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4:49: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病患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病患者药学监护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肝病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及工作体会。方法结合在肝病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实际工作,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临床药师参与肝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结果对于肝病患者,临床药师可从参与药学问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治疗建议、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强化用药教育等作为参与肝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可全方位地参与肝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多方面开展医、护、患服务项目,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关键词:临床药师;肝病患者;药物治疗;药学监护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正在由传统“药品保障型”向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技术型”转变。2011年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指出“药学部门应当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而药师应如何完成由药学思维向临床思维的转化,并将药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如何与医师沟通,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是每位药师初次踏入病区所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参与肝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案例,对临床药师参与特殊患者药物治疗工作的切入点进行探讨。
1对肝病患者药学服务的特点
肝脏具有合成、代谢、排泄等生理功能。肝功能不全患者通常白蛋白、胆红素水平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代谢及排泄能力下降,严重的还能发展为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肝病患者通常还伴有血糖、血脂异常,病毒性肝炎患者还需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需要临床药师全面考虑患者病情,熟悉各类药物的代谢途径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同时,肝病患者通常用药较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药师提供治疗方案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2临床药师参与肝病患者药物治疗工作的案例分析及体会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02±1.14)分低于对照组的(3.03±1.05)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分别为(4.28±1.22)h、(49.47±13.3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08±1.06)h、(41.19±18.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住院时间(26.6±7.4)d及切口恢复时间(31.2±13.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5±8.2)、(40.2±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2.2±11.7)、(64.5±13.3)、(54.5±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11.4)、(42.6±23.3)、(45.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研究
糖尿病为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还可影响全身脏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而药物是控制血糖稳定性和减少机体并发症的关键。但大多数患者降糖用药依从性不高,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大。药学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并认识到药物的重要性。改善用药依从性[1]。本研究分析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施行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1~79岁,平均(52.13±2.13)岁。发病时间1~14年,平均(5.43±2.01)年。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52.11±2.16)岁。发病时间1~14年,平均(5.46±2.21)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用药指导,观察组则给予药学服务。1患者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邀请专家、药师向患者全面宣传糖尿病药物知识,可以采取宣传材料、一对一介绍等方式进行教育。2药物知识说明。指导患者学习阅读药物说明书,如药物成分、药理特点、药物毒性和安全性等,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严格遵照医嘱,避免自行停药,也避免随意增加或减少,以避免不良反应。3加强药师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药师需发挥医生处方开具监督和指导,对降糖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纠正,保证用药安全。4药师和患者互动:药师在患者出院后可定期通过微信等方式和患者建立联系,方便患者咨询用药问题,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做到安全、规范用药[2]。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控制率;对降糖药物了解程度、用药的配合度(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治疗前后患者健康水平(用SF-36量表评估,越高分值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血糖达到正常水平;有效:血糖降低未达标;无效:症状、血糖等情况均无改善。2型糖尿病控制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1.4统计学方法。SPSS20.0统计,计量资料(x±s)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2型糖尿病控制率相比较。观察组2型糖尿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治疗前后健康水平相比较。治疗前两组健康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对降糖药物了解程度、用药的配合度相比较。观察组对降糖药物了解程度、用药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如表4。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晨间监护状况调研
晨间护理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基础护理工作,其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1]。研究表明,目前采用的晨间护理模式普遍未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2]。从2011年开始,我们对我院糖尿病患者晨间护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对目前我院糖尿病晨间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以期进一步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晨间护理的满意度。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按入院时间顺序选取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住院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的患者均符合:①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住院天数≥14天;③无心、肝、肾、肺等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④有自主行为能力;⑤取得患者和/或家属口头知情同意。其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37~88岁,平均年龄(62.93±13.26)岁。
2研究方法
(1)制定调查表和赋分根据蔡毅燕等的晨间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研究[3],制定“住院患者对晨间护理满意度调查”,其内容包括以下10个部分:①护士沟通能力,礼貌服务;②口腔清洁;③头发清洁;④皮肤清洁;⑤病房安静整洁;⑥床单位整洁;⑦病情关注;⑧健康教育;⑨协助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生活护理;⑩工作时间安排。并按饶柳妹等的《晨间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赋分,每项10分,共100分[4]。(2)调查方法200例糖尿病入院后患者即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中医院现行的晨间护理规程进行晨间护理,在接受晨间护理后的第8天发放调查表,先由研究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以无记名的方式当场让患者填写完并回收。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forwindow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
3结果
性病患者心理监护策略
性传播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二十余种,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行为传播[1]。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因其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彻底,普遍存在着对疾病的恐惧,同时由于患者的文化层次以及生活背景的不同,其心理压力的来源也是不同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健康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其进行普通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减少其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完成治疗[2]。回顾性分析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145例性病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心理压力的来源,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治疗的性病患者共计14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37.5±6.9)岁,患者均有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病程3d~14个月不等。患者病种类型:梅毒34例(23.45%),淋病32例(22.07%),尖锐湿疣26例(17.93%),非淋菌性尿道炎22例(15.17%),其他31例(23.38%),发病部位主要分布于大阴唇、小阴唇、肛周、会阴部、阴道壁、宫颈等。
1.2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根据其心理压力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到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可对其产生歧视,余患者交谈语气中不可存在责备、训斥等情绪,要对患者保持同情心,细心的听取患者的想法,耐性的进行沟通,准确的了解患者心理压力的来源,对其进行对症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的进行治疗。
2结果
145例患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有治疗费用134例(92.41%)、治疗效果140例(96.55%)、对家庭有所影响124例(85.52%)、影响性生活治疗130例(89.66%)、担心疾病恶化132例(91.03%),本组患者担心治疗效果最多,占到本组所有观察患者的96.55%,担心对家庭影响的最少,仅占到85.52%,然而均超过本组患者的75%。
晚期心脏病患者的麻醉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慢性心功能衰竭占有很大比例。国人的慢性心功能衰竭平均发病率为0.9%,以此推算,34-74岁国人患慢性心衰的人数约为4百万人1。其中一部分患者在进行外科治疗,如心脏移植或心脏辅助(VAD)。1985年第一例左心辅助装置(LVAD)成功地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以后,LVAD在欧、美逐渐推广,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等待心脏移植和严重的充血性心衰心功能辅助的主要手段。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先在我国开展了LVAD,2例成功过渡进行心脏移植。本文就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和严重的充血性心衰心特点、LVAD适应症及LVAD植入术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综述如下。
一、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病理生理及药代学特点
由于长期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如肝、肾及呼吸功能的异常,甚至感染2。这类患者大多为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或射血分数小于20%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心脏每搏量较低,心输出量主要依赖于前负荷和心率,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由于心脏扩张,心脏处于Starling曲线的平台或下降支,因此继续增加前负荷不能增加心肌收缩,其前负荷的储备耗竭3。由于心肌收缩力降至最低点,因此,增加后负荷会明显降低每搏量。
患者每搏量较低而且固定,要维持一定心输出量必须依赖于心律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心率较快,如果降低心率,由于没有前负荷储备能力,并不能象正常心脏使每搏量增加;另外,若进一步增加心律,由于缩短了心室充盈时间、降低了充盈量,反而降低心输出量。
由于降低后负荷可增加心输出量,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且应用利尿药,降低容量负荷4,5。有些患者可能合用胺碘酮,据报道,这种联合用药可降低1年死亡率和终末期心衰的猝死率6。麻醉医师应了解在麻醉和外科刺激下合用药物潜在的副作用7,8,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支持血压的神经体液和肾上腺素能神经调控机制。正常血压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SA)相互作用得以维持的9,10。
一般当阻滞这些系统中的一到二个途径,其他途径可以代偿10,11,而在心脏手术时,由于长期应用安碘酮及一些非竞争性的α、β受体阻滞药12,13,可造成严重的血管扩张性休克14,这时往往需要应用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15。同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通过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16,这样也会增加体外循环期间缩血管药物的用量17。有研究表明:ACEI是体外循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独立因素18,这些证据显示:合用安碘酮和ACEI可导致心脏手术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19。另有研究提示:术前用安碘酮治疗超过4周的患者,心脏移植后死亡率最高,其原因尚不清楚20。
晚期心脏病患者的麻醉
一、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病理生理及药代学特点
由于长期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如肝、肾及呼吸功能的异常,甚至感染2.这类患者大多为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或射血分数小于20%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心脏每搏量较低,心输出量主要依赖于前负荷和心率,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由于心脏扩张,心脏处于Starling曲线的平台或下降支,因此继续增加前负荷不能增加心肌收缩,其前负荷的储备耗竭3.由于心肌收缩力降至最低点,因此,增加后负荷会明显降低每搏量。
患者每搏量较低而且固定,要维持一定心输出量必须依赖于心律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心率较快,如果降低心率,由于没有前负荷储备能力,并不能象正常心脏使每搏量增加;另外,若进一步增加心律,由于缩短了心室充盈时间、降低了充盈量,反而降低心输出量。
由于降低后负荷可增加心输出量,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且应用利尿药,降低容量负荷4,5.有些患者可能合用胺碘酮,据报道,这种联合用药可降低1年死亡率和终末期心衰的猝死率6.麻醉医师应了解在麻醉和外科刺激下合用药物潜在的副作用7,8,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支持血压的神经体液和肾上腺素能神经调控机制。正常血压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SA)相互作用得以维持的9,10.
一般当阻滞这些系统中的一到二个途径,其他途径可以代偿10,11,而在心脏手术时,由于长期应用安碘酮及一些非竞争性的α、β受体阻滞药12,13,可造成严重的血管扩张性休克14,这时往往需要应用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15.同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通过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16,这样也会增加体外循环期间缩血管药物的用量17.有研究表明:ACEI是体外循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独立因素18,这些证据显示:合用安碘酮和ACEI可导致心脏手术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19.另有研究提示:术前用安碘酮治疗超过4周的患者,心脏移植后死亡率最高,其原因尚不清楚20.
心衰患者循环中儿茶酚胺较高,通过这种代偿机制刺激衰竭的心肌维持基本的心输出量21.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与心衰程度相关22.有研究提示:心功能III-IV级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II的患者,并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心室功能受损功能(射血前间期和左室射血时间)呈正相关。
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对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防范措施。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防范措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各选取55例患者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安全隐患包括患者依从性差、患者暴力行为、患者突发疾病、意外受伤风险等。实施防范措施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83.64%)显著高于实施前(65.4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4%)低于实施前(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思维混乱、精神敏感,对手术及护理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临床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提高其手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精神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疾病类型,患者在病情影响下会出现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难以正确判断事物,导致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较差[1]。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方式,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刺激。而精神病患者精神敏感,对手术的应激反应更严重[2]。因此,在精神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易出现意外事故,给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为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护理质量,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据此给出相关防范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8年6月开始对精神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据此调整防范措施。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防范措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各选取55例患者进行观察。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精神病,因躯体疾病行手术治疗,无相关禁忌证;患者与家属知情本研究,并愿意配合。排除标准:手术时意识不清的患者。实施前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24;年龄21~63岁,平均(40.58±2.41)岁;手术类型:25例急诊手术,30例择期手术;麻醉方式:29例全身麻醉,9例局部麻醉,17例椎管内麻醉。实施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0∶25;年龄20~64岁,平均(40.13±2.58)岁;手术类型:27例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麻醉方式:30例全身麻醉,8例局部麻醉,17例椎管内麻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安全隐患分析。①患者依从性差: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其感知和思维相对紊乱,可能出现否认自己患病的情况,并抵抗医疗护理工作,甚至产生被害感,依从性通常较差。②患者突发疾病: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和情绪敏感,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加之奇形怪状的金属手术器械,各种冰冷的仪器以及仪器发出的噪音,都可能会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引发其慌乱、恐惧、焦虑等情绪,导致疾病突发,并引起情绪和行为冲动。③患者暴力行为:患者对医护工作依从性差或精神疾病发作后可能出现暴力行为,而手术室环境开放,各类尖锐的器械、物品均触手可及,随时可能成为患者攻击自己或他人的工具。④意外受伤风险:精神病患者思维和意识较为紊乱,自理能力低于正常患者,在接送过程中、麻醉苏醒过程中,均有一定的意外受伤风险。1.2.2防范措施。①术前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进行口头健康知识宣教,以获取家属的配合。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协同专业精神科医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手术的认知情况。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态度友好,语气温和,适时给予患者关爱的眼神和足够的尊重,接纳患者的不同之处,不讥笑嘲讽,以减少患者的抵抗情绪,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做好防范措施。②术前准备:与患者保持沟通,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语言,技巧性地采用语言、目光、动作、肢体接触安抚患者情绪,予以精神支持。在沟通时,选择患者喜爱的话题,可从其体貌优点、学历优点、学识才干等方面切入,诱导患者积极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增进护患关系,减少陌生环境、人物、事物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刺激。在沟通时,应避免提到疼痛、手术、通电等可对患者产生刺激的话题,并注意尊重患者的看法,不以自身观点来评判患者的言语正确与否,以免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③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讲解防爆知识、精神病患者护理知识、各项操作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为避免患者情绪冲动,造成伤人、自伤等不良事件,手术室应尽量精简物品,除必要器械与设备外,避免摆放其他物品,准备好保护性约束设备,以便在患者行为无法自控时予以干预。调节室内温湿度和光线,提高舒适度。术前进行输液、麻醉等工作时,应选择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人员进行,提高穿刺质量,以尽可能地减少护理不规范、操作不成熟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刺激。在输液时,注意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护理,对液体进行加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减轻其身心应激反应。④麻醉时应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防止患者突然乱动、坐起,导致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若患者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出现情绪激动、撞墙等无法控制的行为时,应立即予以保护性约束,并以温柔缓和的语言安抚患者,解释医护人员的操作,告知约束的目的,以稳定其情绪。在保护性约束期间,应注意调整约束带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术后麻醉苏醒及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肢体动作,避免患者出现触摸切口、撕脱敷料等行为,在搬动患者时应做好意外防护,以免患者乱动导致坠床。1.3观察指标。分别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对精神病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进行评估。若患者情绪稳定,能够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术前准备与麻醉工作,则为依从;若患者对手术存在抵触情绪,但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安抚、劝说和解释后,基本能够配合术前准备与麻醉工作,则为基本依从;若患者抵触情绪强烈,在医护人员与家属安抚下仍拒绝配合,或中途出现反抗行为,伤人毁物,则为不依从[4]。依从性=(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患者伤人、毁物、自伤、坠床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施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予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干预。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在患者进行药学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时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从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学服务;糖尿病;血糖;依从性
糖尿病属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发生持续血糖异常升高、代谢紊乱等症状,直接导致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发生损害,严重的会发生器官衰竭[1]。临床上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科学用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在患者长期、复杂用药过程中用药依从性会降低,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2]。如何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使患者更好控制血糖,成为医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本研究旨在分析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51~70岁,中位年龄57.5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25.9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2~71岁,中位年龄58.6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26.5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予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干预:在患者用药前,临床药师向患者讲解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讲解用药注意事项,语言通俗易懂容易让患者理解和接受;向患者讲解不同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宣传手册资料,提高患者自我药物治疗的意识;临床药师及时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并根据患者用药后身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治疗和用药方案较为复杂的患者,应让其反复描述用药方案,并与患者保持有效联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进行用药指导或解释,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漏服或停药情况发生,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在患者进行药学干预12个月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生活困难艾滋病患者救助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和吴仪副总理在全国艾滋病防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做好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的救助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各级民政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重要性。把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遗孤的救助工作,列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艾滋病防治与救助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遗孤得到长效救助。
二、落实救助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落实现行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给予必要救助,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也是民政部门的重要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工作中歧视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的行为,要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全部纳入救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