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5:32: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病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病区护士论文:护士日查房对病区的干扰透析
本文作者:唐晨曦李玲易诗球赵丽工作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防治中心
静疗专科护士带领责任护士至床旁逐一查看病人,听取责任护士汇报当天病人输液情况,输液工具、血管的选择,病员对输液间题的主诉、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导管的维护情况、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评估第二天新起输液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管等级同时解答病员的疑问,并结合用药与患者沟通。制定输液方案。如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血管的选择是否科学、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及处理方法。并对第二天的静脉输液工作安排,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对个别输液疑难患者进行讨论。1.3.4实施护理措施1.4输液查房记录由当日责任护士查房时进行记录,供护士查阅。
分别对查房前、查房后3月、查房后6月护士对静脉输液的认知状况、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化疗病人和静脉高营养患者输注途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对护士对静脉输液的认知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血管解剖结构与输液治疗的关系,输液工具的选择原则、科室常用药物的渗透压和PH值、短导管及中长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方法、不同输液患者的心理特点。调查对象为调查时在我科上班的全体护士,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三个等次。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采用荆花设计的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查房执行前后300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输液满意度。该满意度调查表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方面共35个条目。根据病人需求程度有n个分值供选择,分值高则满意度高,分值低则满意度低。3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在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专科护士必须参与日常工作,如倒夜班、上责任班、辅助班等,使专科护士不能全心从事专科护士工作。因此无论在工作范畴还是在工资待遇方面都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而大量的报道表明专科护士在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人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在目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有效发挥输液专科护士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输液技术水平的平台,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结合病房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及时解决问题输液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该学科发展,同时更重要的给病人带来了实惠,体现了专科护士的价值,让其他护士看到了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如果经过专科护士培训后在工作范畴和待遇方面和其他临床护士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难免让人质疑培训的意义。通过每日查房变传统的被动输液模式为主动治疗模式,对输液质量实施前馈控制,提高了整个病区输液质量,保障了输液安全。传统的输液模式是护士被动执行医嘱,即在静脉输液时完成任务性质的、习J赞胜的器材使用,不对病人做全面、准确的评估,病人从使用外周通道器材,即传统的套管针(甚至钢针)开始静脉治疗,结果由于药物特性(如化疗药物、高浓度、强刺激性的药物)引发严重并发症,如静脉炎,药物外渗引起的皮下坏死等,可能最终丧失外周静脉穿刺机会,影响治疗效果。而实施输液查房后,借助输液专科护士系统的理论知识,在病人第一次静脉治疗前对病人病情、药物性能、治疗时间、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适合病人的静脉通路、输液器材,以达到保护病人的外周血管,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省护理和处置费用及病人的总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输液专科护士能早期识别输液并发症,如早期静脉炎、导管纤维蛋白鞘、穿刺局部感染、潜在的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连续的观察和护理,使相关并发症能及时控制,导管的有效使用和安全留置率大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将输液查房作为一种常规制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一切护理工作质量的金标准。通过查房,患者住院后首次输液前护士针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经济状况、居住地,将输液的一些新观念、新信息,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患者一起探讨,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输液方案。如一患者需行化疗、疗程半年,最佳选择为置PICC导管,但考虑到患者因居住地离医院较远,出院后导管维护不方便,我们就建议患者置CvC导管,出院时拔管。在使用化疗药和高渗性液体时,由于较早的使用了PICC或CvC导管,减少了渗漏和反复穿刺的痛苦,有的患者实现了治疗全程一针穿刺,感到非常满意。同时在查房的过程中,每天专科护士都到床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受到了尊重,感到了护士对输液的重视,患者充分认识到输液不只是“一针见血”如此的简单,而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护士的认同度大大提高,对输液专科护士制定的输液方案的依从性大大提高。
日查房提高了科室护士整体的输液技术水平,带动了整个科室输液水平的提高。通过查房,输液专科护士的语言组织能力、对病员病情的整体评估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明显提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他们广泛的查阅资料,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沟通,寻求解决的办法。静疗护士在参与查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指导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培养临床输液护理专家奠定了基础。较好的促进了专科护士的成长,提高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其的认同度。科室其他护士跟随静疗护士查房,不断吸取输液专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还学到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病例及时输液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综上所述,实行静脉输液专科护士日查房制度可快速提升病区的输液质量,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在我国还没有统一制定专科护士的使用和执业范畴的情况下,各病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查房,不失为合理使用专科护士的有效之举,也是分层级使用护士的举措之一。但由于我国护士不能独立决定患者的输液工具,特别是PICC和CVC的置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等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并由医生开写医嘱方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输液技术和输液专科护士的发展。
儿科病区护理安全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儿科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病区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分析可知,影响儿科病区的安全因素为护患沟通、专业能力、病房管理、用药和家属患儿等。结论分析影响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后,依据相关对策一定可以提升护理按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病区;影响因素;安全风险
儿科病房主要收治语言以及心理、行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儿。此种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变化较快,症状也并不典型,因此护理时意外情况较多、护理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护理失误。针对儿科护理特殊性,护理中一定要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依据各种不良因素,提出对应防范策略,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患儿,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10岁,平均(5.64±3.16)岁,病程1-7个月,平均(4.30±2.41)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儿科常见疾病,排除特异性疾病患儿,且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研究时间内本院儿科护理人员共26例,未出现离职等人员调动,平均年龄(26.15±2.16)岁。1.2调查方法。研究时确保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并对治疗方式有充分了解。观察记录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护理纠纷的事情进行分析,汇总、总结;找出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制定出对应处理方式。在对护理中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时可在儿科主任同意下进行集体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护理人员自身状况,主要包括,护理态度以及技能等各种影响因素。1.3问题预测。分析本次问卷可知,首要影响因素为护患沟通问题。出现护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为患儿年龄较小,且治疗依从性纳差。自身不适时无法良好表达,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有一定缺陷。极易因为吃药、注射等出现哭闹。患者家属陪伴时焦虑、烦闷因此也会迁怒于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怀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也为重要问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问题。出现此种问题和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护理操作未依照操作流程有重要关系。研究中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会因为工作量大简化操作步骤,并未依照有关程序认真、按时做护理记录。由于儿科疾病发展较快,因此医生无法依据患儿病情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有效治疗。部分护理人员入职时间短,理论知识无法熟练融合到实践中。由于医疗和护理器械更新较快,因此会出现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均为护理造成较大限制、障碍[1-3]。护理人员意识问题。护理时个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薄弱为营养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交接班不认真、对操作制度执行力度差。治疗以及护理时并无严格遵循要求流程。巡视不及时,营养患儿抢救实际。病房管理因素,病房为患儿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但换季时,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会持续增加。患儿多造成房间内拥挤,恢复期、急性期共处一室的情况。消毒和隔离措施执行不严则会造成较差感染,此种因素也为儿科病房重要护理安全因素[4]。用药因素:小儿用药由其特殊性,药剂量较小、个体性差异较大,用药程序较为复杂,新药多,剂量各异,因此护理中会出现剂量、配药失误。儿童血管壁较薄同时通透性高,输液时采用血管等刺激性药物会使得穿刺位置发生皮肤苍白,渗出肿胀以及坏死,为患儿造成较大痛苦。此种问题也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隐患。同时家属也会由于失误出现未遵医嘱用药的情况。由于家属医学知识匮乏,同时对护理配合度差,便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以上各种行为均为影响病房安全护理重要因素。
2结果
产科病区护理管理研究
产科病区医院非常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正常分娩和因各种病理因素分娩的孕产妇,护理工作的质量关系着母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人们对产科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患方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不断增强,产科病区的护理风险也越来越高[1]。因此,产科护理人员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产科病区实施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产科护理风险,是产科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2015年以来,我们在产科病区实施了以优质护理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家县市级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产科一病区设置床位45张,实际开放60张;开放产床10张,每年收治孕产妇住院人次约为4530例。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5名,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2.7±4.9)岁;护龄2~28年,平均护龄(11.6±3.7)年;妇产科护龄1~19年,平均护龄(7.1±3.2)年;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学历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3名。
1.2护理方法
建立产科护理管理组,由病区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管理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员为3名具有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负责管理组的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1.2.1完善制度。管理小组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按照医院管理年的具体要求,制定符合本院产科病区护理实际情况的护理管理方案,主要是产科护理的安全防范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规程、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定期检查整改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等。医院给予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尽量满足人员岗位充足;各职能科室和后勤部门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为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帮助。
隔离病区压力影响论文
摘要:对隔离病区的压力梯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环境风速、门窗开启、运行状态的改变等外界因素对压力梯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环境风速对隔离病区的压力梯度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门窗开启、运行状态的改变则会导致压力梯度的变化,引起交叉感染。
关键词:隔离病区压力梯度外扰数值模拟
0导言
2003年SARS期间发生在医院内的超级感染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种,医院内部无序的气流组织是发生交叉感染的最大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医患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别是病人治疗场所-隔离病房区域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防止传染病源的扩散,需要对单元内的分区进行合理的布置,尽量减少干扰压力梯度形成的气流。因此,不仅要保持单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理气流流向,在单元内部也需要形成合理的气流流向。切断致病微生物沿空气途径传播的关键在于不同洁净区域之间形成合理的压力差,即压力梯度。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对室内外的压差值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压力差值都指是静态压力值,但是对于医院的病房来讲,室外风速、开关门、运行状态的改变、外部电梯运行等动态状况是不克避免的,这些动作必然会影响到隔离室的压差和气流。本文利用CFD对外扰对隔离病区的压力梯度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隔离病房的相关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1区域压力梯度的数值模拟
1.1压力梯度模拟的对象
骨科病区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A病区中14例护理工作人员,观察2018年2月~2019年2月未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及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2019年3月-2020年3月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病区管理评分(90.15±3.48)分、风险管理评分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差异性显著,P<0.05。2019年3月~2020年3月护理人员满意度为100.00%(14例),高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71.43%(10例),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可改善骨科病区护理质量,还能提升护理人员满意度,利于激发其主动性及积极性。
【关键词】骨科病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优质护理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机制是将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管理现状等作为依据[1],全方位管理各网格单元,既往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多,后在各医院病房中也有所应用。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护理需求和护理人员作为依据进行划分,能优化骨科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全面性和有效性[2]。故本研究选择我院骨A病区中14例护理工作人员,旨在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病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A病房中14例护理工作人员,观察2018年2月-2019年2月未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及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质量及满意度。14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29.22±6.16)岁;工龄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3年,平均工龄为(7.92±4.17)年。1.2方法。网格化管理模式如下:(1)组建管理小组:将14例护理人员分为两大组,将其护理能级与工作能力作为依据推选出小组长,并与低年资护士进行两两结对。各小组分别负责20-30张床位,保确护理过程无缝隙,让其更具全程性和连续性。护士长每日在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及护理人员结构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重病人与大手术病人至组长负责;在夜班排班中,两组护理人员间隔排班,确保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2)加强护理培训:由科室组织骨科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深入了解骨科疾病知识及护理要求,强化操作技能,提高骨科护理服务质量。(3)实施网格化管理:①在具体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还要深入观察患者病情,增强护患沟通,完善护理干预。②科室内每周需总结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情况,若护理过程存在不足之处,需相互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建议,并在微信工作群中进行通告,组织改进方式培训,做到持续改进。1.3观察指标。观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骨A病区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变化情况。护理质量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观察,每项最高100分。满意度则向护理人员发放骨科科室自制问卷,问卷得分在80分以上为满意,在60-7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在60分以下则是不满意。1.4统计学分析。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抗击肺炎病区的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驻地医院和驰援医疗队建立联合病区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由驻地医院和驰援医疗队建立联合病区,并通过全体人员的动员和准备、组建联合管理团队、分工与协作、培训与管理、强化支持系统等保障联合病区护理管理高效运行。结果联合病区共收治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90例,治愈出院73例,未发生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结论积极探索驻地医院与驰援医疗队联合工作模式,可保障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救治效果,同时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关键词:病毒肺炎;联合救治;护理人力资源;驰援医疗队;驻地医院
病毒肺炎(下称肺炎)被国家疾病及预防控制中心纳入乙类传染病范畴,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1-2]。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作为肺炎定点医院主要承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全体医护人员面临严峻的考验。其中,光谷院区作为驻地医院,在医院医务处和护理部统筹安排下,积极探索与来自全国各地17支驰援医疗队的联合工作机制,以尽快全面开展抗击疫情的工作。本科室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管理1个重症病区,联合病区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联合病区设有床位50张,主要收治肺炎危重症患者。本院护理人员25人,均为女性;年龄21~43(35.2±4.7)岁;均为本科学历;护士10人,护师1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长2人(内科、外科各1人),护士20人(内科16人、儿科4人),助理护士3人(妇科2人、内科1人)。驰援医疗队护理人员100人,均为女性;年龄25~50(36.2±5.3)岁;本科学历96人,硕士4人;护士32人,护师43人,主管护师2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理部主任1人,总护士长10人,护士89人。1.2方法。1.2.1动员和准备。组建联合病区前,医院护理部和医务处召开动员会,动员本院医护人员需主动团结和关心驰援医护人员:工作中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协助驰援医疗队员与患者的沟通;物资上尽力优先满足驰援医疗队员;业务上虚心向驰援医疗队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生活上主动关心,了解驰援医疗队员在饮食、生活上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同时了解其情绪和心理变化,积极给予心理关怀。1.2.2组建联合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由驰援医疗队护理部主任及4名总护士长和本院2名护士长共同组成,护理部主任与本院护士长为总负责,4名总护士长分别负责医院感染、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和后勤保障4个方面。1.2.3分工与协作。①驰援医疗队员。主要负责落实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驰援医疗队护理人员分为3个层级:第1层级为护理部主任和护理领队组成,统筹管理整个驰援医疗队。第2层级为总护士长,分别负责医院感染、人力资源、质量控制和后勤保障。第3层级为护士长和临床护士,对患者实行责任制护理,每4小时1个班次,每班由10名护士分成6个责任护理小组,其中,1名护士长或高年资老师作为组长;6名责任护士分别负责每组患者的治疗、护理及生活措施落实,2名辅助护士予以协助;另设2名护士分别负责咽拭子标本采集送检和药品核对及摆放。除轮休人员外,另设置1组机动人员在酒店待岗,如临床值班人员遇到问题或有大批患者入院则随时进行调换和补充。②本院护士。主要负责对外联络事宜及HIS系统处置。1名护士长负责协调物质,帮助患者订餐等外勤联络。清洁区设置3名护士,主班2名,主要负责与药房、静脉治疗配置中心沟通,落实患者出院手术办理,落实出院患者与社区对接,对文件书写进行质控。1名作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员,负责落实清洁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工作,检查所有人员防护服穿脱是否规范等。隔离区内每班配备2名本院护士,每6小时一班[3],主要协助驰援医疗队员在HIS中处置医嘱和书写护理记录中的问题,负责与各辅助科室沟通,以及应急解决医疗护理工作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1.2.4培训与管理。联合管理团队成员共同负责本病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指南、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等。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4-5],对相关知识和制度流程,均发送到工作群内,供大家自学和线上交流,除完成线上考核外,由分管质量控制的总护士长和各组组长一起随机抽查考核,保证人人达标。穿脱隔离衣、手消毒、咽拭子标本留取等操作,实行现场培训和模拟操作考核,必须考核合格方可进入隔离病房工作。②管理。为保证护理质量,对病区实行三级质控:一级质控由各班次护理组长负责,根据每班每岗职责,查看护士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二级质控由本病区护士长及驰援医疗队护理领队负责,每日对各组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除现场督导及时解决外,每日还会对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进行查房,督查高风险人群评估是否到位、警示高风险环节是否处置得当、保证高风险操作安全。每日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工作总结,指出亮点及不足。科室质控小组每周在工作群召开例会,反馈本周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质量改进。三级质控由医院护理部督察员不定期对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病区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1.2.5支持保障工作。①药品领取和集中配置。所有药品的领取由本院支助中心辅助护士完成,静脉治疗药物由静脉配置中心统一配制。病房护士在HIS完成医嘱后,由静脉配置中心通知药房准备药物,支助中心人员取药后转运至静脉配置中心,药品配制完成后再由支助中心护士转运至科室,科室专人核对无误后收取并落实药物的摆放。②患者检查和转运。患者需要外出检查或转运,由病房护士联系支助中心护士,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护措施后,将患者由专门通道或救护车进行转运。病情危重患者由病房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以保障患者安全。③后勤支持和保障。由1名驰援医疗队总护士长和1名本院护士长共同负责整个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首先在保障科室各项医疗物资供应充足、完好的基础上,为驰援医疗队员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支持。科室联系餐饮部给驰援医疗队员配备营养富丰、口味清淡的餐食,医院特别为驰援医疗队配备了从医院至隔离酒店的交通车和应急通勤车,以保障队员出行安全。各组组长随时了解并每日上报本组护士身体和心理状况,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心理动态,及时向病区护士长反馈,便于及时满足队员的各种需求。医院和各科室建立了医护人员心理干预工作群,必要时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及时解决护士的心理困扰,保障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2结果
药师在病区的药学实践与思考
1临床药师的药学实践
1.1参与查房、审核医嘱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晨交接班,通过护士与值班医师的汇报,了解新入院患儿的病情以及危重或特殊患儿的病情变化;跟随医生参加查房,了解患儿的疾病情况,对查房过程中医生提出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进行解答。临床药师查房的重点内容为: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尽可能地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间接地减少医患矛盾[2]。审核医嘱中药物应用是否合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药物间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情况。临床药师与医师一同查房,参与制定给药方案,并对用药方案的调整提出建议。当医嘱出现变更时,审核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及是否在病程记录中有说明。积极参与病例讨论与会诊。我院目前临床药师会诊主要是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如长期使用抗菌药(超过1个月)疗效不佳时抗菌药物的选择,特殊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等。临床实例:患儿,男,10岁,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抗炎,氨茶碱口服平喘,盐酸氨溴索口服祛痰。查房时患儿家长反映其异常兴奋,晚上无法入睡。临床药师分析: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可抑制氨茶碱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而盐酸氨溴索也可延长氨茶碱的半衰期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3]。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将祛痰药盐酸氨溴索改为吉诺通(标准桃金娘油)胶囊,而将红霉素改为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抑制氨茶碱代谢的作用较弱。临床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意见,避免了三种药物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此后,患儿家长反映,患儿无喘息,兴奋、烦躁症状较前缓解。
1.2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监测
临床药师应对体内个体差异大、毒副作用表现与疾病本身的症状相似、治疗窗窄、相互作用较多的药物做好血药浓度监测工作,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如氨茶碱和万古霉素是儿童呼吸科常用的药物,我们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药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有些医生和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缺乏认识,认为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会引起医疗纠纷。临床药师应主动与医生、护士沟通,协助临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上报。
1.3重点病人的用药监护,撰写药历
外科病区储备药物规范化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成立外科病区储备药物专管小组,设立外科病区药物专管员;按生产批号及日期或药物失效日期,将外科病区存放的储备药物用透明袋分装,分类排序存放于科室药物储存柜,并贴上标有药名、批号、剂量、有效期等药物信息的条形码标签,实施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储备药物管理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药物差错的发生率,杜绝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外科病区;储备药物;规范化管理;用药安全
药物治疗做到科学、合理,才能将用药风险降到最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有文献报道显示,在美国,用药差错的发生率约为每例住院患者每日1次,其中1%造成药物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中又有50.00%是能够预防的。药物保管不善,导致过期或无效,或影响疗效都属于伪劣药物,一旦用于疾病治疗,轻者影响患者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外科病区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很多时候急需用药。加上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为了避免护理人员频繁领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外科病区需临时储备较多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在储备药物管理过程中却发现诸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病区用药安全,医院自2017年8月起对外科病区的储备药物实施规范化管理,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效果较为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常山县人民医院为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公共卫生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500张,实际可开放床位645张,有内科、外科、儿科等14个病区;设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等40余个专家专科门诊及体检中心。外科有两个病区,有护理人员3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2岁;主管护师5名,护师13名,护士12名;大专9名,本科21名。
外科病区储备药物规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2018年1~6月于医院外科病区成立一个药物储备管理小组,制定药物储备专管人员,要求其将药物类别一一装入透明密封袋中密封好,按顺序收入专门储藏药物的储存柜中,贴上标签将柜中所有药品名称、生产批号、剂量、生产日期、有效期均贴在上面,实行规范化的药品储备管理。结果:实行规范化管理后发生的总缺陷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实行规范化管理前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明显高于实行后(P<0.05)。结论:对外科病区储备药物实性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缩短护士检查药品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药物管理差错的发生概率与药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患者安全用药具有保障作用。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储备药品;外科病区;安全用药
在临床上,许多医院为方便患者取药治疗,专门在每个科室设置一个临时储备药物的区域[1]。该区域储存许多与病区相关的药物,如外伤手术药物、急救药物、麻醉品等,在该病区中对储备药物进行管理的人员虽然是护理人员但是由于其对药物分类管理工作认知度不足,所以检查药品时易发生药品过期及未及时补齐药物等情况,若不注意将过期药品给予患者治疗将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3]。因此,医院为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用药性、预防发生恶性医疗事件,特选取医院胃肠外科病区作为本次实行规范化储备药物管理对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6~12月医院外科病区对临时储备药物的区域实行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1~6月医院外科成立一个药物储备管理小组,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实施后。本院胃肠外科病区总共有护理人员19名,19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3~48岁;护理职称:主管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8名。学历文化程度:大专毕业1名,本科毕业16名,研究生毕业2名。1.2管理方法。实行规范化管理内容如下:经过科室讨论,及临床药物使用习惯,我科决定取消口服药物储备,减少外科储备药,只储备静脉、皮下、肌注等注射药物。(1)于医院外科病区成立一个药物储备管理小组,规定每周检查外科储备药物病区一次,实行检查登记签名,要求有双人对其进行复核,可监督规范化管理的确切实施。并且将每周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后与组员共同分析商讨解决方法,不断完善调整规划。同时严格督促要求护士按照相关规范化管理条规进行使用和储存药品。(2)制定药物储备专管人员,指定科室内责任心强、有药物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员进行管理,其他组员在旁协助,专管员的主要任务是每周监督检查储备药物的位置摆放、药品质量、药物分类与存放,同时将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已解决的问题每月开会时再进行一次总结和成果汇报。(3)制定相应药物存放与使用条规,结合疾病种类和药物的储藏条件对储备药物实行分类归放,将有避光要求药物进行避光保存,同一种类别的药物按其生产时间进行摆放,严格按先进先出原则存放;如有需要的冷藏、防潮、规定温度范围等要求的,严格按其存储要求进行存放,药品均置于专门放置的储存药柜中,需要冷藏的药品放于专用药品冰柜,设立冰柜温度登记本,每天由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登记,确保冰柜温度在标准范围内,若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已解决后才可进行登记。按药品顺序摆放整齐,左进右出,要确保药品的安全质量,做到先进先用,后进后用,避免发生使用药品过期不良事件。(4)储备药物放置环境必须保持阴凉干燥,将药物放入大小不同的专用药物储存柜中,便于存放且要确保其药柜内具备避光功能,并对急救药物单独设置一个专柜,方便及时救治患者。其他药物根据其药物类别一一装入透明密封袋中密封好,按顺序收入专门储藏药物的储存柜中,贴上药物目录表,将柜中所有药品名称、生产批号、剂量、生产日期、有效期均贴在上面,方便护士查找。(5)加强药物卫生安全管理,值班护理人员需每周使用消毒后的小毛巾对药物储存柜进行保养清洁,若有晚班护理人员在药柜拿取注射针剂,需在第二日去药房补领再交给摆药护士,摆药护士则使用透明密封袋分装药品,在分装袋外贴上填有药品有效期标签与条形码。(6)药物条形码标签是在院内信息处进行制作,信息处工作人员可设置标签打印程序打印药物条形码,药物条形码标签内容要有针剂药物名称、生产批号、规格、剂量、有效期及注意事项等;口服药物名称、生产批号、规格、剂量、取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药物储备专管人员负责按时打印药物条形码标签,存放于药柜中以便随时取用。1.3观察指标。据数据统计结果,实行规范化储备药物管理前后的差错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检查储备药物所需要的时间,实行管理前后各检查100次。1.4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χ±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议用药安全在爱婴病区管理计策
一、加强护士掌握药理学知识
1.病区设有药物说明书文件夹本,里面收集有本病区内常用药的说明书。新护士或新转入护士可通过药物说明书文件夹查阅药物说明书,掌握爱婴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了解药物性质、用法用量、副反应或毒性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影响药物疗效的各种因素和注意事项。使护士能正确用药,从而减少用药差错或事故。
2.新药的掌握当病区使用某一种新药时当班护士发现使用新药的医嘱,必须向药房取回新药的说明书并仔细阅读。当班护士根据药物说明书核对医嘱是否准确,如发现医嘱与药物说明书中使用方法及剂量等有出入时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正确用药。做好每班交接班,必要时病区组织1次该新药的业务学习,使每个护士都会正确使用新药。
二、正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1.按医嘱用药,且有判断思维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护理操作,是护理中一项重要工作。护士执行医嘱时过程中是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医嘱,但同时要求护士在执行医嘱要有判断思维,对于不正确用药的医嘱应提出质疑,和医生核实正确后方可执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有学者报道,因查对所致差错占55.55%[3]。进行各种操作时要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爱婴病区内设有用药流程指引,具体做法:经双人核对医嘱后,由1名护士摆药,另1名护士查对,查对内容有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有效期、批号和药物的质量;加药时再次进行双人核对。执行时1名护士到病床前挂药,另1名护士执行注射,两者都核对病人床头卡上的床号、姓名、病人的手腕带上的姓名、药物名、浓度、剂量、用法。给药完后注意观察用药后用药的效果和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