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15:3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不合理用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不合理用药

精神科门诊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精神科门诊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抽取2019年2~11月医院精神科门诊处方1200份,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和药品说明书对处方的药物分类和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分析。结果:精神科门诊用药主要为抗精神病药(34.5%)、抗焦虑药(16.9%)、抗抑郁药(13.8%)、抗躁狂药(9.6%)、抗癫痫药(8.2%)、脑代谢药(7.0%)、细胞营养药(6.4%)及其他类(3.7%),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11.3%,不合理原因主要为药物联合使用过多(32%)、镇静催眠类药物使用过量(26%)、超说明书用药(24%)和频繁换药(18%)。结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抑郁症是门诊中最多见精神类疾病,为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用药,应该通过医院制度建设、医生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培训、药师的监督和对患者和家属的用药教育这些方面加强管理。

关键词:精神科;用药;问题;对策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调查显示[2],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为17%,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焦虑症,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精神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精神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医院精神科门诊中,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精神科患者普遍缺乏正确的用药意识与认知。所以,精神科门诊用药较为复杂,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但避免不了在门诊用药处方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3],如超说明书用药、处方量过大、联合用药过多等。现将医院精神科门诊中患者用药情况作一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2~11月医院精神科门诊处方1200份,月均处方120份。根据处方内容确定用药基本情况,再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和药品说明书对抽取的1200份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查看全文

医院不合理用药因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医院管理

[论文摘要]分析不合理用药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构建我国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实施全过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降。

合理用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适当4个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目前我国患者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医院(约90%),因此对医院用药状况的分析尤其值得关注。

1不合理用药因素

1.1国家卫生保健体制和药品监督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医疗机构,依靠药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以药养医现象依然存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医务人员收入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却要保证大众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而在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已经不能从财政上继续维持这种保健体制,医疗机构又缺乏适应转变的有效机制,有些医生甚至不顾病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开大处方牟取经济利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虽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水平,但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

查看全文

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药学干预分析

摘要: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物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100例临床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的用药治疗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临床用药干预之后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对此进行探讨。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能够合理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几率,干预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不仅能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概率,还能提升临床用药的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干预机制

在由人类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不断提升的今天,药物作为抑制这样现象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错误且盲目的用药观念,用药安全与用药合理正被人们逐渐忽视。尤其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医院工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促进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就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回顾,并对药学干预进行如下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20岁以下的患者23例,20~30岁的患者45例,30岁以上的患者32例。在实验前已经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本次实验内容,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与药物缩减治疗中,且随时都可以退出,符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所有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等其他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2研究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临床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过程对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实施药学干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临床用药须知》、《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及药品特性、使用说明等资料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与分类,与资深的临床医师共同探讨统计结果,对不合理用药内容进行确定,从而为药学干预的合理开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不合理的药物具体分为:药物的用量不够合理、药物的用法不够合理、对患者病情并无专用药项目、对患者进行重复药物的使用、选用与患者病情不符的药物。1.3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使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结果,使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用例数,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率。组间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干预研讨

目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呈增长趋势,已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主要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在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2],不合理用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医院临床医生的不合理用药所致[3],根据我院的不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说法是可信的,医院应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完善临床用药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作用,参与临床指导用药,及时干预不合理用药问题,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现将我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临床药师在2010年中对本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有关用药医嘱单资料。

1.2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房、会诊,深入临床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影响

临床不合理用药是造成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临床用药加以干预和规范,意义重大[1]。药师的药学干预是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临床用药记录114份,均抽取自我院各科室2013年1月至2016年的用药记录,以未实施药师干预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53份用药记录为参照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8、13、9、7、16份;以实施药师干预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1份用药记录为观察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11、15、10、8、17份;两组用药记录的科室来源比较接近,可对比。1.2方法1.2.1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临床用药情况加以整合对比。1.2.2药师干预方法:①设立专职药学干预药师:让药师进驻医院各科室,主要工作为参与会诊,用药方案制定以及查房,对医师的处方予以查验,监督临床用药。②抗菌药物进行专项干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严格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其适应证,适用人群以及给药方式和剂量等进行确认,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如使用第1、2代药物即可治愈的病症,尽量不使用第3代药物等[2]。③对药师处方的干预:明确各类药物的使用标准和处方评价标准,定期对整理好的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后将结果上报至医务科,对医师的处方开具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师处方开具情况予以相应的奖罚。④干预方式:医师与药师的专业特点,临床实践经验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与用药干预工作的效果有较大关联,因此,药师在向医师提出建议或采取干预时,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尽量先进行交流讨论后再行干预。1.3效果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药师接受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两组差异,使用χ2检验,如P<0.05,可断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处方用药不合理比例:干预后的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的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同干预下医师的接受率:相比于药师直接干预,经过讨论交流后,医师的接受率更高,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药师药学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医院中,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出现的概率比较高。不合理用药既会造成病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还会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经理压力,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多种的不良反应出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的临床用药中,如果医师的药学知识比较单薄,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用药能力,就会导致临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对临床中这些不合理的用药现象进行药学的干预。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病人8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人。其中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性19人,女性21人;病人的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另外一组为对照组,改组中有男性18人,女性22人;病人的年龄在1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岁。针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性的药学分析,对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用药情况、消费情况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1.2方法。在我院的呼吸内科中需要设置专门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需要对医生的会诊与用药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同时还要对主治医生的药房进行审查,其中包含了药物的合理性、配药情况、药量的使用情况、药物的用途与联合使用药物的科学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需要临床的药师及时的与主治医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相应的病情研讨。制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临床用药干预方法,并且及时的改正不合理用药的情况。1.3效果评定。对两组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包含了住院的时间、使用药物的具体费用、药房的使用合理性与病人发生的不良反应风情况进行研究。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x±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经过相应的研究表明,这两组病人的临床实际情况为:对照组中的病人其住院时间在5~12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27天;药品的使用费用在5127~5682元之间,平均用药费用为5423.27元;对于药方的使用不合理的有15人,不合格率为18.75%;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而另外观察组中的病人其住院时间在1~7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2天;药品的使用费用在3424~3896元之间,平均用药费用为3642.36元;对于药方的使用不合理的有5人,不合格率为6.25%;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有4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两组病人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查看全文

自我诊断中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索

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由于知识不足导致诸多的不合理用药,其危害在于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损害健康,浪费金钱,甚至延误治疗,引发进一步的严重后果(1-2)。

1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还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不会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不能做到对症用药。同理,有些人仅凭一知半解或“久病成医”,或听别人的用药“经验”,不经诊断,未弄清楚病因和药物的适应症时就随意用药。这种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对健康的危害也最大。要知道许多症状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病因却不相同,治疗方法也更是迥然不同。用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延误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疗,甚至会因为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增添药源性疾病。

2用药时机不对

从大的方面来看,首先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以乙肝治疗为例,许多人认为,一旦感染了肝病毒,就应立即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但有研究表明,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效果并不好(3)。其原因:①体内没有病毒复制时,使用抗病毒药是无效的。②体内免疫细胞处于麻痹状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较差。③不考虑病情,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往往可增强乙肝病毒对药物的耐受性,或使病毒发生变异。④过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并不能起到防止肝脏发生纤维化的作用。可见,用药时机要正确掌握,不能想当然,在遵医嘱或者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若有疑问,应主动咨询医师和药师。

3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查看全文

基于不合理用药的医院药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本地20家不同级别的医院,其中5家不同级别的医院,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院1家。调查人群主要有医院的药师400人、医生400人、护理人员800人、患者2000人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6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80份。

1.2调查实施方法与内容

1.2.1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医院一线医生和专家的意见,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表。其中药师、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根据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表,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科室、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影响合理用药的各种因素,包括:诊断的正确性、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患者机体状况、药物过敏情况、药品价格、药品利润、药物疗效、药物剂型、药物用量、给药途径、药代动力学、药物的作用机理、医院级别、是否执行处方检查制度等38项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消化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

1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和硫糖铝)合用

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沙替丁、和罗沙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本类药物主要是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而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硫糖铝也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离解为八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的胶体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因此。铋剂、硫糖铝不宜与抑酸药合用。另外,抗酸药如小苏打为碱性物质,也不宜与抗酸药合用,临床上为了缓解溃疡疼痛而合用抑酸药时,须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前半小时或服用本药1小时后给予。

2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

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这时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从而恢复菌群的平衡,该类药物有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酷酸菌、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等。另一类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活菌制剂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索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应用死菌制剂,如嗜酸乳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3双八面体蒙脱石与抗生素合用

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后,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同时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但在细菌性疾病等肠道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时。应在服用本品之前1小时口服抗生素。否则因双八面体蒙脱石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同服的抗生素可被吸附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但本药与诺氟沙星合用可提高对致病性细菌感染的疗效。

查看全文

眼科处方用药不当思考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2%~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为了促进合理地使用药物,我们对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期间共2016张处方进行了随机抽查分析,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正确的用药方法,供临床医师参考,以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1材料与方法

抽取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期间我院门诊住院处方共2016张,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正确用药方法。

2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396张占所有处方的19.64%。抗生素滥用处方20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50.76%,重复用药5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2.88%,用法用量不合理4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1.62%,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39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9.85%,滴眼液的不合理配伍3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7.58%,儿童违禁药1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55%,妊娠违禁药11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79%。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