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4:39: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病害防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铃薯病害防治
1马铃薯早疫病
1.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1.2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泥鳅养殖病害及防治
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与实践,将泥鳅养殖中出现的常见病害进行了梳理,对其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1赤皮病
1.1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死亡率越高。1.2症状:病鳅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不摄食,直至死亡。1.3防治方法:①避免鳅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3%~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5~10min。②用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2g/m3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4d。③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4g,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疾病流行季节每15d全池泼洒1次。④大黄,2.5~3.7mg/L,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疾病流行季节每15d全池泼洒1次。⑤鲜蟾酥10g,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mg/L,每3d1次。⑥蓖麻新鲜茎叶15kg捆成几束,放在池塘周围浸泡,每次浸泡3~4d,连续2次,可防治本病。⑦每亩水面用紫苏0.5kg、走马箭250g的干粉煎汁,遍洒全池。
2细菌性烂鳃病
2.1病因: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全国各养鳅地区终年都有此病的出现,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5℃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中病原菌越多,密度越大,泥鳅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越易暴发流行。2.2症状:个别鳅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黏液,严重者鳃盖有透明小孔。2.3防治方法: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呈25g/m3的浓度。②鱼种放养时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30min,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min。③用烂鳃灵散拌饵投喂,每千克体重1g(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20g),1天1次,连用3天。④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效果更好。外用土霉素3~5g/m3水药浴,内服土霉素1g拌1kg饲料,投药饵为1次/d,4~6d即可。
3烂鳍病(亦称赤鳍病、腐皮病)
杨树病害防治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茎点菌溃疡病、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黑斑病等四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作一综述,并针这几种病害的预防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期望对日益发达的杨树生产有所参考。
关键词:杨树;病害;发生规律;防治
近年来,随着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淮北市杨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大。由于树种单一化,管理粗放化,使得杨树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杨树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仅2003-2005年期间,每年有20-30%的杨树发生病害,面积达8-10万亩,导致枯枝、枯梢发生,有的甚至整株枯死。因此,对杨树病害进行调查,掌握其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杨树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较低、冬季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5年生幼树也可感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枯死。
病原菌:该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为拟茎点菌(PhomopsismacrosporaKobay&Chiba)。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有2种形状,纺锤形孢子、线形孢子,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较短。该菌在13-32℃温度范围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
池塘草鱼病害防治论文
摘要:介绍了池塘草鱼病害的种类、发生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鱼;病害;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对草食性鱼类的需求越来越大,草鱼的养殖也愈来愈热。但是草鱼疾病多,难控制,易造成大量死亡。为提高养殖草鱼成活率,在草鱼养殖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提早预防和科学用药,为指导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发病菌源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1.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蘑菇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蘑菇;生理性病害;病因;防治
论文摘要蘑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病害有菌丝徒长、菌丝萎缩、地雷菇、硬开伞、空心菇、锈菇、红脚菇、畸形菇,针对这些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及症状,提出了防治方法。
1菌丝徒长
(1)病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产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浓密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形成子实体、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
(2)病因。这种现象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换气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如播种期偏早,播种后长时间处于25℃以上温度,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实体的形成。
(3)防治方法。①选用种性良好的菌种,适时播种。②调水不要过轻,细土喷水不要太急,要在早晚凉爽时喷水。③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的温、湿度,抑制菌丝旺长。④发现菌床土层冒出大量气生菌丝时,应减少喷水或停止喷水。⑤已结成菌被的应及时用竹签或刀片在菌被上扎几个小洞或用刀将菌被划破,结合喷重水、加大通风量,以增强菌丝的透气性,促使菇蕾生长。
大豆病害防治
1大豆孢囊线虫病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1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流行趋势
根据初步的统计发现,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种类有递增趋势,跨地区病害不断出现,对长寿区水产养殖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病害的识别和防范难度增加,与陆地养殖不同,水产养殖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许多病害往往不能通过病征提前发现,预防工作比较困难;病害流行范围增加,前些年由于水产养殖规模较小,病害分布范围也相对集中。十八大以来水产养殖户数量增加,各类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范围也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病菌的耐药性增强,由于部分养殖户盲目滥用药剂防治病害,导致多种病菌出现耐药性,普通药物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2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原因
2.1水质问题引发病害。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无公害水产养殖质量和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却容易被养殖户所忽视。例如:没有做好养殖池的保护工作,或是养殖基底内的卫生工作不彻底,一些垃圾被风刮到养殖池内,导致池水受到污染。还有的养殖户不重视定期更换池水,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鱼的粪便、腐烂的鱼食都会沉到池底,导致池内微生物增加,水质降低。如果养殖户不能定期进行池水更换和池底清理,也会导致池水发腥、发臭,容易引发各种病害。2.2日常预防措施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病害多发的重要因素。例如许多水产养殖户平常不重视池水消毒工作,也没有按照长寿区水产部门的要求定期进行检疫工作,病害预防工作不到位。而一旦出现病害,又盲目用药,向养殖池内投放各种药物,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使池塘内生态系统更加紊乱。
3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
3.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重庆市长寿区水产养殖过程中多发的细菌性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及细菌性出血病等。针对此类细菌性病害,应当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为主。要做好池塘消毒工作,一般选择在秋末收获后,利用浓度较高的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另外考虑到重庆地区土壤偏酸性,因此可以通过撒播生石灰的方式,起到中和与消毒的双重效果。消毒后进行池塘暴晒,并晾晒约30d时间,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有很好效果;做好鱼苗鱼种的消毒工作,新引进的鱼苗在消毒后方可投入池塘,从根本上杜绝细菌性病害的出现。3.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长寿区区真菌性病害主要以水霉病、鳃霉病为主,发生在冬春两季。针对此类病害,通过减少鱼体的机械损伤和鱼体消毒以及向池水中泼洒水霉净,硫醚沙星等药物,可基本防治。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连续泼洒3~4次,可以提高病害的预防成效。3.3病毒性病害的防治。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是养殖水产感染病毒病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类水产病主要有病毒性败血症等。虽然病毒性病害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低,但是这种类型病害的致死率较高,需要重点进行防控。在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病毒病预防措施。清洁鱼池,并用精碘进行消毒。在发病季节之前,进行精碘二次消毒。在已发病池塘内投入内服药物采取中西药结合进行防治。3.4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清整鱼池,注意消毒和杀菌处理;苗种消毒。在发病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并且用内服药喂食水产品。发病时进行杀虫处理。如果确定为寄生虫病害,还应当通过捕捞水产,检验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进而根据寄生虫类型对症施药,采取内外结合方式,可以提高寄生虫病害的防治效果。
食用菌病害防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论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环境因子和物理化学因子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中的生理性病变,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病害有2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虫害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1侵染性病害与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恶臭味。发生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香菇栽培病害防治论文
论文关键词:半熟料;开方式栽培;香菇
论文提要:本文从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实践出发,对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常见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六种病害的危害状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使用的药物有价廉、毒性小、对人畜无害等特点,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有价值参考,防治方法简单实用,有效降低生产者损失,增加收益。
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是北方地区栽培香菇一种较为成功的技术,可分为块式、袋式两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管理简单、生长周期长、省时、省力、产量高等优点。成功的关键在于发菌期、转色管理期及出菇期病害防治。发菌期,各地早春气温回升快慢不同,适宜的栽培期有时并不易把握,尤其是气温回升较快时,极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给生产者带来巨大损失。转色期温度、水分、光照管理不当,出菇期水分、通风管理不到位,都将给生产者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在生产实践中,不同时期常见的主要的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六种。现将北方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中不同阶段常见的上述病害危害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发菌期常见病害有:毛霉、绿色木霉。
危害状绿色木霉是竞争性杂菌,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分泌毒素阻碍香菇菌丝生长,绿色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形成绿色孢子粉层覆盖在菌块(袋)表面,造成烂块(袋),导致减产甚至绝产。毛霉也可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由初期的灰白色生长成黑灰色覆盖在菌块(袋)表面,虽不能阻止香菇菌丝生长,但能降低产量。
防治方法:低温早种早春气温达8-12℃为最适宜播种期,易早不易迟,利用低温条件控制毛霉、绿霉发生。这是半熟料开放式栽培香菇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栽培的成败。
冷季型草病害防治论文
[论文关键词]冷季型草草坪病虫害防治
[论文摘要]为了建植一批高质量的草坪绿地,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效果。介绍了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冷季型草病害的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北京地区冷季型草病害的种类、危害、分布、症状类型及寄主范围。从不同的冷季型草种和不同的立地条件对冷季型草草坪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制定出一套较系统的养护管理方法,对指导今后草地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风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黄土不露天”得天独厚的材料。其中,冷季型草坪的病虫害防治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冷季型草病害的调查
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是正确识别病害种类、研究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也是进行预测预报、制定防治策略和确定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针对北京和天津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的冷季型草坪草开展了病害调查及病害诊断工作。通过调查和诊断,主要是了解病害发生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发生特点以及症状表现。病害诊断是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并结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及进行柯赫氏法则试验等技术方法,确定病害种类。
(一)病害种类、危害程度及分布