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调整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16:03: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布局调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布局调整实施办法
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城区(以下简称城区)小学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兼顾、保持稳定、积极慎重的原则,对城区小学布局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切实提高小学办学水平,改善小学办学环境,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调整方案
从年暑期起撤销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县实验二小),该校原有学生分别到县实验小学、孱陵小学和镇中学小学部就读;该校现有教师及原镇蔬菜场小学教师由县教育局在城区内学校统筹安排;该校现校址规划建设1所民办学校,其土地及房屋按规定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所得收益优先用于偿还县实验二小债务。
三、时间安排
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办学的规模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教计(20*)28号《关于编测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县实际情况,提出*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第一部分*县教育基本情况
*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一片生机。19*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向高等学校输送新生10余万人,高考升学率、高考会考合格率均占全市之首。全县现有中小学校418所(其中普通高中16所,职业高中6所,普通初中36所(另有初中部分18所,应撤未撤学校14所),小学352所,幼儿园7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72280人(其中普通高中25702人,职中7824人,普通初中59884人,小学71163人,幼儿园7519人,特校学生188人)。九七年*县通过“两基”验收,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9%,17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占97.5%;初中毕业生毕业率达95.8%,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职高、各类中专等占52.3%。全县现有教职工8551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其中专任教师7444人,专任教师达标率:初中为97.1%,普高为84.5%,小学为99.5%。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职高65.8人,高中216.2人,初中503.7人,小学598.5人,幼儿园63.2人。
第二部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加强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融通与整合,积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县级政府统筹管理本地教育的职责,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监督,全面实现“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整合县城乡教育人才、资产,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水平,促进*县基础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空间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进一步整合农村资源,搞好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市政协对我市除各市区城区、开发区之外的纯农村行政村空间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村空间布局现状
市共有49个镇,2606个行政村,其中区、区、区共9个镇,333个村,市14个镇,816个村,市12个镇,856个村,市14个镇,601个村。
从人口情况看,农村总人口1621573人,户籍人口超过4万的镇有6个,分别是。
从农村经济收入情况看,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村有38个,其中4000-5000元的村有11个,3500-4000元的村有10个,3000-3500元的村有9个,2500-3000元的村有8个。
从农村土地资源情况看,农村土地总量7344771.49亩,农用地6113678.58亩,其中耕地2681801.39亩,人均耕地1.65亩;建设用地549296.63亩,其中居民点用地308432.71亩,村内道路用地149292.67亩,村办企业用地75084.32亩,公益性事业用地16486.95亩;未利用地681796.28亩。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情况,促进教育均衡、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投入资金2324万元(中央专项资金1**8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79万元,自筹617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7241平方米,撤并小学187所,初中5所,撤并了8个乡镇教育总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今年将再撤并小学9所,撤并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3所,撤并后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小学6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5所(包括实验中学),幼儿园10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目前小学在校生14189人,初中在校生6025人,高中在校生2038人,职中在校生2137人。
20**年,我县对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重新规划,准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拟在全县设立柴沟堡第一、第二,左卫、怀安城、头百户、渡口堡六个学区,全县初中整合为6所(包括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包括实验中学),小学整合到30所左右,实行学区化管理。其中柴沟堡第一学区,辖柴沟堡城内(人口5.05万),设初中一所即柴沟堡二中,生源为柴沟堡镇城内学生,规模约1800人,设小学5所。柴沟堡第二学区,辖柴沟堡镇城外(人口2.42万)、西沙城乡(人口1.03万)、西湾堡乡(人口0.87万),设初中一所即世恩中学,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6所,即西沙城、西湾堡每乡设小学2所,柴沟堡城外设小学2所。怀安城学区,辖怀安城镇(人口3.18万)、王虎屯乡(人口1.4万)、第三堡乡(人口1.43万)。设初中一所即怀安城中学,规模约1500人。设小学7所,即怀安城镇设小学3所,第三堡乡、王虎屯乡各设小学2所。左卫学区,辖左卫镇(人口4.23万人)、第六屯乡(人口0.96万)。设初中一所即左卫中学,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4所,即左卫2所,第六屯2所。头百户学区,辖头百户镇(人口1.59万)、太平庄乡(人口1.03万)。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即头百户中心学校,规模约1000人。设小学4所,即太平庄乡2所,头百户镇2所。渡口堡学区,辖渡口堡乡(人口1.6万),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即渡口堡中心学校,规模约800人,设教学点(1—2年级)3个。
二、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我市其它先进县区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摘要: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学校为主、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等特征,这些做法不仅给“生方”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为“校方”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确立基于最终目的的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并着手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难、家长对寄宿制不放心、被撤并学校各项管理及去向不明三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乡村学校;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
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及所属地域支配阶级对学校布局的认识密切相关,而学校布局调整则是基于上述因素对学校地域分布、规模大小等进行的调适与整合。本文着重探讨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问题及其负面影响的规避。
一、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行及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工作。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766072所和71953所分别减少到491273所和65525所,11年里,小学平均每年减少24981.7所,初中平均每年减少584.4所。”[1]2001年5月,国务院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2],此后,我国正式开始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006年6月,教育部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3]。同时,为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年《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4]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一是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撤并均以布局不合理、危房数量较多且生源相对不足者为重点对象,通常做法都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至于何所学校停办、合并等,主观人为因素十分明显。二是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我国传统乡村教育被纳入到官办体系始于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在西方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官办小学一开始就是按国家既定行政区划进行的,这种现象也是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普遍情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推行“撤区并乡建镇”后,由于撤并后的乡镇政府通常都设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地方,因而,学校布局调整通常都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行政区划内进行布局,调整仅在本乡镇之内,乡镇之间的学校各自独立平行、互不合并。三是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不得不到村外小学就读,为解决上学期间的诸多困难,各地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大多都采用“寄宿制”。如此以来,在入学方式上,许多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步入“寄宿”之旅。四是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自国家实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各地均将此视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通常做法都是采取“成立班子,宣传开路,现场办公,经验总结,全面推广”。这种行政化的措施,虽然也会考虑学校布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一旦成为政府行为,盲目、偏差乃至失策便会在所难免。因为此时其顾及的已不再是学校布局本身是否科学规范的问题,而是如何按部就班、“保质足量”地予以“完成”和“落实”的问题。的确,“公共政策是自上而下地制定的”[5],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行政力量为主的推进方式正体现了这一点。
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
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和盘活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和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教育协调工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20*—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依据
到2010年,全市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其中小学900所(每县市、区70-80所);初中100所(每县7-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要通过合并改造和资源优化重组,建设规模型、高标准普通高中30所。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全市农村中小学规模和布局能充分满足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到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圆满地完成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全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从而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我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依据是:
农村小学,要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在坚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以县统筹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一批规模型、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贫困偏远、交通十分不便的地区可保留适量规模在10生以上的一至三年级教学点,除此之外,全市10生以下规模的学校原则上要予以撤并,实现集中规模办学。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提倡走读、寄宿等形式,人口密集且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可选定在几个村落之间适中的位置布点联办规模型寄宿制中心小学,偏远地区可以乡镇集中办好一至两所寄宿制小学。对适量保留的10生以上一至三年级教学点,要切实加强管理与扶持,保证其开齐开全各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一所,人口少的乡镇也可几个乡镇设置一所。要取消2轨以下初中。偏远且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乡镇可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加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慎重,确保稳定的原则,对镇集镇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和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调整方案
2012年暑期撤销县东港中学,该校现有学生根据志愿分别安排到县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学校就读;该校现有教职工由县教育局在全县其他高中和初中学校统筹安排;该校现校址纳入镇学校调整的整体规划,改办成初级中学。同时,将镇中心学校迁至班竹当镇初级中学校址,将镇中心学校校址改建成镇中心幼儿园。
三、工作步骤
中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切实执行市教委《关于**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批复》(渝教基[2004]13号),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认真调查、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渝西经济走廊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教育兴县战略为统揽,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调整布局为突破口,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全面振兴**教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调整原则
总体原则是:统一规划,一次合并;统筹管理,分步实施。具体原则:
(一)适度超前原则。充分考虑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教育发展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预测,使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做到科学规划,超前设计,一步到位,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县**—**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足委发〔**〕44号),切实执行市教委《关于**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批复》(渝教基〔**〕13号),全面优化**教育的办学资源,努力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总结邮亭、龙水两个片区初中布局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调查、座谈讨论和认真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教育从分散办学向规模办学转变,从粗放型办学向规范化办学转变,构建教育新优势,实现教育新跨越,增强**教育的竞争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调整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考虑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教育发展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使学校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适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效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二)发展性原则。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向县城集聚”的思路,扶优扶强,将规模小的初中合并到规划保留发展的初中学校,有利于学校形成规模办学。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一、现状
区10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127所,其中完小79所(内含18所中心小学),初小(1-3年级)和教学点(1-2年级)48个。另外还有8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1所村小有1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2007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16577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人,师生比1:15.8。127所小学校园总面积1019710平米,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校舍总面积124221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
在127所小学中,其中有57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46人,而57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870人,教师数136人,师生比1:6.35。这类村小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校16所,只有2个班级的26所,只有3个班级的10所,有4个班级的3所,有5个班级和6个班级的各1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人以下的19所(其中1所只有1人),6人至10人的6所,11人至20人的18所,21人以上的14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17所,只有2名教师的18所,3名教师的8所,4名以上教师的14所。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7所村小中,有3所这样的学校。其中孤山村小有2个班、2名教师、20名学生;新河村小2个班、2名教师、11名学生;而龙亭村小1个班、1名教师、2名学生。
上述57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339127平米,校舍面积29509平米。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龙亭村小,校园面积1500平米,校舍面积278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2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750平米,校舍面积139平米。
二、问题与分析
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23至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330人,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1:6.35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