络虚拟财产就是合同的主体之一[9]。笔者认为,参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合同关系时内容必须明确具体,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本身而言并不符合内容的形式。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建立债权关系的主体是使用者和提供者。使用者通过注册成为某网络产品的用户时,网络产品的提供者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一方会预先制定出一份格式合同,使用者可以通过选择同意注册成为用户,按照合同规则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这种观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容忽视,例如有一些网络游戏不仅可以联网游戏而且可以单机或者利用电脑进行多人游戏,在脱离互联网进行游戏时,就不存在服务商这一合同主体,进而缺少债权主体的债权也就不存在了。再者,在传统的债权关系中,行为作为客体,需要享有债权的一方有请求的行为,另一方作为债务人有履行义务的行为。但是在网络世界,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有价值属性的,用户通过服务商预先设定的规则获取相应的网络虚拟财产,不属于债权请求行为和债务履行行为。因此,债权性权利说笔者认为也是存在不足之处的。4.新型财产说。法律中应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权属于财产权,能够实现主体的物质利益、经济利益,并因具有流通性而产生其相应的价值[10]。持有新型财产权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拥有现存传统意义上财产的通性,但也有其特性,因此应当单独成立一个新的财产权分支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是否应该得到支持还需日后再做进一步的讨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已经固定下来的传统法律也在随着社会新矛盾的出现而进行革新,相比其他的学说以及新型财产说,笔者认为将虚拟财产归于物权更为适宜,单独列一个分支或许可取,但是就目前看来网络虚拟财产的普通性大于特殊性,单独成为一种新型财产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二)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物权范畴。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到底如何,学者们的意见是不统一的,这源于我国在网络虚拟财产方面的立法空缺。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开始实施之后网络虚拟财产及数据信息将被赋予法律地位,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我们必须去正视的问题是,此次《民法总则》的127条取代了草案中104条和108条关于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物权和知识产权客体的范畴,即: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就其性质的问题值得深究。综合前文提到的几种学术观点及对其进行的解读,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属于一种特殊的物,归属于物权的范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网络虚拟财产具备物权客体中的物所普遍具备的特征。首先,网络虚拟财产是有体物。我们知道有体物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虽然不占据空间或具备一定形状,但是能为人力所控制的电、气、光波等物。也就是说,在虚拟财产出现之前,电、气等能为人力所控制的物就已经挑战了传统有体物的概念,对有体物做了扩大解释,因此有体物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更注重物是不是具有特定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是否有形。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独立性。通常情况下,独立物因为具有独立性而为权利人所支配,进行相关的物权行为。而网络虚拟财产在形式上需要依附于网络环境。诸如,虚拟货币的数据形式储存在服务器中,对服务器有依赖性,看上去是不具有独立性的。但是,他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易行为时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可而独立实现其价值。因此,独立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能否独立实现价值。最后,网络虚拟财产是特定物。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因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于他物的特征,物权人可对其进行直接的支配,是特定物。2.网络虚拟财产权具备物权的法律特征。首先,网络虚拟财产权利人对其可以排他的享有权利。使用者要想使用该虚拟财产必须得到所有权人的授权。在狭义的概念中,网络虚拟财产不可脱离网络环境中的运营商或者说服务商而单独存在,但是它又独立于这两个服务提供者。原因在于网络虚拟财产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服务器之中,这些数据自形成之初,如果没有数据输入者的同意,是不可以被篡改或者删除的。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可以为权利人直接支配。权利人利用网络平台获得虚拟财产可以通过加密等方式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保障,并在他人请求获得使用权或者所有权时,有权处分享有的网络虚拟财产。

查看全文

股权性质所有权说阐述

一、股权性质所有权说的观点简述股权是股东权利的简称,是股东基于出资而对公司享有的一定的权利,我国《公司法》也对于股东权利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例如股东享有表决权,选举和被选举权,股利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等。但是就股权的性质而言,在学说上却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股权性质所有权说,债权说,社员权说,股东地位说,独立新型权利说等等。但限于本文篇幅所限,仅对股权性质所有权说加以简要的陈述并评析。

持股权性质所有权说的学者认为股权属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是股东对其投人公司的财产所享有的支配权,在公司中并存着两个所有权,即股东享有所有权,公司法人也享有所有权,可称之为“所有权的二重结构”。股东认缴出资、持有股份并不是对股东所有权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和实现所有权。同时持此观点的学者也认识到所有权性质的股权与民法中典型的所有权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所有权中支配权是一种直接支配权,而具有所有权性质的股权则是一种间接支配权,由股东授权董事会对财产行使权利,本质上使得所有权的权能与所有权本身相分离。同时所有权的客体为有形物,股权的客体为公司。

二、对股权性质所有权说的简要评析就股权性质所有权说而言,其观点本质上是承认股东对其出资财产享有所有权.笔者认为此种学说观点存在以下难以逾越的理论障碍:

首先,股权性质所有权说其实是在否认了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股东出资之后,其出资财产都已经进行了财产转移。

例如,货币财产需要实际的出资,而非货币财产性权利则需要进行财产权利移转的登记。因此,实际出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的所有权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承认公司人格的同时,那么不可否认,股东的出资财产或者财产性权利已成为公司独立财产,其所有权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承担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该条款是对法人人格独立性的承认。我国《公司法》第3条第1款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该条规定也就承认了公司作为法人组织的一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同时,《公司法》第28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人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该条规定是对公司股东出资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强制性规定。联系上述法律规定,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公司的成立过程中,股东利用其出资共同组成了公司财产,从而获取的是公司股东的地位,对价的财产和财产性权利的所有权则归于公司。

其次,从整个公司演变的历史角度来看,在大陆法系,股份有限公司最初被视为一种依契约关系结成的合伙,公司财产被视为合伙财产,为全体股东共有。因此,起初学者之所以会产生股权性质所有权说的学术观点,与当时人们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性质认识以及公司发展历史进程有较大关系。笔者认为,最初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具有合伙性质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将股权理解为一种所有权,但是在现代社会,公司已经完全摆脱合伙的影响和束缚,成为一种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组织,其本身拥有独立的财产,具有完全民事能力。所以,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拥有独立的财产。因此,如果采纳股权性质所有权说的观点,就无法解释公司拥有独立财产的法律制度,实质也否认了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查看全文

尊重法律地位提供物质保障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工会资产的性质;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曲解工会财产性质,将给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运作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随意臆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担心国有资产被肢解和侵蚀,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工会组织对于工会的资产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办法、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坚决贯彻了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方针等,具体请详见。

一、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应该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所谓工会资产,即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动产与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这一概念基本概括了工会资产的特点:①工会资产是由多种渠道形成的。②工会资产既有动产也有不动产。③工会资产是社团法人资产。④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应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上述四点,是工会资产概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分析工会资产性质的根据。

二、工会资产的性质

关于工会资产的性质,我们应做全面的理解。它具有自己本身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更不是个人所有的资产;工会资产是工会社团所有的资产。如何看待按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从四个方面分析:①国家通过法律要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是人民政权与工会相互支持的表现。②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实质上应是职工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本身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只是国家通过初次分配直接拨交给了工会而已。③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不应按企业和单位所有制的性质而确定这笔资金的性质。也就是说,工会资产的性质不能随着企业的性质而定性。④从所有权的理论来讲,财产的所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而转移。《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依法缴纳各种款项或提供了物质补助之后仍然保留其所有权,甚至认为是所有权的延伸。综上所述,工会资产就是工会拥有所有权资产,属于社会团法人资产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资产或个人所有资产。

三、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

查看全文

尊重工会资产法律地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工会资产的性质;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曲解工会财产性质,将给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运作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更不是个人所有的资产、国家通过法律要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必须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随意臆断、工会必须“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最根本的还是把工会看作“官办”工会的思想在作怪、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坚决贯彻了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方针等,具体请详见。

一、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应该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所谓工会资产,即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动产与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这一概念基本概括了工会资产的特点:①工会资产是由多种渠道形成的。②工会资产既有动产也有不动产。③工会资产是社团法人资产。④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应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上述四点,是工会资产概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分析工会资产性质的根据。

二、工会资产的性质

关于工会资产的性质,我们应做全面的理解。它具有自己本身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更不是个人所有的资产;工会资产是工会社团所有的资产。如何看待按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从四个方面分析:①国家通过法律要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是人民政权与工会相互支持的表现。②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实质上应是职工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本身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只是国家通过初次分配直接拨交给了工会而已。③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不应按企业和单位所有制的性质而确定这笔资金的性质。也就是说,工会资产的性质不能随着企业的性质而定性。④从所有权的理论来讲,财产的所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而转移。《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依法缴纳各种款项或提供了物质补助之后仍然保留其所有权,甚至认为是所有权的延伸。综上所述,工会资产就是工会拥有所有权资产,属于社会团法人资产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资产或个人所有资产。

三、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

查看全文

资产管理支持事业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工会资产的性质;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曲解工会财产性质,将给工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加强工会资产的管理运作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工会资产是由多种渠道形成的、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应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随意臆断、对工会资产的分析和解释均不应与这些法律规定的精神相抵触、工会必须“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等,具体请详见。

一、工会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应该从工会资产的来源和工会资产的特点,来界定工会资产的概念和工会资产的性质。所谓工会资产,即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动产与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这一概念基本概括了工会资产的特点:①工会资产是由多种渠道形成的。②工会资产既有动产也有不动产。③工会资产是社团法人资产。④工会资产是工会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应依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上述四点,是工会资产概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分析工会资产性质的根据。

二、工会资产的性质

关于工会资产的性质,我们应做全面的理解。它具有自己本身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的资产,更不是个人所有的资产;工会资产是工会社团所有的资产。如何看待按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从四个方面分析:①国家通过法律要求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经费,是人民政权与工会相互支持的表现。②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实质上应是职工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本身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只是国家通过初次分配直接拨交给了工会而已。③各单位按照工资总额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不应按企业和单位所有制的性质而确定这笔资金的性质。也就是说,工会资产的性质不能随着企业的性质而定性。④从所有权的理论来讲,财产的所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而转移。《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依法缴纳各种款项或提供了物质补助之后仍然保留其所有权,甚至认为是所有权的延伸。综上所述,工会资产就是工会拥有所有权资产,属于社会团法人资产的属性,既不是国有资产,也不是集体所有资产或个人所有资产。

三、界定工会资产性质的法律根据

查看全文

夫妻财产法制确立分析探究论文

摘要:意思自治程度高低是划分公私法性质的标准,也是夫妻财产制度性质的划分标准。我国目前的夫妻财产制度具有私法和社会法的双重属性。因此,在婚姻家庭立法上不能再限于意思自治的私法理论的框架,应根据我国家庭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习俗、经济生活的现状,予以完善。

关键词:夫妻财产制度公法私法社会法意思自治

夫妻财产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性质讨论意义重大。根据现有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不同性质的法律制度在调整社会关系类型、调整的方法、甚至价值体系上等均有不同。目前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研究上有不同的理解,且争议较大,这影响了夫妻财产制度的研究及在立法上的深化,在制度设计8寸欠缺逻辑的严密性也不合实际。

一、现有夫妻财产制度性质学说的检讨

普遍观点认为,夫妻财产制度是民法的一部分,当属于私法的范畴,其立论的依据便是《民法通则》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夫妻财产制度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夫与妻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显然属于民法的范畴,而民法就是私法的代名词,因此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是私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夫妻财产制度介于社会法与私法之间,其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台湾的林秀雄教授,认为:“夫妻财产制度是规律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从规律夫妻关系之观之,理应属于身份法之范围,但从规律财产关系之观点,又脱不了财产法之性质。从规律身份关系的角度来说,属于社会法,而从规律财产关系的角度来说,又属于市民法。因此夫妻财产制度介于社会法与市民法之间。

查看全文

股权性质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股权的性质学界曾展开过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或论理不清,或结论有误,故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解释和澄清,同时,对股权性质的界定涉及我们对传统民事权利体系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会对今后《民法典》的制定产生深刻的影响,故有必要予以研究。

从立法规定看,无论是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还是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对此均未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因此以现有的民事权利体系观之,股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就作为一个显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一般认为,我国现有民事权利体系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大块,其中财产权又包含物权和债权,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部分,这一权利格局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权利格局相近。

二、有关学说的梳理及评论

大陆法系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股权既非债权,又非物权,而是基于股东地位而取得的包括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在内的多种权利的集合体。我国法学界对股权性质的解说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物权(所有权)说”。该说以王利明教授为代表,其基本观点认为股权属于物权,在公司的财产中并存着两个所有权即股东所有权和公司法人所有权,并称这种现象为所有权的二重结构。所有权的二重结构并不破坏“一物一权主义”的物权基本法则。“公司享有法人所有权并不是对股东所有权的否定,只是股东所有权表现为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而不再是完整的所有权。”还有论者认为,“股权系物权的延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