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11:0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波动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论小麦市场流动性及其波动性关联探索
摘要:对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市场的日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的关系时则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模型。通过实证得出交易量与波动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而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关系时,却发现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关键词:小麦期货市场;流动性;波动性
1期货市场流动性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资产的流动性做了如下描述:(1)交易者维持其活动所需要的运营资产;(2)为了对经济冲击中难以预见的变动保持灵活反应而持有的储备资产;(3)为了获取收人而持有的投资资产。
迄今为止,对于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含义,理论界一直没有一个权威或公认的定义。JoostM.E.Pennings和RaymondM.L.euthold(1998)研究商品期货合约的成熟度时,对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作了明确的解释,如果交易者或者参与者可以迅速地买卖期货合约并且他们的交易对于市场价格几乎没有影响,那么该市场就是富有流动性的。
对于期货市场而言,流动性是交易制度设计和合约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考察市场效率和功能发挥的主要指标。一个具有较好流动性的期货市场,应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快的指令执行速度,并且能迅速平复大额交易对期货合约价格的冲击。在衡量市场流动性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宽度,宽度指标从价格方面衡量市场流动性,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市场参与者更愿意交易成本低廉的资产,主要有买卖价差、价格改善指标、方差比率等指标;②深度,是指在不改变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可能的交易量,主要包括报价深度、成交深度、成交量、持仓量等指标;③速度,从即时性角度定义流动性,主要包括交易执行的等待时间、成交频率等指标;④弹性,指由于非对称信息驱动的交易引起的价格波动回归均衡价格的速度,弹性越大流动性越好,同时也说明市场的效率越高。
我国贸易构造改变的波动性特色与途径转变
摘要:文章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我国1985年~2008年贸易结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深入考察贸易结构演进过程中的波动性特征以及资源、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换速度问题。分析表明,各类密集型产品份额的波动性和转换速度逐渐减弱,并且已经进入趋势平稳发展阶段。文章认为,已有的贸易结构演进路径提升空间有限,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双重弊端,贸易结构演进路径必须进行适时转换。然后,文章提出了一条新的贸易演进路径,指出各类密集型产品升级必须向着出口质量、技术的全面提升路径转换,并进一步分析了路径的实施渠道。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贸易结构;波动性特征;路径转换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冲击。一是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中国很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来自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在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同时,中国已成为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数目最多的国家。二是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量排名仅落后美国与德国,排名第三,但是中国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上却无法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贸易利益的获得已经不能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更要注重品牌及创新技术的提高。三是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必定是大势所趋。这间接的表明了我国不能再依靠能源、资源、劳动力数量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必须开拓新的增长模式,贸易模式必须探索新的路径。此外,联合国贸发组织认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较低。
由华尔街开始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强烈冲击,这不禁要问我国现有的贸易模式是否仍然适用?面对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贸易演进路径应该怎样调整?本文首先对中国1985年~2008年贸易结构的波动性特征与转换速度进行分析,然后希望从深层次上获得中国贸易结构升级的转换路径。
二、中国贸易结构的波动性特征:1985-2008
专业背景对科技型创业者波动性影响
专业背景对科技型创业者的创业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性的。所谓专业背景影响“波动性”就是指专业背景因素对科技型创业者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或科技型创业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的表现不是呈线性发展,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即使是在同一阶段,不同专业背景的影响也具有明显差别。这种波动性与科技型企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相关联,也就是说,在科技型创业者创建科技型企业的不同时期,专业背景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既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企业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企业所呈现的生命周期现象是企业的基本活动规律之一。为了描述企业的生命过程及其形态变化,有关学者试图用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来描述企业生命过程的一般规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爱迪思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著《企业生命周期》,他在该书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五个阶段。本文借鉴伊查克•爱迪思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将科技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蜕变期四个阶段构成。
二、专业背景因素在科技型创业不同时期的影响分析
(一)专业背景因素在创业种子期的影响
种子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称创意期、创业前期,对科技型企业而言,是创业者提出技术设想(创意),通过其创造性的探索研究,形成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发明或可进一步开发的成果的阶段。这一阶段具有强烈的知识创新特征,资金的投入较少,主要的风险是技术风险。对于科技型创业者而言,这一时期的核心投入要素是创业者本人或其领导的团队的“智力”和“技能”,而这些“智力”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型创业者或其领导团队成员所接受的专业教育。科技型创业者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仅影响着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这一阶段的研究开发活动是否能最终转化具有商业前景的项目。目前国外有关资料表明,从创意提出到开发成功的项目仅占5%左右。在科技型创业者中多数人都具有理工类的专业背景,接受的专业教育大多集中在“理、工、医、农”等专业。在杨德林、王乐等人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创业者进行调查中显示具有“理工类”专业背景的科技型创业者在80%以上,并且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超过三分之一。这些科技型创业者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他们在创业孵化期最主要核心的创业资本,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技能”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出具有商业潜力的技术设想和创意。即使在其领导的创业团队中,他们在这一阶段往往也是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可以说,这些科技型创业者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就像肥沃的土壤一样,不断孕育着具有潜在商业前景的“创意”。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科技型创业者的大军中还有一小部分人是“非理工类型”的专业背景。在杨德林、王乐等人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对科技型创业者进行调查中显示,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科技型创业者占到总数的16%,占“非理工类”专业背景创业者总数的80%。这部分创业者虽然没有接受系统、完整的“理工类”专业高等教育,但大多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和敏锐的“科技嗅觉”,同时他们管理类、经济类的专业背景使他们对信息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征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些优势使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或萌发具有科技潜力和市场需求的“创意”。虽然这部分创业者自身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有限,但他们往往能够有效地联合或组织起相关的科技人员,形成一个团队,弥补自身科技能力薄弱的劣势。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对于科技型创业而言,非理工类专业创业者的劣势是先天性的,其能否通过其他办法有效弥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失败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具有理工类专业背景的创业者,因此在科技型创业者大军中,非理工类创业者的人数始终是占少数。总体来说,在科技型企业的种子期,对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而言,专业背景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呈现出急剧递增的趋势。而对于非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虽然专业背景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相对要弱化许多,呈现为缓慢递增的趋势。
国内贸易构造进展的波动性特点与方法更改
摘要:文章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我国1985年~2008年贸易结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深入考察贸易结构演进过程中的波动性特征以及资源、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换速度问题。分析表明,各类密集型产品份额的波动性和转换速度逐渐减弱,并且已经进入趋势平稳发展阶段。文章认为,已有的贸易结构演进路径提升空间有限,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双重弊端,贸易结构演进路径必须进行适时转换。然后,文章提出了一条新的贸易演进路径,指出各类密集型产品升级必须向着出口质量、技术的全面提升路径转换,并进一步分析了路径的实施渠道。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贸易结构;波动性特征;路径转换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冲击。一是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中国很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来自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在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同时,中国已成为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数目最多的国家。二是虽然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量排名仅落后美国与德国,排名第三,但是中国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上却无法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贸易利益的获得已经不能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更要注重品牌及创新技术的提高。三是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必定是大势所趋。这间接的表明了我国不能再依靠能源、资源、劳动力数量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上,必须开拓新的增长模式,贸易模式必须探索新的路径。此外,联合国贸发组织认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较低。
由华尔街开始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强烈冲击,这不禁要问我国现有的贸易模式是否仍然适用?面对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贸易演进路径应该怎样调整?本文首先对中国1985年~2008年贸易结构的波动性特征与转换速度进行分析,然后希望从深层次上获得中国贸易结构升级的转换路径。
二、中国贸易结构的波动性特征:1985-2008
成交量变动率非线性预测日内波动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总结与讨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存在双向线性引导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引导关系、日成交量与每日最高最低价之差存在正相关关系、成交量不大,价格变化却很大、健康元股票的分析、方正科技股票的分析、线性化后两条直线斜率的比较、不同的股票在“效率”上有显著差异、同样的换手率对不同的股票造成的价格波动是有显著差别的、庄股的价格波动必明显大于一般股票、不同的股票在“效率”上的差异也是风险性度量的一个方面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及SPSS软件对股票价格变动与成交量之间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从总体上讲股票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较差,但不同股票之间这种解释能力仍有显著差别。这种显著的差别不仅可以作为衡量股票风险性的一个指标,也可以作为衡量一股票是否有庄家在其中炒作的参考。
[关键词]换手率价格波动成交量
一、引言
股市中有句名言:“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而股价与成交量是股市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陈恰玲、宋逢明对中国股市的价格变动与成交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王军波等利用GARCH模型分析了利率、成交量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张永东、黎荣舟还研究过上海股票市场日内波动性与成交量之间的引导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双向线性引导关系这意味着可以用成交量变动率的线性模型来预测日内波动性。但它们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引导关系,这意味着在预测上海股票市场日内波动性时不能得出支持非线性预测模型的结论。文章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从另一角度对价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保险行业周期性波动性背离原因论文
内容摘要: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情况看,保险行业发展呈现弱周期特征。但是,我国保险市场却呈现强周期、大波动性的发展特征。本文认为,保险行业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行业粗放式经营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周期背离的根本原因。未来保险行业发展亟需转变发展方式,并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线。
关键词:保险行业周期性波动性背离原因剖析
一、发达国家保险行业的弱周期性发展特征
(一)理论分析
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发展情况看,保险行业发展呈现弱周期特征。两个方面的指标可以佐证:保险总收入与相关指数周期性;保险投资收益与相关指数的周期性研判。
保费收入与GDP、CPI指数的增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均GDP的增加也将一定程度地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当收入增加时,各类保障需求将会显现,购买保险产品的需求会提高,因此保费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相关性较高。
鉴国际粮价波动性指导发展我国粮食市场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粮食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粮食市场关注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中国与美国、泰国粮食出口到岸价格比较、海运费是影响粮食进出口到岸价的直接因素、美国、泰国等在粮食种植成本上具有优势、高科技推广使美国单产高于中国、美国巨额粮食补贴政策巩固其粮食主导地位、继续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粮食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重视优质粮食品种的研制、引进和推广、健全完善粮食价格和成本监测体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股票指数现货价格研究论文
【摘要】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产物,股指期货合约是以股票指数作为自己的标的物的,这决定了股指期货价格与股票现货价格之间必然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本文在考察指数现货与指数期货相关性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了两市场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
【关键词】股票指数现货股票指数期货GARCH模型
一、引言
股指期货在各种金融产品中虽然诞生的最晚,却是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从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于1982年2月推出第一份股指期货交易合约至今,每年股指期货交易金额不断增大,现已超过了股票现货交易的金额。股指期货已经成为人们规避风险和投机的重要工具。
我国已初步决定于今年推出我国第一只股指期货产品。股指期货是新生事物,我们对其还不甚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将其与现货市场的比较来对股指期货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国际上,对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就对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德国、芬兰和香港的股指期货市场及股票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大于股票现货市场。而且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随着样本间隔时间区间的延长而变小,样本间隔时间区间达一天以上的期货市场波动性超出现货市场波动性非常小。
证券投资基金波动分析论文
相关研究概述
风险问题主要以资产价格波动来表征,是证券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也是市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流行的金融资产风险的度量多采用方差、β、下偏矩、VaR等方法,而(G)ARCH模型族等计量经济学模型也常常被用于检验金融资产波动特征。毫无疑问,采用符合现实中波动性特征的分析模型,准确度量和描述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特征和构成,深入探究资产收益波动的成因及其外在影响,对于市场参与者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与风险管理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前人对股票波动性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如今机构投资者逐渐占据我国证券市场更多份额的总体趋势下,证券投资基金的波动必将如股票的波动一样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因为,基金的波动无论对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讲都非常重要: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希望维持较低的基金波动,借助基金的投资维护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这种投机气氛浓厚的新兴证券市场内,一部分试图通过低买高卖来牟取利润的投机型参与者希望较大的波动来提供获利空间。即使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几乎所有涉及到基金的市场参与者都希望通过对基金的波动的评估来确定他们的策略是否符合其既定的投资或监管目标。
文献回顾与评述
美国学者Pontiff(1997)分析了美国封闭式基金的收益波动和其所持有的股票的波动。在投资者理性的假设之下,封闭式基金的收益方差应该与其持有的证券的方差一致,但事实上美国封闭式基金的月度收益表现出比其持有的证券资产大的多的波动。这种超额波动与市场风险,小公司风险以及影响其他封闭式基金的风险有着显著的联系。Pontiff采用投资者情绪风险等因素对基金价格报酬的过度波动问题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风险对美国封闭式基金价格报酬的过度波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以及较强的解释力。这种观点虽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基金波动性的关注,但是显然缺少对开放式基金波动的考察。
罗洪浪、王浣尘(2003)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超额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尽管封闭式基金收益对其净资产收益反映不足,平均基金被动水平仍然比其组合要大43.48%。有关超额波动性的来源方面,发现封闭式基金的超额波动性有一半强的部分是基金特有的,而投资者情绪风险、市场风险、账面市值风险和小公司风险等四种系统风险度量解释了42.33%的超额波动性,其中投资者情绪风险因子贡献最大,其回归系数1%置信水平下都显著为正且数值平均高达0.7999。对比Pontiff(1997)对美国封闭式基金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超额波动性较大程度上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该文尝试把国内基金的波动特征与国外市场进行对比,不足之处在于样本太少分析面过窄,难以全面解释基金超额波动的成因及其对外部的影响。贺京同,沈洪溥(2002),沈洪溥,周立群(2003)分别尝试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封闭式基金价格波动进行解释,得到类似的结论。后者在对上海市场中有代表性的基金金泰和基金景博进行充分采样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数据说明了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的价格走势特点,深入分析了造成这种走势的原因,尝试性地将分析扩展到了开放式基金上。认为通过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噪声交易对基金波动的影响。但是,由于基金样本选取较少,影响了该研究所得结论的说服力。
证券投资基金波动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对股票市场波动的研究有大量文献,但国内外对证券投资基金波动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方法和结论,作出客观的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基金波动综述
相关研究概述
风险问题主要以资产价格波动来表征,是证券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也是市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流行的金融资产风险的度量多采用方差、β、下偏矩、VaR等方法,而(G)ARCH模型族等计量经济学模型也常常被用于检验金融资产波动特征。毫无疑问,采用符合现实中波动性特征的分析模型,准确度量和描述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特征和构成,深入探究资产收益波动的成因及其外在影响,对于市场参与者构建合理的资产组合与风险管理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前人对股票波动性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如今机构投资者逐渐占据我国证券市场更多份额的总体趋势下,证券投资基金的波动必将如股票的波动一样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因为,基金的波动无论对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讲都非常重要: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希望维持较低的基金波动,借助基金的投资维护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这种投机气氛浓厚的新兴证券市场内,一部分试图通过低买高卖来牟取利润的投机型参与者希望较大的波动来提供获利空间。即使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几乎所有涉及到基金的市场参与者都希望通过对基金的波动的评估来确定他们的策略是否符合其既定的投资或监管目标。
文献回顾与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