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9:3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毕业生就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会议讲话

**年8月8日,自治区召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党办发〔**〕28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总结近几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在会上提出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中专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不仅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我区新型工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科教兴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多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纳入自治区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积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艰苦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党办〔**〕14号)、《关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规定》(新党发〔**〕19号)、《关于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意见》(新党发〔**〕17号)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新党办〔**〕9号)等一系列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区实际的大中专毕业生政策体系、就业制度、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组织、宣传、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通过采取召开各类招聘会,实行岗位对接,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减免税费、小额担保贷款、免费职业介绍、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就业形势报告会、创业典型演讲会、招聘洽谈会、“大学生志愿者”、“大中专毕业见习”等各类活动,以多种形式实现体制内就业、到基层就业、到兵团就业或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目前,我区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区共有大中专毕业生32.5万人,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的就有30.28万人。随着就业政策的不断落实、就业观念的逐步改变和就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多数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各种形式基本实现了就业,就业形势总体上一年好于一年,并呈现出“一高二多三好”的特点。即: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提高;到基层就业的越来越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越来越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比大中专毕业生好,城镇毕业生就业比农村毕业生就业好,持“双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的毕业生就业比单一文凭的毕业生就业好。实践证明,这些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是正确的,各地、各部门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

在充分肯定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择业观念滞后。受社会舆论、家长和毕业生自身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等分配、靠安排的旧观念仍未彻底改变,错误的认为回家务农从事农牧业和灵活就业不算就业,只有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通过组织安排才算就业,对就业的概念不清,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

二是职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多数是由于只有学历文凭没有社会认可的从业资格,缺乏进入市场竞争就业的通行证和相应的职业技能。有的少数民族毕业生还存在就业的语言障碍。也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顺利就业,不仅是大中专毕业生个人和广大家长的迫切心愿,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大事。为认真做好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服务工作,我们对当前毕业生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

一、我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现状

2006年我市五区市县返乡报到大中专毕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总量较大。全市大中专毕业生总计293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1123人(含硕士2人),占38%;大学专科1426人,占49%;中专381人,占13%。二是大学生比例较高。仅专科毕业生就占49%,接近总数的一半,本专科生之和2549人,占总数的87%,远远超过中专生的比例。

我市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总数1612人,就业率55%,其中,在广安市外就业796人,占总人数的27%,市内就业816人,占总人数的28%,未就业1318人,占总人数的45%。从就业指标数来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比较低,表明在全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我市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差。据调查,未就业毕业生中多数长期在外找工作,也有的在家复习备战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只有极少数人在准备自谋职业。

毕业生在市内就业分布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民营企业未能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今年国有事业单位吸纳我市毕业生就业644人,由于受机构编制的约束,绝对数量不大,但仍是我市毕业生在本市内就业的主要渠道,占市内就业总人数的75%。据调查,这部分就业人数主要源自基层教育、卫生事业单位。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154人,仅占市内就业总人数的18%,这与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势头极不相匹配,仅2005年民营经济对我市GDP的贡献率就达66.7%。毕业生在市内其它单位如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非企业单位就业63人,占7%。

二、影响我市毕业生留乡就业的主要因素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第五条:国家教委归口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其他部委(以下简称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方)负责本部门、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调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毕业生签约状况、学生的要求、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从**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就业援助计划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意见

为促进**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鼓励全国“985”工程重点大学(以下简称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建立专项资金。每年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促进**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的奖励,对**籍困难毕业生就业的资助。

二、鼓励重点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工作。

(一)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回家乡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与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毕业生本人一次性奖励2万元,奖励资金待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满1年后支付给毕业生本人。符合《**市引进紧缺人才资助办法(试行)》(**政发〔2006〕31号)中企业骨干人才购房资助对象的,可由毕业生本人直接申请购房资助,政府资助资金直接划拨至其个人账户。

(二)重点大学**籍毕业生,凡符合本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专业要求的,根据用工单位需求,经统一面试、考核合格的录用为派遣制事业性质人员,工作年度考核优秀的,可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三、扶持困难毕业生就业。

查看全文

护校毕业生就业现况思索

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不断扩大护生招生规模,一批又一批的护理毕业生走向社会,走向临床。但随着各校护理毕业生每年毕业人数的增加,地市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的需求下降,就业形势将日益严峻。毕业生在就业期间,对就业观念、就业定位、就业期望、就业去向、个人与家庭的期望等等因素,困扰着正在就业和即将就业的学生,随之而来的各种就业问题明显增多。本文对近几年来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1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学生方面

1.1.1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单一,范围狭窄。近几年来,护理专业毕业生市场较单一,就业出路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较少。主要因为当前由于护理就业市场需求较大,毕业生期望值较高,希望能在效益好、工作轻松的职位、三甲医院就业,但本身并没有具备较好的条件与优势,同时较好的单位希望能挑选较优秀的人才,导致了双方矛盾的冲突。

1.1.2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现象,毕业生心态不端正,毁约率有上升趋势。随着区内各大三甲医院岗位已经日趋饱和,县级单位本科生需求日益增加,乡(镇)级医院护理人才严重紧缺,毕业生存在一定的盲目与跟风情况,造成了“三甲医院挤破头,县级及以下的医院少人过问”的矛盾出现。有些毕业生本身资质条件好,就业时挑三拣四,就业心态没有端正,往往没有考虑清楚就签约,而后又因为找到更好的单位等各种原因出现毁约现象,导致不少就业机会严重流失。

1.2学校方面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合同

毕业生

用人单位

培养单位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以药学学科发展为基点,多角度指导药学专业视野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关键词】药学学科发展;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一、药学学科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药品安全性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火热话题。我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药品安全性问题,优化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持续增加,我国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监测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的监测制度日渐优化完善,利于大幅度提高各类药品监管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药学学科发展,药学服务具有鲜明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特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我国药学学科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大药物自主创新研发力度,注重流行病药物研究,科学解决用药风险问题等,促进药学学科领域全面发展,为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药学学科发展视野下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药学院校要客观分析药学学科领域动态发展,以此为基点,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他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药学院校要根据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具体要求,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法、服务体系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其提供针对性职业发展服务,不仅仅是职业理论知识、海量就业信息等,全方位正确把握药学学科发展情况、药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等,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专业特长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药学院校要多层次强化药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根据药学学科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准确定位自身,清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意向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将自身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国家利益等巧妙融合,进行合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符合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客观要求,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二)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意识。在药学学科发展视野下,药学院校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不断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动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药学院校要以药学学科发展为基点,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就业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教授等到学校,讲解就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在互动、交流中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就业做好各方面准备。同时,在药学学科发展背景下,药学院校要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举办多样化的模拟招聘会,便于药学毕业生在模拟招聘会中掌握必要的面试技巧,具备较高的应聘能力,要多和相关企业构建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合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小组,根据毕业生各方面情况,将其安排到适宜的实习岗位上,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指导质量。此外,药学院校要根据就业指导要求,科学整合各方面资源,校友资源、社会企业资源等,科学构建毕业生资源库,随时了解毕业生各方面情况,为其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三)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角度来说,药学学科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药学院校需要全方位准确把握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中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科学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药学专业毕业生客观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具备较高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药学院校要客观分析一系列影响药学专业学生求职的因素,比如,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能力,通过不同途径积极引导药学专业毕业生,围绕药学学科发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选择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结合职业前景、职业岗位等,制定科学的职业目标,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辅导员要对毕业生进行合理化测评,客观评价他们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向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加强自身薄弱环节训练,有效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展现自身多方面价值。

查看全文

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根据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大政办发号)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大毕组发[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确保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1、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高校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地位,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灵活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质量更优的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对有就业愿望的本辖区生源,应届毕业生力争100%实现就业;择业期内困难家庭毕业生必须100%实现就业(以下简称“两个100%”)

2、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沙河口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人事、劳动保障、财政、公安、科技等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计划、协调和相关业务办理。各街道要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把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本辖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

3、努力构建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要坚持“政府统揽全局、部门各负其责、街道落实到人”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积极组织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优质、高效的市场服务平台;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见习实训以及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保底就业提供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就业援助;街道、社区要重视工作网络建设,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组织、挖掘就业岗位,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扎实开展。

二、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各方力量,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查看全文

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研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法学教育规模激增,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高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以几倍的数量来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在我国2100多所普通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近1400所,超过高校总数的60%,其中理工科院校有173所。从20世纪90年展至今,我国近一半的理工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从理论上讲,法学专业的扩招导致的人才高供给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背景对人才的高需求应该是不谋而合,而不是无缘吻合的。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背景下,无论是法治建设还是法学教育,其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也不能否认的。然而,在盲目扩招的情况下,大家都忽略了法学专业本身是一个精英专业,这是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需要去为社会矛盾做出裁决与协调的专业。大部分高校对此却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对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方面出了问题,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所以,法律人的精英本质与大规模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法学毕业生产上的矛盾结果就是现在社会整体大环境都不看好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对法学学生的就业状况持消极态度。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并不失时机地认准中国法治发展的当下特征与未来走势,并引导学校和学生转变思路,真正契入中国法治发展潮流,实现法治改革与就业问题同步解决的双重效果。近年来我国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也对法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的使命。

二、法学专业就业现状

在国内,法学就业率自2002年起就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水平,2005年甚至滑至末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就美国来说,他们的人口总数仅占全世界的5%,律师总数却占全世界的35%。我国一个十几亿的人口大国,律师总数却只是全世界的7%。中国如欲达到西方的法学人才的普及率,预计到2020年,以我国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律师数将增加到3人计算,我国律师行业从业人数的增量在这几年内平均将达到每年2.9万人。同时,为了缓解基层法治人才匮乏,我国基层法院一年需要增加1.9万个在一线审判岗位的法官;我国基层检察院需要安排1万多名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法科毕业生充实基层检察官队伍。就当前每年毕业的法学专业人数与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存量以及按照各国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比例来看,远未达到应当具有的需求总量。十八大以来,国家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这是对法学专业的一个大转折,新起点。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中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更是中央全会首次对法治重大问题专门作出决定,将全面小康与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依法治国紧紧相关联。我国正处在国家大力发展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健全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法学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法治大环境。

三、应对措施

(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提高法学专业就业率的应对措施。1.深化特色学科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不同于普通院校法学院,要确立理工院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多元化。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很多工程技术类规范,还包含很多新兴领域内规范,头绪众多,空间很大。华水法学院应当以水法水行政特色为依托,关注中国水利事业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变,深化水法领域的研究,服务于水利法治化的实践,培养专业“水法”法律人。再有,依托得天独厚的理工科特色,和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等联合教学,深入研究互联网侵权、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等等这些新兴领域的瓶颈问题,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迎合市场需求。2.建立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基于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结合”理念,根据不同基地单位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单位。不仅重视通过法院等司法部门培养学生通用法律职业能力,更为重视通过具有理工学科特色机构培养学生在特色学科领域实践能力。例如,知识产权法院、经济法庭、环保巡回法庭等。3.改进与创新四年制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应着重研究培养目标,分析并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培养目标多样化、分流培养的特色。根据本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必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准备进一步或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理论型的选修模块;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应用型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型模块下又可以根据各个学科划分为多种子模块,例如环境法模块、水法模块、知识产权法模块、公益诉讼模块、计算机侵权模块等等。(二)学生个人促进就业的应对措施。1.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加强热点知识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法学人才。在今天,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和部门所急需的。当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精通法律,单位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法律、英语、经济、计算机的全面结合。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法律人,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面对复杂的法律关系、日益完善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时,不仅要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法条和诉讼程序,而且要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则和法律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提出法律应当是什么,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再有“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职业的生命也是如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职业基本职能。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冷静分析现状,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面向“基层法治”“西部法治”的就业理念。目前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对法律人才需求量大。“基层法治”包括:“基层政法”,特指基层政法委、党委与政府组织;“基层司法”,包括区县级公、检、法、司四大机关;“基层法务”,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行各业。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了解国家的政策,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