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20:24: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不作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不作为调研报告
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是指国家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行为。近年来,经常有群众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将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政府或行政部门诉上法庭。据最高人民法院资料统计,从**年到**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2.7万件,其中仅**年就受案9.8万件,是**年的7.6倍,在这些行政诉讼案中,状告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案件占了绝大多数。这些案件中,近40%是政府部门败诉。去年以来,我市纪委、监察局查处了20多起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有8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免职1人,辞退1人,建议主管部门批评教育4人,向18家单位和部门下达了《整改建议书》,追缴违规违纪金额9.8万元。
一、问题表现及存在原因
(一)少数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这是目前行政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如即墨市建筑工程检测站检测员王XX、陈XX在任期间,利用工作之便,先后非法收受他人现金贿赂、购物卡,折价达2万余元。这些基层执法人员,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成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不给好处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二是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有的行政执法人员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有时甚至故意刁难服务对象以至发生冲突;有的表面上也在履行工作职责,但行动迟缓、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此外,还有一些行政执法人员畏难怕硬,怕得罪人或自身懒惰而不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
(二)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形式职权,部门之间推诿等靠。在现有体制下,有的政府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一些公共事务多个部门都有职能管理;另有一些公共事务则需要多个部门互相配合才能管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服务意识差、大局观念不强的部门往往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出现了推诿等靠现象。遇到问题,几个部门各执一词,都是言之凿凿,各有各的道理。二是机关内部监管不严,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落实的不够。有的部门和单位虽然有比较健全的工作纪律和制度,但由于抓落实不够,形同虚设,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致使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体制、机制、制度上的原因。
一是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奖惩办法还不够科学,勤政和业绩在行政执法人员的报酬和晋升中的作用不明显,缺乏正面激励措施,有的部门的考核奖惩办法甚至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不能正确看待不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中的失误,对不作为乱作为过于宽容,对工作中的失误过于看重,在考核中往往以有无失误为主要标准。工作干得多失误也会多,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担心出错,不敢大胆工作,遇事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无疑中助长了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治自查自纠报告
按照县委要求,为着力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成果,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县残联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自查自纠活动,现将县残联自查自纠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
县残联高度重视,理事长及时主持召开了动员会议,全面学习县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及县委书记在全县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认识,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结合残联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建立活动办公室,明确了活动内容、要求、时限。
二、广征意见
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县残联紧扣这次整治活动的目标任务,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于7月22日通过《关于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征求意见的函》向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县属各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
三、全面自查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方案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正风肃纪结果,镇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镇深入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改进作风、提高效能,进一步推动形成“主动作为、廉而又勤,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局面,现制定如下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县委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惩处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从严从实查处全镇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推动形成“主动作为、廉而又勤,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1.聚焦“三严三实”、一抓到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狠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钉钉子”的精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确保整改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自查自纠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按照市委“三抓三主动”和区委“三个三”要求,根据泸纳委办〔2015〕47号和泸纳专题办〔2015〕4号文件精神,在全镇认真开展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镇党委迅速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召开动员部署会,传达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并将专项治理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落实领导责任。镇党委成立领导组,全面领导专项整治工作,成立督导组,专项督查专项整治。各村(社区)也组建相应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对专项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将进行严肃问责。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制定专项整治宣传方案,全方位、高密度抓好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既宣传正面典型,又曝光负面典型,推动专项整治迅速升温,形成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的高压态势。三是抓好工作结合。把专项整治工作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动我镇中心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二、深入学习,确保活动思想统一
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镇党委书记针对我镇干部职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了详细的分析、讲危害、打招呼、提要求,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让全体干部职工受到了教育、受到了触动、受到了警醒。
三、听取意见,确保活动质量过硬
行政不作为归责分析
摘要:考察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以及违法原则,均无法普遍适用于行政不作为归责。通过过错客观化,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和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我国应当确立过错推定原则指导行政不作为的归责。
关键词: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违法原则;过错推定原则
一、传统归责原则的考察
(一)过错原则。按照过错原则,行政主体仅因主观过错对行政不作为违法承担责任。将主观过错纳入行政不作为归责,能够促使国家正确合法地行使权力,制约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懒政”心理,避免违法行为的泛滥;还能对相对人损失进行赔偿,也避免因为各种主观归责导致国库超支。但是由于过错的主观性,相对人一般难以确定行政机关具体而明确的过错。行政不作为侵权在实践中经常与民事侵权竞合,如果不能按过错平衡各主体的责任划分,行政主体可能推卸责任,出现受害人救济困难。而且过错责任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加重相对人的举证负担,相对人必须证明行政主体具有过错,后者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行政不作为有隐蔽性、非即时性,相对弱势、信息不充分的行政相对人证明行政主体的过错相对困难。根据过错原则,国家在行政不作为的很多场合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这背离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宗旨,因此,在行政不作为归责中适用过错原则是不适当的。(二)无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在民法领域是对过错原则不足的弥补,能够最大限度的救济权利,却是过错原则的补充,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无过错原则适用于行政不作为归责,起源于19世纪后期法国判例确定的公法领域之特别危险责任,主要指公职人员执行公务时损害了公民权利,不考虑主观过错,国家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出于有效控制行政权和更好保护相对人的考虑,不少行政法学者对无过错原则青睐有加。可是将无过错责任确定为行政不作为的一般性归责原则,过于强调“权利恢复”,失去了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教育作用。虽然无过错原则完全能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但是行政机关的费用支出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最后为行政不作为损害买单的还是全体公民,这样容易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也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而且无过错原则的滥用,容易导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塞责的心理,不利于促进行政机关的依法作为。因此,无过错原则不能在行政不作为归责中普遍适用。(三)违法原则。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包括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的多元归责体系,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有不少优点,可操作性强,法院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可以直接适用违法原则,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合法性审查标准是相通的,而且以执行职务违法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能够促进行政相对人行使赔偿请求权。但是单一的违法原则越来越来受到学者批评。概而言之,违法归责原则与《宪法》第41条不符,宪法没有强调公民获得国家赔偿的前提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不符合宪法保障人权的精神。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无法有效解决事实侵权行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司法实践中也有案件突破了违法归责原则。机械套用“违法性”标准,既严格限制了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范围,也排除了很多无法考量违法性的行政不作为,不利于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贯通。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侵权行为法领域内广泛适用的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以及违法原则,都无法普遍适用于行政不作为归责。
二、以过错推定原则指导不作为归责
行政法的过错推定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如果能证明自身损害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造成的,而且行政主体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其存在过错,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过错推定原则能避免行政主体遮掩其行使职权时的过错,通过举证责任倒置迫使行政主体证明其行政行为没有过错,加重了行政主体的责任,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加上“紧箍咒”,有效地制裁行政不作为违法行为,促进行政主体依法履职,并保障了行政机关的工作积极性。过错推定原则的本质是过错原则的客观化,只有主观过错和客观违法结合的行政不作为,才发生国家赔偿责任。过错推定原则能够保证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赔偿责任,行政相对人的损害得到赔偿。在保障相对人权益的同时,又能适应行政不作为赔偿的实际情况,防止国家赔偿诉讼泛滥导致国库的过度支出,从根源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也就是说,过错推定原则实现了促进依法作为、保障公民权益、限制国库开支的平衡,应当作为行政不作为归责适用的基本原则。
立法不作为表现研究论文
[摘要]立法不作为是指对于应当进行立法的事项没有进行立法,从而造成公民权利无切实保障,国家权力滥用。立法不作为可分为隐性和显性的两类,因此,对立法不作为的规制也可分为两方面,对于隐性的立法不作为,主要通过完善民主政治来加以解决;对于显性的立法不作为,则可以通过“宪法司法化”和“违宪审查制”,以及建立公民监督立法制度加以解决。
[关键词]立法不作为类型现状完善
关于养路费的问题,最近为媒体和大众所关注。此事最早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在《检察日报》发表名为《养路费:最近六年都是违法征收》1的文章引发,文章表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内,《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关于征收养路费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10月30日,周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审查养路费征收法规、规章违法问题暨撤销违法的养路费征收法规、规章建议书》。不过,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出面表态认为,交通税费改革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授权,由国务院决定分步骤进行的,在燃油税没有出台前,各地仍按照现行规定征收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尽管有权威人士出面表态,但是,有关养路费合法的言论仍然值得商榷。因为,1999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而交通部决定明年继续征收养路费的依据——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2号通知却规定:在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实施之前,各地仍应继续征收公路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显然,《公路法》是要求以征税的方式来筹集公路养护资金,而国务院通知规定的是用收费方式来筹集养护资金,国务院的通知与《公路法》的规定存在形式上的冲突,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公路法》明确要求要用征税的方式来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并授权国务院加以具体规定,但国务院却在法律授权六年多后,仍然没有进行具体规定,这使得六年以来征收的数以千亿元的养路费处于师出无名的尴尬地位。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新的法规出台后,国务院应该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但五六年以来,都没有相关规定出来,所以确切地说应该是‘立法不作为’。”由此,从这一事件,牵涉到另一个法律问题:在立法机关(包括具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立法不作为,使得法律发生冲突,或者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法律保障时,如何办?
一、“立法不作为”类型与表现
通常我们只听说过也只讨论过行政不作为,从来没有听说和讨论过立法不作为。行政不作为通常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法律明确赋予其的职责不履行的行为,对于行政不作为造成国家、集体、社会财产损失和公民的人身与财产损害的,要追究相应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国家赔偿法》也明确规定了,行政不作为造成公民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但立法不作为却在国家法律中没有丝毫体现,那么,什么是立法不作为呢?
不作为就是一种腐败
时下,人们只要聚集在一块,提起腐败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纵容子女及其亲属从事非法经营,从中获利,并对此深恶痛绝。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共识,也势在必行,必须坚决进行到底。然而人们对于某些领导在其位不谋其政,导致单位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利益受损的不作为的行为则感到无所谓,很少去指责和谴责。其实,不作为同样是一种腐败,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经济和生活上的腐败。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腐败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珍惜手中权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地干事创业,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然而,也的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束手束脚,用权不足,无所作为,成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改善的阻碍者。他们主要表现为“四想四不想”,即:只想新点子、出新招,不想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只想出政绩,创新高,不想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只想个人升迁,当官发财,不想群众的利益和冷暖疾苦;只想保平安,守摊子,不想创新发展,争创一流。说到底,就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妨碍当官,影响不了进步的思想在作怪。我们说类似这种不作为的现象是一种腐败,是因为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严重的用权不足和失职渎职。它所造成的损失和消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比一般的贪一点、占一点要腐败得多,破坏性更大。由此可见,不作为就是一种腐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经济和生活上的腐败冠冕堂皇得多,但其危害却不可低估,必须坚决反对,彻底根治之。
反腐败,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顺民意、得民心的重要工作。对于那些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纵容妻子儿女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当然要采取强力措施予以坚决打击,从而维护党的形象、巩固国家政权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对那些在工作岗位上用权不足、平平庸庸、无所作为,甚至使单位建设倒退的领导干部,也应象治理腐败问题一样,进行坚决的打击,决不心慈手软,让其漫延甚至恶化,影响经济的发展,损害党的形象。作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心干事业,全力谋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作为,也不至于整天想着自己升官发财,放松对自己的改造,不断走向腐败的深渊。对于那些不作为者,各级党组织必须硬起手腕,想方设法进行治理,使之幡然悔悟,不断改正。一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让他们真正当好“三个代表”;二是要注重对领导干部行使职能的监督考核,让有作为者更有作为,让不作为者“挪位”,没有市场;三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作为赢得地位,以廉洁维护形象,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改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三抓三主动”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教育惩处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从严从实查处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增强践行“三严三实”、“三抓三主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推动形成“主动作为、廉而又勤,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良好局面,广大干部政治更清醒、政令更畅通、精神更集中、作风更务实、措施更有力、工作更有效,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改事项
1.大局创新意识不强
表现: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对上级精神和要求理解的还不够全面、系统,没有把学习、思考、实践和推动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按部就班、推动工作不够。
措施:一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政策方针学习,从思想源头上端正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形势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对县委、县政府发展思路、中心工作的宣传和学习,坚决贯彻县委中心工作决策部署,践行“三严三实”;三是加强调研,总结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掌握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利益问题,开拓进取、积极创新、打造亮点,推进工作上新台阶。
官员不作为才是最大危害(上
XX这次大规模官员下访,客观上来说还是一种应急之举。要彻底解决信访难题,还要从源头抓起
2005年新年前,XXX完成南京大学的哲学博士论文答辩后,返回郑州的当天下午就去了汝州。在他看来,汝州的另一份考卷同样迫切:一件“难缠”的上访案件正等着他和下访工作组解决。
49岁的XXX是XX省委宣传部的正处级干部,目前,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平顶山市下访工作组小组长。和他同时成为下访队员的还有XX省直机关的723位干部。
事实上,不仅仅是省直机关的官员要下访,2004年9月15日,XX省、市、县3级下访干部共42664人走出机关,下到乡村、工厂、社区,逐门逐户排查矛盾和问题。
“工作组”──这个多少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名词在2004年甚至2005年持续成为XX省各级官员和老百姓口中的热词,同样成为热词的还有“下访”二字。
和2004年初高调下派工作组进驻艾滋病村不同的是,这场涉及XX省、市、县3级干部、4万多名官员的“下访”工作,媒体鲜有报道。
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根据中央、省市、区委的安排部署,镇党委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2015年底,在全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对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一次专项整治。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专项整治内容
按照中央、省市、区委要求,结合“不严不实”问题清单、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工作,重点排查和整治以下七个方面问题。
(一)为官不为。重点整治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落实、不到位,不敢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不敢担当作为,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明哲保身;在位不履职、履职不尽责,工作不在状态,不遵守上班纪律和请销假制度;“机关化”现象严重、部门利益至上,庸懒散浮拖推等问题。
(二)执行不力。重点整治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闹无原则纠纷、不服从组织安排,讲客观条件多、主观努力不够,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打折扣搞变通,遇困难就躲、见矛盾就交,重大项目推进不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不达标等问题。
(三)作风不实。重点整治宗旨意识淡漠,群众观念缺失,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不了解实情,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生冷硬推,不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决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审批事项不一次性告知到位,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