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12:40: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博物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冷热不均,博物馆日看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
冷冷热热
与不在少数的名人故居及行业博物馆一样,这个名人故居平日也是门庭冷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美术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却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今年,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已逾百家,去年参观人次达1000万。行业博物馆蓬勃发展,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意识也大大增强,各区纷纷为名人故居挂牌。但是,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现状却冷热不均、喜忧参半。不少行业博物馆、名人故居平日难得有观众上门,基本处于半歇业状态。画家李先生住在鲁迅故居旁,他说,那故居平日大门紧闭,偶尔有参观者来,不得不把门敲得山响,或大声喊,才会有人来开门。
躲躲藏藏
门难找,门难进,是一大通病。银行博物馆高居金融大厦7楼,门禁森严。即使记者去采访,也要提前预约,到达那里还被要求详细登记才获准进入;一周只有一天向公众开放。不少行业博物馆的选址存在先天不足,难以面向公众,如上海音乐学院内部的东方乐器博物馆,虽然藏有29个国家的200多种乐器,但是深处学校内部,鲜为人知。上海民族乐器博物馆位于闵行区七莘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内,陈列场地200多平方米,从1986年10月开馆以来,只接待了参观者1万余人次。著名的上海监狱博物馆,建在提篮桥监狱大墙内,戒备森严,只接待团队预约。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和普遍遗产
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和普遍遗产(MuseumsandUniversalHeritage)博物馆和普遍遗产(MuseumsandUniversalHeritage)是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主题,同时也是今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在这里,我将“Universal”翻译成为“普遍”,而没有翻译为“环球、环宇、普世、世界等”,其理由如下:在2002年12月9日,欧美19家大博物馆组成UniversalMuseums,联合发表了“DeclarationontheImportanceandValueofUniversalMuseums”当时中文媒体翻译为《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UniversalMuseums被翻译为“环球博物馆”和“普世性博物馆”。UniversalMuseums的真实目的是想掩盖帝国主义掠夺的历史,对自己的非法占有进行狡辩,以此来抗拒执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有些国家甚至拒绝签署此国际公约,还创造出一个所谓的UniversalMuseums的博物馆组织,以此来逃避承担国际义务。而今天的“UniversalHeritage”的意思指的是:遗产不仅仅指有形遗产,同时也包括无形遗产和人类人文历史发展体系。每个博物馆不仅仅应当注重自己博物馆的收藏品,而更应当注重这些文物的原始含义,文物不仅仅是物,而是代表了人类精神和思想,以及相关人文历史事件、故事、习俗、传统和多元价值观。这一遗产观念,可以理解为广义性遗产解释。而不是狭义地仅仅指“收藏品”,或者“古建筑”。因此,今年博物馆日,我们将“UniversalHeritage”翻译为“环球遗产”、环宇遗产”、或者“普世遗产”显然不合适。我们也不能用“世界遗产”来表达这一广义性遗产概念,现在,“世界遗产”这一概念是指像“故宫、天坛、九寨沟等”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终上所述,我觉得今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和今年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主题为“博物馆与普遍遗产”更为合适。下面,我将推荐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候春燕翻译的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网站的主题文章:MuseumsandUniversalHeritage博物馆与普遍遗产(候春燕译)ThefollowingICOMMissionStatementshallserveasanoverallmotto/introductiontotheGeneralConferenceICOM2007:Theheritageofapeopleinvolvesknowledgeandattitudeasaholisticapproachtoexistencethatincludestheenvironment,thesciences,technology,andthearts,aswellas,theinherentsystemofideasandvaluesthatdefinevisionsoftheworld,personalandgroupperceptions,andwaysoflife.Itcanbeunderstoodtobeaprocessofcreationandrenovationthatsecuresthecontinuitybetweenmatter,life,space,andtime.以下短文将解释2007年国际博协大会主题:人类遗产包括知识和反应历史过程的遗存,包括环境、科学、技术和艺术,同时也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个人和团体对于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被理解为人类的创造和革新的过程,物质、精神、空间和时间具有整体连续性。Abstract概要Theroleofmuseumswithinsocietyischangingfundamentallyandrapidly.Beingincreasinglyexposedtonumericalandeconomiccriteria,museumsarethreatenedbyloosingtheirmainfocusoncollections.Butcollectionsstillremain(at)thecorebasisforknowledge,competenceandvalueofmuseums.TheGeneralConferenceICOM2007intendstobeaforumtodiscussandgenerateideasandsolutionstobridgethegapbetweenthesedifferentexpectations.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正在发生根本和急速的变化。由于数字化和经济化的影响,博物馆的最主要关注点已不再是收藏。然而,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仍应是其根本核心所在,以此产生知识、竞争力和价值。基于此,2007年的国际博协大会组织论坛,供大家阐述观点和提出解决方案,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Theme主题Oneoftheextraordinaryaspectsoftheworldwidecommunityofmuseumsisthecollectiveresponsibilityforpreservingtheheritageofhumanity,andwhatmakesthatresponsibilitymoreexceptionalisthatitmustbedoneaccordingtotheneedsandexpectationsofthenationandpeoplewhoseheritageisbeingpreserved.世界性博物馆组织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担起重任,集体担负起保护人类遗产的重任。绝不可推卸责任,我们必须做好此项工作,所有国家和人民都需要和期待着我们。Worldwide,theroleofmuseumswithinsocietyseemstobechangingfundamentallyandrapidly.Educationalworkaswellaseconomicaspectsisbecomingpredominantamongthe5maintasks-collection/acquisition,conservation,research,education/communicationandexhibition-bywhichmuseumsarebeingdefinedaccordingtoICOMStatutes.Acquiringandcollectingobjectsandmaterialnolongerseemstobetheprimarybasisofmuseums’municationanddialoguewithvisitorsis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includingnewmedia(visualizationvs.verbalization).Buttheactofpreservingheritageinauniversalaspectismorethaneconomicorpoliticalexpectancy.Contextualizationofobjects/collectionsvs.uncriticaladoptionofsocialtendenciesandfashionsremainsakeyissue.Asself-assuranceandself-consciousnessofmuseumsischangingandshifting,museumshavetoredefinetheirrolewithinsociety.世界范围内,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正在发生根本而急速的变化。按照国际博协章程,在博物馆所承担的五项主要任务(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宣传教育/展出)中,宣传教育已经变得最为重要。征集收藏文物似乎不再是博物馆最为重视工作。宣传以及和观众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应用新媒体技术(影像和录音技术)。但是,全面地保护普遍遗产行动远远超出了经济和政治预期。是否人们能摒弃社会趋势和时尚来研究文物藏品的来龙去脉,仍旧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博物馆的自信和自觉意识正在发生改变,博物馆不得不重新定位其社会角色。Collectionsseemtobemovingoutofthecentreofmuseums’focusandactivities.Displaysandexhibitionsarelessandlessreflectingthecollectionsbyceasingtoshowaconglomerationofobjectsofdifferentqualityandimportance.Depotswhichshouldbethecentreofmuseumsforresearch,scientificworkandprogressindeveloping(new)methodswithrespecttothecare,use,preservationandenhancementoftangibleandnotablytheoraland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rebeingreducedtoaconglomeratestorage.Thus,depotsseemtobereflectingthecollectionsmoreproperly,buttheyareinaccessibletothepublic/visitors.Thereby,museumsarejeopardizingtheiruniquepossibilityofbeingtheplacetosee"theoriginal".Theuseofnew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arecreatingpossibilitiestoincreasetheaccessibility(e.g.theweb)andprovetobeespeciallybeneficiaryforthepreservationofintangibleheritage.藏品似乎正在淡出博物馆关注和活动的工作中心。由于不再将质地和重要程度不同的展品混合在一起展出,陈列和展览也就越来越无法全面地反映藏品的意义。库房本应成为博物馆研究和科学保护的中心,本应当注意应用新技术保管、利用、保藏文物,以及强化混合文物库房,以保持其有形、口传及无形文化遗产的相互联系。这样,看上去库房中的文物能正确反映其文物含义,但是这些文物仍然远离观众和公众。因此,博物馆破坏了人们在“原始”位置欣赏文物的唯一可能性。应用新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创造了亲近观众的可能性,并且在保护无形遗产方面有效地发挥了其作用。Thevalueofmuseumsarisesfromthecollectionsandspecificcompetencesrelatedtotheseindividualcollectionsandtheirimmanentmainfocus.Byarbitrarilywideningandincreasingthenumberoftopicswithintheexhibitionprogramme,museumsareendangeredtoloosetheirindividualandspecificcompetencesandmightbereducedtoeventplaces.博物馆的价值来自于藏品和藏品的竞争力,来自于每一件藏品和人们所关注的历史意义。在展览设计中任意地增加主题数量,这将使博物馆面临丧失其个性和特长的危险,其结果是降格成为活动场所。Quantifyingtheworkandthe"output"ofmuseumsandfocussingonlyonnumericalcriteria(e.g.numbersofvisitors)ismisleading.Growthisnotnecessarilygood,expansionisnotalwayswise.Aslongassuchanincreaseisn’taccompaniedbyamatchingenhancementofinfrastructuralmeans(spaceandpersonnel),itisboundtodecreasethequalityandvalueofmuseumsandtheirwork.量化博物馆的工作和“产出”,单纯地关注数量(如观众数量),是一种误导。增长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膨胀也不一定总是明智的。如果不与博物馆自身发展条件的同步考虑,这种增长必将导致博物馆价值及其工作质量的降低。Truesuccessofmuseumsismeasuredbyhard-to-quantifyintangibleslikethequalityofresearchandeducationaswellasthestudy,careandmaintenanceofthecollectionsand,lastnotleast,thelevelofpublictrust.衡量博物馆的成功难以用数量表达,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质量不能量化,研究、管理和保护文物也不能量化,只有观众数量可以量化。Associalinstitutionsmuseumsarenotstaticandconstantinstitutionsbuttheyalwaysreflectandconvey/transmitwhatishappeningaroundthem.Theyarepartofthesurroundinghistoric,socialandnationalpower,conditions,structuresandidentity.Atthesametime,museumsinfluencethesepolicies.Museumcollectionsveryoftenaretherepresentativefabricofpersonalandnationalidentity.Inmuseumsanewcontextualizationoftheobjectswithinthecollectionstakesplacewithrespecttocontentaswellasgeography.Collectedobjectsmayberemovedfarfromtheiroriginalcontext,meaninganduse.Thisisgenerallythecasewithobjectswitharitualorsacralbackground.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博物馆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总是反映和传递着发生在它们周围的变化。它们作为其中一部分,置身于历史环境、社会和国家权力、社会地位、组织结构和社会之中。同时,博物馆也影响着政治。博物馆的藏品常常具有个人产品特点或民族特性。文物存放于博物馆中,其内容和地理环境方面发生了变化。所征集时的文物可能远离了它们的原生环境、改变了原有的意义和原来的用途。与宗教仪式和祭奠活动相关的文物通常都是这种情况。Itisnecessaryformuseumstoconferwiththeoriginoftheobjects.Ideally,insteadofbeingdetachedfromitsoriginalbackgroundmerelyforitsmonetaryvalue,anobjectisbeingexplainedandusedtoincreasetheknowledgeabouthumanandculturalachievementsofthepast("thecommonheritageofhumanity"or"UniversalHeritage").Museumsarestrongholdsofsuchknowledgeandknow-how.Bycontextualisinganobjectacrosstimeandspace,museumscansharethisknowledgeanditscontemporarymeaningwithvisitors.Therefore,museumsshouldbeactiveparticipants,notpassiveobserversandrecorders,intheprocessofpreservingheritage,becausetheyhaveaprimaryroleinmodellingstrategiestoenhanceheritageawarenessandsocialidentity.博物馆认真考虑文物原始意义十分必要。理想情况是,文物不应该仅仅为了金钱上的价值就与其原始环境分离开来。在原始环境中,代表过去人类和文化成就的文物(“人类普遍遗产”或者“全面广义性遗产”)的解释和使用增加了人们的知识。博物馆正是此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拥有者。通过保持文物的原始时空,博物馆能够与参观者分享这些知识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保护遗产的过程中博物馆应该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观察者和记录者,因为,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提出策略来提升全社会的遗产意识和社会对于遗产的认同感。
遗址博物馆营销策略
一、遗址博物馆总体发展现状
我国是最早建立遗址博物馆的国家之一,自1958年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基础上建立的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成立以来,已有近一甲子的岁月。时至今日,遗址博物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建成的有百余家,较为知名的有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随着重要遗址的不断发现、发掘,新的遗址类博物馆也将陆续筹备建成。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依然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较之庞大的潜在参观群体,遗址博物馆的数量极其稀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展览陈列缺乏新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考古文博事业的认知度。
二、新乐遗址博物馆现状分析
沈阳新乐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聚落遗址,距今约7000年。考虑到其历史价值及学术价值,1984年,有关部门决定在新乐遗址上建造展览馆,两年后建筑落成,正式命名为新乐遗址博物馆。这是东北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也是中国较早的遗址博物馆之一。现新乐遗址所在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乐遗址博物馆也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沈阳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道窗口。博物馆所在地沈阳市皇姑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及各大省直机关均坐落于此,是辽宁省的行政文化办公中心。附近交通便利,有多趟公交线路与之连通。地铁2号线设有新乐遗址站,出口步行约百米左右即可抵达。距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墓、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仅2.5公里,乘坐地铁2号线两站可到,游览非常方便。根据辽宁省文物局文博处提供的数据,2005~2012年这七年间,辽宁省注册的博物馆数量由37座增至100座。这既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辽宁省文化事业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适宜包括新乐遗址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新乐遗址博物馆将面临更多的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后,作为继续收费开放的遗址博物馆,如何运用适当的营销策略,在众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中脱颖而出,是新乐遗址博物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新乐遗址博物馆营销策略
如果说遗址是遗址博物馆的主体,那么展陈就是遗址博物馆的灵魂。优秀的展陈是对遗址的完美呈现,能够让观众体会到遗址丰富的内涵,深化对遗址的认知,使其在参观过后仍觉意犹未尽,获益匪浅。作为博物馆对外的窗口和最主要的营销产品,展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乐遗址年代久远,清理发掘出的遗迹多为房址,出土物也以陶器、石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为主,在观赏性和精美度方面没有太大优势,也不易被观众所理解。如何使展陈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是新乐遗址博物馆营销策略中的首要问题。对此,新乐遗址博物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博物馆设计论文
从建筑空间环境和使用特征角度看,地下空间具有温度稳定性、隔离性(防风尘、隔噪声、减震、遮光等)、防护性和抗震性等特征。同时,在地面空间紧缺的情况下,成为保护地面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景观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得到满意的建筑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和谐统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于博物馆建筑来说,其积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城市中心区的博物馆建筑在树立自身形象的同时,还重视市民的参与性,体现在建筑空间与街道形态的融合与优化。由詹姆斯?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美术新馆通过一条自东向西绕过建筑中央下沉陈列庭园的公共步行道,将建筑两侧有高差的道路联系起来。这条步行道结合直线与曲线的坡道在不断变化当中与下沉庭园的雕塑艺术品相遇,成为一条充满趣味的交通路线,使市民能够更多地感受到美术馆的艺术魅力。美术馆成功地将城市道路引入建筑内部,以完全开放的格局融入城市当中,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个有机部分。该建筑的成功设计也为建筑师赢得了1981年的普利策奖。
美国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一片新规划的金融行政中心,不久,博物馆的周围将会高楼林立。在摩天大楼包围的"混凝土峡谷"之中,博物馆应该发挥文化建筑的亲和力,创造迥异于周围冷漠的环境气氛。而且,博物馆在楼群包围的广场中,更应该是一座雕塑。这便是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该博物馆的理解和定位。他把建筑分解成若干片段,围绕下沉式内院组织成封闭的格局。博物馆的入口便从这里到达。地上部分的3层为行政办公和图书馆,地下层是展览空间和地下供货层,还有3层地下停车场。博物馆在大尺度、大规模的都市空间中,为人们赢得一处宜人的具有文化氛围的休憩空间。
我国的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与市政府办公楼相对,位置比较重要。建筑师邢同和根据建筑的空间环境、建筑气势和内外关系,积极利用地下空间配合城市中心广场的尺度。建筑地上部分主要是展示空间,地下是行政办公、库房、机房等辅助用房。地上和地下的面积基本相当。利用地下空间成功地塑博物馆建筑形象,其做法不失为一较好的例子。
1城市改造、更新和发展的需要
2保存地面原有历史环境的需要
博物馆自身资源探索
[关键词]自身资源优势事业发展
[内容提要]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因为它具备特殊职能,决定其工作具有广博性,在现有的文物藏品基础上,挖掘地方特色,利用自己的展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陈列重新合理安排布局,并提升职工专业技术水平,来推进博物事业发展。
博物馆的特殊职能决定了文博工作的广博性,它完全可以挖掘地方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对陈列更新并合理安排布局。提升展厅展览品,不断推出精品展览,为观众提供丰富文化大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又被不断赋予新的理念和内涵,博物馆文化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基于这种情况,如何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把博物馆工作搞好搞活?在现有的文物藏品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来推进博物事业的发展?本人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立足自身资源,突出自身特色,搞好基础展览
县级博物馆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当然很难与省市级大中型博物馆陈列展览品味等相媲美。但是博物馆的特殊职能,决定了文博工作的广博性,它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有的文物藏品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展览为载体,利用好自己的展览资源,对陈列重新合理安排布局,提高展厅的展览品味,不断推出精品展览,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二、多方交流,取长补短。
博物馆研究论文
回溯: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存珍品奇物。在古代希腊,也有这样的专为收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FllHfi~Llln。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不同的地域,宝库和博物馆两种不同名称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末l8世纪初才出现的,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8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在中国:“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倡议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经有关单位协商,确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革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作为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发起单位。1980年7月,8个发起单位的负责人在北京开会,决定先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筹备委员会。同年l0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博物馆学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会,会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博物馆学会章程f草案)》,选举产生了中国博物馆学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提高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水平,开展国际间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同国外博物馆工作者的联系,扩大博物馆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首都博物馆考察报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北京也充满着竞争活力和令人窒息的压力。对于生活于钢筋水泥森林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调节一下神经,细细体会一下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怎样的辉煌。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走进了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古今交融,大气十足。从外面看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据了解,这种设计源自于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倾斜的青铜体破墙面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融入中国传统“出檐”的设计手法;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烘托了宏伟的巨构,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沟通古今的功能,使人在进入馆内欣赏文物之前就油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崇敬和向往。
进入宽敞的大厅,迎面一座大型景德街牌楼,这块牌楼是新首博中最大的文物,原来竖立在历代帝王庙前,后来被拆除,但所有的构件一直保留着,如今重新复原,被很好地安置于博物馆内。可惜的是,参观时由于准备不足,我没有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座精美的文物。因为印象中文物都是残破不堪“晚景凄凉”的,它这般“光鲜亮丽”地站在我面前,我反而以为是现代人的仿作。环顾馆内,会发现这里设施新,场地大,北部有绿色文化广场,东部有下沉式竹林庭院,翠竹环绕其间,阳光温和地洒在地面,你会感到一种历史情怀扑面而来,缅怀历史,这样的环境是再适合不过了。馆内主要是圆形展馆(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倾斜的青铜体的室内部分)和方形展馆两大部分,分别进行古都历史文化篇,城建篇,民俗篇,瓷器,玉器,佛像,书法绘画等十几个展览。根据兴趣,我主要选择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进行了详细参观。
历史文化篇的展览运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向我们展现了北京自史前原始部落开始,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过程。一对出土于房山琉璃河1193号大墓的青铜酒器克盉和克罍是北京最早建城历史的实物证明,刻在其器盖内壁上的铭文证实了燕国始封地就在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还有东胡林人的项链、骨镯,老山汉墓出土的凤纹棺罩,金陵铁剑,修复白塔寺时意外发现的密封册、经书,科举考试的试卷和作弊的“夹带”,乾隆皇帝的缂丝龙袍等,各种珍贵文物,无不让人流连忘返。馆内通过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的运用,再现了元大都积水潭码头、明北京保卫战、、开国大典等历史画面和经典镜头,这样一个展览看下来,我们仿佛沿着时空隧道走了一遭,又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见识到了我们祖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北京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千年古都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城建篇则着重从地理格局、城市建设方面介绍了北京城的演变,展现了其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北依燕山,面南称王的霸气。永定门城楼的木牌匾、已经消失的清代大理院建筑模型、记录着等级制度的6种清代宅第大门……146组件文物与大量图表、照片构成的展厅记录着北京城建筑历史的沿革。最让人兴趣盎然的是老北京民俗展,在这里,由四个专题—洞房花烛美姻缘、降龙诞凤添人丁、古稀大寿福如海、爆竹辞旧迎新春组成的展览,反映了老北京生活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同时展现了老北京的商业文化和胡同文化。复原制作的实景门楼、四合院大门的实物、门墩、上马石等胡同实物,让人如临清末民初的老北京。在“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联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在婚礼厅,鲜艳的洞房,精美的家具,还有各种婚庆的用具摆放整齐,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婚礼现场。而年俗专题里一组精致的面人则给我们展示了老北京人过年的喜庆和热闹,请佛龛、请财神、买窗花、花炮、黄历、风筝、买年画,对联,花灯,还有精巧的麻将和牌九,大人小孩可以说都各得其乐。展览还布置了一块儿童游戏区,里面摆放着毽子、兔儿爷、九连环、七巧板、陀螺等老北京的玩具,以及《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小朋友可以免费在这里玩耍。
由于时间不允许,对青铜艺术、瓷器艺术、佛像艺术等其他展览,我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虽然与它们只能是匆匆的一面之缘,但那种平静之下的震撼力必定会在我心头留下最强烈的烙印。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十分羡慕北京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光是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这些,即使走在大街上,有名的景点、文物也是俯拾皆是,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人们里一定生来就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回头想想自己的家乡,那是一个安静闲适的海边小城,虽然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气候,但是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却太过短暂,显然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因为也就少有文人墨客闻名于世了。与我同去博物馆的朋友也是老乡,去的路上还说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评价家乡是“文化沙漠”,这种状况的确让人痛惜。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日之功,必定是几代人的积累和付出,所以我深切感受到不管在哪里都要奋发图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期将来有一天能回报家乡对自己的哺育,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明,也在不断破坏着旧的文明——这是永恒的法则。于是,我们就通过博物馆这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而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文明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重重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首都博物馆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为我们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博物馆都被建立成爱国主义基地。在这里,面对曾经的辉煌和强盛,想不爱国都难,同时,馆内先进的设备也让人叹为观止。比如,目前世界上首次用于博物馆的全息立体放映技术、标准的多媒体影院、休息区触摸屏导览系统、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甚至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所希望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双重作用,每一个进馆的人都会激荡起深深的爱国情怀,当然,对我们的首都北京也是充满崇敬。
参观科技博物馆随感
参观××科技博物馆随感
4月29日天空中细雨纷飞,无声的滋润着世间万物。在这个特殊的天气和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公司组织青年职工参观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西侧,大庆油田勘探园内,现名叫“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
它的陈列面积是1480平方米,是一个普及石油知识,介绍大庆油田历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览馆,馆内分“大庆油田”、“油田地质开采”、“科研成果”、“岩芯标本”4个陈列室,展品有2500余件,展出物品显示了地下油层千变万化的状况。
走进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犹似置身于一个地质的世界,许多标本,各种化石,奇形怪状,颜色各异,都是从地下数千米深的地方采集出来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宫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会感到科学技术的精妙和深奥,也会对采油工人产生深深的敬意。当我走进地质油层的立体模型中时,便会如置身油田地层的情景,如油层的厚薄,油层埋藏的深浅,石油怎样从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观者大开眼界,学到许多知识。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勘探、开采、注水工艺,油层、气层分布情况,油层模型,许多图表,各种地质图,大庆油田地面设施模型沙盘,岩心样本,数十种石油产品等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参观大庆地宫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地质标本、油田知识的世界,在这里我获知:过去的西方石油理论认为,石油一般蕴藏在海相沉积中,而大庆这样历史上从未成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陆相沉积,不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庆的成功开发,宣布了西方落后石油理论的破灭,也促使我国几乎所有地质条件相同的平原与盆地,均已找到了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在我为中国人的智慧和过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骄傲的同时,又想到大自然为人类蕴藏珍贵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资源枯竭了我们即使拥有再高新的技术也会无济于事,应该懂得去珍惜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奥妙的之余,又被我们的曾奋战在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们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折服,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感到光荣自豪。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有义务把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为我们企业、油田能够日益壮大,和谐稳固的发展而奋斗!
民俗博物馆展示概念设计研究
1博物馆的发展进程与影响
博物馆设计是一每个建筑设计师的梦想,是因为它能够展示一个设计师的哲学信念,设计理念和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博物馆设计能发掘一个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中独特性与复杂性也能使其更具独特魅力。近十年博物馆设计已经到达繁荣时期,独出心裁的博物馆设计遍及世界。博物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标记之一,已深入到文化中,渗入到生活里。
2博物馆的展示概念设计概述
2.1博物馆展示概念。如今博物馆的展示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更新,提供保护,维护和陈列展品,比如光照和温度的控制,陈列柜的安全保护措施,展示空间自由的划分,其中也可以运用展示辅助工具。然而这些都是在小空间下的展示,在历史类的博物馆中运用更多的可能是该如何还原该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场景,又能做到文物保护和观众的理性预期值,这将考虑当时的具体环境和不同展品与参观者的因素,再综合运用部分的展示技法和展品文物的保护方法,达到其展示目的。2.2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标。博物馆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不仅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它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让每一位参观者具有享受美,感受美的权利。博物馆作为盛放人类文明结晶的容器,本身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每一个环节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它自己本身,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具体目标应在一下几个方面:(1)达到博物馆信息的有效传达的目的。展示设计的工作需要建立在对于传播资讯和接受诉求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达成高素质的有效传达。[1](2)展示主题、运用技法、形式的一致性。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神和形的统一,换一种说法就是展示的中心内容和展示的形态要一致。例如,安藤忠雄设计的Chikatsu-Asuka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千多年以前建于日本的一系列坟墓中出土的手工艺品。博物馆设计得像个坟墓,它的外形反映了表现的内容。(3)注重展示与参与者的交流。当代的展示设计理念更加重视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要亲自加入展示活动中,与展厅进行交互,这是博物馆展示中的进步性,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注入其中,注重展示的互动性就有利于加强在展示过程中增添欢乐与趣味,在轻松的环境下接收博物馆知识。
3民俗博物馆展示概念设计
3.1民俗博物馆展示设计原则。博物馆的展品通过直观的方式来教育人们,通过博物馆知道了人类的历史,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大为丰富,充分提高了市民的艺术素养和自然科学知识。博物馆不仅可以成为人们社会教化的重要工具,并且起到了教育群众和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得民众继承我国独有的民族气质的文化内涵。3.2民俗博物馆展示概念创新。(1)民俗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创新。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博物馆的展览都是利用旧建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拓了博物馆的发展,在建筑形式上有两个趋势。一是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博物馆设计,建筑平面如“山”形,博物馆建筑十分高峻。这样的建筑,空间布局上不太适合于博物馆使用,它是很难组织参观展览和人流的路线,高度太高,灯光太亮,照度分布不均,展品的保护设施与条件不符合要求。另一个趋势就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个传统的楼阁组合形式构成博物馆建筑;外观建筑气魄,更引人注目的,更多表现出了建筑的纪念性意义,空间布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但展厅是非常高,窗口非常大,空调的制冷供暖带来了很多问题。期间,一些博物馆设计选用简单的象征主义,肤浅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手法,少有惊艳作品。这样就形成了我国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博物馆建筑的形式,都是封闭,繁琐的建筑样式,而我的想法是它为什么不能是开放式、自然化的。所以我觉得我国的民俗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上突破传统繁琐形式,形成一种中西方建筑冲突后的产物,并在展示形式中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展馆结合,整体风格上达到一种中式园林的语意风格。(2)民俗博物馆在展示的方式创新。在民俗博物馆应展示过程中,同时也在具备展示内容的充实上,尽可能地把一些娱乐趣味性的展示方式融入其中,使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接受信息的状态,使其整个过程更加愉快和充满生机活力。还有在其展示中应该尽可能的还原其真实性,不能使观众在其中感到特大的反差,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就可以直接运用信息科技技术,做到效果展示。在某些陈列置放展示的地方应注意展品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深入设计师的心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参观者成为受众人群,又因为参观者可能来自不同人群,个人自身需求有所不一,所以在细节的处理上应该尤其注意,不要错过社会上任何能有参观能力的人群,这样才能达到民俗文化传播的最大化。民俗博物馆,一个展现不同地域风情与民俗文化的缩影,民俗博物馆应当不断提高陈列展示水平,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从展示概念中来看,将博物馆的开放式设计概念引入博物馆的展示形式中,博物馆的开放式为国家的民俗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展示“健康自然”的设计理念,本质上就是关注博物馆的展示过程的人性化与科学性。随着人类对民俗文化问题的重视,民俗博物馆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方面将会占用不可或缺的地位。
博物馆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加速建设和扩张,更多的历史遗存被发现和发掘,同时,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作为公益性质的文物收藏所和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肩负着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职责,更肩负着全民审美教育的责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人们越来越关注文化活动,更乐意花时间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剧场等文化场所;同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意识到了吸引观众的重要性并开始了革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中的审美教育如何进行,将对博物馆自身运营和社会进步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审美教育;陈列;建筑
一、呈现文物之美
如果,一座博物馆中的陈列只是把文物一一罗列,不讲求呈现的视觉效果和参观的节奏,那么,这样的展览简直是一场灾难,也是对文物和艺术品的亵渎。如果,观众在参观完展览后对其中展品没有留下印象,那么,展览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更谈不上教育大众了。博物馆展示的文物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具有某个时期特点,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代表性作品,所以,博物馆不应该是乏味的陈列室,而应成为能让人感受文物之美和人类智慧结晶的殿堂。如今,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堆砌式展示方式已然被摒弃。有的展览在一个展厅只放置一件文物,目的就是将所有的目光聚焦到重要文物身上,利用空间来突出文物的地位。然而,通过减少展厅单位面积内文物数量来达到展示效果仍然属于被动吸引观众的方式;通过展厅内的气氛营造和灯光运用来突出文物的美感,以达到提升观众对文物的关注度,就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呈现方式。在当今展陈设施日趋完备的条件下,展览方式还出现了更多新花样,例如:全息投影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让观众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可以与文物进行虚拟互动,更加直接和主动的去获取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不论是空间环境,还是展示技术的提升,其宗旨都是要将文物携带的信息传播给观众,其本质是引起观众的感动,然后再从感性关注到理性认知,从而让观众对文物及其携带的信息记忆深刻。这一切能自然的发生完全依赖着美好的展示。因此,如何呈现文物,记住文物所携带的信息,是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该深思熟虑的。这也是博物馆走向人性化的必然要求—对“物”与人的双向尊重,不但要讲究展示技术和氛围烘托,还要考虑到观众的参观视角和心理。
二、建筑之美
某种程度上来说,博物馆的建筑成为吸引观众的一项软指标,甚至体现了这座博物馆的自身定位。许多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颇下了一番功夫。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亮点为: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具匠心;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在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基础上充分运用中国江南古建筑的元素,既有中国建筑园林的意趣,又具备现代建筑的功能性与通透感。苏州博物馆的建筑本身成为了该博物馆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也成为了苏州的地标和名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是别有用心,将金沙出土的文物与建筑相联系,遗迹馆外观为圆形,象征出土的玉璧,陈列馆呈方形,象征刚出土的玉琮,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内部设计与结构注重功能性和服务性,每个展厅的装潢与该展厅展示的文物特点和背景相辅相成,叙事性强,也很好的避免了文物繁多和展线较长所引起的视觉疲劳。成都博物馆新馆建筑大量采用钢结构,玻璃和铜质外观,线条流畅,极富现代感,几何结构的建筑形制也成为该博物馆的Logo标志。新修博物馆建筑越来越倾向于独特的造型、新颖的外观、用建筑的新、奇、美来吸引观众。虽然,博物馆中展示的都是古物,但博物馆的建筑可以是现代的、前卫的、新颖的,正如博物馆大量利用新兴科技来展示文物一样。古老与创新,过去与现在都在博物馆中得以体现,这样,博物馆才具有了连接古今的意义。建筑可以说是美学的集中体现,涉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其造型的独特和功能的完备,布局与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等。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建筑还肩负着美化城市景观的职责,所以,博物馆对自身建筑的日趋重视也体现出博物馆对建筑美学和所担负的社会审美导向责任越来越看重。博物馆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就必须摆脱过去给人的刻板印象,而建筑正是博物馆重新定位的外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