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范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15:2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不规范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不规范性

证券市场不规范性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种种表现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经理的权利没有得到制约。公司的日常工作应由总经理负责,总经理行使职权必须以董事会决议为基础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但实际上,总经理改变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

查看全文

证券市场不规范性论文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成为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种种表现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查看全文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成为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种种表现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查看全文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成为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种种表现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查看全文

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研究论文

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演化的自然结果。按照一般的过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经历由最初的债券现货市场到股票交易市场,再到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脱胎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级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产物,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急急忙忙地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的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这些急于求成的“快速建设”,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面临着整体经济上处于转轨阶段与证券市场的超前发展的矛盾,成为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种种表现

1.股权结构杂乱。

目前,我国股票种类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发起人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公众股、内部职工股、职工集体股、优先股、A股、B股、H股等,形成了我国股权设置复杂、种类纷繁的局面。这些股票中,有的上市流通,有的没有上市流通。一家公司既有上市的股票,也有不上市的股票。而且,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价格也不同,股权结构杂乱。

2.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我国现行《公司法》来看,董事会职责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如公司资产的处置权、为其他企业提供还债的担保权等是不是董事会职权?能否通过多数决议原则将股东会的职权授予董事会来行使?《公司法》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实践中此类职权的安排较随意。董事长的法定职权过于集中,使得董事长在职权的享有上远远超过其他董事。又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过度集中,公众股过度分散,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操纵。

查看全文

中学生数学解题规范性分析

摘要:数学解题的规范性主要是指学生解题过程的论证层次分明、步骤清晰。但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由于解题不规范而造成失分的现象。解题是数学学习过程的关键内容。所以,本文在分析学生解题不规范现象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数学解题规范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解题规范性

解题,不仅要求学生答题时要做到正确、严谨,同时更要求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规范性,具体指的是,首先,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按要求作答,保证步骤完整;其次,要求书写的逻辑、规范和严密;最后,在题目完成后还要检查哪个步骤有遗漏等。教师通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很多时候,由于答题不规范失分而后悔。所以,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的培养,是现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初中数学中的不规范解题行为

(一)不注重审题。审题是做题环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审清题目,弄清题意,才能保证做题的有效性。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都是粗略看题,没有仔细审题的意识,最后造成答题不准确。主要体现在,第一,走马观花,看到题目的表层含义就开始做题,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缺乏探究和挖掘;第二,缺少对题目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之间联系的研究,造成答题不当,直接混淆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第三,没有思考的符号语言以及缺乏对图形语言的转换,很多时候,学生都是直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做题经验直接上手,缺少对题目的研究和思考。所以,数学答题不规范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做题效率和解题的正确性。时间一长,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没有养成题后审查的习惯。做完题目后不检查,这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题目做完了就直接交卷,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造成答题步骤的缺失,或者计算错误。不利于学生数学分类和归纳思维的形成。学生常常由于没有进行分类讨论,导致答案不准确、又或者在分类后没有检验、缺少总结性的话等,尤其在针对一些几何图形解析和综合性的应用题中,学生总是丢三落四。因此,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也是规范学生答题准确性的重要内容。(三)衔接性语言的缺失。很多学生在解题环节中,缺少数学衔接性的语言,如,“依题意得”“综上所述”之类的话,学生不重视数学性的语言描述,导致解题环节缺少数学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不仅是答题规范性的表现,更是在做题环节中展现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的体现。

二、提升中学生数学解题规范性的具体策略

查看全文

高中数学解题规范性错误与改正策略

摘要:高中数学解题的规范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对学生解题规范性的研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研究我国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的规范性错误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数学中常见的规范性错误类型,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基础上对规范性错误给予及时的改进,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规范性;错误;改正

高中数学在我国现代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成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考上较好的学校,同时数学考试也是拉开学生档次最好的方式。因此,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应避免不必要分数的丢失,在这种情形下,答题的规范性就成为学生减少不必要分数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列举了高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常见的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错误,并且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避免规范性错误造成丢分情况的产生。

一、我国高中数学解题中常见规范性错误

1、选择题涂卡出现的规范性错误

选择题作为高中数学应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值占据了60分,并且要求学生用2B铅笔把自己选择的答案誊写在答题卡上。很多学生在做完选择题时,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在涂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由规范性错误带来的电脑不能识别选项,甚至是忘记涂卡的现象。这种较为低级的错误使得学生在数学测试中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丢分,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另外,由于答题卡是电脑识别选项,因此,答题卡不能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折叠和污损,从而使得电脑能够自动识别选项。但是,由于我国学生答题不够规范,进而出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小心折叠或者污损了答题卡的情况,从而出现了电脑无法识别选项的现象。

查看全文

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

摘要:国有煤炭企业属于传统企业,其会计工作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其中仍留有一些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在新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工作的迅速发展。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中易被忽视的部分,因其琐碎且含金量偏低,致其常被忽视甚至对其产生错误的认识。本文对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煤炭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对策

一、国有煤炭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管理

会计基础资料应当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所有经济业务都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凭证填制、传递及审核手续。当前一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由于各方面原因,单位部分职工在获取原始凭证时,无法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默许以金额相同的其他发票进行代替或变通,造成原始凭证出现过期发票、连号发票等现象,同时在凭证填写方面也存在如大小写不符、单位名称、项目等填写不全或涂改等不规范现象。第二,记账凭证管理不规范。在单位会计部门的记账凭证中出现摘要描述不准确,明细科目记载不详细,记账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相符,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签名不全等现象。第三,单据审核流程不规范,领款人由于事发紧急等原因,造成单据的审核未严格按照“业务人员填制凭证—会计审核凭证—主管签字—出纳复核—领款人签字”的流程进行。

(二)会计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

查看全文

医院药学干预管理对门诊处方的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其对疾病治疗方式的重视也随之增强。药物治疗作为当前临床所有治疗方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是患者对抗疾病的重要途径[1,2]。但从目前的就医形式来看,由于医院门诊存在人流量大、药品种类及规格多等特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加之医务人员工作量通常较大,开具门诊处方时可能因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影响处方规范性,进而增加不合理用药概率,不仅给患者健康与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的基础,因此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处方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的干预。医院药学干预管理在以常规药学服务为基础,针对门诊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实现规范医疗行为,强化专业合作,从而达到提升药物管理的效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处方与药物[3-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9—2020年800张门诊处方为研究对象,探讨药学干预管理在提高门诊处方规范性与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9—2020年800张门诊处方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至12月实施药学干预管理前的400张门诊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至12月实施药学干预管理后的400张门诊处方作为观察组。每位患者均对应1张处方。对照组男性215例,女性185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3)岁。观察组男性218例,女性182例;年龄18~78岁,平均(46±4)岁。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基础药学服务,在患者就诊及取药过程中,进行专人监管,并为其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病情与处方进行疾病与用药的宣传教育,重点讲解药物药效、用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提升其对合理用药的正确认知,提高用药依从性。观察组实施医院药学干预管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书籍,并结合临床药品说明书,分析当前门诊处方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2.1药学宣传教育:院内药学部依据《处方管理方法》等相关药事药学知识,协助医务科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与考核;邀请药学专家对各科室人员进行每季度1次的授课与学习,提升其合理用药的理解,规范门诊处方;在院内药学部的领导下,各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合理用药相关制度,并编辑成手册,发放至个人,组织科室人员参与到合理用药的学习中;还可利用微信、QQ等线上交流平台进行药学管理知识的宣传,并进行线上药学知识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药学管理水平。1.2.2成立小组:成立处方点评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月定期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上报点评结果,并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给予相应的用药建议;制定奖惩制度,将合理用药与否作为考核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不合理用药行为突出的医师进行强化培训与指导。1.2.3信息化支持:利用临床用药决策支持软件(CMDS)进行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筛查,筛查内容包括配伍禁用、相互作用禁用、超量禁用以及给药途径禁用等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提示框进行信息提醒,再由处方点评专业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人工审核干预,判定处方合理与否,并将结果提示信息进行针对性分级调整。1.2.4智慧药房: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院内智慧药房,投入全自动药品摆放仪器,减少发药差错率;同时,患者可通过微信扫描智慧药房二维码的方式,查询自我处方、药品信息以及相应的用药注意事项。1.3观察指标对比2组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患者用药满意度。1.3.1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2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与适应证不相符、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剂型及给药途径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给药。1.3.2用药满意度:对比2组患者用药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用药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用药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合理用药、治疗效果等方面,其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非常满意:≥90分;部分满意:61~89分;不满意:≤60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合理用药情况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用药满意度观察组用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0,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费改税问题分析论文

经过一个时期的讨论,在“费改税”的问题上,社会各界的意见已经渐趋一致,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但有几个方面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澄清。

一、要站在宏观的层次上看待“费多税少”的矛盾

“费改税”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缘于对我国政府部门收入规模的判断。起初,人们用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1978年为31.3%;到1995年仅为10.7%),来论证政府部门集中的社会财力过少了。但是,令人难于理解的是:在财政性质的收入如此之少的条件下,为什么庞大的政府机器仍能运转?各方面政府职能的履行亦未因此而陷于停顿?后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放宽,人们注意到: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是判断现时我国政府部门收入规模的唯一标准。事实上,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收入口径,除了预算内的规范性财政收入之外,还须计入:预算外收入、没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以及财政收入退库,等等。按最保守的估计,各种游离于预算之外的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和预算内的规范性财政收入之比,大约为3:2。以1996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10.9%推算,游离于预算之外的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6.3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实际上已达到25%以上。

进一步说,非规范性政府收入的来源,基本上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政府收费(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性收费、对农民收取的乡统筹和村提留以及各级政府的集资摊派等),非规范性的政府收入又大多于规范性的政府收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费多税少”的特殊的矛盾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费改税”(或称“改费为税”)的政策主张。

从表面上看,“费多税少”是所谓的“费税之争”或财税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力之争”。然而,如果跳出部门或微观的局限,站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次上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费多税少”矛盾的实质,是政府部门收入机制的不规范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部门行为的不规范。

可以说,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改革事业进一步推进的极大障碍。非财政部门介入财政性分配,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渠道混乱。政出多门的各种政府收费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自收自支,不纳入预算管理。既然能够自收自支,那么收费项目的多少和收费规模的大小,就同各部门、各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同有关人的个人利益挂上了钩,其收费的积极性自然会越来越高;既然能够不纳入预算管理,其支出去向又脱离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审查,也促使其收费积极性愈加高涨。如此演化下去,各种政府收费日益扩展,非财政部门大规模地介入财政性分配,使得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渠道陷于混乱状态。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与来自其管理对象的资金上缴有了直接联系,以权谋钱、以权换钱等不规范行为也就由此产生并蔓延开来。换一个角度,各类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门收入机制的不规范为其提供了土壤和温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