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5:18: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病理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探讨
[摘要]为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根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护理专业知识缺乏、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通过加强护理知识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三种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旨在从“人文素质、应用能力、专业知识”三位一体提升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职业能力;护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育改革
随着社会老龄化状态加剧和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护理专业本科生因职业能力低,不能胜任岗位需求,导致实习和就业受到很大影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根据本校护理学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旨在“三位一体”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护理专业知识缺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任课教师均毕业于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临床护理专业工作的特征和护士应有的职业能力认识不够,很难在教学中融入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课程教学与护理临床实际应用脱节。
护理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阐述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病理学教学可为护理专业学生认识疾病、学习护理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方面年龄较小,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常常感到病理学内容抽象难懂;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大量的知识点让她们对病理学望而生畏。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令她们丧失了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情,不断探索和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病理变化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常使用大量文字进行描述,可供参考的图片往往数量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病理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炎症病理变化中白细胞的渗出过程,单纯依靠教师讲述,学生通常感觉抽象、枯燥,没兴趣听,但是以小动画的形式呈现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复杂抽象的过程也变得容易理解。类似的内容还有血栓的形成过程、栓子的运行途径、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极大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正像有的文章所说,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十分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点。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可应用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中职学生普遍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在讲到病理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发病机制等问题的时候,讲授法能够很好地帮她们理清思路,解开谜团。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如PBL教学法,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某个具体疾病的时候,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门脉性肝硬化这一节,我布置了一个典型病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我国门脉性肝硬化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第二,患者是如何从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第三,患者为什么会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在中职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无论是从学情来看,还是从教学内容来看,单一的教学方法都必然会引起学生厌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保持兴趣、充满期待。
3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实际
护理学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研究
[摘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总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分析护理学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渗透思政教育于理论知识中、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综合评价、制作课程思政课件等,探索将护理人才培养和课堂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培养救死扶伤、德才兼备的白衣天使。
[关键词]护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课程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按照此指导思想,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人们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师的任务,其他课堂只需要传授专业知识。这种认知导致思政教育的孤立,难以发挥课堂思政的领航作用[1]。所以,教育者必须明确思政教育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把思政教育自然渗透到专业授课中,实现课堂与思政同行,似春风化雨,有效落实课堂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功能和代谢等变化,从而阐述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是护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桥梁。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临床护理的组成部分,是护生医学生涯中首次接触的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临床护理中,几乎所有的护理诊断都离不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实用性较强。在临床上,该课程研究对象是患者的疾病,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更需要学好这门课程。如患者检验指标出现异常的原因?患者病情如何发展?患者为什么表现出这样的症状?都必须用该课程知识来解答,所以护生可以培养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能力。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护生在学习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时培养了唯物辩证思维方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科学客观的,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尊重疾病本质,培养护生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2]。
二、护理学专业开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由于专科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特殊性,为解决专科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师资严重不足、学时量过少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文中探讨如何从多方面构建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们与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等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们又是学习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连接着正常人体机构和机能以及临床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表现和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的科学,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撑[1]。但是两者之间的侧重点不同,病理学重点研究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属于形态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研究疾病机能代谢的变化,属于机能学。而疾病的整个变化过程,包括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因此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高职高专医学学习的学制时间短,因此病理学教学中病理学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其教材中分为两方面内容,上篇病理解剖学(即病理学)和下篇病理生理学。虽然专科教学中两门学科融合为一本教材,但整个学时并没有增加,反而比本科教学一门学科的学时还少,导致课程内容不断被压缩,并且两个内容课时分配不均。大部分专科学校包括该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以病理解剖学学内容为主,导致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了解内容少。这对学生以后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极其不利。因此根据专科病理学教学的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急需真正把两门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删除一些的重复内容,进行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整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
1教学体系的改革———理论课和实习课并轨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是先有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中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理论课内容容易遗忘;再加上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病理学学时不足,实验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造成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可通过显微数码互动教学把病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由专业教师主讲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面前的电脑中,实时看到课件;教师在讲解理论内容后,将实验课内容一并进行讲解,再由实验教师带领各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解决了病理学学时偏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知识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系统编排教学内容
职校病理学教学困境及模式
1病理学学科简述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来揭示疾病产生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还与人体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关系紧密,并为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学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它在当今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无可替代。病理学的学科内容比较繁杂,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学生记忆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对于底子比较薄、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尤其困难,甚至会有很多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其对病理学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病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课堂效果,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各种技能。
2当前职校病理学教学困境
2.1学情分析不足。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本身,忽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看不到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问题学生较多;看到不到这些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期”,他们心理敏感、目标模糊、自制力较差、缺乏耐心,对书本知识缺乏应有的兴趣,对自我缺乏长远规划;看不到这些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实际讲课时,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不能彻底“备透”学生,做到“知己知彼”,不能仅凭“一厢情愿”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2.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病理学学科内容特点的限制,教师在教授病理学课程时往往采用以往的授课模式,易导致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出现了“重理论,轻临床”的一只脚走路的现象,教学效果很差。病理学是一门临床基础科学,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临床实践,多选用一些经典的病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中复杂而抽象的理论、原理和基本概念,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常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学生听的非常吃力,这是导致中职病理学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2.3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病理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深奥、抽象晦涩,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容易感觉枯燥乏味、难懂、难学,甚至非常吃力。因此,学生对其学习往往缺乏应有的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上课时候非常消极被动,对老师的提问、授课缺乏应有的响应,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作业、考试停留在应付的层面,这些因素严重影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模式
3.1精心加工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大纲规定,中职病理学课时大致50左右学时,面对庞大的病理学内容,需要精简内容,讲重点、难点,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深度加工教材,内容上科学取舍,合理编排[2]。如教师可以把全书的教学重点定在肿瘤、《炎症》和传染病等几部分,这几章是全书的重点,而且临床表现上炎症和肿瘤较为常见。对那些抽象描述的概念(含疾病的发生机制),如槟榔肝、巧克力囊肿、一些常见的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过程等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临床,采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概念、理论和原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时候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结构到功能,按部就班展开,将前后交错互相牵连而引起的混乱尽可能降到最低水平。3.2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病理学的内容抽象而复杂,中职学生在学习期来感到非常吃力,长久下去,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要突出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尝试引导学生用病理知识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专业的学生,要充分强调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因为最早期的病变发生于分子水平,常有生物化学和酶类的改变。3.3坚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好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第二,对比、归纳式教学。这是一种要求前后内容联系记忆的方法,比如在讲到抗体的分类时,提示学生考虑抗原的分类,那么学生就很自然地可以根据抗原的分类列出抗体的分类,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归纳式教学。第三,讨论式教学[3]。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2-3次小组讨论,每组15-20人。小组讨论是帮助同学理解难点,理清头绪,跨出误区,锻炼思维的较好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慢慢地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4]。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反映很好,认为“经过自己组织过的东西,理解深刻,记得牢固”[5]。为此,教师要精心准备课件,不仅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图片库、实验操作库、专业动态、专业词汇库、病理学成果介绍、交流信箱等内容。这样方便学生随时通过网络浏览课件内容和链接相关病理学网站,了解病理学新动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高校病理学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信息化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高校病理学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不断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传统教学;病理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教育,与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培养信息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医学教育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进入医学教学课堂,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病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病理学教学模式实施
该研究结合“互联网+教育”条件,设计线下以教师为主导,线上以学生为主导,避免“灌输式”教学,以调动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病理学教学模式由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中教师授课阶段和课后作业阶段三阶段组成,针对每个学习阶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采取多种检查方法,促进和落实学生学习任务和目标。1.课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是主动认识知识,学习知识,而不应该是被动式的灌输学习。教育心理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成人主动学习具有内在动因和问题为导向的特点,具体包括需求导向、反馈实践,追寻意义,自我导向,围绕任务。因此,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在课前一周,给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如课件、微视频资料、相关精品资源共享课链接、案例资料、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延伸等内容,提供给学习主动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推送相应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相应的考核标准,以外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教育”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选择性地预习与学习。针对案例资料中的超纲内容,推送相应的网上自主学习链接,如果有疑惑,可以通过QQ、微信或微信公众号“答疑解惑”栏,向老师寻求解答。鼓励学生在微信公众号“答疑解惑”栏中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及解答,其他学生在“答疑解惑”栏也能看到,以供其他学生进行参考学习。2.自主学习任务的落实。“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可能有的学生有“混学分”“搭便车”的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制定了一定的奖惩激励措施,对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进行落实、督导。首先,将学生按照六人一组,分成数个学习小组。其次,课前推送学习资源时,即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和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力求组内每位成员均有任务要完成,均有考核标准和内容,避免一人“出力”,其他成员“搭便车”的现象。再次,课前一天由各小组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呈现出来,展示形式不限,如PPT、影音图像、角色扮演等,发送老师邮箱。打破了传统教育学习任务展示方式单一的形式,不限形式展示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由教师给予评分,总分排名前列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加分奖励,最后一名学习小组重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完成。3.课堂教学过程“互联网+教育”条件下,课堂上,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展示中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对每组的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总结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布鲁纳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应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及表扬,努力把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等相关小程序不仅能避免这种现象,实现多位学生和教师同时互动,还能使学生之间互动与相互答疑。对每一次授课的重难点知识,无论是线上或线下形式授课,教师都应注意教学的主导性与重复性,以此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答疑解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好内化。此外,在“互联网+教育”条件下,定期开展阶段性网络学习成果汇报与点评,由各小组和授课老师打分,将每次阶段性成绩作为最终成绩一部分。这样既能体现课程专业知识综合掌握的程度,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4.课后作业布置。“互联网+教育”条件下,课后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展示形式多样。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小测试,利用“雨课堂”小程序,学生直接在手机上答题,教师在手机上能迅速地进行整体评估、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点。课后作业可以是案例分析,但相比于课前案例分析,难度更高,要求多学科、多知识点的结合或者所讲章节的知识的前沿动态查阅学习等。课后布置作业展示形式不限,可以是传统的手写版或者电子版或PPT等均可,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课后布置作业的单一形式和单一展示方式。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明确课后作业与课前学习任务的不同,课前学习任务侧重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联合起来,使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课后作业的重点是测验学生对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实践的效果。在难度设计上,课后布置作业比课前自主学习任务难度应更大,要求也应更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快速地整体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还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多学科知识连接起来。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互联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多元化,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实验课成绩占20%和最终试卷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不再只有传统的考勤情况组成,而由线上线下两部分考核组成,线上成绩由课前自主学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组成,线下成绩由上课考勤、上课与教师互动情况及小测试组成,线下测试采用单人试卷测试或者小组合作完成等多种形式。实验课成绩由平时实验报告、课上互动情况及最终考核三部分组成。我们打破了传统试卷考核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模式,进行试题类型的变革,试卷由单选题和案例分析组成,不仅能够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互联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由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评价两部分组成,这样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公平地评价学生。
医学病理学教学方式
1针对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对传统教育而言,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课程安排从开始学习到最终可以学以致用大约都分别需要4-5年的时间,而医学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时间也大都是四年。从学习时间上讲,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因而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为此类专业学生的授课重点。此外,医学相关专业人才主要是指既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门其他专业技能的人才。其培养方向与传统的临床专业有明显差别。现有教学大纲一般都是针对传统的临床专业制定,主要是为培养临床相关职业的人才而设定的。本着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素质教育,为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做贡献的目的,我们首先修订了针对这些专业的教学大纲,修改了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合理取舍。例如对于某些机制性内容(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生机理或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各种炎症介质的特点等),传统教学大纲要求是掌握或了解内容,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授课中我们将这些内容的地位降低,只要做到了解相关内容即可;再如对于肿瘤章节的授课,要详细讲解肿瘤的命名、分类、分级、浸润与扩散、对机体影响等,还要对送检要求、病理报告书写格式及诊断术语的使用等进行适当介绍,而对于过多强调显微镜下的改变没有太大意义,授课时一掠而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合理取舍,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实施奠定基础。
2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再加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病理与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无关,因此对病理学毫无兴趣。当然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就病理学教学而言,则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授课方式上,我们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学习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先选择性地讲授教材内容,介绍重点和难点后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由先导入病例入手:孕妇赵某某,因产程异常作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当天下床解大便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的手术过程有问题导致的产妇死亡。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否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为什么”,学生纷纷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然后向学生展示尸检左骼总静脉血栓和肺动脉主干栓塞的大体标本,随后将学生分组,组间的同学相互提问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必须作引导、点拨,控制整体局面,避免学生偏题、跑题,成纯粹的辩论会。讨论完毕由教师统一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理论。这种方式在完成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思、自问和自答”中,实现了教学相长。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大为提高。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中的“问题”的提出我们是针对不同专业而设定的,往往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关。像特别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与医疗纠纷有关的问题再展开讨论;医学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与心理障碍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如肿瘤病人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娴熟的教材内容把握和灵活的课堂提问、诱导等课程协调、控制能力。再如学习“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时,采用了“读书指导法”先给学生讲授“葡萄胎、绒毛膜癌”,然后提出问题“侵袭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联系”,随后学生自学“侵袭性葡萄胎”,找出三者的异同,在这期间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循环播放课件专为学生自学制作,作为他们自学指导。然后由学生到讲台参照多媒体课件专为授课制作叙述,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最后由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形式的采用,学生感觉上课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不仅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大为提高,而且学生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提高了能力。这些形式培养了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由点及面、思维创新,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双向提高,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以清晰的多媒体图片配合教师的讲解,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对病变的感性认识。但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尽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最终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这对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要求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授课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部分内容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这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横向知识,通过解决临床问题来学习基础理论,在解释各种现象时学习与运用基础知识。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弥补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弊端,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3]。例如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慢性肺淤血这张组织学切片时,我们先给学生观看心力衰竭慢性肺淤血患者呼吸困难、咳铁锈样痰等临床表现的影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怎样?病变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然后将学生分组学习,查阅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疾病的发病机制(左心衰-左心腔内压力增高-阻碍肺静脉回流-肺淤血)、病理改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红细胞,巨噬细胞,心衰细胞)及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铁锈样痰)联系起来,不仅学习了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增强。
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革新
组织学与病理学都是侧重于形态教学的医学基础课,这两门课基本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组织学的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正常组织细胞的显微镜下结构,而病理学的教学则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基础上,了解人体组织细胞在疾病状态下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又被称为异常组织学。近年来,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然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仍一直沿用“理论课满堂灌,实验课看切片,老师说了算”的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时间衔接脱节,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脱节等弊端,已不能适应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组织学与病理学基本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其利用所学的组织病理知识独立分析相关临床疾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本文谨对我院2001年以来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
1、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搞好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先决条件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病理学内容涉及临床教学跨度较大,教学内容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
对初学者来说往往觉得既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医学院通过临床交流的方法,使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从而能在讲课过程中将各章节、各系统疾病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用设问的方式将每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与相应的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阐述,层层展开,并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的课程设计是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关键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范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学习掌握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具有很强的教学连续性。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的教学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我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与病理教研室已合并为组织病理教研室,但是,合并后的教研室在教材、教师、实验、课程安排等方面仍是各自为政。特别是第二学期开设组织学,第四学期开设病理学的课程安排影响到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一年前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已淡忘。在这种情况下,病理学教师在上课时不得不占用很多课时来复习组织学的主要内容,即便如此,学生对组织学的细节概念仍很模糊。因此,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透析病理学教学改革感想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随着医学各学科的不断发展,病理学又分为人体病理学、基础病理学、临床诊断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实验病理学等等分支,研究的对象不同,手段也不同。因学时和教学条件有限,在教学工作中,首先侧重于基础病理学讲授和认知,掌握基本理论,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针对此现状,病理教研室利用现有的工作条件,开展了《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展尸体解剖》的教改活动,运用病理检查手段之一的尸体解剖方法,让学生直接观察各脏器病变,损伤部位及病理变化,体验疾病诊断过程,分析死亡原因。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扎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锻炼在今后工作中运用病理知识的能力;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同学们学习兴趣。
1对象及方法
1.1教改对象
参加的20位学生均为2007级临床医学班和法医班同学。课题成员的选取面向2007级所有授课班级,以“自愿加入”为原则,主要选取对病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课题开展时,病理学课程教学正处尾声。此时,同学们已经对病理学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并且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病变。
1.2教改方法
1.2.1现场观摩尸体解剖
信息病理学发展论文
1计算机将成为病理学教学的主要工具
计算机及其软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大有令人头晕目眩之感.1991年香港大学病理教研室已经把思考题、考试题及其答案存储在计算机内,供学生复习和自我测验之用.1996年美国加洲大学Davis分校病理系已开始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其中有大体及显微镜图像、思考题及病例.1998年美国新津西大学口腔病理系主任Trelstad教授来我校访问,介绍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病理学教学改革,基本上废除了讲大课及观察标本的实习课.用计算机或VCD盘存有数本教科书的内容、主要参考文献、供各章节教学用的典型的大体和镜下标本图像、各章节的思考题、考试题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的病例及图像;学生10人~20人1组,由教师简单介绍病理学名词和概念后,学生利用教学计算机自学,熟悉理论,认识标本,进行思考,浏览文献并进行病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和识别标本能力的目的.目前在病理教员思想中总有一个问题在矛盾着,这就是计算机图像能替代真实的大体及切片标本吗?理论上及实际上两者都是视觉模拟图像,在人脑中的反映应不存在丝毫差别,所以不能让这个问题拖着我们的后腿.我校图书馆、网络中心以及计算机教研室都配备有较多数量的计算机,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专业教学的设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相应的教材.目前国内尚缺乏成套的病理多媒体教材,国外教科书的价格昂贵,目前教研室已初步制备了教学VCD光盘并已投入使用.教科书、镜下典型彩色图像及黑白的典型的大体标本图像都不难得到,但由于尸检率急剧下降,获得齐全的新鲜的典型大体标本图片是困难的,限于知识产权,要使我们制备的VCD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向国内外有关学者合作.
2完善国内外远程病理体系
目前在互联网上,已出现了远程教室等以资源共享为特点的网络教育.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档案管理是重要的方面.一所上千张病床的医院,活检病例及细胞学检查常超过万例,每例都有实物切片及大量文字档案,用计算机储存,通过医院网络发送报告到有关科室,既快速方便,又节约大量人力,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经之路.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瘤细胞DNA定量分析,核型分析,倍体分析,流式细胞分析及分离等,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都是临床病理的深入发展,均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还是远程病理体系的建立.即使一个先进的病理科,其人力及诊断水平总是有限的,必然为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所困惑;即使是诊断明确的病例,有条件的患者或其家属,为了争取更可靠的诊断意见,往往携带标本,长途跋涉去外地会诊,既浪费人力、财力,还会延误治疗.而对于边远落后地区,或者县一级医院的病理科,长期一个人工作,诊断水平及工作经验受到很大限制,以上等等都可能而且可以用计算机向远处的较先进的单位发送病理资料和图像会诊.鉴于远程病理会诊需要多幅清晰的彩色图像,因而需要更高的设备及技术基本要求.通常需要一台质量较好的显微镜,带有照相机接口,以便安装上一个摄像机,将显微镜中的影像输入计算机中.为了使计算机上图像高度清晰,严格使用Koller照明,使进入显微镜的光线按物镜的孔径进入镜筒,而不外露,以增强成像的清晰度.这样由低倍到高倍采取足够数量的图像,压缩储存在计算机内,然后将病史及手术所见写在电子邮件(E-mail)上,插入或粘贴上的图像,一起发送到远方会诊单位.我们自行设计和安装了一套远程病理会诊系统,已向美军病理研究所发去了会诊病例的清晰图像.该所有125名各专科病理专家队伍,不到10小时即可发回免费的会诊意见.所以远程病理的建立,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使医院的病理水平迅速提高到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